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辦不下去就別辦了」成《歌手》的最大討論點,華語樂壇是否還能「當打」

2021-02-11 新華網

原標題:華語樂壇是否還能「當打」

2020年《歌手》終於公布首發陣容,與曾經萬眾矚目的盛況相比,這次激起的水花著實有點兒慘澹。

七年來,《歌手》幾次易名,今年變成了《歌手·當打之年》。按照節目組給出的解釋,「當打之年」指的是那些「面對樂壇扛鼎之位當仁不讓」、「既有超高音樂實力,又具備領銜樂壇的勇氣與衝勁的青年力量」。但看到正式的首發名單後,許多觀眾不免覺得無趣。毛不易、周深、徐佳瑩、蕭敬騰、袁婭維、MISIA、華晨宇七位歌手中,徐佳瑩、蕭敬騰、袁婭維、華晨宇都曾經參加過《歌手》的比賽,毛不易也兩次幫唱,只有周深和來自日本的MISIA算得上新面孔。「炒冷飯」、「樂壇無人」、「辦不下去就別辦了」等等質疑,竟然成了這檔昔日王牌節目最大的討論點。

與此同時,最近幾天,一段名為「2000年歌曲大賞」的視頻在網絡上走紅。視頻中,剛剛出道的周杰倫發行了第一張專輯《Jay》,面孔青澀的他戴著鴨舌帽,口齒不清地唱著《星晴》和《龍捲風》;王力宏改編了《龍的傳人》,舞曲節奏、爵士和弦以及當時還很少見的RAP讓人耳目一新;金海心當紅,《別那麼驕傲》火遍大江南北;這一年,還有劉德華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梁靜茹的《勇氣》、陳奕迅的《K歌之王》、莫文蔚的《盛夏的果實》、蕭亞軒的《一個人的精彩》……大家不由得感嘆,整整二十年了,這些歌手和歌曲依然「霸佔」著自己的播放列表。

華語流行樂壇日益沒落,近幾年來,類似的感慨和擔憂無處不在。歌迷的「唱衰」不能說是完全沒有道理,至少在過去的10年中,再沒有過像當年周杰倫一般「橫空出世」的新人,鄧紫棋、李榮浩、華晨宇、毛不易等歌手固然是新生代歌手中的佼佼者,但憑心而論,他們的影響力始終無法企及前輩,經典歌曲出現的頻率,同樣大不如前。

原因究竟何在?三言兩語,實在難以說清這個宏大而複雜的問題,但曾經版權意識的淡薄,一定是十分關鍵的一點。

2004年前後,我國的數位音樂開始產業化發展,各大門戶網站和電信運營商紛紛加入。那幾年裡,誰沒有拿著MP3去網上下載免費音樂或是付幾元錢開通一段彩鈴呢?運營商們賺得盆滿缽滿,歌手、製作人和唱片公司卻很少能得到應有的收益。

在實體唱片年代,唱片公司和音樂人本來就飽受盜版困擾,在數位音樂的巨大衝擊下,生存愈發艱難,自然沒有精力進行創作。久而久之,耐聽的好歌越來越少。

網絡時代,歌迷的「分眾」被不斷催化,推出真正具有國民度的歌曲比以往更難。如今,藉助大數據和各種算法,用戶的喜好可以被精準地「猜中」,通過一首正在播放的歌曲,更多相似的作品可以被推薦到用戶面前,其他類型的音樂則被逐漸「屏蔽」。民謠、搖滾、嘻哈、古風,音樂的劃分變得越來越精細,受眾的「黏度」不斷增強。我們常常以「出圈」作為一首歌成功的標準,其實,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中,好的作品並不見得沒有,只是缺少一個能夠被更多人注意的契機,就像趙雷在小眾的民謠圈成名已久,可直到2017年,他才憑藉一曲《成都》真正打開知名度;去年熱播的綜藝《樂隊的夏天》發現了那些優秀卻鮮為人知的搖滾樂隊。歸根結底,在成功到來之前,紮實的創作仍然是最重要的。

