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提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溥儀的人生故事其實和這首詩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非常符合。1908年溥儀被迫送進了紫禁城,然後接受了慈禧太后的懿旨,當上了皇帝。
但是1911年民國政權建立,1912年封建歷史完全退出舞臺。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末代皇帝溥儀帶著一乾親眷匆忙逃離紫禁城。自此之後溥儀就徹底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前半期生活中溥儀手中根本就沒有任何自主權,就相當於是一個傀儡一般生活。這一段時間的溥儀,也為後來眾多人想要改造溥儀,打下了基礎。
在溥儀眾多故事當中,大家會發現有一個細節是不值得忽視的。那就是溥儀的生活質量不會太差,為什麼溥儀堅決不要孩子?說直白一些的話,就是溥儀為什麼沒有留下子嗣呢?大家可以看溥儀童年的時候,宮女是怎麼對待溥儀的,就明白了。
溥儀出生於1906年,去世於1967年。溥儀因病去世,被醫生檢測為因尿毒症去世。從這一點當中大家就可以看出,溥儀在晚年時期雖然生活得更加自由了一些,但是身體狀況卻不是很好。而且尿毒症還不是其他的疾病,當溥儀去世之後,也有很多記者發表文章稱溥儀在生前因為尿毒症的困擾,還抓了很多當地的偏方。所以當時也有很多人懷疑溥儀,很有可能是想寄希望於這些偏方,一方面治好自己的尿毒症,一方面是幫助自己提高生育的概率。
溥儀身邊的女子也不在少數,先後迎娶了末代皇后婉容和文秀。然後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溥儀又擁有過兩段婚姻。加在一起,溥儀身邊一共有過5位女子,但是都沒有生下孩子,這在當時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根據後來從紫禁城被趕出來的那些退休宮女們的回憶,大家可以得知,溥儀在年幼的時候被送進了紫禁城內當小皇帝。可是這時候宮內的管理制度非常的渙散,為了能夠讓小皇帝溥儀不亂跑。當時的太監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找到很多宮女們來照顧溥儀。有時候照顧就照顧到了窗幔中去,而在窗幔的帘子拉下之後,裡面發生了很多事情。也就導致溥儀在年紀輕輕時,就已經筋疲力盡了。
1950年之後,溥儀一直在吃偏方。偏方當中還有一類藥丸叫做河車丸,這類藥丸的組成部分的針對功能也非常明確,那就是治療男性的生理功能。所以從這一點當中大家可以看出,溥儀之所以沒有留下子嗣,很有可能和自己的身體問題有關。
不論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大家會發現一個人的童年生活其實是一個人整各人生發展的基石。如果童年生活過得不好,或者是有人損害了自己的健康與思想,那麼很有可能會影響一輩子。溥儀的故事,就更好地驗證了這個道理。
愛新覺羅·溥儀作為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位皇帝,三歲登基,六歲下臺。之後又任偽滿洲國皇帝13年。從登基到流亡再到接受改造,溥儀的人生道路凝聚著近現代社會的變遷。由他親口自述的《我的前半生》這本書一直處於暢銷書的地位,也是有史料價值的第一手資料。這本書目前正在搞活動,原價市場128現在只需要75塊錢,真的非常便宜,絕對良心推薦。點擊下面連結可以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