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牌說「三國殺士兵牌,幫助主公打天下,西涼鐵騎竟然不是最厲害的

2021-02-16 GC電競俱樂部

各位三國殺的玩家好,你現在正在收看的是GC俱樂部米羅陽大神專欄「卡牌說」,因為熱愛,所以堅持,開發三國殺更多的可能。本期卡牌-士兵殺

何為兵?兵,戰爭中的核心角色,是戰爭中用來攻擊對手的"工具、用具"。戰爭不是單純的打鬥,它代表(人類)有計劃有目的的相互弒殺,以攻擊(對方)手法為主,以為行動本質。

士兵卡是以各種三國題材的史書、小說、遊戲等內容中有名兵種為依據設計的,至於是否真實,並沒有特別詳盡準確的資料,大家圖了樂就好,畢竟《三國演義》中的虛構成分也不少。

士兵牌的作用類似於LOL裡的召喚師技能,玩家在選定武將以後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一種士兵牌,該士兵牌置於武將牌旁的【士兵區】內,士兵牌等於是武將的附加技能,在合適時可以發動,發動後需要在該回合結束後開始計算回合數進行重整,重整結束後才可以再次發動。

下面開始士兵卡的介紹:


1.黃巾軍

簡介:

黃巾軍,是中國東漢末年鉅鹿人張角所領導的大規模抗暴軍隊,於甲子年184年產生暴動,此黃巾之亂規模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暴亂之一,由於暴民頭裹黃巾,故作黃巾軍,引發的暴亂不到一年就被東漢王朝所平定,歷史上都把黃巾之亂作為三國時代的開端。

思路:

黃巾軍算是三國中第一個登場的兵種了,雖然黃巾軍很快被鎮壓,戰鬥力不濟,但是他們的扛把子在《三國殺》中卻是鼎鼎有名,妙脆角教主,你敢隨便【殺】嗎?

顯而易見,這張【黃巾軍】是最適合教主攜帶的,在教主手牌沒【閃】時,如果帶有【黃巾軍】,可以發動【黃巾軍】的士兵卡技能,使用或打出【閃】,以進一步發動雷擊削弱對手。

可以說,帶有【黃巾軍】的張角,如果【黃巾軍】不是處在重整期,一般其他人是不敢【殺】他的。

當然,除教主以外的其他角色也可以攜帶【黃巾軍】,雖然不能發動「雷擊」,也可以視為防禦力的增強。


2.飛熊軍

簡介:

飛熊軍是《三國演義》中董卓的私人精銳部隊,旗幟上繡有肋生雙翅的飛熊圖案,由董卓的心腹大將李傕等人統領。飛熊軍全部是由西涼軍中的精英和能人異士組成,如董卓軍中的胡車兒,據說其「力能負五百斤,日行七百裡」;飛熊軍裝備十分精良,擁有西涼鐵騎和經常與外族作戰的西涼將士,戰鬥力十分強。

思路:

張教主有黃巾軍,董卓大魔王也有自己的【飛熊軍】,眾所周知,在兀突骨出現之前,董胖子一直是三國殺的血量擔當,過多的血量也讓他攜帶了三國殺最著名的負面技能「崩壞」。


如果董胖子恰好攜帶了自己的親衛隊——【飛熊軍】,出牌階段,讓自己增加一點體力上限,結束階段就可以正好抵消「崩壞」的負面作用,逃過一劫,也許正好是最重要的一劫。當然,效果只限本回合,在之後【飛熊軍】重整的6個回合中,董卓還是得自己面對甩不掉的肥胖問題。

其他角色亦可攜帶【飛熊軍】,效果為直到下個回合增加1點體力上限和手牌上限,也就是暫時性的胖了一圈,肉屯牌,加強防禦。

3.白馬義從

簡介:

「瓚好白馬,屢乘以破虜,虜呼為『白馬將軍』。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以實禁衛也」

「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

這兩段,描寫的都是瓚手下的白馬義從。史料記載中首次出現白馬義從是在181年,那麼它的組建極有可能在179~180年間。白馬義從原指跟隨瓚的那些善射之士,後瓚在與匈奴的對戰中,深深的感覺一隊精銳騎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為原形,組建了一支輕騎部隊。由於瓚酷愛白馬,因而部隊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戰馬,而部隊為表達忠心,均高喊:「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為證!」因而得名——白馬義從。

思路:

公孫瓚專屬騎兵團體,當然,由於公孫瓚本身就已經擁有技能「義從」,這張【白馬義從】並不能與公孫瓚的武將牌形成配合,而是將他的「義從」發揚光大,讓其他角色也可以享受。出牌階段一旦發動,視為裝備和+1馬和-1馬直到下個回合開始,如此攻防一體的【白馬義從】,怎能叫人不愛?


