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專家2》是今年香港電影奉獻給觀眾的一個驚喜,在劇本、觀感、內涵等方面都超過了第一部。說實話,至今可能已經沒有多少人還記得第一部的內容了,而相隔同樣的時間,記住這一部的人數肯定會超過前者。《拆彈專家2》裡面真假難辨、身份迷失的劇情,和前兩年也是口碑票房雙雙豐收的《無雙》略有幾分相似。這種略有些敢想敢拍、無所束縛的劇情,又多少和徐克的武俠片有幾分相似。它不光是一部精彩的動作片,也充滿了對社會的深刻反思。
警官潘乘風,一位恪盡職守、捨己為人的拆彈專家,在一次行動中發生意外,失去了一條腿。儘管如此,英勇無畏的他仍然希望繼續留在一線做拆彈的工作,並為了向上級證明自己仍然可以勝任此職,積極地鍛鍊、訓練,裝上假肢的他,八百米可以用兩分十秒跑完,各項體能均可以達到警隊的要求。可是上司擔心萬一他拆彈時失誤,民眾會責怪警署用了有身體殘疾的人,因為鐵了心要將他調到文職。潘乘風怒批上司是害怕承擔責任。不甘閒混文職的他多次申訴無效後,憤而離職。因為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性情大變,對警隊、社會都產生了憤怒,並逐漸參與到極端組織復興會的一系列恐怖襲擊中。
這是他的第一次人格反轉,從一名捨己為人的警察轉變成一名仇視社會的恐怖分子。
在一次恐怖爆炸中,潘乘風腦部受損而失憶。醒來之後,已處在警方的嚴密監控之中,他設法逃脫,想起了腦中唯一記得的一個電話號碼。那正是他的前女友——反恐特署組長龐玲,龐玲告訴他他是反恐特署安插在恐怖組織中的臥底,帶他去了自己以前的家中,交給他一隻手錶,可以定位以及錄音。潘乘風將信將疑自己的這一身份,但他還是戴上了手錶,去見恐怖分子頭目張世家。
這是他的第二次人格反轉,因為失憶,而做了警察的臥底。儘管此時的他,並非特別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不是忠誠地為警察效力,但心中已經沒有報復社會的恐怖念頭。
在和張世家的交流中,潘乘風無意發現龐玲帶他去的並不是自己以前的家,他真正的家早已經被警察嚴密包圍。受到欺騙的他將手錶放進了屏蔽袋中,並且想起了自己就是一名恐怖分子。
他又一次短暫地從善墮向惡。只是在緊接著的恐怖行動中,他看到無辜的警察被恐怖分子狙擊手無情射殺,心痛不已,默默地流淚。這一幕極大地刺痛了他的內心,完成他由惡向善的終極轉化,並最終配合警方阻止一場將會傷及無數無辜人的恐怖襲擊,他也為此以身殉職。
潘乘風最初是一名意志堅定、善良的警察,每次冒著生命危險來產出炸彈,卻從不畏懼,一身正義凜然,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激情與奉獻。身殘之後,警隊將他調去文職,他覺得警隊是忘恩負義、用完即棄,心中充滿了憤怒。懷才不遇、難以施展抱負的憋屈讓他怪罪於警隊,他覺得不是自己病了,而是這個世界病了,決心通過暴力的方式來迫使掌權者做出改變。可是在暴力對抗中,看到無辜人倒在血泊之中,他又感到心痛,對自己的方式產生懷疑。這種轉變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失憶使他忘記了自己曾經受到過的不公待遇,但即便想起來之後,他內心的善良還是不願意採取暴力,特別是看到朋友因為自己的行為而受到傷害。越是和我們關係密切的人,我們越能感同身受,也因而越能激發我們心中的熱血。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有人要流血的、犧牲的。潘乘風還不是一位狠人,他可以意志堅定地犧牲自己,卻不能無動於衷地看著別人受傷。能夠刺痛這個世界的都是可以顧千千萬萬人於不顧的狠人,他可以為救千千萬萬人而犧牲千千萬萬人,善與惡,也不過是立場不同而已。
我們一般人道德的最高準則,不過是設身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