鄭和遭辱!隨處捏造的名人名言,到底說明了什麼?

2020-12-23 龍馬人文歷史

最近,在某航海院校參觀時,看到了這麼一條掛在牆上的名人名言。

這段名人名言,一看就是有問題的。

古代沒有錄音機,鄭和的名言要想流傳下來,必然會記諸於書面史料,而史料一般都是文言文,只要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就知道文言文不是這樣的。

會不會記錄的是鄭和的白話呢?更無可能。六百多年前的明朝人不是這麼說白話的,想要知道明朝人說白話是什麼樣,看下《水滸傳》就知道了。

總之,這樣的名言,絕對是今人的口吻,絕不是六百多年前的鄭和能說出口的。

鄭和是我國偉大的航海先驅,想必也是位君子,真正的君子大多是厭惡虛名和妄名的,給鄭和強行安上這麼一段煞有介事的名人名言,身死而致妄名,我想是對鄭和的侮辱。

這段名人名言是從哪來的呢?龍馬君隨便搜索了下,網上到處都是。

從格言網到歷史習題,這段所謂的名言被大量引用,無不註明是鄭和所說,經過查找,大致確定了這段名言的出處——法國作家朗索瓦·德勃雷的《海外華人》。

在這本書中,這位法國作家記述了鄭和與明仁宗朱高熾討論寶船船隊存廢問題的對話,為了說服朱高熾這位保守皇帝,鄭和拋出了文初圖片裡的那番高論。

欲國家富強,不可置海洋於不顧,財富取之於海,危險亦來自海上,一旦他國之君奪得南洋,華夏危矣,我國船隊戰無不勝,可用之擴大經商,制服異域,使其不敢覬覦南洋也。

出處找到了,問題又來了,這位法國作家是怎麼知道鄭和與朱高熾之間的對話的呢?他的依據又是什麼呢?

很可惜,龍馬君搜索了《明史》和《明實錄》,都沒有相關的記載。國內的鄭和研究專著《論鄭和下西洋》也未能確證這段話。

因此,龍馬君推斷,這段話就是這位法國作家捏造的。這其實也並沒有什麼奇怪的,我們的二流作家們也常常編排國外的名人,在一眾雞湯作家的努力下,卡耐基一個人就包辦了一半的成功學名人名言。

然而,真正的問題是,一個國外作家捏造的如此漏洞百出的我國歷史名人的名言,怎麼會在我國流傳這麼廣呢?

鄭和是中國人,我們才是第一手資料的掌握者,我們怎麼「進口」起我們國家名人的名言來了?我們需要「進口」嗎?

近年來,捏造的名人名言似乎隨處可見。從高中生的作文到網絡上的所謂美文,只要需要,隨便找個名人就能編排上一段,也不管他們的棺材板還能不能壓得住。

這樣的現象大抵折射了我們可能存在的兩點問題:

第一,懷疑精神的退化。有些名人名言或許迷惑性比較強,但是這段鄭和的名言,只要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是可以判斷出來真假的,之所以能如此泛濫,說明引用的人們根本懶得去思量下它的真偽。

這實在是可以反映出我們多數人對於學問的浮躁態度,或許我們看重的並不是那些大道理,我們看重的只是那些名人的「名頭」。

第二,功利心的泛濫。龍馬君在某文獻網上找到這樣一個文獻,從這段法國作家捏造出來的名言裡,某位專家竟然挖掘出了鄭和深邃的海權思想,洋洋灑灑上萬言,這樣的創新能力的確讓龍馬君折服。

是這位專家失誤了嗎?恐怕不是,以這位專家的修為,絕不至於有這樣的失誤。那是怎麼回事呢?

