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打結,並不全是鉛墜的鍋,這些原因也是罪魁禍首

2021-01-10 愚者論漁

子線打結,是實戰中很常見,但是也堪稱最頭疼的現象,不解開吧,確實影響魚口效果,解開吧,浪費時間不說,還容易傷線,但是要說一剪子剪斷,不說浪費,再次將魚線綁在八字環上也是個頭疼的事。

大多數情況,出現子線打結,我們都會將鍋放在鉛墜上,比如鉛墜沒有裹好,所以重心不穩,鉛墜沒有修邊,所以重心不穩,鉛墜和浮漂的間距有問題,釣組重心不穩,所以鉛墜打著轉,導致子線纏繞,反正子線只要纏繞,那多半都是鉛墜的鍋;

而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雖說鉛墜的重心不穩、和漂座的間距以及子線的長度不同,都是導致子線打結的第一誘因,但是要真的從根源來追溯,子線打結的常見根源性原因,往往是細節不到位導致的,那麼除開鉛墜的鍋,還有哪些細節,是罪魁禍首呢?

一、子線過軟且沒有記憶性

我們在挑選子線的時候,為了保證信號的靈敏度,會儘可能選擇柔軟度上佳的子線,因為子線越軟,當子線受力繃緊時,訊號的損失越小,反饋到漂訊上,就越真實;

除此之外,較軟的子線,在實戰時,從略彎曲到緊繃,也能將中鉤魚瞬間的爆發力,適當的卸掉一部分,對線組的保護作用,也很是不錯的,但是,除了要考慮子線的柔韌度,子線的記憶性,也不能忽略;

所謂子線的記憶性,也就是子線受外力,被拉扯延伸、繃緊後,會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延長現象,優質的魚線,會在失去外力拉拽後,慢慢的恢復到原來的長度,這是石油製品的特性;

但是,有些魚線,會因為工藝原因,恢復時間很久,甚至會造成結構損傷,導致不恢復,在黑坑中比較常見,50釐米的子線,釣一場魚下來,子線變成了60~70釐米,基本上沒有辦法二次使用;

而在實戰中,被外力拉扯延長的子線,彈性很小,雙股子線因為線距不同,一旦鉛墜打轉,就會導致雙股子線纏繞,但是因為沒有彈性或者彈性很小,無法分開,這就會導致子線打結;

處理建議:在挑選子線時,我們可以在爭取賣家的同意,取一段30~40釐米的子線,找兩根筷子,分別固定在筷子中間,緩而勻速的讓筷子反向用力,將其拉扯延展2~3釐米停止,如果能在5~15分鐘內恢復,就說明魚線的柔軟性、記憶性(也稱為延展性、恢復性)就很過關,如果沒有延展就斷裂,亦或者延展了,等到15分鐘後都沒有恢復,那就說明魚線的記憶性不好,當然,魚線的記憶性不好,並不代表魚線的質量不好,只是這種魚線不太適合黑坑、競技比賽等情況,但是不妨礙野釣使用,只是子線過短,或者鉤距較近,容易導致打結;

二、綁鉤時子線從鉤柄外側通過

關於這一點,其實很多釣友是不以為然的,因為我們在綁線時,往往會強調,線頭和線尾,一定要從鉤柄內側走,也就是所謂的內走線,而之所以再三強調,是認為外走線,也就是鉤柄壓著線尾,這樣會導致傷線;

實際上在實戰中也確實如此,因為鉤尖比較輕,魚在吸食鉤餌時,必然是比較輕質的鉤尖朝上、先入魚唇,不管是刺魚,還是因鉤餌吸入太深,拖動線組,第一個受力的,也必然是鉤柄,如果線尾壓住鉤柄,鉤柄和線尾是不接觸的,所以也不存在傷線的說法;

但是如果線尾在鉤柄的外側,一旦鉤柄受力,鉤柄必然會撐住線尾,如果反覆拉扯,那相接處,肯定會磨損。

其實另一個原因,卻是線尾在鉤柄外側時,因為線尾和鉤柄相交的部位壓緊,一旦鉛墜開始打轉,那必然會甩動雙股子線帶動鉤餌旋轉,因為線尾和鉤柄壓緊,導致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雙股子線打結,而且子線越長,越容易出現打結現象;

