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溧水法院向司法拍賣買受人交付了疫情發生前通過網絡司法拍賣平臺成交的五輛汽車。在這五輛汽車的背後,是一起公司拖欠工人工資及經濟補償的執行案件,拍賣順利完成,意味著16名工人的工資將得以兌現。
公司解除員工勞動關係,一直未兌現和解協議
2019年8月,江蘇某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以其所租用的廠房面臨拆遷為由,與員工解除勞動關係。劉某等職工為維護自身權益,依法向溧水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調解確認。經調解,該公司與職工們達成了和解協議,雙方解除勞動關係,該公司一次性支付劉某等人工作期間的剩餘工資、加班費以及經濟補償等。
協議生效後,劉某等人一直未收到工資。於是,16名職工在2019年10月陸續前往溧水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申請執行工資、加班費及經濟補償等。
溧水法院執行局辦案人員經調查了解到該公司已名存實亡,不僅公司銀行帳戶無可供執行的財產,其法人代表已失聯,並且被公安部門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立案偵查。
特殊時期「執行防疫兩不誤」,完成車輛交付
今年1月,執行局辦案人員通過向工人詢問情況得知,該公司有五輛貨車和一輛小轎車,但公司出現問題後,負責駕駛這些車輛的駕駛員以公司欠薪為由將車輛開走了。辦案人員立即聯繫駕駛員,向他們釋法明理,告訴他們私自處理涉案車輛屬違法行為。
經過一番思想工作,幾位駕駛員主動交代了車輛的停放地點,並坦白其中幾輛已變賣給了南京某二手車市場。辦案人員立即奔赴該二手車市場,將所有車輛包括五輛大型貨車一輛小型轎車順利追回,並依法扣押。
為了儘快兌現工人工資,法院立即啟動了司法拍賣程序,共有五輛車在網絡司法拍賣平臺成交,剩餘一輛大型貨車因為「國四」標準而流拍。因時至年關,拍品買受人未能及時前來籤收車輛。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使得交付工作再次受阻。溧水法院執行幹警堅持特殊時期「執行防疫兩不誤」原則,經過努力,五輛車在短時間內實現了交付。
據介紹,這次拍賣共引起25036次圍觀,五輛汽車平均出價次數達63次,拍賣成交總金額72.58萬元,平均溢價率達36.28%。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承源 通訊員 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