原本研究的思路應當是由依據而致結論,然而實際情況往往是先定結論,然後找依據,鄭和的海權思想無疑是個好題目,無奈史料中鄭和的內容實在是太少了,也不可能從中看出鄭和的什麼思想,於是,只能採信外國作家捏造的那些名人名言了。

這是明知故犯。然而龍馬君並不想去苛責這位專家,現實中很多課題都是這麼做出來的,這樣的專家多得是,更應該被譴責的,是當前功利心泛濫的學術大環境。比如上文提及的那個專家,他可能也只是完成個上級交辦的任務。

龍馬君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談這些不過是發發牢騷,深知改變不了什麼,也不想去改變什麼,然而是非這種東西一旦根植於人心,便很難消去,絕不能排除某一天長成參天大樹的可能,到那時,你我大概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最後,想請各位讀者老爺幫個忙,龍馬君並非君子,因此不怕虛名,更不怕妄名,老爺們大可去捏造龍馬君的名言,進而分析闡述下捏造的龍馬君名言中蘊含的深邃思想,如此,龍馬君一言不發便也可成一大思想家了,便如那鄭和一樣。

歡迎關注,與龍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把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改成情話……
    點擊上方"美麗永勝訂閱號"免費關注我這年頭沒點文化都不敢撩妹,把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改成情話
  • 有關於勇敢、勇氣的名人名言
    有關於勇敢、勇氣的名人名言  1、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
  • 弘文時評:名言永遠是名人的,變不成自己的
    為此,有關機構建立了「魯迅名言」網絡查詢系統,沒想到,因為查詢人數過多,竟然導致了系統崩潰的現象。這個現象一是說明引用數量多,魯迅先生很受歡迎;另一方面,說明確實有名言引用過濫的現象。然而,生活在當下,我們一方面要繼承先哲餘音,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要鼓勵自我創新,自我激勵,否則,名人名言永遠是名人的,變不成自己的。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身上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 網上95%的名人名言都是瞎掰的.——魯迅
    ▽假名言到底有多猖狂呢?談到愛情準要扯到張愛玲▽名人逝世或紀念日是假名言的高發期雖然201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官方微博就對老師常說:作文有三寶,鳳頭豹尾名言少不了這下好了,名言可是好作文的硬指標可誰能保證回回作文不管啥主題大腦庫存都能自動輸出若干名言?於是乎學子們自力更生產出了各種假名言常見情形有兩種
  • 這些經典的名人名言,居然都是假的……
    其實這種抄錄假名言的行為不止這位女演員一人,魯迅、楊絳、林徽因、張愛玲的「語錄」常出現在明星微博中為他們的發言「增光添彩」,然而網友們查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名言或來自別的名人,或根本就來自一些心靈雞湯文。
  • 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到底長啥樣?
    太監洪保作為鄭和的重要跟班,應該是和鄭和乘坐的是同一艘船。「大福號」應該就是「大寶船」。 料,當時的容量單位,五千料相當於今天的2500多噸的排水量。 要知道,近百年後的哥倫布遠航的三艘船中,最大的聖瑪利亞號排水量也僅有100噸。
  • 誰還沒編過幾句名人名言?
    名著縮編精華本和名人語錄集,像雜食鋪裡賣的現成包裝瓜子仁。老師至此,方知中計,他媽的我自己不看《湯姆和傑瑞》以為我家孩子也不看啊?;追悔前塵,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於是班裡公開批評——從此我們才知道此技。所以,現在滿世界編情感寓言,然後掛個名人出處這種事,我們小學裡就幹得駕輕就熟了。當然啦,風雅人編語錄就不叫瞎編,而稱「杜撰」。賈寶玉小小年紀就懂得哄姑娘,初見林妹妹,就引《古今人物通考》,說什麼「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畫眉之墨。」
  • 名人名言勵志
    1.你什麼都沒有,所以你只能拼命!2.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該承受多大的壓力。3.努力吧,為了以後能以完美的姿態出現在當初否定你的人面前。4.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成功。5.每條路都很難走,但是一旦選擇了,就一定要走下去。6.前往偉大的顛峰之路,必定崎嶇。7.泉水,奮鬥之路越曲折,心靈越純潔。
  • 鄭和下西洋不做海外貿易也不搞殖民地,到底圖什麼?