處理建議:在將子線放置在子線板、子線盒,以及將子線固定在八字環時,務必多看一眼,線尾、線頭,是否壓在內測,如果是,正常掛八字環、上餌即可,但如果壓在外側了,那可以輕輕的掐住線圈,然後將線尾拉拽到鉤柄內側,這樣既能避免傷線,也能避免子線打結,但是切忌用指甲掐的太用力;

三、拋竿姿勢不正確

很多新手在拋竿時,並不喜歡蕩竿,而是喜歡一手抓住鉛墜,略往回拉,然後將竿稍繃彎,利用竿稍的彈性,將鉤餌、鉛墜直接彈出去,當然,在風大的時候,不少老鳥也喜歡這樣操作;

因為鉛墜的重心、重量的原因,在竿稍恢復的瞬間,會先將鉛墜彈出,然後鉛墜帶著鉤餌,而在鉛墜拉緊鉤餌之前,雙股子線僅僅是受到鉤餌向下的拉力,一旦鉛墜繃緊子線、鉤餌時,因為鉤餌上下距離不一,因此受到的拉拽力度不一,在力的作用下,子線距離越長,子線打結的概率越大;順便提一下,這種姿勢將鉤餌彈出,很容易導致餌料提前脫落;

在實戰中,是非常忌諱這樣操作的,一方面,害怕鉤餌提前脫落,另一方面,也擔心子線打結,但是最害怕的,則是桿身太硬,來不及鬆手,魚鉤直接掛在手掌上,這也是很常見的事故了;

處理建議:近蕩遠拋,大風走水彈為主,這是我們拋竿的三個準則,之所以在大風、走水時建議以彈為主,是因為風力大,鉤餌在空中受到較為勻稱的力度,就算依然是鉛墜先飛,然後拉緊鉤餌,但是在大風的環境下,雙股子線打結的概率會比較低;但是在平時,較勁的釣距,建議以蕩竿為主,而在較遠的釣距,建議以甩動鉤餌,利用離心力將鉤餌甩出去之後,在順勢將長竿延出去,控制鉤餌落點即可,這樣能有效避免雙股子線打結;

四、合理的子線長度和鉤距,以及餌團的體積

子線的長度,到底多長才合適,這個爭議非常大,但是結論迄今為止並沒有標準的定論;因為魚情多半且複雜,雖然我們經常說,想要抓快口且打靈,那短子線一定優於長子線;

如果我們想要守實口、過濾假口、虛口,打行程、打截口,那必然是較長的子線更佔優勢;但是,畢竟子線有雙股,而不管是等長,亦或者長短不一,不管是落水,還是在半空中,必然會因為受力不均,以及鉛墜打轉,帶動子線纏繞;

而且子線越長,纏繞越明顯,打結的概率就越大,尤其是在提竿、揚竿,如果力度過大,帶動鉛墜提升、打轉的速度過大、過快,都會導致子線打結概率增加,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辦法改變子線長度,那麼就要從餌團的大小、鉤距上,多注意一下;

適當的鉤距,不僅可以增加誘魚效果,並且能有效減少子線打結的概率

一般情況下,我們釣小魚時,建議鉤距放到1~1.5釐米左右,最多不超過2.5釐米,一方面,是因為小體型魚的魚唇,最多能張開的幅度也就這麼大,這個雙鉤間距,能保證魚鉤附餌時,魚能順利吸食鉤餌,而不至於雙鉤吸入一條魚的唇內;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釣小魚用的餌團、比重比較輕質,在體積、重量相等的情況下,不會因為餌團的重量差,導致雙股子線纏繞;而我們在釣大魚時,往往使用較長的子線,對摺後35~50釐米,甚至更長;

鉤距則放在3.5~5.5釐米,這是因為,這種雙鉤的鉤距落差,大魚在吸食鉤餌時,兩條魚能有效的錯開進食的魚鉤,能有效的增加魚進食的概率;

而另一方面,因為我們釣大魚時,餌團比重、體積比較大,鉛墜的影響比較小,這樣將鉤餌蕩出去的時候,鉛墜的打轉,可能會因為鉤距的原因,就算纏繞,也不會很快打開,而不至於纏繞;

