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實的張國榮

2021-02-13 奇遇電影

 

1989年一天晚上,張國榮同黎小田、陳少琪一起吃飯。哥哥打算創作一首歌作為告別演唱會的主題歌。陳少琪說:

 

「你不是很鍾意《風繼續吹》咩?不如歌名就叫《風再起時》,就是只要一起風的時候,歌迷就會想起你的歌來。」

 

一旁的黎小田也是才思泉湧,立即找來張白紙,15分鐘把譜曲搞定。陳少琪回去便把詞填好了。

 

△香港流行歌壇教父黎小田將張國榮和梅豔芳捧上樂壇巔峰。張國榮曾說過,在他的歌曲中,最喜歡黎小田給他寫的,尤其是《儂本多情》

 

89年,張國榮的告別演唱會以一首《風再起時》結束。

 96年底,張國榮回到闊別六七年的紅磡舞臺,這場名為「跨越97」宣告復出的演唱會,又以《風再起時》開篇,重新編曲後,多了些恢弘大氣。

 

誰也不會忘記「跨越97」演唱會上,那個腳蹬紅色高跟鞋的Leslie,他妖冶浮華、雌雄莫辯,伴著《紅》的曖昧節奏,挑逗著,纏綿著,將「眉目如畫、媚眼如絲」鋪展開來。

在風氣還很保守的90年代香港,堪稱驚世駭俗,震動全港,成為當年最熱的話題。

△跨越97演唱會上的哥哥,妖豔又勾人

 

演唱會大火,一票難求下加開兩場。結束第二天,哥哥便馬不停蹄地參加林建明主持的亞洲電視《星空下的傾情》訪談錄。

 

他還主動邀約張曼玉和梁家輝一起,並買了兩束玫瑰花送給在場的女士(張曼玉和林建明)。

 

林建明說:「今天在這兒呢,就有了令人心跳的哥哥張國榮,影后Maggie以及性感情人(哥哥補刀:international star嘛)梁家輝」。

 

這個訪問拍攝的準確日子是1997年6月18日。

前一天晚上,始於1996年底、跨越全球多個城市,最後回到香港的「跨越97」演唱會,完成了最後一場。

張國榮仿佛完成了一項壯舉,緊繃了半年的神經終於有機會鬆弛下來,加上三位多年的好友作伴,他的話匣子很容易就被打開,似乎從來沒有如此放鬆過,竟是語出驚人。

 

這是我看過的,張國榮最坦誠、最真實的一次訪談了。

 

節目錄製完畢的12天後,香港回歸到祖國懷抱。這也許是97前,這三個明星最後一次電視訪談。

 

談話者可能沒有意識到,爾後,無論他們,還是香港,命運都將被改寫。

 

1

 

那天的哥哥,也許是穿浴袍唱《偷情》時,被鼓風機給吹的,他的重感還未痊癒,訪談時會用噴鼻子的噴霧通氣。

 

在《星空下的傾情》第二期便準時來做客,一來就輕鬆地誇讚場地漂亮,但千萬不要開頂燈,「照得我頭髮少少的」。

 

△1997年6月,《星空下的傾情》訪談現場:主持人林建明,嘉賓張國榮、張曼玉、梁家輝

 

談到這次華麗的復出,最令主持人驚奇的是整場沒有encore(哥哥:竟然不是高跟鞋嗎?)

因為我夠料嘛,演唱會兩個星期前,我便放話沒有encore的,總之夠料給你看的。

1977年,張國榮憑藉《American Pie》奪得第二屆亞洲歌唱比賽港區決賽第二名,麗的電視總經理黃錫照跟他說:「I will make you a star.」張國榮算是出道了。

 

△1977年5月12日明報新聞,亞洲歌唱比賽冠軍鍾偉強和亞軍張國榮

 

84年一曲《Monica》唱遍港臺大街小巷之後,張國榮與譚詠麟譚校長的分庭抗禮貫穿了整個80年代。

 

89年哥哥宣布急流勇退,告別歌壇,還在《號外》進行了一次極具儀式感的訪談——「這是最後一次」。

 

△1990年9月《號外》封面故事:這是最後一次

 

宣告告別歌壇後,張國榮真的移民去到加拿大,打算永遠不回來。

他在溫哥華買了山上的大house,每日觀雲看海、飲酒賦詩,做個蓬萊仙人,倒也逍遙快活。那個房子甚至會有鹿走進花園裡食花,剛踏入出世狀態裡的哥哥,覺得加拿大宛如天堂。

 

幾個星期後,還是那個山和雲海,還是那些酒和詩句,這隻鹿又來花園裡食花(哥哥還給它取了名:「Bambi,你又來了哦」)。

 

張國榮突然意識到自己沒有老到混吃等死的地步,此時,香港才是天堂。

六年前毅然退出樂壇,當時並非做戲。但隨著年紀的成熟,我的心路已經改變。


人每個階段會做出階段性的決定。


這幾年我時時都想唱歌。


現在做回自己喜歡做的事,有什麼不對?

