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著力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0-12-28 騰訊網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在特區立法會發表題為《強基固本,迎難而進》的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他表示,澳門特區政府將努力開創特區發展新局面,將著力落實八個方面的主要施政任務。

「有序推進公共行政改革」是其中之一,賀一誠說,澳門要善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特區發展中的問題和難題,推進法治化治理。

提升公共治理水平,是本屆政府施政的根本工作,當中最重要、最優先的就是深化公共行政改革。

澳門深化公共行政改革大幕拉開

澳門回歸祖國以後,特區政府進行了一系列公共行政改革,在市民服務、人員管理、組織運作和制度革新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就。

社會在發展,改革沒有停止。賀一誠強調,公務員不應只是精兵簡政,還須簡政放權。他指出,現時澳門局級部門太多,提倡實行「大部制」。

在澳門第五屆特區政府上任後,深化公共行政改革的大幕正式拉開,按照行政長官制定的「先立後破」的方針,對部門架構進行重整,以提升政府管治效能和服務水平。

10月27日,行政法規《環境保護局的組織及運作》宣布撤銷能源發展辦公室,該辦自2021年元旦起併入環保局,原有人員將以行政任用合同方式轉入環保局,並保持其原有職務的法律狀況。

根據修改後的《環保局組織法》規定,明年1月1日起,環境保護局將增設能源發展及管理廳,負責策略研究能源政策及產品的發展,推動、協調及跟進能源業發展和監察行業的公共服務專營公司活動。

而為配合《建築廢料管理制度》,2021年1月1日起,將賦予環保局徵收費用的職權,達至便民目的並配合電子政務的發展。

澳門特區政府環保局局長譚偉文表示,未來兩部門合併後共有342人,他相信會「1 1一定大於2」,未來將會橫向調動人手,以舒緩人手緊張部門壓力。譚偉文相信部門合併後會達至互補效果,尤其在未來推動節能減排方面更理想。

2020年是第五屆澳門特區政府的開局之年。在制定本年度《施政報告》時,特意將推進行政改革及提升治理水平列為年度重點。

在行政長官賀一誠發表2020年度《施政報告》後,特區政府便全面收集公共部門的資料進行分析,按照行政長官制定的「先立後破」方針,在梳理部門職能和權責關係的前提下,制定公共行政改革的整體計劃,確定改革的項目、階段、落實期限及效果。

根據首階段的架構重組規劃,澳門特區政府擬將下列部門機構進行撤銷合併。將政府發言人辦公室職能併入新聞局;將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職能併入旅遊局;將政府總部輔助部門與禮賓公關外事辦公室合併為政府總部事務局;將經濟局與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澳門電貿股份有限公司合併為經濟及科技發展局;將能源業發展辦公室的職能併入環境保護局; 將教育暨青年局與高等教育局合併。

針對此次部門架構重組,賀一誠曾表示,公共行政改革不能停留在過去那種翻來覆去的部門分分合合,必須進行部門功能性的整合,藉助新的信息技術和手段,運用大數據,打造「數字政府」。

賀一誠說,首階段改革重點是理順公共行政授權體質,完善政府組織法體系,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政府不同層級的部門職權;加強司級機構決策和監督職能,優化部門架構設置,考慮先行整合經濟、旅遊、教育、新聞等部門。

架構重整作為本屆澳門政府公共行政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自提出以來便廣受關注。此舉並非由本屆政府開始的,在前幾屆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中也有過相關調整。

例如,2017年澳門特區政府曾設立「公共行政改革統籌委員會」,該部門其中一項職權就是調整公共行政的職能與組織架構及優化行政流程和運作。

但由於部門重組涉及到人員安排及職級職別調整等問題,相關工作推進緩慢,未能在短期內形成一定規模的影響,所以本屆政府決心繼續對政府架構進行優化,「精兵簡政」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務水平。

治理現代化首先是治理的法治化

澳門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兼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組成,特區治理的提升更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

葉桂平指出,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內涵包含了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方面內容,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廢。一般來說,治理現代化首先是治理的法治化,對此需不斷完善依法治澳的制度體系,提高法治能力和效率,提升法治促進特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其次,深入推進公共行政改革,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以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手段,結合城市發展特點和規律構建好常態管理與應急管理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最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做好頂層設計、基層支撐與中層承接,建設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參與良性互動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葉桂平強調,切實做到以上幾點,方可推進澳門特區治理邁向現代化的康莊大道。

澳門城市大學課程主任王心表示,澳門治理體系的構成具體而言包含政治體制、民生保障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在進一步完善澳門特區治理體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路徑上,關鍵要堅持兩個方面:一是堅持創新意識。要豐富「一國兩制」新實踐,發展「橫琴」新模式,加強培養創新人才;二是堅持循環理念。

首先,社會治理體系是開放的,必須與外部系統不斷進行「輸入」與「輸出」的能量交換,才能避免社會治理的體系僵化,因此特區政府應引入多元化評估主體,形成內部外部雙循環評估體系,助力政府提升現代化治理效能。其次,促進產業適度多元,形成經濟產業循環,增強社會經濟抗風險能力。再次,推動與灣區教育合作,形成科教循環,共建科研教育平臺,建立人才公用機制。最後,以居民為中心,形成民生循環,特區政府應不斷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民防協調作用、完善城市聯動機制、提升應急治理能力,降低居民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的生命財產風險,並在短期內能夠有效緩解重大突發事件所帶來的就業、應急物資等壓力,在中長期內建立更為完善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住房保障供應體系和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等。民生循環體系的健康運行構成了經濟社會良性運行軌道的基石。