史料中記載中,胡人是何等懼怕瓚的白馬義從:「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云:『當避白馬』。」

輝煌後就是墜落……在界橋之戰中,瓚的白馬義從碰到了它的剋星——鞠義的八百先登。戰局的情況,史料同樣有記載——「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臨陣斬瓚所署冀州剌史嚴綱甲首千餘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復還營。」

4.陷陣營

簡介:

陷陣營是東漢末期一支獨特的部隊,人數不多,但作戰極為勇猛,它的指揮官是呂布手下的大將高順。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全軍僅有七百餘人,個個驍勇善戰,裝備配製精良。

呂布逃出長安包括一幹將領,才百餘騎兵。加上後勤軍工補給問題,能讓呂布放手高順籌備精練鎧甲,陷陣營組建時間最早應是呂布佔據濮陽時期。

《三國志》原文並沒提到陷陣營,而是後來南朝宋的裴松之給《三國志》註解時引用《英雄記》的內容,對其評價頗高。

「建安三年,布復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敦救備,為順所敗。」一段陷陣營戰績描述,可見一斑。

思路:

高順的專屬兵種,與高順的技能「陷陣」可以形成極強的配合,在高順發動「陷陣」拼點成功後,如果攜帶了【陷陣營】,即刻發動,手牌均視為了【殺】,則可以一次性把手牌全部對對手輸出,將高順的威力發揮到最大。

當然,其他武將也可以攜帶【陷陣營】,對其攻擊力也是不小的補充。

5.先登死士

簡介:

在第一章裡,我介紹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而在界橋之戰中,【白馬義從】正是被【先登死士】團滅。

八百「先登」由袁紹大將麴義帶領(雖然在三國演義中,關於麴義的內容少之又少,但其實他在前期表現完全可以和河間四將媲美,只可惜後來居功自傲,被袁紹殺死)。

「紹令麴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陣於後。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 

「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陷之。義兵皆伏楯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雷發,所中必倒」——史書中寫很明白,這八百人「曉習羌鬥」,也就是熟悉「騎鬥」,在公孫瓚騎兵衝來時他們躲在「楯下」,「未至數十步」時一起衝出,用千張「強弩」射垮了公孫瓚縱橫北地的「控弦」。

思路:

這張卡牌的配圖正是以大盾牌為主,契合了界橋之戰時,先登死士的前期作戰狀態,攜弩藏於盾後,而士兵卡技能,施放【萬箭齊發】則又是契合了作戰後期,先登死士弩箭齊發,大敗【白馬義從】的史實。在遊戲中,一發【萬箭齊發】這樣的AOE往往會起到奇效,尤其是敵眾我寡的情況。

 

6.大戟士

簡介:

雖然最終袁紹的【先登死士】擊敗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但是在這之前,張郃隨率領的【大戟士】卻遭遇了公孫瓚軍的重創。

大戟士屬於重裝步兵,是袁紹部隊中的精英部隊,每個士兵都配備著大戟和重甲,由張郃統領。可惜在與公孫瓚的戰鬥中遇到了以弓馬見長的白馬義從,反而被白馬義從給克制。

思路:

雖然他們的統帥是張郃,但是這次的技能設計和張郃並未有直接關係。


關於【大戟士】的記載非常少,因此技能以「戟」為主,以三國殺原有卡牌【方天畫戟】為源技能改造,【大戟士】在發動時,可以給【殺】指定兩個額外的目標,可大大增強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大戟士】並不是武器牌,你可以在裝有武器牌的情況下發動【大戟士】,例如你裝備著【麒麟弓】,運氣好的話,一次性射掉三個敵人的馬也是有可能的。


7.并州狼騎

簡介:

【并州狼騎】是漢武帝時期組建的虎賁羽林,戰績相當彪柄,霍去病曾指揮過此部隊。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支漢朝的王牌部隊一直留了下來。由於呂布曾是丁原義子,任漢朝虎賁中郎將,直接統帥了這支部隊,呂布騎兵的訓練和戰術方式跟漢庭歷來的訓練戰術基本一致,主要是速度迅猛,機動性強,戰法上善於避實擊虛,弓騎水平高。因此,其他諸侯都不敢與呂布正面交戰。

思路:

【并州狼騎】的技能可以在你的【殺】足夠多或者對手無牌的情況下造成1點穩定的傷害,而且並不受到防具牌的幹擾。如果攜帶者是他們的統帥呂布,則「無雙」優勢也將徹底發揮出來。

總之,有這麼一點穩定傷害來源,總會讓對手忌憚。

8.青州兵

簡介:

在初平三年十二月,青州黃巾軍主力無條件向曹投降(不是戰敗投降)。投誠後的青州黃巾軍,連家屬在內共計百餘萬人,其中數萬身強體健者,被曹操編成為具有相對獨立性的「青州兵」。至於那些沒被收為軍人的青州黃巾軍則專心從事農業生產,作後方補給。被編後的青州兵在曹操的管理下已與以前的流氓武裝再不相同,並且不久後就投入戰鬥。