「跨越97」演唱會,是宣告全面復出。

 

△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時,哥哥打起了精緻的bow tie

 

那時,張國榮的偶像派時代已經過去,復出後的他可謂是更瀟灑做人、樂享人生。

 

2

 

毫不掩飾地,張國榮表達了對張曼玉的讚美之情,是那種惺惺相惜的、愛才的仰慕。節目中,一有機會,哥哥就會表揚其張曼玉的演技。

「明明之前Maggie做港姐的時候,感覺很一般般,傻乎乎的。到了《旺角卡門》進步那個厲害吖,後來做我的特輯也是好得不得了。」

 

△1984年拍攝《緣分》時的張曼玉還是港姐身份,青澀得很

△到了1990年合作拍攝《阿飛正傳》,兩人已經是很好的朋友了

 

與梁家輝相識,則是在有四小生四花旦出鏡的《東邪西毒》裡,整個《東邪西毒》的血淚史,在《星空下的傾情》化作一次「毒蠍子」事件。

 

《東邪西毒》的外景,那是一邊的大漠孤煙,一邊的小橋流水。在墨鏡王沒完沒了的拍攝裡,大家做得最多的就是談天侃地。

 

哥哥學林青霞在野外吊床而睡,聊天中去小便,感覺背上被什麼東西鉗住,以為是飛蛾。一撥撥不掉,再一撥,哎吖,好痛。

「硬硬拔出來,譁,是蠍子?!」

 

被蠍子叮到的第二天,第一個敲門的就是知心大姐梁家輝。「哥哥,沒事吧!」

 

「還好是透明白色的那種baby,黑色的話我已經bye bye了。」

 

△張國榮和梁家輝在《東邪西毒》片場

 

大家都知道的黑料是,92年開拍的《東邪西毒》資金周轉困難,無法按期交貨,為趕檔期,院辦人馬趕拍《東成西就》在93年賀歲檔上映。

 

94年9月份在電影院出現了《東邪西毒》,顯然王家衛並不滿意,於是有了2008年《東邪西毒·終極版》。

 

《東邪西毒》差點胎死腹中,哥哥籌過兩次款救助。本來,王家衛突發奇想找來林青霞和王祖賢兩個女人來演東邪和西毒的。

後來卡司巨變改作,張國榮的黃藥師,梁朝偉的歐陽鋒,梁家輝的南帝,張曼玉的慕容公主…

 

再後來,王家衛覺得哥哥重複《阿飛正傳》裡的風流倜儻沒勁,而這個「自卑又害怕受傷」的西毒給張國榮挺新鮮的。

 

於是角色再次洗牌:

張國榮的西毒歐陽鋒,梁朝偉的盲劍客,梁家輝的東邪黃藥師,林青霞人格分裂慕容嫣慕容燕,張曼玉是歐陽鋒大嫂,王祖賢的戲份剪得只有半張臉,看哥哥面子來客串的梅豔芳在戲裡沒了蹤影。

 

△《東成西就》四大花旦:林青霞、劉嘉玲、王祖賢、張曼玉

 

《東成西就》的演員角色分配很可能是《東邪西毒》角色大挪移裡某一個洗版。哥哥對林青霞說:「我拍了30天的戲,全部沒了」。

 

好的是,四生四旦的《東邪西毒》拍攝,八個人不同性格,多了很多故事。

王祖賢和梁朝偉愛靜,片場甚少出聲;劉嘉玲、張曼玉、張學友愛熱鬧;但屬林青霞、張國榮、梁家輝最享受,穿花蝴蝶一類,談天談地,情緒高漲。

 

△據稱這張劇照的名字是「東邪西毒之消失的王祖賢」

 

張國榮能一口說出來的圈內好友是梅豔芳、鍾楚紅和林青霞。他與林青霞交好還因為合作《白髮魔女傳》,他們的友誼始於這裡。

 

《東方不敗》之後紅透天的林青霞,作為戲子身不由己,夜半4點跟著師傅在荒山野嶺弄斧舞獅,時常不知身處何處,突然覺得很慘,便是哭了出來。

 