此外,娛樂方式的空前增多,也減少了我們留給音樂的時間,網絡又帶來了爆炸性增長的音樂資源。用有限的精力在龐大的曲庫中尋找到幾首鍾情的作品,的確比曾經聽著磁帶和唱片、一首首仔細品味的舊時光要困難許多。「抖音神曲」等網絡歌曲,恰好利用了這樣的心理。這些歌曲走紅於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常以背景音樂出現。為了增強記憶點,它們大多歌詞淺顯直白,旋律順耳,「魔性」洗腦。有人認為,「抖音神曲」讓華語樂壇雪上加霜。去年,周杰倫在演唱會上被觀眾點唱《學貓叫》,就讓許多網友大為惱火。對待類似的快餐式歌曲,倒不必太認真,比如2004年那首風靡一時的《老鼠愛大米》,現在已經很少被人們提起,同年的《江南》《七裡香》卻依舊是公認的經典。《老鼠愛大米》這樣的歌曲當然是時代記憶的一部分,但終究耐不住回味。聽眾和時間,最終會證明一切。

相關焦點

  • 華語樂壇是否還能當打 經典歌曲出現頻率大不如前
    周杰倫《我是如此相信》華晨宇  2020年《歌手》終於公布首發陣容,與曾經萬眾矚目的盛況相比,這次激起的水花著實有點兒慘澹。七年來,《歌手》幾次易名,今年變成了《歌手·當打之年》。按照節目組給出的解釋,「當打之年」指的是那些「面對樂壇扛鼎之位當仁不讓」、「既有超高音樂實力,又具備領銜樂壇的勇氣與衝勁的青年力量」。但看到正式的首發名單後,許多觀眾不免覺得無趣。毛不易、周深、徐佳瑩、蕭敬騰、袁婭維、MISIA、華晨宇七位歌手中,徐佳瑩、蕭敬騰、袁婭維、華晨宇都曾經參加過《歌手》的比賽,毛不易也兩次幫唱,只有周深和來自日本的MISIA算得上新面孔。
  • 2020年《歌手》首發陣容水花有點慘澹,華語流行樂壇到底怎麼了?
    七年來,《歌手》幾次易名,今年變成了《歌手·當打之年》。按照節目組給出的解釋,「當打之年」指的是那些「面對樂壇扛鼎之位當仁不讓」、「既有超高音樂實力,又具備領銜樂壇的勇氣與衝勁的青年力量」。但看到正式的首發名單後,許多觀眾不免覺得無趣。毛不易、周深、徐佳瑩、蕭敬騰、袁婭維、MISIA、華晨宇七位歌手中,徐佳瑩、蕭敬騰、袁婭維、華晨宇都曾經參加過《歌手》的比賽,毛不易也兩次幫唱,只有周深和來自日本的MISIA算得上新面孔。
  • 我是歌手成雞肋,7年了或成最後一季?網友:芒果臺請不到人了?
    七位嘉賓全都是樂壇當中的新生代,也是很好的回應了當代之年,雖然節目組對於新一季的節目也是有著比較好的想法,但對於持續關注歌手系列節目的觀眾和網友卻似乎不太被看好。再加上,之前每一季節目都會有資深的老牌歌手助陣,也是會讓節目得到更多的關注,今年請來的歌手全部都是新生代,咖位比較弱,是否能夠吸引更多的目光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很多網友都覺得,新一季歌手改名為歌手當打之年真的是多此一舉,還不如不改。網友各種吐槽的,"回鍋肉"歌手:袁維婭、蕭敬騰、徐佳瑩、華晨宇。"
  • 《歌手》不做了,周華健和莫文蔚成泡影,誰還能扛起華語樂壇大旗
    這兩天娛樂圈被網友議論得最大的應該就是《我是歌手》停播一事,前天在湖南衛視共享會上,《歌手》的導演洪濤宣布《歌手·當打之年》是歌手系列的最終季了,他還說道「2021年的《歌手》,我宣布不做了!」洪濤哽咽著和眾人道別,看得出他對這個節目的感情和不舍。
  • 《歌手當打之年》:現在的華語樂壇,歌手只能靠綜藝節目捧了嗎?
    《歌手當打之年的》參賽選手組成,除了前輩日本天后MISIA,其它華語歌手基本都是和選秀息息相關。 這麼綜合比較下來,除了《中國好聲音》的存在感十足之外,同時也暴露出了華語樂壇一個重要的現象。 這屆《歌手當打之年》的選手們,兩名臺灣歌手、三名奇逆歌手和四名內地歌手。 現在華語樂壇的「當打之年」,全是各種音樂選秀節目捧出來的。