有一點是100%確定的,那就是青州兵只會聽曹操一人的命令。因此,當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剛一去世,處於洛陽的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根本不願服從其他人包括曹操接班人曹丕的指揮,並因此在短期內造成了較大的混亂,要不是措置行當,甚至有可能釀成性質更為嚴重的動亂。但是從另一角度看,曹操還是有一定魅力的。

思路:

從簡介中可以看出,【青州兵】是被曹操收編的黃巾餘黨,這張牌的技能設計即基於此史實,其他角色因棄置而失去牌,可以視為黃巾被打散,士兵被棄置,而此時曹操獲得了被棄置的牌,組成了【青州兵】,因此這張牌可以撿起其他角色棄置的對自己有用的牌,靈活性、選擇性很高,尤其場上有角色被樂時,抓到寶的機率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青州兵】戰鬥力很強,曾助曹操擊敗陶謙,但是也慘敗於呂布的【并州狼騎】之下。

9.虎豹騎

簡介:

《三國志·魏書》說:「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其精銳可見一斑。關於虎豹騎統領,根據《三國志 卷九 諸夏侯曹傳》可知比較有名的共有八人,也稱為八虎騎。即 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

建安九年,與袁譚的南皮之戰中,曹純「督虎豹騎從圍南皮」,「急攻之,譚敗。純麾下騎斬譚首」,袁譚死於曹純所率領的「虎豹騎」之手;

建安十二年,北徵烏桓,曹純率領「虎豹騎」在戰場上斬下烏桓單于蹋頓的首級;

建安十三年,曹純「從徵荊州,追劉備於長坂,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卒」,也就是說,長坂坡之戰中長途奔襲打敗劉備的也是「虎豹騎」;

建安十六年,曹操與馬超作戰,「先以輕兵挑之,戰良久,乃縱虎騎夾擊,大破之」,擊破西涼馬超軍團的還是「虎豹騎」。

從「虎豹騎」的戰績我們可以看出,幾乎每一場戰役,曹操都是在最關鍵時刻投入「虎豹騎」,而且這支部隊參與的戰鬥幾乎都是硬仗,他們是曹操當之無愧的「王牌軍」。

思路:

虎豹騎威名遠揚,可以說是《三國》當中戰鬥力最強的兵種,因此,我把它設計成為了專門針對其他士兵牌的存在,而不是和其他士兵卡一樣,附帶一種場上效果。當【虎豹騎】擁有者殺傷其他玩家角色後,發動士兵卡效果,可以大幅度增加該角色所攜帶士兵卡的重整回合,幾乎等於把對方的士兵卡廢掉了,因此,【虎豹騎】絕對是士兵卡中的霸主。

PS:


在三國殺OL手機版中,我們可以看到虎豹騎的統領者曹純。

繕甲:出牌階段開始時,你可以先摸X張牌再棄置等量的牌,若你以此法棄置過裝備區內的牌,視為你使用了一張【殺】(X為你於本局遊戲內使用過的裝備牌數且最大為7)。

「繕甲」有繕取修補整治之意,因平日曹純治軍甚得其道,而使虎豹騎保持其關鍵部隊的形象,所以頻繁的摸牌棄牌以保證牌的質量正是這種治軍嚴整、嚴格篩選淘汰的體現。而X設定為本局內使用的裝備牌數正是體現這種不休止地積累所帶來的質變。


10.虎衛軍

簡介:

「初,褚所將為虎士者從徵伐,太祖以為皆壯士也,同日拜為將,其後以功為將軍封侯者數十人,都尉、校尉百餘人,皆劍客也。」

威名赫赫的虎衛是魏國最強的攻擊步兵,曹操擁立獻帝後組建的軍隊,選極其精壯之士,由典韋、許褚帶領。虎衛將士們在攻擊時,猶如猛虎下山,迅猛之極,實乃敵軍的惡夢,這支軍隊可謂是戰功赫赫,多次救曹操於極度危難之中。

思路:

魏國武將的特點是什麼?賣血。因此,魏國武將最珍貴的就是生命值了,當他們受到傷害的時候,就由【虎衛軍】來讓攻擊者付出代價,尤其是當攻擊者體力值為1時,虎衛軍更是能讓他們望而卻步。

如果你攻擊魏國武將,除了他會利用技能賣血,你還會受到1點傷害,所以,【虎衛軍】是不是很有存在感


11.八百死士

簡介: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

所謂八百死士,指的是逍遙津之戰,張遼所部,以八百人數擊敗孫權上萬兵馬,孫權還險些被擒。

思路:

【八百死士】的技能是根據他們的首領來設計的,摸牌階段,獲得一名其他角色的一張牌。當你和對手手牌相差很多時,發動此技能,此消彼長,等於一下抹平了兩張牌的差距。當然,如果你的武將是張遼,一回合可以摸掉對手的兩張牌,很多時候幾乎可以左右勝負了。


12.泰山兵

簡介:

漢末動亂,百姓流離失所,多亡命於山林之間。山區出勁卒,泰山作為地連兗州、青州、徐州的大山,自然也就成了漢末的「精兵產地」之一。

後來曹操成為了漢末最強大的霸主,在他充滿精兵猛將的軍隊序列中,泰山兵就是其中一支十分重要的王牌力量。如早期曹操起家的重要助手鮑信,曹操「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泰山太守呂虔,以及豪帥臧霸,皆是「泰山兵」統帥。

于禁所統帥的「泰山兵」活躍在中原戰場,攻徐州、破張繡、滅呂布、戰袁紹,威震天下,只可惜在襄樊戰役中被關羽擊敗並生擒,就此隕落,泰山兵由臧霸統帥。

思路:

雖然泰山兵功績多在于禁統領時期,但由于于神將的技能和投降原因,我還是選擇了臧霸作為【泰山兵】的設計基礎。其他角色的回合,減少其2點手牌上限,使其防禦力大打折扣,不堪一擊。

13.連弩兵

簡介:

連弩兵,又叫元戎弩兵。諸葛亮為對付曹魏的騎兵部隊,發明了「元戎弩」,「元戎弩」已有現代機關槍的雛形,擁有自動上膛的功能。蜀漢軍隊大量裝備了元戎弩。組成了強大的弩兵部隊。
魏都督司馬懿在追擊諸葛亮的部隊時,曾被諸葛亮所埋伏的「諸葛連弩」所攻擊,差點全軍覆沒。

思路:

三國殺原版中已有【諸葛連弩】的裝備牌,在以前玩基本包時,【諸葛連弩】絕對是黃蓋、呂蒙等武將的神器,在今日軍爭環境中,【諸葛連弩】的地位仍然不可取代。

本張士兵卡【連弩兵】則是用另外一種形式賦予了玩家連續出【殺】的能力,它不能像武器一樣一直在裝備區內發揮作用,但是卻不受到距離的限制。

14.白耳兵

簡介:

劉備在官渡之戰期間,在汝南再次興起,他將一直跟隨他,身經百戰的軍士,組成了親軍衛隊,名曰:白耳兵。 

說到白耳兵,就不能不提它的統帥——陳到。陳到,字叔至,汝南人,隨劉備身經百戰蜀國建立後封亭侯,徵西將軍,協助李嚴鎮守白帝,《三國志》稱「徵南厚重,徵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列」——「陳到所督,是先帝帳下的精銳,蜀國的精銳部隊。」

在夷陵之戰,蜀軍兵敗後,陳到與傅彤斷後,傅彤戰死,陳到率數百白耳兵,幾百桿槍硬生生抗住了東吳的狂追。白耳兵的戰鬥力可見非凡!不過,白耳兵付出的代價,就是被幾乎全滅。

思路:

【白耳兵】這張士兵卡是根據夷陵之戰的結果來設計的,陸遜火燒連營,蜀軍慘遭重創,如果不是白耳兵拼死掩護,劉備很有可能會落入孫權之手。

因此,【白耳兵】可以扛掉一次傷害,把它用到最關鍵的時候往往可以保全武將的性命。

15.解煩兵

簡介:

公元221年,蜀先主劉備下白帝以攻吳,吳主孫權因為現有兵力較少,讓部下胡綜到各縣募兵,得兵千人,立「解煩」兩部,徐詳領左部、胡綜領右部督。

「解煩兵」組建原因就是為了解決孫權火燒眉毛的劉備東徵之煩。解煩兵的第一任將領為徐詳與胡綜。到建安末年,即以陳修為解煩督。到公元222年以後,又分別由韓當、張溫各統一部分。

思路:

【解煩兵】顧名思義,是為解決煩惱而建立的。在三國殺遊戲中,哪張牌最具有「解煩」的效果呢?當然是【無懈可擊】,既可以直接否決對手的普通錦囊,也能夠帶走【樂不思蜀】等延時錦囊帶來的不利影響,所以我賦予了【解煩兵】【無懈可擊】的功效,在適當的時候,它可以用來解決不利錦囊帶來的煩惱。

16.烏丸突騎

簡介:

「烏桓」,中國古代民族之一。亦作烏丸。烏桓族原為東胡部落聯盟中的—支。原與鮮卑同為東胡部落之一。其族屬和語言系屬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諸說,未有定論。

烏丸的首領——蹋頓,在三國殺中已有出現。

思路:

在袁氏父子被曹操打敗後,烏丸兵作為袁尚的外援出現,雖然後來曹操親徵烏丸,慘遭滅殺,但是多少也報答了袁家的恩情,對曹軍造成了一定影響。在設計【烏丸突騎】時,我考慮其並不屬於蜀魏吳三國,而是少數民族的一種外援,因此將其設定為技能上的一種外援,可以再次發揮限定技,雖然適用的武將不多,但是可以多次使用限定技不失為一種很強的援助。