青霞是姐姐,張國榮是哥哥。

 

因為「最初入片場,我見人都叫姐姐,於是人家又這樣叫我,現在全部人叫我姐姐,我反而不用叫人姐姐了」。

 

「拍《倩女幽魂》的時候,王祖賢叫我哥哥,她叫妹妹,後來人人叫我哥哥,好慘,變老了」。

 

△《白髮魔女傳》劇照

 

對張國榮來說,林青霞是living legend(活著的傳奇),更是對胃口的牌搭子。

拍戲空檔,哥哥最愛發起挑戰:「我東邪怎麼會輸給你東方不敗呢?」

 

青霞牌章麻麻,老是被哥哥和楊凡調笑,但自從演了《東方不敗》,自稱「從未輸過」。

 

有好事的榮迷總結張國榮的三大「謊言」——

「我不愛打麻將」、「我家窮」、「我不美」

 

這次《星空下的傾情》,他同樣表態,已經不怎麼玩白板、紅中了,他要和Maggie切磋羽毛球球技。轉眼忘了剛說的,又解釋起,打麻將主要是鍛鍊腦子,防老年痴呆啦。

 

後來98年有次採訪問道,世界末日即將來臨會幹嘛?張國榮先生先是認真嚴肅地雙手合十做禱告狀,對著鏡頭慢悠悠地說: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祈求上帝他老人家一定要提前通知我一下,讓我有時間把劉嘉玲和王菲叫到我家來,加上唐先生,四個人一塊開一桌麻將,一直搓啊一直搓,最重要的是剛好胡一把大三元,這樣人生才過癮。


△張國榮打牌手很快,啪啦啪啦就胡了,靠氣勢贏人

 

有段時間,張國榮和劉嘉玲是鄰居,哥哥經常下樓來找劉嘉玲和梁朝偉。

「她一個電話下來,或者我一個電話上去,就開槓啦!」

 

哥哥喜歡上劉嘉玲那兒,因為她家公仔多,「布置的好溫馨,好有家的感覺」,而且「劉媽媽燒菜一流」。

 

「比Leslie的一枝公強多了。」哥哥一人住一個大房子,家裡只得一菲傭。

 

哥哥會拿著自己和劉嘉玲的照片揶揄嘉玲:「擺在家裡!別讓Tony(梁朝偉也叫Tony)以為就他一個,叫「嘉玲」他都喜歡(梁朝偉和周嘉玲事件,拍《重慶森林》時,此嘉玲與他發生緋聞)。你也有國榮啊!」

 

△張國榮、劉嘉玲在《阿飛正傳》片場談笑

 

據毛毛(哥哥另一牌搭子毛舜筠)透露,他們創下過七日七夜的記錄,大家又是戲迷,一旦叫胡便唱粵曲。太吵以致約法三章:「不可太快,不可太吵,否則便不奉陪」。

 

就是這樣一個人緣極好的哥哥,卻說自己很bitch,對自己要求也高,對別人要求也高。認識新朋友,如果他「有企圖心,貪你是名人,或者打量你穿著的」,都是不會做朋友的。

張國榮自認是「人精」,在龍蛇混雜的娛樂圈混這麼久,是人是鬼一眼就能看穿。

 

3

 

談到家庭,哥哥開始氣定神閒地貫徹他的第二大謊言「我們三個都不是一個很富豪家庭出身咯。不過能對自己的家人有所貢獻,屋裡一根釘、一張地毯,都是我自己親身血汗換來的」。

 

這次張國榮說得不那麼誇張啦,至少後半句是相當真誠的。

 

最記得89年,黃展、倪匡、蔡瀾三大才子主持的一檔粵語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裡,每每倪匡補刀哥哥「喂,你家裡好有錢的哦」,哥哥都置若罔聞。

 

△《今夜不設防》哥哥最初還要理會一下右二的倪匡,後來直接無視

 

有句話哥哥說的倒是不假:「我和我爸爸媽媽,是沒有緣分的。」

 

張國榮父親張活海,做洋服的,給馬龍·白蘭度、加裡·格蘭特做過衣服,在香港也算有頭有臉,人稱「Tailor King」。張活海非常喜歡女人的,但很年輕時便與張國榮媽媽成婚。

 

媽媽一發狠生了十個孩子,哥哥排名第十,夭折了三個,大姐二姐、老五老六(姊姊)、七哥八哥湊成一對,阿十(張國榮)便落單下來。

 