  • 華語歌手熱度排行:這份「陰陽失調」的榜單,是否是樂壇的悲哀
    華語樂壇一份帶有最具公信力的成績單最近又出了新數據。男歌手榜單熱度依舊屬於「神仙」打架,而女歌手榜單屬於「神」打架。這份成績單裡女歌手熱度冠軍鄧紫棋突然跌至第二,最新一期榜單冠軍變成了網絡歌手,引得全網聽眾譁然,到底是哪位網絡歌手有這份實力超越鄧紫棋?她的歌曲到底出彩在哪裡?
  • 《歌手·當打之年》:華語樂壇下墜30年,從「周杰倫糊了」開始?
    何為「當打之年」?音樂評論人高曉松在節目中給出解釋:「心靈成熟,嗓音也都還在,處於這個交叉點(的歌手)就是當打之年。」7年時光過去,和往屆歌手相比,本次陣容堪稱史上最弱。歌手首發陣容2020年,提及華語樂壇,後面一定會跟上一個詞——衰退。
  • 華語樂壇還有哪些歌手應該上《歌手2020》?
    01華語樂壇還有哪些歌手應該上《歌手2020》?眾所周知,《歌手·當打之年》是由洪嘯工作室出品的音樂競技節目,首發歌手為毛不易、周深、徐佳瑩,華晨宇,袁婭維,米希亞,蕭敬騰。本著「少年勤勉,青年擔綱」的立意,讓多位歌手以歌手之名再次來到舞臺上競賽歌唱,畢竟面對眾多樂壇大佬,能夠有好成績這是一個莫大的榮耀!
  • 華語樂壇最重要的5個歌手是……
    影響力層面上,她是國外影響力最大的華人歌手,無需多作解釋,光是看上面的成就自知。更重要的是她對於華語的群眾有另一層重要意義:流行歌曲啟蒙者。若沒有鄧麗君,恐怕大眾能接受流行歌曲要延緩很久。硬要說羅大佑有什麼弱點,那就是歷史頂尖的創作能力配上了可忽略不計的唱功,從歌手層面來說有所減分,但依然不妨礙他躋身前三。
  • 華語樂壇最不可或缺的5位歌手,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會怎樣?
    華語樂壇自1917年前後開始,發展至今已有百個年頭,期間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優秀華語歌手,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化,在國際樂壇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奧斯卡、格萊美等舞臺上,也能看見諸如李玟、張靚穎這些華語歌手獻唱的身影。
  • 華語樂壇最不可或缺的5位歌手,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會怎樣?
    但華語樂壇有5位最不可或缺的歌手,他們對華語樂壇的影響深遠,要是沒有他們,華語樂壇不知道會怎麼樣?(當然盤點的是70年代以後的歌手了,之前的年代久遠,小編也不熟悉他們對華語樂壇的貢獻) 1、鄧麗君 鄧麗君這個名字,大家都如雷貫耳了,她的代表作也是數不勝數。雖然她已離世20多年,但是對華語樂壇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
  • 歌手不做了,《好聲音》也無下一季,李宇春華晨宇毀了華語樂壇
    七年八季888首歌,誰也沒想到《歌手》就這麼完結了。當洪濤宣布《歌手》不做了的時候,出乎意料地,大家絲毫沒有覺得惋惜。相反,很多人都不希望這檔節目繼續做下去了。因為這個節目,再也沒有當初的純粹,不再值得觀眾追捧和回味。
  • 華語樂壇最重要的十位歌手
    某社交網站上有一個問題:華語樂壇歷史上最重要的五個歌手是誰?通常來講,評價一位歌手是否重要,得從多個維度去分析。——專業評價,即獲獎情況;唱片銷量,或者歌曲傳唱度;歌手後續影響,包括對大眾以及後世的歌手。
  • 華語樂壇實力歌手榜單