蹋頓,東漢末年遼西烏桓,的首領,烏桓大人丘力居的從子,總攝三王部。曾出兵協助袁紹,擊破公孫瓚。此後受袁紹假傳朝廷詔命,與三王難樓、蘇僕延、烏延等人同受單于稱號及印綬。後難樓、蘇僕延率其部眾奉立樓班為單于,蹋頓於是退位為王。袁紹死後,收到被曹操擊敗的袁尚的求助,糾集逃亡至烏桓的幽州、冀州官吏百姓,企圖奪回河北。東漢建安十二年,曹操親徵烏桓。八月,烏桓、袁氏部隊於柳城白狼山為曹軍所敗,蹋頓在此戰中被曹操的先鋒張遼所斬殺。

17.運糧兵

簡介:

這張【運糧兵】與其他兵種卡不同,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專門的典故或者武將與之對應,但是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足見運糧的重要性,因此,我diy了這張【運糧兵】。

思路:

在三國殺遊戲中,最重要的並不是血,而是牌。牌就是玩家的糧,沒有牌,任何武將都如同白板一樣任人宰割。所以,缺牌的武將可以帶上【運糧兵】,每六個回合都可以提供兩張牌的支援,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如果用在關鍵時刻往往有可能扭轉局面。

18.夜叉行

簡介:

從圖中可以看出,【夜叉行】以劍為武器,並沒有重裝鎧甲,行動十分靈便。這支部隊由劉皇叔訓練編制,專門負責執行刺殺任務,常常在夜晚出勤,故名「夜叉行」。

思路:

既然是暗殺,則追求「出其不意」,難以閃躲,因此【夜叉行】的功能就是讓敵人不能閃避你下一張使用的【殺】,強行命中。如果你選擇許褚這類武將的話,不妨帶上【夜叉行】,【酒】,裸衣!

19.錦帆軍

簡介:

甘寧,吳折衝將軍、西陵太守。少有氣力,好遊俠。曾聚合一夥輕薄少年成群結隊,攜弓帶箭,頭插鳥羽,身佩鈴鐺。當時百姓一聽鈴響便知是甘寧到了。時人以「錦帆賊」呼之。【錦帆軍】就是甘寧所率領部隊的稱呼。

後來甘寧受孫權重用,從攻曹仁於南郡,隨鎮益陽拒關羽,從攻皖城獲朱光,於合肥奮戰保孫權等戰立功。濡須時更以百人襲曹營,事後孫權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可敵矣。」仗義疏財,夷陵之戰前後病死,其軍為潘璋所並。

這幫人善於使用弓箭,並且擅長水戰,他們是橫行長江的江賊,東吳的水軍精銳

思路:

【錦帆軍】是錦帆賊甘寧所部,所以見【錦帆軍】就如同見甘寧,其技能也和他們的領袖類似,拆掉對方區域內的一張牌。不同的是,甘寧的奇襲可以多次使用,且能被【無懈可擊】抵消,而【錦帆軍】的拆遷5回合用一次,不能被抵消。

20.宿衛虎騎

簡介:

孫吳陸戰軍神太史慈所建騎兵部隊,縱橫於荊州等戰略要衝。後編制為孫吳禁軍部隊,是孫吳少有的騎兵精銳,數量極其稀少。

《步騭傳》:
「建安十五年,出領鄱陽太守,歲中,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領武射吏千人便道南行。」 
《吳志駱統傳》:
「出為建忠中郎將,領武射吏三千人。」 

思路:

【宿衛虎騎】由太史慈建立和統領,其技能自然應當和太史慈大俠相配。對於太史慈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拼點可以獲勝,因此【宿衛虎騎】被設定為可以更改點數,不僅可以大大增加太史慈的拼點成功率,也可以為其他靠拼點輸出的武將提供支援,例如高順和界關羽等等。

21.丹陽兵

簡介:

丹陽兵是陶謙的老本,他自己就是丹陽郡人,作為徐州的老軍閥,陶手中雖然沒有好的戰將,但是握有一支精銳的「丹陽兵」,因此也可以對抗曹操這樣的大鱷。「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武習戰,高尚氣力,精兵之地」。

"時吳景尚在丹楊,策從兄賁又為丹揚都尉"。孫策平江東靠的就是那幾千"廬江上甲",即"丹兵"。孫氏一族對"丹太守"一 職也十分慎重,大多都是孫氏親族擔當。 後來諸葛恪專政,其中一大資本就是他身為丹太守,手中擁有丹兵。"

思路:

雖然早期丹陽兵均為陶謙所統帥,但是後來,丹陽兵成為東吳的重要戰力,尤其是幫助孫策平定江東。因此,【丹陽兵】的技能頗具東吳色彩,發動後,牌的花色均變為紅色,孫策發動「激昂」更是非常方便。不僅是孫策,其妻子大喬、手下黃蓋等東吳角色的技能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強。

22.藤甲兵

簡介:

以西南荒蠻之地所生野藤為原料,經能工巧匠加工製作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後才製成。此甲又輕又堅,善能防箭,刀砍槍刺不入,遇水不沉,加之所備士卒為百戰老兵,戰場之上所向無敵。