△張國榮全家福,他是最右最高那個仔

 

父親經營洋服鋪,媽媽打理文書,自己有兩層樓,打小在張國榮的童年就是缺位的。

 

就是這樣一個父親會約漂亮女人去高級酒店「談心」,媽媽會請私家偵探check的家庭環境,一度後母進到家裡,兩女共侍一夫的成人世界:「她(後母)曾經用尿淋我」。

 

陪伴張國榮成長的是一個不識字的女傭——六姐(區別於排名第六的姐姐)。

 

按說在七姊妹裡,父親最疼的數來數去可能還是張國榮,但這種無比生分的疼愛換來六歲小孩的一句「我跟他不熟的」。張國榮小時候會偷父親鋪裡的錢買吃的,「害他沒錢花我會很得意」。

 

張國榮說,父親什麼東西都沒遺傳給他,唯一繼承了父親會打bow tie的技能。縱酒致癱的父親把英國留學的他召喚回國,張國榮回來又是賣鞋子又是賣牛仔褲,就是不想花家裡錢。

 

看到有個亞洲歌唱比賽,張國榮想試試,六姐二話不說給了他20塊。報名費5塊,他搭電車到中環,搭天星小輪過海,搭巴士上廣播道,參加比賽,唱一首12分鐘的《American Pie》(海選歌唱時間一般控制在3分鐘)。

 

△張國榮和從小陪伴他長大的六姐

 

哥哥跟自己的媽媽同住過半年的樣子,卻在工作之後一直同六姐住在一起直至六姐去世。

 

張媽媽一直都有去看哥哥的演唱會的,1997年6月最後這場,哥哥還送她一首歌,趁有機會趕緊做了。

張國榮形容和媽媽有點生分,媽媽到自己家裡做客,甚至會過分禮貌地問「可不可以借廁所一用」。

 

當年張國榮在邵氏拍戲(83年左右),與愛人(哥哥只把唐鶴德稱作愛人)吵架,一路聽著《舊夢不需記》駕車回家。

 

哭著進屋,恰巧那次媽媽也在。「那我就進房,她敲我的門說,兒子,你不要這樣,你這樣我好傷心」。張國榮一下子就淚崩了。

 

△張國榮和張媽媽

 

其實,爸爸媽媽都在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愛著哥哥。1978年剛籤約麗的電視的張國榮拍《浣花洗劍錄》屢屢受傷,父親先是反對無果,遂購下一百萬元港幣的意外險。

 

卻沒有對上正確的時間,哥哥說「就算子女與父母呢,都是要講緣分的」。

 

其實林建明有問哥哥,對愛情是否有憧憬。哥哥原話是:

而當談話氣氛愈發溫柔的時候,哥哥還是忍不住表示,他同愛人每天至少要打一次電話,互相知道做著什麼,大家都會很開心。

 

△被狗仔拍到的張國榮和愛人唐生

 

也許生來就孤單的哥哥沒有那麼多家長裡短需要料理,但他實打實是一個戀家的人。「只要不拍戲,我喜歡一個人留在家裡,享受寂靜的日子。」

 

剛與麗的籤約拿到1000塊每月的張國榮,立馬就在廣播道租了500塊的房,並預支了半年工資粉飾房間。就算這樣,他還是每月給家裡200塊。

 

被另家公司挖牆腳,拿到2950塊的他,立即租了間1000塊的房。80年代中期春風得意的哥哥,由荔灣搬到錦綉花園,再搬到太古城,然後是聯邦花園。

4

 

在非榮迷眼中「互相成就」的王家衛和張國榮,其實是八字不合的。

 

△去柏林參展的《春光乍洩》

 

哥哥又是輕描淡寫一句話:「剛剛被出賣完!在阿根廷。

說的是現在已被奉上神壇的《春光乍洩》。

關於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拍《春光》拍出大病差點要了命的故事,榮迷們都很熟悉。但是事發半年後張國榮親自回憶,卻平添了一份在場感——這事發生在一年前。

 

張國榮是出了名的「玻璃肚」(腸胃不好,長期吃胃藥,猜測可能影響到了中樞神經遞質,後來才得了生理性抑鬱),一到阿根廷就開始腹瀉,哥哥以為是水土不服不甚上心。

 

服用偉仔(梁朝偉)的胃藥時okay,不用藥又拉,反反覆覆兩三星期。後來,跟偉仔在香港的醫生朋友一對症狀,才知道中了阿米巴菌毒。

 