增強人民幸福感是社會治理的根本目的

澳門城市大學課程主任李洪江認為,服務居民是特區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心,住房保障與城市規劃是構成民生保障體系現代化的基礎。特區政府依據澳門經濟發展模式、社會實際情況,以及粵澳區域合作的發展需要,於近期接連出臺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和《夾心階層住房方案》諮詢文本,顯示了特區政府對推進都市更新和提升居民居住問題的迫切之心。需要指出,法治化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特徵,無論是城市總體規劃,還是夾心階層住房方案,澳門特區政府都要通過法律途徑,依照法定的程序開展,既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也有利之後具體內容的推進。

澳門城市大學課程主任林德欽認為,改善民生、增強人民幸福感是社會治理的根本目的。回歸以來澳門民生指數數據顯示,居民在社會保障、食品安全和文化教育方面滿意度頗高,且對備受關注的居住、交通與醫療方面的滿意度不斷提升。並且,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區政府先後在民生方面實施兩輪經濟援助政策,推出一系列減免稅費、紓解民困和扶持中小企業的措施,並因應疫情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和優化通關方案,在保障居民健康和提振經濟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相關焦點

  • 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邏輯
    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要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權威,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執行力,樹立堅實的制度自信,把我國的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語境下,要使制度發揮基礎性的作用,必須遵循一整套的制度邏輯,包括完善制度建構、強化制度權威、保證制度執行和提升制度自信等四個環節,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卻又相互滲透,構成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度邏輯背後的邏輯體系。
  • 全國政協委員歐宗榮: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本報記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報導後疫情時期,如何更好提升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中國經營報》記者獲悉,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工商聯副主席、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今年就帶來《關於構建社區治理共同體 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工商聯副主席、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基石。」
  • 中共中央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決定全文)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著重研究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若干重大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 姜曉萍: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途徑
    這表明鄉村治理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神經末梢,既是社會利益的發生源,社會矛盾的聚合源,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源,社會價值的共生源。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能否實現現代化,直接影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速度和質量。 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不同的力量形塑著鄉村社會的不同樣態,鄉村社會的道德權力和社會結構均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 加快構建新時代廣東監獄制度體系 推進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專門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提出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的前進方向和工作要求,部署了推進位度建設的重大任務和舉措。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
  • 武漢理工大學舉行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集中培訓
    12月19日,「高校治理現代化與科學決策」高端論壇暨幹部集中培訓會武漢理工大學舉行。信思金在致辭中指出,十九屆四中和五中全會關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精神,為「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提升科學決策水平、推進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要求全校黨員幹部要按照學校制定的《關於加快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見》,謀劃並落實「十四五」時期、乃至二〇三五年以前學校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任務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提高我們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法治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
  •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知識創新服務論壇在南寧召開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知識創新服務論壇」現場 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武勇 通訊員 莫玉婷)10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中國知網聯合主辦的「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知識創新服務論壇」在南寧成功舉辦。
  • 李立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立國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李立國表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十四五」乃至一個更長時期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的最新要求,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從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要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 吳琦:以法治建設助推「十四五」上海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政治統領,錨定的是堅持黨對監獄工作絕對領導的方向性「十四五」時期,上海監獄要始終秉持國家機器的政治屬性、紀律部隊的政治本色、從嚴治警的政治站位、長治久安的政治責任,生動詮釋「安全穩定為天、公正執法為魂、教育改造為要、隊伍建設為本」的職責使命,以自身政治過硬引領法治建設走向更加成熟規範,以法治建設進一步助推監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唐燁:深入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 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零陵區委書記唐燁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以全市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批試點城市為契機,深入推進零陵區社會治理創新,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動零陵區社會基層治理提質升級,努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零陵。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唐會國,副區長、公安局長王小會出席會議。當天下午,唐燁一行察看了七裡店街道七裡店社區、靈峰村,菱角塘鎮永連村。
  • 「兩翼並進」完善創建制度體系 推動廣東監獄治理現代化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決定。監獄是國家的刑罰執行機關,監獄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以完善「監獄之制」謀求「監獄之治」,是當前廣東監獄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 信息化、智能化推進監獄治理現代化實現路徑的思考
    陝西省安康監獄   張勇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決定》指出,「建立健全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
  • 《法律適用》「京e杯」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點擊上方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獲取更多精彩內容~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不斷推進網際網路司法進程,明確網絡空間交易規則、行為規範和權利邊界,完善網際網路司法裁判規則體系,有效發揮依法治網功能作用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文化制度體系建設與創新
    [摘  要] 文化體制改革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目標,要求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和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時代使命。文化制度體系建設是中國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意義和影響力並不囿於文化領域。
  • 王彥文:提升國有企業現代治理能力水平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結合對全會精神的學習和思考,現就圍繞「以黨建責任制為抓手,提升國有企業現代治理能力水平」為主題,談點自己的認識。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是在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大背景下,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個重要歷史節點上召開的重要會議,專門就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進行研究並作出決定,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出版業發展理念與目標
    習總書記在《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一文中,權威界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 「全周期管理」:探索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夏林茂:「全周期管理」是城市治理的一把新鑰匙,特別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加強「全周期管理」,實現事前、事中、事後全流程閉環管理,可以激活社會各領域「神經末梢」,提升城市的應急能力和治理效能,更好地補齊城市治理體系的短板和弱項。
  • 姜曉萍: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治理體制創新
    原標題: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治理體制創新 四、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的關鍵,是構建新型社會治理體系,促進社會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 寶雞:圍繞「三個現代化」目標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
    寶雞市委政法委就寶雞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進情況進行發布,並答記者問。寶雞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韓曉就今年以來寶雞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推進情況做了介紹。2019年12月3日,中央政法委召開了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部署啟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作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