後諸葛孔明南徵之時,用火攻之計,火燒盤蛇谷,大破藤甲軍,其領軍突兀骨戰死。按照諸葛亮的說法,雖然大獲全勝,卻因這場大火害他損失了十年壽命。

思路:

【藤甲】在三國殺中被稱為「壽衣」,因其一旦遭受火焰攻擊,掉血非常快。平心而論,雖然易被「集火」,但是【藤甲】的防禦力真是不容小覷,不僅免疫佔據絕對數量的普通【殺】,更可以防止遠距離敵人AOE收人頭,在體力值較少或者處於明顯劣勢時,不妨穿【藤甲】一搏。【藤甲兵】設計思路也非常明確,脫下你原有的防具,穿上【藤甲】,做最後一搏吧。

23.無當飛軍

簡介:

無當飛軍,是諸葛亮在徵服南中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所組建的一支勁旅,為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師屯南圍,自設計圍司馬懿於祁山。司馬懿抵擋不住,索性施展圍魏救趙的招數,派《漢晉春秋》和《三國志》中都一直談到的前軍張郃領主力大軍攻打王平孤軍,自己領後軍牽制。張郃猛攻不下,司馬懿的大營卻已經被諸葛亮的大軍攻破了。

姜維北伐中的第七次,為了掩護主帥退卻,5000飛軍在末任軍官張嶷的率領下進行了最後一戰,寡不敵眾,最終全軍覆沒,"殺敵輩之",與兵力二倍於己的魏軍同歸於盡,而張嶷本人也實現了他「殺身以報」的承諾。

思路:

【無當飛軍】在本套卡牌中算是我較後期設計的,多數士兵卡的技能都與三國殺的現有基本牌和錦囊牌有關,而多數的士兵卡的兵種名族也都為漢族。【無當飛軍】作為一支由少數名族士兵組建的軍隊,我希望有所創新,於是我更換了思路,【無當飛軍】的技能在一名其他角色準備階段發動,以廢止該角色本回合的鎖定技為技能效果,類似「馬術」、「無雙」、「咆哮」等都會失效,對手的攻擊力大打折扣。想想三國殺還有些什麼鎖定技呢?【無當飛軍】是不是會有意外的收穫呢?

24.西涼鐵騎

簡介:

西涼鐵騎又稱西涼兵團有兩支,一支是涼州軍閥董卓的部隊,董卓死後由部將李傕率領。另一支是馬騰、韓遂的部隊,後馬超繼任西涼軍首領。

涼州地處漢、羌邊界,民風剽悍,悍不畏死。自古涼州精騎便橫行天下,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秦始皇得之,便掃平六國,唐太宗得之,便虎視天下。馬超憑藉西涼鐵騎的威猛,與曹操六戰渭水,殺的曹操割須棄袍,狼狽逃竄,可見西涼鐵騎戰鬥力之強悍。劉備真正有實力入川自立地盤的決定因素就是得了西涼馬超和西涼軍團。

思路:

【西涼鐵騎】可以說幾乎是《三國演義》中最有名的兵種,而在三國殺中,凡是與西涼軍有關的武將,都少不了技能「馬術」,因此,【西涼鐵騎】與「馬術」這一距離技能脫不了干係。因此,我把「馬術」改進一下成為【西涼鐵騎】的技能,不再僅僅是-1距離,而是可以按照意志移動到場上任何位置,與其他角色的距離可以靈活掌控,即使你割須棄袍仍然無路可逃!

本期的」卡牌說「

三國殺之士兵卡

到這裡就結束了

你喜歡嗎?

