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上午(12月26日),雷軍發布微博表示:為了響應環保的號召,小米11取消隨機附送充電器,新包裝更輕薄。
這是繼蘋果之後,又一家公開宣布取消附贈電源適配器的手機廠商。
小米此舉並非出乎所有人意料,昨天就有數碼博主就爆料:米11的包裝盒厚度與iPhone12一致。而iPhone12的包裝內就沒有充電頭。這位博主當時猜測:是不是小米這回也沒有送充電頭啊?
沒想到第二天這話成真了!筆者原以為小米「輕裝上陣」廣告語主是標榜自己機身輕薄。沒想到居然還砍掉了充電頭。我真是猜到了開頭卻猜不著這結局……
不送充電頭為了環保?真的有人信麼?
有人翻出了雷軍幾年前的微博——你看,雷布斯幾年前就說過。每人抽屜都有一堆充電頭。為了環保小米一直在考慮不配充電頭的方案。如今他「響應」蘋果號召把去掉充電頭,好像沒什麼不妥啊。
再看看蘋果對於不配充電頭的說法:
移除充電器和耳機將減少產品製造相關的採礦、包裝等過程二氧化碳排放。同時新的iPhone12的出貨包裝更小,使得運輸效率提高了70%,從而減少了送貨次數,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
不僅是蘋果和小米,另一家手機巨頭三星也打算加入不送充電頭的隊伍。
但仔細一想就覺得不對勁了,為什麼蘋果也好小米也好。偏偏在這個時候選擇取消充電頭呢?我給的解釋是:對於跨國公司來說,配充電頭一個充電頭的成本不低。因為它的標準太多了,不是一個容易生產的標準件。
我在網上隨便找了張世界各國電源插座類型圖,還真是圓的方的各種樣式都有:
不但插孔形狀各式各樣,各國用電電壓和頻率也有所不同。
一個跨國廠商,肯定最喜歡做標準件。以iPhone為例:各個國家的iPhone版本都幾乎是一樣的。我們在國內用外版iPhone,除了保修之外與國行版本沒有任何區別。
這樣做不僅用戶喜歡,對於廠商來說也是最省成本的。因為它只生產一個產品,在根據不同的國家適配語言就可以了。
但充電頭這個玩意兒,就讓人很頭疼。不僅要在不同的地區定製不同型號的充電頭,生產、包裝的成本就比做單一標準件要高很多。關鍵是還要白送……
因此眼見傳統的「五福一安」充電頭實在玩不轉了。今年想要不再挨罵,按理蘋果就要送1米的USB-C線和18w電源適配器。而這些配件拎出來價值高達388大洋。
反正送了「五福一安」還是會被噴。於是蘋果一不做二不休,所幸以環保的名頭「賴掉」了充電頭。你們愛罵就罵好了,反正我是為了「環保」挨罵……
蘋果開了先例,三星方面也開心了。它也是跨國企業啊,同樣覺得充電頭送的頭疼。於是在罵了一句「不講武德」之後,也「積極響應」了這個舉措。
最後再說說小米:如果真的不送充電頭,對米11的快充體驗肯定是會有影響的。所以從雷軍的話中來看,很明顯小米對不配充電頭方案是留有後招的。購買米11的用戶應該會享受到某種方式的優惠,以附送或者低價加購的方式獲得充電頭。
但不要忘了,小米最近幾年也在積極地走著國際化之路。而且小米手機是以極致的成本控制著稱的。不再搭配充電頭節省出來的成本對小米的意義,比之蘋果和三星都要大。
可以預見的,小米把手機和充電器拆分售賣是第一步。今後小米將在不同機型和不同地區對充電頭採取不同的搭配方式。或去掉、或附送、或捆綁銷售,這樣可以使銷售策略更加靈活。
總之:對於手機廠商來說,隨機不附送充電頭對自身是很有利的(附帶可以做做環保)。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原該有的東西現在沒有了。大家肯定會有一時不爽。但久而久之。我認為大家也會默認接受這個做法,畢竟我們已經接受了不送耳機,接受了劉海屏,接受了售價過萬的iPhone和售價五千的小米……
最後,一款實實在在的好手機才是用戶購買產品的動力。只要你的產品做得足夠足夠吸引人,不送充電頭我也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