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老師: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慎重回答。因為,你的回答,影響著孩子的三觀。
這一個月,全網的內容都很「勁爆」,都是關於「富二代」、「棄養」、「未婚生子」熱點的評論。
作為一個中年爸爸,我不太關注娛樂圈的新聞。因為與其關心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陌生人,還不如把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家庭中。
但是,即便我不關注,這些事件也佔據了我大半個月的視線。
原本這些詞大家只是私底下討論討論,結果熱搜一上,一夜之間就被傳播開了。網上基本上說什麼的都有,有些極端的說法也湧現了出來。
作為成年人,我們有篩選信息的能力,看見垃圾信息,不點開就是了。可是孩子有吸收信息的能力,卻還不完全具備分辨信息、組合信息的能力。
我12歲的女兒昨天問了一個問題,讓我出了一頭冷汗。
她問:「爸爸,當了明星,是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說真的,當時我有點懵,不知道怎麼回答她,只能反問:「為什麼你會這麼想?」
孩子說:「最近的新聞都是明星,我看網上很多人都支持他們,說他們是活出了自己,我覺得有道理。因為當了明星,只要不違法,想幹什麼就有能力幹什麼,特別自由,特別酷。」
我聽出女兒語氣中帶著一絲羨慕,覺得需要好好跟女兒聊一聊了。
「你覺得他們特別自由、特別酷,你也想當明星嗎?」我問。
女兒實誠地說:「有點想,我們班有很多同學都想當明星,賺錢多、輕鬆,還有很多人喜歡。有了這些,想幹什麼不行啊!這不就是你告訴我的,做獨立自由的人嗎?」
我點點頭:「你想做個獨立自由的人,我特別認同這一點。不過我不太認同你對明星這個職業的評價。你既然看了這麼多新聞,應該也看了不認同他們的評論吧?」
女兒點點頭說:「看了,很多評論都在嘲諷他們,我覺得有些說的太過了,已經是惡意攻擊了!他們這麼做肯定有自己的苦衷,別人憑什麼羞辱他們?」
我說:「這點我認同你,所有人都有評論和批評的自由,但正常評論是有界限的,淪為人身攻擊和惡意羞辱就是錯的。
除了這些極端評論,大部分人批評的還是很有道理,相信你也已經看不少了。
拿其中一個明星來說,她在國外代孕,之後說她棄養。她肯定有自己的理由,但是她的行為已經踐踏了社會底線。」
女兒聽我說了這些,點點頭表示認同,我接著說:「你說的『當了明星幹什麼都行』這點,我部分認同。因為明星確實比我們普通人選擇要多得多,所以比我們更加自由。
但是只要做出選擇,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買單。她挑戰了大眾的底線,央視新聞評價她法律道德都難容,最後廣電封殺她。
你看,即便是明星,觸及了底線,也會受到全網的抵制,他們不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跟我們一樣,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
女兒點點頭說:「爸爸你說得很有道理,但有些地方我還沒有想明白,今天先這樣,我想清楚了再給你討論。」
我欣然同意了。
坦白說,經過昨天跟女兒的對話,我感覺既欣慰又擔憂。欣慰於女兒的善良、有主見,擔憂於女兒的單純、涉世未深。
記得女兒小時候帶她去看電影,但凡裡邊有親吻的畫面,我和老婆就一起蒙住她的眼睛。
女兒莫名其妙,問我們倆來為什麼不能看,我說小朋友不需要知道,所以不能看。
雖然這個理由站不住腳,但我們還是本能地蒙住女兒的眼睛。
理由非常簡單,隔絕不適合孩子的信息。
這些幾乎沒被過濾過的信息,孩子很容易接收到,進而被迷惑。
可能有的父母會說,不讓孩子接觸網絡,平時多注意就可以了。
我個人覺得,這個方法只適合非常幼小的孩子。
自從我女兒上小學之後,這一招就不太管用了。因為這個時代的信息,不管真實虛假、驚悚勁爆,都滿天飛。
我們不可能一直蒙住孩子的眼睛,而且蒙蔽也不是長久之計,孩子總要接觸這個社會。
況且現在無論是網課還是查資料,都已經讓他們跟網絡開始頻繁接觸了。
在這種程度的接觸下,孩子們直接面對海量沒經過過濾篩選的信息,他們的辨別能力又不夠,網絡帶給他們的負面影響開始顯現出來了。
14歲女孩模仿網紅,用酒精燈易拉罐做爆米花,被重度燒傷,因搶救無效,最後身亡;
3名少年去公園玩,跳上湖邊的小船,模仿流行的「晃船」橋段,結果3人全部落水,其中1名14歲少年因搶救無效死亡;
1名10歲女孩被某網站UP主教唆離家出走、自殺,好在女孩母親及時制止。
……
這樣的例子隨便上網一搜,比比皆是。
更有甚者,一些挑戰社會底線的內容,比如「藍鯨死亡遊戲」、重度自殘、色情暴力視頻、極端宗教等等。
這些煽動孩子的惡意內容,會誤導孩子的價值觀,嚴重了還會對孩子的生理和身體造成威脅。
看到這,可能有人說我危言聳聽。
但是我得說,這個社會在用各種方式影響我們的孩子,把孩子直接暴露在成年人都可能「被迷惑」的網絡中,絕非明智之舉(尤其是在孩子頻繁使用網絡的情況下)。
我們得提前給孩子淨化網絡環境,打打「預防針」。
所以我總結了幾個做法,給各位家長做個參考。
一般來說,孩子沉迷網絡跟他的心理需求關係很大。
舉個例子,如果家庭氛圍不好,就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安全感、歸屬感和掌控感。
而網絡和遊戲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孩子就在思維上把網絡、遊戲跟緩解心理壓力掛鈎,自然就會沉迷下去。
而且網絡世界是一個非常開放、迅捷、自由的空間,對孩子的吸引力非常大。要是現實中沒有更能吸引他的事物,沉迷網絡就是必然。
我認為,我們當父母的,要給孩子創造更多有趣的體驗經歷,比如運動、閱讀、旅行、集體活動等等。把孩子的注意力「拽」到現實生活中。
現在各大視頻網站都有青少年模式,基本可以過濾90%以上的不良信息。同時還有一些實用的功能,比如,限時鎖屏、查看使用時間等,都是可以用外力限制孩子的功能。
而且孩子年紀小的話,家長還可以跟孩子定期一起看手機,至少知道孩子都在關注什麼。
我的女兒已經12歲了,她已經有了思辨能力,不再簡單聽從父母的建議了。
那種小時候非黑即白,簡單評價人和事的方式不再適合她。
所以,她問我問題的時候,我也不會用教育的口氣,而是正面地跟她說我的看法,跟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她多維度地看待問題。
我希望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她,即便是父母、老師也會有不對的言行,不要盲目模仿、聽從任何人,要有自己的思考。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模仿對象。
如果我們一直手機、iPad不離手,怎麼能指望孩子遠離網絡呢?
所以我們在跟孩子相處中,儘量不用這些電子設備,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最後,還想跟大家多說一句,網絡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孩子可以通過它來認識世界,也可以用它來逃避世界。
如何選擇,關鍵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愛和引導。
「百萬媽媽成長訓練營」限時招募中~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領取價值199元親子好課
僅限前200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