但是,在實戰中,並不代表這個鉤距是最佳的,餌料的比重不同,浮漂的吃鉛不同,甚至魚群所在魚層不同,都會導致鉤餌在落水、出水的瞬間,可能纏繞,可能打結;

均勻、相同的餌團體積,是最簡單避免打結的技巧

當雙鉤的餌團,大小相同、比重相同、體積相同時,不管是鉤餌落水,還是在空中未落水時,都會因為和鉛墜之間受力相等,在不受外力影響的時候,理論上運動軌跡是一樣,所以自然不出出現纏繞、打結;

反之,如果上下鉤餌團大小不一、體積不一,那必然會因為受力不等,導致運動軌跡重疊、交叉,纏繞就是必然的,而會不會打結,那就真得不好說了。

處理建議:很多釣友在實戰前的準備,對子線的長度,僅僅留存在或長、或短的認知,而鉤距則是人云亦云,在上餌時,能讓餌團勻稱、光滑就算不錯了,大小相等,其實並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從表象上看,這些沒有標準的細節,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但是,不注意,或者不重視,雙股子線纏繞、打結,那就會變成常態;根據自己用漂、用餌、用鉤的習慣,大致歸納、整理一下,那麼用不了多久,就能整理出適應自己的子線長度、浮漂長度、餌團體積及比重。

總結:

風起於青萍之末 浪成於微瀾之間,如果完全不在於漁獲,僅僅是為了享受釣魚的過程,那細節之類的並無所謂;而有些釣魚的細節則不然,可能對漁獲的影響不直接,但是很乾擾人的情緒和心情,最終會導致漁獲的最終數量,而我們只要注重細節,儘量避免上述誘因,就算不能徹底避免,但是出現子線打結的概率,也必然大大減少。