「說中了阿米巴菌毒,不能開肚,一開就擴散。如果我突然缺水休克,人家不知,開我肚,那早就bye bye了。」

 

△拍片時的新聞報導

 

《春光乍洩》的箇中心酸,絕非患病那麼簡單。剛接這戲哥哥就同王家衛講:「不可再像《東邪西毒》沒有time limit啦,這次我都演唱會要做,有唱片要錄…」

 

王家衛回道:「無問題,你會覺得好舒服,好像放假一般…」

後來哥哥評價他「如果不拍戲,便是個出色的外交官」。

 

《春光乍洩》這個同性戀的片子,在當時的香港土壤裡算得上相當前衛。身為同志身份的哥哥自然出演此片要面對的輿論壓力,後來好友關錦鵬拍《藍宇》時,他還提醒過題材敏感。

 

但他還是欣然去了阿根廷。哪知道一邊是生了場重病,一邊是偉仔完全沒有準備好演同性戀和激情戲,製作方也出問題,挨足了三個星期。

 

王家衛有點像個畫家,即使他已經開始畫草圖,如果發現不喜歡,也會突然撕了扔掉。當然他是個偉大的獨特的導演,只是沒人知道在他拍攝的下個電影裡會發生什麼。

 

於是哥哥同偉仔喝酒培養情緒,跟他之後每一次開導演員那樣,做足了思想工作。《春光乍洩》讓王家衛揚威坎城,偉仔一票惜敗,在香港卻捧得兩個最佳男主,張國榮一無所獲。

 

△梁朝偉說:謝謝這麼好的對手張國榮,否則我沒有機會拿這個獎。

 

偉仔在臺上向哥哥致謝,哥哥溫暖的笑著,高手過招,惺惺相惜。

 

哥哥也不是出世高人,到了雲淡風輕的地步。事實上,哥哥在影史上多個不瘋魔不成話的經典角色,陰差陽錯,只得到過一次正式大獎的最佳男主,偏偏《阿飛正傳》那次他沒有出席。

 

在較早時期,因《白髮魔女傳》的主題曲《紅顏白髮》獲得最佳原創歌曲,上臺領獎的哥哥就表示過「希望以後能來拿另一個獎」。

 

哥哥的解釋非常明了事理:「偉仔很不簡單,他的角色很有難度,十分內斂。而我更像一隻花蝴蝶,感情容易乍洩的蝴蝶…我的戲太少了,本來兩個男人的戲變成三個。如果報最佳男配我是很有信心的。」

 

倒是評委給出的理由讓人忿忿不平:「他本就是同性戀,演好不足為奇」。(什麼邏輯???)

 

△墨鏡王和張國榮

 

張國榮同王家衛合作三次,一次驚險過一次。第一回是《阿飛正傳》。哥哥拼了老命和華仔(劉德華)在菲律賓60多尺鋅鐵的火車站上跑。

 

道具師傅說,有幾塊鋅鐵不能踩。「喂,大佬,狂奔哦,奪命哦,還有哪幾塊不能踩啊!」

 

第二回合遇毒蠍子,第三回合阿米巴。

「我同王家衛八字不合」。

 

雖是戲言,身心俱疲的哥哥真不打算再接王家衛的片。

 

《春光乍洩》一場病將哥哥和梁朝偉click到一起。他說偉仔其實好難跟人交心的,而且喜歡的東西讓人蠻意外。

 

△劉嘉玲稱哥哥去世幾天後,梁朝偉才反應過來,哭得像個孩子

 

「我同嘉玲在打牌,他在外面煲機,聽搖滾,譁,聽得我頭都暈了」,而且喜好茶道,哥哥打牌正來勁,他津津樂道地讓哥哥聞。

 

熱的時候是一種味道,喝完放涼又是種味道。哥哥笑道,「我鼻塞哦,聞不到的。給我個茶包就得啦」。

 

談到哥哥演過的三級片,也是大有故事。

 

78年,有公司找張國榮拍戲《紅樓春上春》,號稱喜劇片,進組了發現很多情色鏡頭,但劇組似乎有些黑幫勢力,張國榮就硬著頭皮完成了人生第一部電影,還是「給人賣豬仔(被人賤賣)的電影」。

△1978年1月,《紅樓春上春》在《明報》刊登廣告,以「大膽」作為噱頭

 

後來一段時間,張國榮都沒碰電影。但他並非抗拒裸露,「不會無緣無故的裸體,又不是妓女。你要convince我這是藝術,並不廉價,再用燈光和氛圍帶我進到那個狀態。自然而然我便可以展現我自己的」。

