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易,不可為將相」。《易經》雖然是遠古的一本佔卜書,但其中充滿了辨證思想和系統思維,其中儒家提倡積極地「入世」,強調學以致用,學而優則仕,屬於「陽」;道家強調保存自己的重要性,這是「避世」的角度,屬於「陰」。我們今天的很多日常用語都是從《易經》而來,比如否極泰來、樂天知命、無妄之災、不速之客、三陽開泰、文過飾非、風雷激蕩、防微杜漸、自強不息、反目成仇、立竿見影、物極必反等。這些思想深深影響了我們每個中國人,只是我們平常沒有察覺。
我想作為中國人,道文化是刻在我們骨子裡的東西。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傳統的文化和習俗就會帶到哪裡?這就是我們看到國外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華人街」。
每個中國人幾乎都會背誦幾句《易經》裡面的話,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甚至於金庸老先生在武俠小說裡面就引用了《易經》的一些爻辭,作為武功招式。比如「降龍十八掌」裡面的「潛龍勿用」,「見龍在天」「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等等。
令狐衝學習的獨孤九劍能破盡天下萬法,書中獨孤九劍總決曰:「歸妹趨無妄,無妄趨同人......風雷是一變,山澤是一變,此即為八卦與六十四卦的變換。
這裡給大家介紹易學大師-傅佩榮先生帶給我們簡單的數字卦解法,傅佩榮顯示是臺灣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師從餘英時),專攻宗教哲學。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和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所教授。曾經登上過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孟子的智慧》,鳳凰衛視主講《國學的天空》,東方衛視主講《老莊的智慧》,山東衛視「新杏壇」任首席主講人。
數字卦解法比較簡單,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起卦。江湖上面的遊方相士們採用的米卦其實與這個是類似 的,數字卦適用於剛學習《易經》或者不懂《易經》的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易經》帶給我們的魅力。
假如心中對某事有所疑惑,此時「隨機」想到三組三位數字,隨手寫下來。
第一組三位數以8除之,視其餘數,可形成下卦。(若除盡,則餘數為8)第二組三位數以8除之,視其餘數,可形成上卦。(若除盡,則餘數為8)第三組三位數以6除之,視其餘數,即是變爻。(若除盡,則餘數為6)
前兩組的餘數所針對的是先天八卦的數字:乾1,兌2,離3,震4,巽5,坎6,艮7,坤8。
確定為某卦之後,再看變爻何在,即可翻查《易經》找到這個卦和相對的爻辭。然後就需要發動你的腦筋,對這個爻辭,和你需要問詢的事情作連接。
其實《易經》給我們的是問題的答案,而我們起卦的目的是要知道事物發展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在變化中產生的後果,這就需要我們在這個答案裡面填充理由。
請注意,數字卦可用於較簡單的小事。人生大事請用籌策佔卦。
古人佔卦之前,為了表示誠意,還需默念一小段禱詞,原文是:
「假爾泰筮有常,某(自己名字)今以某事(想要佔問之事),未知可否。爰質所疑於神之靈,吉兇、得失、悔吝、憂虞,惟爾有神,尚明告之。」
《易經》佔卦須知
1.人生有無數的抉擇,造成吉兇悔吝。如何抉擇可保平安?可以趨吉避兇?《易經》提醒人要注意:德行(因為欲望會造成盲點與執著);能力(有能力就有自信);以及智慧(充分運用理性的力量,加上生活經驗的配合)。
2.在「智慧」方面,佔卦可以提供協助。所謂的「無有師保,如臨父母」,以及「人謀鬼謀,百姓與能」(繫辭下)。
3.在理性及經驗皆無法明確論斷時,可以進行佔卦。首先,要遵守「三不佔」原則:
①不誠不佔:此乃求教於神明,首重真誠。
②不義不佔:不合乎正當性及合理性的問題,不必佔問。
③不疑不佔:必須是理性難以測度之事。
關於卜筮,《繫辭傳》的結論是:「《易經》的卦象,沒有思慮,沒有作為,寂靜不動,一受到感應就能通達天下的道理。」六十四卦擺在那兒,三百八十四爻也不會消失。平常翻閱時,只覺得深奧難解,不知其意思何在;一旦自己遇到具體的狀況,就好像有所感應,對某一卦的卦辭,某一爻的爻辭,覺得「心有戚戚焉」,正好說中了自己的心事,然後依其指示的方向去尋思正確的抉擇。有時並非《易經》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而是我們由自己內心得到某些暗示,察覺了適當的因應之道。
本人新學《易經》,感覺甚為晦澀高深,偶然見到此方法甚為激動,於是分享給大家。也是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學習我們的傳統國學。
對此小夥伴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