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蘋果公司發布了新手機iPhone12,令人大吃一驚的是,以前隨機附贈的充電頭,現在竟然取消了!
如果要另外購買的話,要多花近300元。
這一消息,瞬間炸響了網絡。
網友們的觀點分為2方:一方認為,蘋果手機今年換了新的數據線,大多數人都要重新買充電頭,但是這個充電頭較以往而言,質量很好,是可以用好幾年的。蘋果這次不再提供充電頭,說是「因為環保」,沒毛病。
另一方則認為,蘋果手機本來就賣得很貴,新機要近10000元的價格,今年去掉了充電頭,也沒見價格下跌啊?再說了,手機附贈充電頭應該是標配,蘋果竟然連這點成本都要控制,太過分了!
講真,蘋果公司作為商家,取消了「約定俗成」的充電頭,的確沒有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
不過,作為消費者,如果你或者親朋好友,想要買或是正在用蘋果手機的話,那麼,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你會怎麼做呢?
思維決定做法。
面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通過他們的做法,可以看到他們的思維差異。
希望通過本文的「思維」探討,為書友提供升級思維,刷新認知的成長方法論。
「窮人思維」
阻礙你獲取財富和幸福
人生路上,隨時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
面對問題,你持有怎樣的思維,決定了你會有怎樣的命運。
持有「窮人思維」,一遇到問題,最先反應的不是如何解決,而是情緒反應。
他們容易陷在自己的情緒陷阱裡無法自拔,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梳理解決目標的路徑。(這不能完全歸因在個體上,後面會說為什麼窮人缺乏時間和精力)
而升級思維後,面對問題,想的是怎麼高效解決問題,節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
比如,面對「iPhone12不送充電頭」這一問題,升級思維後,就會思考為什麼蘋果會有這一舉動。
如果他們對蘋果提出的「環保」持懷疑態度,他們會試圖尋找真相。
我們可以看到知乎上,有幾萬人在討論這個問題,
而仍持有「窮人思維」的人,第一反應,是抱怨和算計。(不是在指責,他們這樣是有原因的,後面會說)
他們一聽到「iPhone12不送充電頭」的消息,就大罵蘋果公司,甚至把攻擊的矛頭對準每一個買過蘋果手機的人。
然後,在夜下無人之時,為了一個充電頭,百般糾結自己到底要不要買蘋果手機,輾轉難眠,白白浪費時間。
而時間,是我們生而為人最寶貴的資源。
別讓「窮人思維」,白白消耗你的時間,阻礙你獲得財富和幸福。
改掉「窮人思維」的前提是明白它產生的原因
為什麼有的人會持有「窮人思維」?
現在網際網路信息這麼發達,想要改掉「窮人思維」,不是只要上上網就能搜到文章、電子書、課程了嗎?
還真不是。
有一句話是「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範圍的錢。」
而「窮人思維」之所以難以改變,正是因為認知的局限性。
那麼,究竟是什麼阻礙了認知?讓我們看一個案例。
香港有一檔真人秀《窮富翁大作戰》,邀請了律師,投行精英,家族企業接班人,讓他們在一星期裡,體驗餐廳服務員,街道保潔員,和沒有固定工種的每日打零工者。
看看他們,是否能依靠才智輕鬆改變貧窮的現狀?