 

81年的《失業生》,本來陳百強的裸戲改成張國榮出浴鏡頭(有個版本將這鏡頭刪去)。

82年《烈火青春》,張國榮同葉童有做愛鏡頭,葉童自然的演技驚到張國榮,但這些全部刪乾淨了才給放映。

同年的《檸檬可樂》,高志森在張國榮公司蹲守堵他請他來演,也有裸露鏡頭,後說沒有必要就剪了。

 

△《烈火青春》劇照,葉童和張國榮

 

這算是早些年榮少白搭上的幾場裸戲了。

 

後來《胭脂扣》、《倩女幽魂》、《白髮魔女》都算得上香豔,《色情男女》是一部軟情色,現在他心甘情願地奉上《春光乍洩》這樣的「三級片」送去柏林參展。

 

哥哥在香港影壇的故事太多,與吳宇森,與徐克,與爾冬陞,與陳可辛,還有(哥哥稱之為「女中丈夫」)的編劇李碧華...

 

他倒是很慶幸沒去好萊塢這個更大的名利場。說好萊塢不排華是唬人的,「能夠在香港當哥哥,好過在好萊塢打雜」。

 

想想能在好萊塢混出點眉目的角色,或多或少沾著東方主義的光。哥哥也算是早有預言。

 

5

 

張曼玉問哥哥,怕不怕老,老了就作不了美人了。

 

沒有再聲張第三大謊言「我不美」的哥哥,只是說,「我沒有愛美到出街要化妝的地步,也不是出門一定戴墨鏡的,我都有心理準備的,老到有魚尾紋都是自然的」。

 

他給出一個高級詞彙「aged gracefully」,優雅地老去,又何嘗不美。

 

△96年,加盟滾石後的張國榮發行第二張專輯《紅》,林夕為張國榮作詞《怪你過分美麗》收錄其中

 

一生貪靚的哥哥,衣帽間可是媲美香港名店Joyce。此刻,吐出「優雅地老去」幾個字的哥哥,41歲依舊少年氣。

 

梁家輝問哥哥,作為藝人,在歌壇影壇均有這麼高的成就,究竟是靠著什麼繼續下去的?

當初奔波勞碌為了賺錢,現在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將一個事情做好就需要give your heart out,要奉上真心去做一樣東西。在舞臺上,我可以玩,可以穿高跟鞋,你說我博出位。

 

那你做啊,你做不做得到?在舞臺上男女不分兩個半鍾?或說做電影,你做陳蝶衣給我看啊?你做爛仔給我看?你做三級片不低級咯?

 

舞臺、電影,我們所說的第八藝術,你有沒有這個sincerity,你有沒有這個誠意,人家一看就知道了。

這貢獻出了哥哥在這訪談裡最自信而勾魂的表情。

 

最後,把這個訪談的完整版(粵語中字)吐出給大家:

《星空下的傾情》(1997,嘉賓:張國榮、張曼玉、梁家輝)