    「鄭和下西洋」是我們都知道的一個故事了,在永樂年間,永樂帝命鄭和下西洋,去宣揚國威。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說鄭和下西洋,是永樂帝命鄭和下海尋找建文帝朱允炆的。這次航海也對我國的航海史有了很多的正面影響,對明朝時期的對外交流產生了很大的意義。
  • 【名人名言】莎士比亞名言
    · 對自己不信任,還會信任什麼真理。· 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你若對自己誠實,日積月累,就無法對別人不忠了。· 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名言·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 沒有一種遺產能象誠實那樣豐富的了。
  • 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的他究竟在尋找什麼?
    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的他究竟在尋找什麼?很多人對鄭和這個人七次前往西洋存在很大的爭論,時至今日都讓人覺得十分迷惑,這麼多次出海到底為什麼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盤點一下幾種常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假設,僅供大家參考。
  • 描寫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大全 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
    ­  名人名言大全­  1、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富蘭克林­  2、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達爾文­  3、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麥金西­  4、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
  • 大航海家鄭和在南海留下了什麼?——探尋鄭和下西洋的南海「蹤跡」
    新華社「向陽紅09」船4月27日電  題:大航海家鄭和在南海留下了什麼?——探尋鄭和下西洋的南海「蹤跡」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明代大航海家鄭和率領的船隊七下西洋,途經南海時是否有因天災人禍而船沉海底?對此,考古學家沒有像打撈宋代沉船「南海一號」那樣,給出響亮的答案。
  • 盤點JOJO中的名人名言,茲凱羅的話已經成為表情包
    最近四處瞎逛的時候,我發現JOJO系列有一些很不錯的名人名言,這些名言並沒有什麼特別深刻的精神內涵,可能只是角色隨口說出來的話,但可貴之處在於其言簡意賅,和別人對線的時候,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話回答,就可以直接用附帶名言的表情包懟人。
  • 盤點那些被誤解的名人名言
    看看有沒有你誤會的名人名言呢
  • 英文名人名言:林肯的 10 句經典名言(中英對照)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名言>正文英文名人名言:林肯的 10 句經典名言(中英對照) 2020-03-30 12:07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鄭和下西洋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有人曾經說,探索鄭和遠航的意義,與其說是因為它在那個時代的突然開始,不如說是它在那個時代無奈結束。鄭和下西洋是我國明朝時期重大的歷史事件,這次航行由於其甚大以及旅途範圍之廣被歷史所著稱,然而鄭和下西洋它除了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更多的並非是它的實際價值,而是它的神話性和歷史追憶性。說白了,鄭和下西洋頗像一場無釐頭的政治鬧劇。
  • 都說"辱法辱法","辱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最早的辱法梗可以追溯到英法百年戰爭時期,今天我們拍照合影時比的V字手勢反過來,把手背朝前,手心衝自己,就是英國人在戰爭中對法國人的侮辱性手勢。這一系列戰爭從1337年開始,直到1453年結束,打了一個多世紀。英法兩國之前就一直不對付,積怨已久,戰爭的伏筆,在300多年前就埋下了。
  • 那句讓美國總統競選人以為是出自甘地而驕傲引用的偽名人名言,到底是誰說的?
    名人名言哎。。。這一刻這條狀態裡閃耀著我國中學生優秀作文的光芒。川普使用這句名人名言大概是受到了他的一個金牌女粉絲、前阿拉斯加州州長莎拉·佩林的啟發。這碗魔性雞湯不僅政客們愛喝,一本叫做Billionaire Magazine的雜誌也在今年8月25號時在自家推特上轉發了這句擲地有聲的名人名言。
  • 盤點丨那些被誤解的名人名言
    看看有沒有你誤會的名人名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