關注」卡牌說「

開發三國殺更多的可能


相關焦點

  • 三國殺「士兵牌」重置版全覽
    」,重置內容包括:更換了大部分卡牌配圖、規範了相關描述(重置回合規範為重置輪數)、調整了虎豹騎、西涼鐵騎等部分卡牌效果。可以說,帶有【黃巾軍】的張角,如果【黃巾軍】不是處在重整期,一般其他人是不敢【殺】他的。
  • 三分天下終歸晉!《三國殺名將傳》全新晉陣營開放
    《三國殺名將傳》全新晉陣營開放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07-09 分享到: 由三國殺官方出品的三國卡牌王者之作
  • 三國殺:魏國主公皆梟雄!曹氏武將誰最強?
    《三國殺手遊》無疑是近幾十年來最為成功的國產卡牌手機遊戲,一方面,它將人盡皆知的三國故事融入了遊戲之中,另一方面,它也擁有著超高的可玩性與娛樂性,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愛上了這款堪稱國民級別的遊戲。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魏國那些個性鮮明的曹氏武將。
  • 三國殺:武將中最簡短的音效臺詞,餘音繞梁扣人心弦(新堯三國殺)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我是新堯.在三國殺中除了武將技能,武將臺詞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有的臺詞應景悲壯"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有的臺詞文藝十足"走馬行酒禮,驅車肉"還有的臺詞十分滑稽"我爸爸是劉備",但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敘說的是三國殺中臺詞只有簡單音效的武將們,這可不是設計師偷懶每個技能都是很經典的
  • 主公玩法大起底,三國殺到底玩什麼主公比較強,他原來是萬能主
    三國殺這款有意運營至今天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玩過了吧。對於其中最經典的模式身份場相信大家也都有自己的經驗,主公這個位置玩起來還是有點爽的,畢竟模擬古代戰爭,那麼忠臣會為了主公甘願付出自己的性命。不過這種感覺只能夠維持一小會,後面該打的架還是得打起來,所以主公應該怎麼玩呢?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選將,三國殺這個遊戲選將為第一步而不是系統直接配發,說明選擇武將還是非常有講究的。現在主流的主公大多數都是能夠和隊友配合的,張角曹操這樣的主公基本上沒有多少人會選擇,曹操基本等於白板,張角扛不住傷害而且盲狙太痛。
  • 體驗鐵騎橫掃天下!《少年三國志:零》激發三國少年夢?
    在這款遊戲中用戶既能滿足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權謀天下「野望」,又能親自率領多達128個將士,在同一塊屏上展開激戰,那種暢快淋漓和與夢同行的滿足感,的確是其他類型遊戲很難做到的。騎兵流戰爭格局細心的用戶還會發現,《少年三國志:零》作為一款策略類遊戲,竟然將騎兵戰術發揮到了極致,能夠讓用戶真切體驗到三國時代最頂級的騎兵流戰爭格局,這種模式,已經成為這款遊戲徵服大多數三國類老用戶的「殺手鐧」,要知道,在那個縱橫天下的三國時代裡,騎兵是最具有戰略威懾力,同時還兼具戰術突擊性的王牌兵種,任何一個心懷三國夢的少年
  • 三國殺:主公的哪些做法讓你感到難受?針對他們汝有何良策?
    《三國殺》移動版的軍爭場分為五人局和八人局,它繼承了傳統桌遊的身份以及玩法,主公、忠臣、反賊、內奸,四大身份亙古不變,而「主公」身份也是整局遊戲的關鍵。主公開局使用技能自殺。並不是說主公想自殺就自殺,只有選擇一些擁有自殺技能的武將才可以,例如神周瑜、標黃蓋這類武將,拉都拉不住,整局遊戲的耗時不會超過一分鐘,如同看了一場毫無意義的表演。
  • 三國殺的四位最強主公,輸出輔助樣樣精通,孫家人就獨佔其三!
    在《三國殺》的身份場裡,主公就是一場遊戲的關鍵點,主公的生死狀況、何時陣亡都決定了這局遊戲的最終勝利花落誰家,所以選擇一位好主公,往往都能決定一場遊戲的走勢。而在《三國殺移動版》裡,主公身份的玩家可以從十六位默認主公裡選擇一名,畢竟多一個主公技,比一般角色還是要好一些的。
  • 三國殺:主公身邊的特種部隊?原來這些大牛武將就是他們的指揮官
    不管怎麼說,在比賽中體驗一把那些不曾用過的特殊武將,然後玩得盡興才是最重要的您說是吧。說到特殊武將,其實在三國中有一些這樣的部隊,他們要麼是主公的貼身護衛隊,要麼是由一些特殊人群組成的戰鬥力頑強、誓死效忠主公的王牌之師,這便形成了在主公身邊的一支有特殊番號的特種部隊。既然是作風強悍,那一定少不了一個出眾果敢的指揮官。
  • 三國殺最坑內主公,內奸被迫一穿七,要贏時主公故意投降
    大家好,這裡是「震撼小玖一整年」的玖見三國。#三國殺移動版#曾經以為主公選個名門袁紹或者自殘老黃蓋就是坑內的極致了。明晃晃地送反贏,不但坑內還坑忠,華佗在世都救不回來。但是最近看了一個三國殺移動版的遊戲視頻後,發現小玖還是太天真。一山更比一山高,只有更坑沒有最坑。