相關焦點

  • 這個節目,還原了一個最真實的張國榮
    張國榮仿佛完成了一項壯舉,緊繃了半年的神經終於有機會鬆弛下來,加上有三位多年的好友作伴,他的話匣子很容易就被打開,他從來沒有如此放鬆過,經常語出驚人。 這是我看過的,張國榮最坦誠、最真實的一次訪談了。 這個談話節目,巧妙地在97大限之前,準確地紀錄了他們最真實的狀態。 談話者可能沒有意識到,爾後,無論他們,還是香港,一切將不同。
  • 假戲真做的電影鏡頭:小李子生吃牛肝,張國榮把搭戲演員打到骨裂
    電影的拍攝,追求的都是最貼近生活,最接近真實的一面,過程中或許會藉助一些道具,又或許會找替身,都是為了使電影的效果更真實,而演員要做的就是儘可能還原劇中的人物。在電影拍攝中,很多演員為了拍出最真實的效果,放棄替身,放棄道具,親自上陣找感覺,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假戲真做的電影鏡頭。
  • 做最真實自己的張國榮,跟我一起來了解下
    相比於齊秦國語版演繹的家喻戶曉,張國榮的粵語版雖顯得有些小眾。但正是這份粵語別致的情境,使他從容、淡然地演繹出一份清爽的別離之情。很難為這張專輯做出一個總結性的歸類:從舞臺上至真至誠的心聲告白到銀幕外的率真模樣,從街頭怒吼的古惑仔到舞會上冷觀旁人的「世俗對抗者」,從溫柔、堅決的「飛蛾撲火」到與戀人深情告別、擁著回憶入眠的痴情男子,張國榮在這張專輯中凸顯了太多種別樣的側面。
  • 我眼中真實的張國榮
    我睜開眼,看到是張國榮。我不禁顯得有點侷促。他那時候已經是紅透香港半邊天的人物,而我自己只是一個在劇組裡打雜的臨時工。「不冷!我身體很好!」張國榮笑笑,「這裡有一床毛毯,要是覺得冷了,就蓋在身上!」我看著他離開的背影,心裏面有點發酸的感覺。
  • 張國榮演《霸王別姬》,張豐毅躲著張國榮,原因太過真實
    張國榮檔期很滿,陳凱歌唯恐錯過張國榮,《霸王別姬》劇本還沒寫好,飛過千裡,特地找張國榮聊聊劇本,其實,陳凱歌心裡也沒底,藉此探探張國榮的虛實。當時,陳凱歌年紀不大,拍完《孩子王》,名氣才華初顯,那時,張國榮已是紅透半邊天。陳凱歌自述,那天,張國榮一件淡色西裝,人有些單薄,但很帥。兩人握手,他手有些冰涼。當時,兩人名氣有些差距。張國榮說抱歉,對不起陳導演,我抽菸。陳凱歌不好意思,劇本都沒帶。
  • 為什麼趙文卓「戲火人不火」 張國榮一句話說出真實原因
    為什麼趙文卓「戲火人不火」-張國榮一句話說出真實原因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近兩年崛起了非常多的短視頻網站,平時人們在生活中也會看一些短視頻用來緩解生活中的壓力,相信最近各位朋友在刷短視頻的時候一定都看到了趙文卓扮演法海的一條短視頻,在這條短視頻中趙文卓的演技得到了許多人的讚嘆,但是相信不少人看完這個短視頻之後也會想一下這個問題
  • 「我張國榮,自始至終,都仍然是張國榮」
    這句話用來形容張國榮,想來是再恰當不過的了。他扮演的人物時常在不經意間流露出敏感與脆弱,像極了漂泊在浮世中小人物的命運。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天賦,他被人們記住的熒幕經典形象,往往是恰如其分地突出這一特質的作品。
  • 《新上海灘》:寧靜和張國榮一起洗澡的戲份,是真實拍攝的
    很多人越來越了解寧靜後才發現,原來寧靜不僅有實力,而且還有故事,其中她與張國榮的故事,就一直被觀眾們津津樂道。在這部電影中,有一段戲是張國榮和寧靜一起洗澡,被劉德華撞見的戲份。據後來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寧靜和張國榮洗澡的戲份是真實的,沒有拍攝技巧。
  • 張國榮在真實生活中是怎樣的一個人?
    (囧)3.八卦事例:有一次演出完,張國榮關著車窗,坐在車裡等唐先生.正百般無聊之際.忽然聽見車窗外兩個記者在悉悉索索的談論著今晚的八卦話題.突然車窗落下,張國榮把頭伸出好奇地問他們,今晚有什麼八卦啊.(那兩個記者一臉驚呆的表情看著張國榮,因為還沒有幾個藝人敢在記者在的時候把車窗落下,更不會問他們八卦是什麼!!)
  • 你不了解張國榮真實的一面
    ②當年祖國大陸發生自然災難時期香港藝人幾乎都會全臺出動去大陸義演的時候,張國榮香港那個年代的很多人都在演唱會做慈善,香港許許多多的慈善show,b站都能看到的,而張國榮90年代初早早移民加拿大.一生沒為祖國大陸捐一分錢和一點貢獻、拿到加拿大國籍後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更是用「海闊天空」比喻成為加拿大國人的感受,做為一個明星,你沒有半點社會責任感和大局觀.你自私自利精利主義的品德在祖國的大是大非前面表露無遺。
