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手機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什麼事情都會想用手機來完成,例如找工作、搜索資料、刷視頻、與人交流……還有很多上班族都是選擇用手機來當鬧鐘叫你起床。但是這麼做,可能會發生一些不好的影響:
▲影響睡眠質量
因為我們真的會不由自主想著我每天工作那麼辛苦,倒床睡前得玩個手機再睡覺。但是這不僅會縮短睡眠時間,手機的藍光影響睡眠品質,甚至影響健康。
▲早上可能會打擾你的日常活動
就像剛剛說的,我們一拿到手機就會自動開始檢查微信和網上熱點,而且一定比你預計花更多的時間。
▲可能很難聽到聲音
因為它不像真正的鬧鐘那麼響亮,因此很容易錯過鈴聲。此外,我們都習慣手機在白天發出的聲音,因此用手機將我們從深度睡眠中喚醒並不太合適,有可能在你迷糊期間把它按掉繼續睡過去。
▲電池可能會耗盡
電池如果耗盡,手機上的鬧鐘就不會響了,會因此讓你睡過頭導致遲到。
▲每天早上鬧鐘響起時,你會馬上從床上跳下來,還是會選擇按下「稍後提醒」功能再多懶個幾分鐘床呢?
相信不少人都屬於後者,就算平時沒有賴床的習慣,偶爾也會因為前一晚玩得太晚,又或者是想到昨天的工作還沒完成,心中百般不願面對之下,忍不住按下「稍後提醒」功能期盼拖延一天的開始。但這看似無害的小動作,恐怕因此毀了你的一整天!
(科普:人的睡眠機制一個周期大約是75分鐘至90分鐘,然後會再進入下一個周期,同樣也是75分鐘至90分鐘,如此反覆循環;正常的睡眠大約會有四個周期,也就是6小時左右,之後大腦與身體會進入一個準備清醒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清醒過來,大腦與身體都會處在一個準備開始一天工作的完美狀態。然而,如果你在大腦準備清醒過來的階段,按下「稍後提醒」讓自己再多睡5至10分鐘,會發生什麼事呢?大腦會準備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上面提過一個周期大約是75分鐘至90分鐘,但在5至10分鐘後,鬧鐘便再度響起,因此我們的大腦會在睡眠周期中被強制喚醒,這時我們便會陷入一種名為「睡眠惰性」的狀態,從這樣的狀態恢復過來,我們卻要花上至少4小時的時間。「稍後提醒」會讓你更容易感到焦慮、更容易感到憂鬱、也更容易陷入消極的心情,因此在工作表現上容易比其他人還要來得糟糕。如果你不希望為了多睡幾分鐘,而讓自己幾乎一整天處在「睡眠惰性」昏昏沉沉的狀態,也不想一大早就來一場刺激的冷水澡,那麼當鬧鐘響起時,選擇在5秒鐘馬上爬起,而不是按下「稍後提醒」多睡5分鐘,或許才是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