  • 三國混戰一團亂,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看看鎮守邊疆的人就明白了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中原各方勢力逐一登場,攪動著歷史的車輪,中原大地可以說是硝煙四起,亂做了一鍋粥。這本是外族進軍中原的最好時期,讓人意外的是那些驍勇善戰的匈奴騎兵卻似乎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當中。這又是為什麼呢?
  • 虎豹騎、陷陣營、無當飛軍,三國「特種兵」,究竟誰的戰力最強?
    1、虎豹騎 《三國志·魏書》記載:「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 作為曹操手底下最精銳的部隊,虎豹騎一向都是由曹操的心腹中的心腹所統領。其將領都是曹姓,比如曹純、曹休和曹真。 虎豹騎戰功赫赫,曾殺袁譚、擒蹹頓、破劉備、敗馬超,頂峰時期的人數大約在5-6千人。不過如此精銳的部隊竟然在《三國演義》中幾乎沒有記載!
  • 三國殺:線上三國殺和線下三國殺有什麼區別?玩家:還是打牌爽!
    今天小胖就給大家說一說。三國殺網絡版和現實版的玩法基本上相似,不仔細想的話感覺先是出的網絡版在根據網絡版延伸出來的現實版,其實玩的時間就的玩家知道,自己最先開始接觸的是卡牌三國殺,在那個電腦和手機沒有普及的時候,三國殺已經火爆大江南北,很多玩家都是先接觸的卡牌三國殺,而並不是電腦網路版,所以誰先出來的這個問題就很複雜了,大多數人仔細想想感覺還是卡牌出的早。
  • 卡牌頁遊《三國殺》要拍電影版《三國殺·幻》
    國產卡牌遊戲《三國殺》系列一直備受國人喜愛,其鬥智鬥勇的玩法讓不少人都成了三國殺的忠實粉絲。今天,根據該遊戲改編的真人電影《三國殺·幻》正式在杭州開機拍攝。根據專業數據統計及社會化聆聽等手段進行分析,《三國殺》的遊戲玩家佔據了中國桌遊用戶近90%的份額,所以說,這次推出的電影《三國殺·幻》也是緊跟當今觀影人群和遊戲人群的潮流。
  • 群毆才是王道 《主公不可以》亂戰三國
    最好玩的卡牌策略遊戲《主公不可以》即將開啟。
  • 天子龍涎賜老臣,禍害遺千年,三國機密裡的賈詡是什麼樣的人?
    ,一個男人最起碼血性終於迸發出來,一時間是悲恨驚怒;當眾一口濃痰就噴吐在賈詡身上,這就是荀彧說的「天子龍涎賜老臣」。如果董承為首的這次討伐曹操,如沒有賈詡引誘說動張繡的西涼鐵騎降曹,作為暗中的伏兵埋伏在許都,出現這個是許多人都想不到的變數,雖然這次對曹操的戰鬥也不一定就成功,但是絕對不會失敗得這麼慘,是變得沒有一絲可能,因為當時的曹操在外正和袁紹要進行官渡之戰,其它地方也是亂子不斷,四面楚歌,實在也抽不出來多少兵力來回援許都了;本來張繡就是曹操的敵人來的,並有殺了曹操的長子,從長遠看也是不可能真的再能好好相處了的
  • 歷史上真實的董卓:西涼鐵騎的領袖、震動天下的他真一無是處嗎?
    那麼,西涼鐵騎的領袖、震動天下的董卓真就一無是處嗎?歷史上真實的董卓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們先要揭掉後人給他安上的「臉譜」,才能探究真實的董卓到底什麼樣。把《三國演義》放到一邊,我們打開《三國志》和《後漢書》。一起看看董卓的生平事跡:《三國志》從他的少年時代記起:「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
  • 三國殺:為什麼主公是張春華,場面就變成了五打四呢
    最近玩三國殺軍八戰場,老是碰到有人喊:主是張春華還有內奸呢? 這是什麼道理?為什麼主公選張春華就沒內奸了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主春無內。張春華的技能【絕情】鎖定技,你即將造成的傷害視為失去體力。基本已經把各種強大的內奸克製得死死的,比如鍾會,左慈,郭嘉,界曹操等等,本來這些人在單挑的時候都很猛,但是一旦主公是張春華的時候,他們都統統變成了不動白,所以很多內奸在明知無法獲勝的情況下會直接跳反,想著速度結束這一把。春哥的另一個技能:【傷逝】當你的手牌數小於你已損失的體力值時,你可以將手牌摸至等同於你已損失的體力值。
  • 魏蜀吳三國中為何魏國能以一敵二?郭嘉臨終留一遺計,恩澤曹操
    有的人會說是曹操雄才大略,有的人也許會說是曹操知人善任,施行了兵卒屯田制。這樣說並沒有錯,但不全面。魏國之所以能以一敵二,是因為郭嘉臨終留下的遺計,讓曹操爭奪天下佔盡了先機。出色的軍師,應該把眼光放得更為長遠一些,毫無疑問郭嘉就做到了這點。官渡之戰前夕,曹操面對實力強過自己的袁紹心存畏懼。謀臣大多反對時,郭嘉力排眾議,在郭嘉的一番勝敗形勢分析下,曹操終于堅定了以弱擊強的決心。
  • 三國中刀法厲害的十大武將,第一名居然不是關羽
    各地武將齊出,為主公衝鋒陷陣。呂布武力天下第一,手中方天畫戟出神入化,武器作為戰爭中武將最直接的手段,有人用刀,有人用槍。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三國中用大刀的幾大將領,看看誰才是三國第一刀。第十名,關平,關羽義子。關平為人忠義且刀法厲害,深得關羽真傳。在襄樊之戰中,關平大戰龐德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在甑口川與關羽水淹七軍,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