相關焦點

  • 教你輕鬆解決子線纏繞、打結的問題
    現在釣魚多以雙鉤為主,好處很多比如誘魚更強、中魚機率更高;但壞處也不少其中最令人煩惱就是子線纏繞子線纏繞、打結後如果你不更換中魚容易斷,如果纏一次換一副線那該有多費錢啊。所以今天小飛既為大家分析纏線的原因,又告訴大家一個最簡單的防纏繞技巧1、拋竿的手法有問題。有的人拋竿是將餌料扔出去就算完事,也不管拋的準不準、手法對不對。很多就是子線和鉛墜入水瞬間就繞在一起了正確的拋竿應該利用杆稍的彈性將餌料輕輕蕩出去,子線和鉛墜始終在同一條直線,並且鉛墜落到釣點的聲音也很小。
  • 釣魚技巧:子線纏繞打結,影響你的垂釣效率,這些招數可以一試!
    第三是影響節奏,尤其是魚情較好的時候,雖然可以馬上更換子線,但是心裡始終覺得不爽。所以減少子線彎曲、纏繞、打結,還是非常有必要的,起碼可以節約不少子線,可以嘗試以下方法。一、子線的長短要得當長子線比短子線更容易彎曲或者打結,這是因為子線有較好的延展性,比較柔軟,這是為了保證有更好的適口性,子線比較長就非常容易出現子線打結的現象。
  • 臺釣技巧:4個小招數,防止子線纏繞打結!
    在臺釣中子線屬於消耗品,每次出釣肯定會帶上不少的子線,以備斷線時更換。但是子線打結纏繞的情況往往比子線斷掉的情況還要多,自然彎曲、纏繞打結都非常影響垂釣。比如說彎曲,會導致信號傳遞變慢,而且會影響已經調整好的浮漂。打結就更嚴重了,中魚很容易斷線。
  • 你的釣魚子線經常打結嗎?防止子線纏繞,拋竿定位有講究 18期
    有的老鐵在釣魚的時候,不知不覺子線上打結,也不好解開,即使解開了,子線像彈簧一樣,難看不說,還不好使,削弱信號。不只是新手有這毛病,就是釣魚多年的高手,也經常出現這毛病,問題出在哪呢?你的拋竿有問題,並不是你拋得準,都在一個點上,就是正確的,首先,拋竿的要領,雙鉤拋入水中,鉤子在前,漂在後,這樣的好處是,當魚鉤落地後,你的鉛墜和魚鉤下落不會在一個垂直面上,這樣落下去後,幾乎子線不會纏繞。
  • 教你幾個小妙招,減少子線打結纏繞
    人這一生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釣魚也是一樣總會在過程中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困擾著我們,比如小魚鬧窩或子線纏繞之類的問題雖然不是很嚴重,但總會令我們很焦躁。但是只要我們放寬心,冷靜處理就可以了。比如像子線纏繞這類的問題,只要掌握一點技巧,就可以輕鬆解決,今天我就和大家著重說說怎麼避免子線纏繞的小技巧。
  • 子線打結時,千方百計找方法,不如用這破解招數,一下就搞定
    雖然野釣充滿了太多的未知,有時想釣鯽魚卻中獲一條大鯉魚,像這樣的驚喜經常會遇到,當然除了驚喜還有一定的煩惱,比如子線纏繞,子線打結等,儘管釣友千方百計找了解決方法,可最後還是沒能搞定,所以這時不妨試用以下這些破解招數,包你一用就靈,一下就搞定!
  • 釣魚實用技巧,用這些小竅門,有效減少子線彎曲打結,輕鬆釣大魚
    在魚情較好的時候出現子線彎曲打結,對出釣是有較大影響的。打結,只能更換子線,可能會對垂釣節奏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釣小魚、釣鰱鱅等需要頻率的魚情時。子線彎曲,會導致浮漂釣目發生變化,出現靈鈍的變化,不過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會導致信號傳遞變慢,影響提竿時機的把握。
  • 野釣子線經常打結,遇到此問題的來看看,也許對你有幫助
    臺釣魚線大多是尼龍線,尼龍線都是有一定的記憶性,所以,魚線的變形、捲曲,算是其正常的特性,只能說想辦法儘量避免,絕對不捲那是不可能的釣友們只要熟讀並牢記,釣魚的時候稍加注意就能改變子線打結的情況。如果你經常遇到此類問題,那麼請你不要走開,要耐心地看完喲!子線質量問題一款好的子線柔軟度比較好,而且恢復性強。
  • 遇到子線發生纏繞時6個原因及解決辦法
    遇到子線發生纏繞時6個原因及解決辦法 原標題:遇到子線發生纏繞時6個原因及解決辦法如果兩子線之間,發生纏繞打結該怎麼辦?
  • 用小鉤細線總是「纏子線」?教你幾招實用的,保證不打結不纏線
    春天是個釣鯽魚的好季節,而我們釣鯽魚用的線組都比較小,所以釣魚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子線打結,纏線的尷尬。特別是子線比較細的時候,不停的纏繞,打結很容易讓這幅子線報廢。魚口比較輕的時候子線彎曲打結了甚至出不來信號,即使魚口比較快也會影響漁獲。
  • 魚線老是打結和上樹怎麼辦?教你三招輕鬆化解!