    1、周杰倫粉絲數量:2326.1萬華語樂壇至今為止,一直都很火的歌手。可以載入流行音樂史冊了最近新出的專輯《mojito》,周杰倫個人風格很濃,甜到膩人。屬於那種無論誰聽了他的歌,都不會覺得很難聽的歌手。4、林俊傑粉絲數:1367.3萬作為周杰倫同一時期的歌手,沒有被壓垮,說明本身實力就很強。再加上極好的路人緣,又有數首代表作,一直火下去沒問題。
  • 必不可少的5五位歌手,少了他們,華語樂壇還能行嗎?
    現如今華語流行樂越來越多元化,音樂風格多樣,樂壇發展越來越好,這也就湧現出了許多優秀歌手。在眾多歌手中,有5位是華語樂壇中不可替代的,如果缺少了他們,華語樂壇可能就會走向另一個方向。在60年代的香港,要麼在翻唱英文歌,要麼在唱著老上海的歌曲,許冠傑對這一現狀感覺到了不滿足。先與友人合組Harmonick樂隊,後又在蓮花樂隊擔任主音歌手,籤約了鑽石唱片。
  • 他是華語樂壇上古大神,華語流行樂壇「三皇五帝」之一,華語樂壇...
    他是華語樂壇上古大神,華語流行樂壇「三皇五帝」之一,樂壇華語樂壇殿堂級歌手,他就是羅文,他跟徐小鳳一樣成功地橫跨了香港樂壇兩個大時代,他是香港樂壇最高榮譽「金針獎」獲得者,不管是前許冠傑年代,還是譚詠麟年代,他總是體系內的重要人物,卻又美辦法自帶體系,他被後輩視為典範的人物,只要上的臺來,就要對得起觀眾,毫無保留,
  • 華語樂壇是需要創作型歌手還是唱功型歌手?
    前段時間看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究竟現在的華語樂壇中是需要創作型歌手還是唱功型歌手呢?有人說現在的各種「神曲」,大部分都是旋律無腦套和弦,歌詞也難登大雅之堂,這就能體現出創作型歌手的優勢,但也有的人說,一些好的歌手,雖然沒有優秀的創作能力,但憑藉著優秀的唱功依然可以在華語樂壇有著自己的天地。
  • 超女逐漸接管華語樂壇,一批選秀歌手,卻造就了新時代的輝煌
    說起《超級女聲》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這個被譽為是華語樂壇最早一批的選秀節目,從當年播出起就備受好評,熱度甚至高到難以想像,直到今天我依然能記起那時候為了給心儀的選手投票借遍親戚手機,堪稱燃燒了整個夏天。
  • 10位新生代華語樂壇頂級歌手都是誰?當打之年首發歌手上榜兩位
    而「當打之年」「敢唱敢當敢宣言」的節目官宣,讓愛聽歌的觀眾喋喋不休議論最多的是:哪些歌手真正能代表華語樂壇的頂尖領軍人?,娛飛來認為比較靠譜的,進入新生代華語樂壇頂級歌手前十行列的依次是:1.林俊傑2.華晨宇3..鄧紫棋4.
  • 鄭鈞怒懟華語樂壇排行榜:裡面的歌都是屎啊,實在聽不下去!
    說起鄭鈞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也是搖滾樂壇的一個音樂才子了,其實鄭鈞還是很敢說的,很多時候很愛說實話的,近期,鄭鈞就直接在綜藝節目上怒懟華語樂壇排行榜:裡面的歌都是屎啊,實在聽不下去!鄭鈞直言道「現在音樂排行榜裡的歌,10首有9首,真的聽不下去,這就是屎啊」鄭鈞很認真的批判,現在的很多歌曲根本就是屎,但是很多人非要說它紅,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其實現在的很多音樂榜單都是摻水分的,只要是有流量,登上音樂榜首沒有問題,其實鄭鈞很不齒現在的很多人的作為,其實歌曲好聽與不好聽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現在很多歌手都是流量歌手,所以即使歌一點也不好聽,卻是還能受歡迎,這真就是現在的樂壇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