億萬富豪田北辰,在節目開始時,信誓旦旦地說:「我始終相信,只要你有鬥志,弱者亦可以變強者。」
資料來源:《窮富翁大作戰》
這一星期裡,他每天早上6:15爬起來趕公交,持續幹9小時的清潔工作,當他以為終於可以下班休息時,同事又帶著他要趕去其他地方做夜班清潔。
因為一份薪水根本不夠生活。
晚上,他蝸居在沒有熱水供應的隔斷房。每次進出,都要側身縮肚,才能勉強通行。
一星期後,他再也不提只要有鬥志就能改變貧窮,他說:「每天都很疲憊,下了班只想吃頓好的,刷刷手機,根本沒精力考慮未來。」
社會精英們只體驗了一星期的底層生活就消磨了鬥志,而那些真正生活在底層的人,他們每天都為了生計奔忙。
他們交際圈裡的人,也和他們一樣,每天起早貪黑,閒暇時間只有精力刷刷短視頻、玩玩休閒遊戲。因為做這些事,不需要太費精力就能獲得「即時快樂」。
一天的精力已經被討生活榨乾了,周圍的人也跟自己一樣,得過且過。
就算偶爾被某個APP的開屏勵志海報激勵了一下,冒出了想要改變自己的念頭,也很容易被自卑感和周圍人的目光,打消念頭。
麻省理工的兩位教授,班納吉和迪弗洛在他們的著作《貧窮的本質》中,提出了一個觀點:
人們之所以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環境導致的,他們忙於生計,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去刷新認知,獲取有效信息,甚至都沒有途徑知道「認知的重要性」。
換句話說,網際網路上的確是有很多學習資料,但是因為認知的缺乏,他們很難辨別、篩選出對自己最有用的資料,來幫助自己實現成長。
但這並非是板上釘釘的。
無論環境多麼艱難,總有人可以合理分配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不斷提升能力,不斷刷新認知,改掉「窮人思維」,實現自我成長的突破。
而這個人,為什麼不能是你呢?
改掉「窮人思維」關鍵路徑在這2點
在談實現路徑之前,我想給大家分享一段作家楊絳的話:
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皆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
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正的自己。
其實,所謂的「窮人」、「富人」,是相對而言的。
而且,窮人脫貧需要整個社會的努力。
但作為個體,我們也可以通過讀書、上課等形式,改變思維,讓生活變得更好一些,讓自己擁有更好的心態,去面對今後的人生道路。
下面是改掉「貧窮思維」的2點關鍵路徑:
1、保護精力,多做對你長期有利的事。
我們先看一個事案例。
BBC曾經拍攝過一部紀錄片《 人生七年》,導演跟拍了 14 個不同階層的孩子,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幾乎所有的孩子長大後都停留在原有的階層。
但有一個叫尼克的孩子,實現了階層的跨越。他來自農村,從小努力學習,靠獎學金考上牛津大學,後來移民到美國成為一名物理學教授。
我們再看另一個案例。
一個叫孫玲的農村姑娘,高中畢業後做了廠妹。原本,她會像大多數廠妹一樣,為生計奔忙。
但她在擁擠的宿舍自考本科成功,還忍受住獨自拼搏的寂寞,自學了編程和英語,最終留學美國,成為谷歌公司的程式設計師。
知識改變命運。
這一點無論是高考前,還是高考後,都適用。
而這需要你改掉一個極其頑固的「窮人思維」——只做能立即看到回報的事。
追劇、看小說、玩遊戲,這些能獲得即時滿足的事,會讓你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從指縫中悄悄溜走。
你想要改掉它,就要保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通過「管理時間」讓自己的精力,儘可能地花在學外語、練寫作、健身等對你的未來發展更有幫助的事情上。
2、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抱著終身成長的心態,終身學習。
上文提到的從廠妹逆襲成谷歌程式設計師的孫玲,她曾說,自己成功的關鍵就在工廠打工那幾年。
工廠打工雖然很苦很累,但好在幾點上工,幾點下工,是非常固定的。
她可以精確地計算出,自己有多少業餘時間可以用於學習。
而且,最關鍵的是,在工廠打工給予了她一份能活下去,能持續追求夢想的物質保障。
孫玲在谷歌
現在,很多人的工作雖沒有在工廠打工那麼辛苦,但有時候也要加班。
有個書友就曾問讀書君:「我今年30歲,受不了加班,想辭職考研,行不行?」
讀書君的答案是不要衝動。
不是30歲考太晚,想精進學業什麼時候都不晚,而是辭職考研的風險太大!
如果真的想考研,可以利用在職考,利用業餘時間學習。
這非常難,因為《貧窮的本質》告訴我們,個體想要突破貧窮,真的太難了。
但我們升級思維。
通過優化時間管理,來讓自己有時間去提升。比如在上下班路上,我是愛分享的春英姐,希望我的分享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