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4日
徐州
IBF中國年會
發言人:胡蝶
了解胡蝶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開朗的女孩,娃娃臉、小虎牙溫暖的笑容總能給人帶來歡樂,翻看她微信空間能看到很多調侃的段子。此次IBF中國年會上的發言,更是包袱不斷,展現了一個不僅能靠拳頭說話,也能靠嘴打架的伶俐形象。
我曾經採訪泰森,問他最難忘記的是哪場比賽?他回答的非常好,可是我一句也沒聽懂...
我從小喜歡拳擊,每次作文都是有關拳擊的,不管是800字還是1500字....
曾經在背景參加比賽,因為對手體檢不合格...因為另一個男拳手的體檢也不合格..於是我就和那個男拳手打了一場表演賽...
2017賀歲杯上蔡宗菊的比賽打得非常好,因為她的髒辮是我扎的
央視著名主持人周英傑曾經說過,看女孩子打拳擊會心疼。但看到胡蝶在拳壇的表現,真替她感到快樂。
胡蝶比賽中 右
幫對手扎髒辮
賽前和對手曬自拍
胡蝶和自己的父親
下文: 梁璇《中國青年報》(2015年09月28日08版)
90後女拳手胡蝶和父親胡繼宏。胡蝶供圖
「鼻子比在北京還堵。」從北京回到湖南株洲,胡蝶在朋友圈「昭告」:她感冒了。上周末的一趟IBF中國職業拳擊聯賽北京之行,讓她檢驗了兩件事——用英文在IBF的新聞發布會上代表發言很順利,說明「美劇沒白追」;回家後的訓練要專門針對「跑得快的選手」,加快自己的步伐。因為每次遇到「不跟我打,老跑」的對手,胡蝶總覺得憋屈。
倘若讓她感到憋屈的人是自己,幾年前的胡蝶會用一塊白色的毛巾捂在臉上嗚咽起來。2012年,一場WBO洲際拳王金腰帶資格賽之前,化著濃妝、戴著假馬尾辮的拳擊寶貝在拳臺上擺著姿勢,在後臺的角落裡,戴著紅色拳套的胡蝶把頭埋進綠色的袍子,一動不動,像一隻將要蛻變的毛毛蟲。儘管僅有1戰1勝職業戰績的胡蝶最終戰勝了身為印度女子拳擊冠軍的對手,但她坦言:「比賽前我有點兒懵,看見對手看我的眼神,我才感覺到在比賽。」沒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讓胡蝶掉了眼淚,「女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拳手哭吧哭吧更不是罪。」爸爸胡繼宏伸出手,輕輕拍著女兒的肩膀安慰她。
這一幕,被記錄在短片《胡蝶夢》中,這部記錄了胡蝶零星生活片段的短片,在2013年底榮獲了第31屆米蘭國際體育電影電視節短片競賽單元金獎。然而,成了「女主角」、戰績漸佳,這些變化給胡蝶帶來最大的收穫,是媽媽對她「退學打拳」的態度由堅決反對轉向平和,但偶爾說起當年的決定,「媽媽還是會不開心,感覺輸給了我爸,心血都白費了。」平時大大咧咧的胡蝶能敏銳察覺到媽媽的心思,通常她不敢作聲,只是心想「要找到機會向她證明,打拳不會比讀書沒出息。」
對於胡蝶的出路,從事職業拳擊推廣的父親和當小學老師的母親,在拳臺和大學兩端等待胡蝶的決定。當胡繼宏得知女子拳擊將首次進入2012年奧運會的消息時,他撥通了女兒的電話,「他說女子拳擊在中國起步晚,你比別人接觸拳擊都早,很有優勢,可以衝擊奧運。」胡蝶還記得這番利弊分析的話,但當時成績不錯的她剛進入高三,擺在眼前的另一條路是參加2010年的高考。她原本只想「貪圖」寒暑假當一名體育老師,但爸爸的電話讓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把我從渾渾噩噩的狀態中弄出來」,即便從小接觸拳擊的她早已知道「中國男子拳擊都沒啥(發展),還談女子?」
但「從小野慣了」的胡蝶,作業都是是伴著拳手打沙袋的聲音完成的,「被洗腦」的結果便是懂得享受拳擊的樂趣,「如果我練拳擊,會與眾不同。」從9歲登臺,和表哥打第一場拳賽開始,陪胡蝶練拳的清一色是男生,但她在學校又很受女生歡迎,「誰欺負她們我都會站出來。」可這種「仗義」卻讓當她班主任的媽媽經常動用「小竹條」,這個女孩因為太淘氣甚至被鄰居取了外號「鹹鴨蛋」,「就是泥地裡滷出來的意思。」說完,胡蝶哈哈大笑起來,露出兩顆尖尖的小虎牙。
胡蝶兒時的「霸氣」也與爸爸有關。胡繼宏曾和別人合作經營過一個拳擊酒吧,「每周都有拳賽,有很多拳手。」可惜城市道路改造讓酒吧生意蕭條,最終倒閉。無奈,胡繼宏只能帶著拳手回到馬家河鎮新馬村重起爐灶,胡蝶記得,一個上世紀80年代的廢棄電影院「被我們『霸佔』了」。可沒過多久,十裡八鄉的孩子都來這裡學習拳擊、摔跤和武術套路,作為「師父」的女兒,胡蝶有些得意,「誰敢欺負我呀?」每當這時,胡繼宏就站出來潑涼水,「你在拳臺上可以霸氣,但到了拳臺下就要學會克制與隱忍,不能讓別人覺得你是一介武夫。」
這句話,胡蝶是在正式成為拳擊手後才逐漸意識到,從胡掄到講究戰術,她慢慢學會在犯規和挑釁面前能沉住氣,「否則就會露出破綻。」於是,她常常憑藉在拳臺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發現對手的弱點,一記勾拳便能讓壯碩的男拳手臉上掛彩。所以,胡蝶很喜歡電影《百萬美元寶貝》,在她看來,至少女主角最後一場拳賽十分真實,「打到最後,在臺上完全不會理會輸贏,只有一個要堅持打完的信念,這種時候,我只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
對胡蝶而言,她可以分享23歲女孩「突然想留長髮、燙一個大波浪」的變化,也可以簡單地把55公斤的自己屢次擊倒70公斤對手的佳話,總結為「輸了的代價是離開家鄉去懷化訓練,那天是我生日,不能送自己一個那麼悲催的禮物」。同樣會在對鏡空擊時感嘆「鏡中人真好看,不忍心下手」,又把未知的戀愛調侃作「總會有人瞎了眼」,甚至把自己畫漫畫、學架子鼓等文藝的一面形容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但她唯獨不願多說的,便是訓練和比賽中的苦楚與艱辛,「我可能是全中國最幸福的拳手,不用背井離鄉訓練,也沒有成家立業的壓力,所以我必須保證每天都很開心,不要急,不要怕,不要慌,爭取打敗每一個對手,像毛爺爺說的『論持久戰』,堅持到三四十歲」。
為了女兒的夢想,胡繼宏在廢棄電影院改造的拳館旁為胡蝶建了一座小木屋,裡面掛著她粉色的拳套,還曾經有一隻黃色的小狗,今年小狗娜娜出了意外,胡蝶便把它的形象紋在臂彎之間,帶著它跟著爸爸去訓練,然後攀上更高的拳臺。每次外出比賽,胡蝶都會想念這個陳設簡陋的屋子,因為「我們家就是拳館,拳館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