    這其中最讓人不開心的事不是釣不上來魚,而是魚線打結和魚線上樹這種讓人抓狂和崩潰的事情。對於釣魚人來說子線打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一天不遇過幾次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釣魚人。但是魚線打結也是有他的原因和避免方法的,做到這些,雖然不敢說完全避免,但是減少打結的發生機率,延長子線使用時間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而且這些都是簡單易學的招式。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如何預防子線打結。
  • 子線不停的打卷,不費錢可是浪費時間,到底是哪裡的問題呢
    現在釣魚的釣友們,使用子線雙鉤的比例非常高,就算是用的長竿短線釣法,也有不少釣友改通線單鉤為八字環連子線雙鉤,增加上魚機率是一方面,更主要是釣法靈活,如果釣法再換下,如改鉛墜沉底,為懸墜釣法,那釣法就更為多樣化了;當然,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比如較為常見的一個問題,子線打卷,這就是比較麻煩的一個問題
  • 釣魚技巧:線組製作的打結方法匯總,這樣打結更結實,不跑魚!
    (打結用八字結方法就完全可以)馬蹄扣跟竿稍小辮的連接方法如下圖,其實是活扣的一種。從長線這邊拉,越拉越緊,然後小扣這邊一拉,線組就能下下來,十分的便利。二、主線於八字環主線跟八字環的連結方法非常多,都是比較實用而且牢靠的,先介紹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比如下圖。這種方法就是主線在八字環上繞兩圈,然後有點類似綁魚鉤的方法繞上幾圈就可以了。
  • 「長子線鈍、短子線靈」,野釣該用多長的子線,可別搞錯了
    不知道有沒有釣友會關心子線的長短,這個問題雖然說對釣魚產生不了決定性的影響,但是在冬天魚口比較弱、需要精細作釣的情況下,能夠注意到也不算是一件無用的事。一般來說,釣小魚用的子線普遍偏短,而釣大魚的子線則偏長,原因是短子線比較靈敏、長子線比較鈍。
  • 野釣實戰探討,短子線和長子線之間,哪一種優勢更大
    ,是臺釣中比較有特色一個環節,狹義的子線,指的是八字環到魚鉤之間的線組,隨著釣法的升級換代,廣義的子線,則指的是鉛墜到魚鉤之間的線組,這個範圍就大了很多,在實戰中,應用的範圍也更廣了一些;而我們要分析出長短子線的優劣,首先,要搞明白個問題,子線在實戰中,除了保護線組,保護魚竿之外,其主要作用,到底有哪些,只有搞明白這一點,對我們下一步的分析,才能有一個基礎,在實戰中,子線的主要作用,有這麼幾點
  • 釣魚技巧:子線的長短與靈頓的關係
    在以前的內容中曾經介紹過子線長短對靈頓的影響,我們的結論是短子線更靈,因為信號傳遞快,尤其是在調漂比較鈍的時候可以彌補調漂的鈍,提升中魚率,比如說調漂鉛墜到底的時候,必須使用短子線,否則可能出現魚吃掉魚餌,都沒拉動鉛墜的情況。
  • 冬季釣魚別太鈍,學會判斷鉛墜觸底,避免錯過魚口
    所以,冬季釣魚往往是採用靈敏度較高的釣法來應對,既然是要釣靈,那麼就應該避免鉛墜觸底,這樣一來子線在水底的彎曲幅度較小,浮漂出現信號也就更加及時。但是對於很多釣魚初學者來說,他們對調釣的理解以及把控能力還不夠成熟,很多時候其實鉛墜已經觸底,但是他們自己卻渾然不知。對此,我來列舉一些判斷鉛墜觸底的常用方法,供大家參考。
  • 那是打結方法不對,試試這些打結方法,結實耐用
    那是打結方法不對,試試這些打結方法,結實耐用 在釣魚中有釣友喜歡購買成品線,有的釣友更熱衷於自己製作,這樣搭配比較隨意。
  • 為什麼PE線做子線魚不吃餌?這種個例主要有三個原因
    在水質特別好,水底能見度極高的水域,可能PE線的顏色有影響,但是絕大多數的作釣水域,水質渾濁,水底能見度低,PE線的顏色幾乎不會影響魚吃餌!再說魚的視力並不好,也還沒有那麼聰明。如果魚類視力夠好,大腦夠聰明,主線、鉛墜、魚鉤它都會發現,我們也就很難將它們釣獲了!
  • 釣大魚專用釣組,雙鉛單鉤通線的搭配及調漂方法,讓釣大魚變簡單
    所以聰明的釣友就開始使用了單鉤通線釣組,為了應付夏季颳風流水鬧小魚,又在單鉤通線的基礎上搭配出了雙鉛單鉤釣組,最適合用來憋大魚。一、單鉤通線的優勢單鉤通線又稱無結釣組,沒有八字環。我們在釣魚中斷線最容易發生的地方就在於八字環的兩端,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尼龍線如果不打結,拉力還是非常可觀的,但是如果有結點,拉力稍大有結點的地方就容易斷,所以結點對於尼龍線來說會造成拉力的損失。所以才有了臺釣使用單鉤通線的釣法,拉力損失少,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用更細的線,釣更大的魚。不會出現釣組過粗,靈敏度極低,而且非常檔口的現象。所以通常2-2.5的單鉤通線,釣10斤以下的魚基本都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