  • 張國榮一生純良,最後卻不瘋魔不成活,把他逼上絕路的是他的真實
    對大家來說,張國榮是一個溫文爾雅又義薄雲天的好人,可就是這樣一個好人,一生沒有做過一件壞事,最後卻落得如此下場。張國榮的父親張活海被稱為「洋服之王」,他是家裡的第十個孩子。父親雖然忙於生意,但對他也是格外的疼愛,但他還是很孤獨,因為全家能夠一心一意陪伴他的只有家裡的保姆六姐,而對張國榮而言,六姐就是他的母親。
  • 張國榮|他將一生情愛穿在身上
    站在張國榮被堵得水洩不通的靈堂門口,我第一次真實感到了張國榮作為絕代巨星的風採——許多人聚集在門口失聲痛哭,老人、小孩、大量的女人以及大量精緻的男人,根本無從想像他們與張國榮有何瓜葛。同去報導的同行們也默然流著淚,拍攝記錄寫稿,這巨大的傷心,於我當時卻無法理解。張國榮的遺像選了他在《金枝玉葉》裡的劇照:眼眉如信,風度翩翩。
  • 張國榮演活了程蝶衣,也演出了真實的自己
    當年《霸王別姬》的劇本還沒有改好,陳凱歌就空手飛去香港,邀約張國榮。張國榮並沒有生氣,坐下來一邊抽著煙,一邊聽陳凱歌講故事,2個半小時,張國榮一句都沒有打斷陳凱歌,聽到入戲,手抖得越來越厲害,聽完,張國榮淡淡一笑,只說了一句:「我就是程蝶衣!」
  • 震驚、哥哥張國榮原來有真實另一面。
    香港那個年代的很多人都在演唱會做慈善,香港許許多多的慈善show,b站都能看到的,而張國榮90年代初早早移民加拿大.一生沒為祖國大陸捐一分錢和一點貢獻、拿到加拿大國籍後在一檔訪談節目中更是用「海闊天空」比喻成為加拿大國人的感受,做為一個明星,你沒有半點社會責任感和大局觀.你自私自利精利主義的品德在祖國的大是大非前面表露無遺。
  • 三維地圖:精雕細琢還原真實世界
    我們不費一磚一瓦只需一臺電腦就能打造一片「真實」的天地講到這裡,必須先介紹下3D技術。舉個例子,相信大家對導航並不陌生,導航中的三維地圖場景裡可以看到各種摩天高樓,縱橫交錯的大街小巷和各種花草樹木等地理要素,這就是將現實場景克隆到虛擬世界中,讓人足不出戶就能感知真實世界。
  • 需要還原一個真實的李小龍
    為此,要從傳統武術和現代格鬥發展史上來還原一個真實的李小龍,即不要無情地貶低也未必要過渡地神話。不管是扮演李小龍的演員被打倒,還是《好萊塢往事》的「醜化李小龍」,對真實歷史中作為一個勇敢的武術改革家的李小龍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 首先從傳統武術的層面上說,李小龍與日本的大山倍達一樣是20世紀最有優秀的東亞武術家之一。
  • 《前哨》非常真實的戰場還原
    因為過於貼近真實,很多軍迷會覺得不爽,但這也正是本片的閃光之處。好萊塢戰爭片,大致兩類,一類是開掛的英雄主義主旋律,例如《海豹突擊隊》之類,怎麼爽怎麼精彩怎麼來;一類是反戰類型,怎麼壓抑陰暗悲催怎麼來,比如《鍋蓋頭》之類。當然更多的片子為了票房,會平衡二者,各種元素兼而有之。本片顯然是走的寫實的風格,你覺得不爽了,導演的意圖就達到了。
  • 老照片:電視劇演不出來的真實晚清社會,還原一個真實的清朝!
    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晚清的幾個社會生活場景,非常直觀真實,能帶我們穿越100多年的時光回到歷史中去。我們通常從電視劇中了解從前的生活,事實上,那些演員和布景根本無法還原歷史面貌。 本組圖片收集整理了當時攝影師拍攝的照片,還原一個真實的清朝。
  • 張國榮的臉
    換言之,臉部特寫鏡頭特多的張國榮,一定顯得更加緘默孤獨。但張國榮的「孤獨」,不僅是一種臉部的美學形式。更是一種明星特質的縈繞氛圍。張國榮的電影讓他成為一則孤獨的城市傳說、孤獨的愛情傳奇。與女鬼共枕的張國榮是孤獨的,不敢與愛人共吞鴉片共赴黃泉的張國榮是孤獨的,與師兄同臺演出、少一分少一秒都不叫一輩子的張國榮是孤獨的,與愛人同志在異鄉激情做愛扭打的張國榮也是孤獨的。
  • 張國榮的一生!
    張國榮1956年出生於富裕的服裝商人家庭,自小父母離異,親人聚少離多讓他成為一個成熟的小孩子。憶起張國榮,我們總會想到他的經典電影《霸王別姬》、《倩女幽魂》、《阿飛正傳》,想到他的經典歌曲《風繼續吹》、《Monica》、《我》。想到他對香港黃金歲月的貢獻,想到他為人處世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