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演員的標準對待每一個角色,是我堅持的初心。」
文/七月
從洗腳城到澡堂。
《沐浴之王》首映禮開始之前,悅幕見到了在影片中飾演澡堂老闆的演員喬杉。這不是喬杉第一次飾演類似的喜劇角色,早些年他已經憑藉著足療顧客等,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曾調侃自己,「另一隻腳永遠留在了洗腳城」。
「其實,我與這些角色的關聯度並不高,只是用了最貼近每個角色的方式來進行處理,大家給的『足療小王子』等標籤算是對我作為演員來說的一種認可,我很感謝。」
儘管喜劇演員是喬杉最先被熟知的一重身份,喜劇演員自然屬於演員,但喬杉還是不停地提及「演員」二字,希望用不加任何修飾的「演員」來定位自己。如此堅定的渴望背後,是喬杉一路走來的信念。
同時,喬杉認為,自己能夠走到今天,離不開之前積累了為時不短的戲劇表演經驗。不僅僅是喬杉,這些年來,國內陸續出現了不少喜劇演員「以喜成名」,開始被越來越多的觀眾認識,他們同樣有著這樣不為人知的戲劇出身。
實際上,回看喬杉這一路走來,無論是不怕也不會打破「喜劇」標籤,還是順其自然地呈現更多不一樣的「喬杉」等,他一直堅持著「演員」這樣的初心。
—「喜劇標籤只是演員的一部分」—
如何定位喜劇演員?
隨著國內電影市場對內容的調整,雖然喜劇類型如今已經不再是賣座的第一要素,但喜劇元素仍是市場會去選擇的重要元素。而在市場的這個發展過程中,確實有很多優秀的喜劇演員獲得了不錯的知名度。
因此,當提出「你認識哪些喜劇演員」這一問題時,人們能夠羅列出不少演員的名字。但隨之產生的問題是,人們在提及這些演員的同時,首先想到的也是「喜劇」標籤。
似乎因為「喜劇」的前綴,喜劇演員與演員之間有了一道天然的分界線。但這樣的大眾認知形成,沒有人思考這個修飾詞的真正意義。這就是現實,所以總會有人問這些喜劇演員是不是特別渴望轉型?
「為什麼要轉型?」喬杉不止一次的進行反問。「我幹嘛要轉型呢,喜劇演員的本質就是演員,觀眾喜歡的那些喜劇角色只是我身上的一個標籤,是我作為演員的一部分,我不覺得需要打破它。」
實際上,對於喬杉來說,無論是早期客串《屌絲男士》等作品,還是如今主演《沐浴之王》等影片,他一路走來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哪怕是特別荒誕的喜劇、黑色幽默的喜劇,都應該以演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對此,喬杉認為有些搞笑讓人覺得很尬,是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可能一開始分析這個喜劇作品時,首先想到的是「喜劇」標籤,即我是喜劇演員,要逗樂觀眾,這背棄了演員的標準。
「我覺得有句話說得特別對,『喜劇演員不分搞笑不搞笑,只分會與不會』,如果你對『喜劇』的認知有偏差,你會讓人家覺得你的搞笑是在隨時隨地咯吱人家。」
誠如趙薇在《演員請就位》中拍《西虹市首富》的沈騰戲份時有所感觸,喬杉也認為「喜劇是最難的」,有些優秀的演員不一定能夠詮釋好喜劇作品,但足夠優秀的喜劇演員能夠處理好正劇、悲劇等其他類型作品,「由此來看,也不存在喜劇演員與演員之間的轉型問題」。
—「喜劇角色沒有舒適區」—
尋找每個角色的特殊性。
從業已有10年,喬杉先後出演過很多的喜劇作品。回看喬杉這一路以來的喜劇作品,有著《兩隻老虎》這樣公路片模式的荒誕喜劇,也有著《沐浴之王》這樣融合了功夫元素的動作喜劇,風格較為多元化。但其實,這並不是喬杉刻意追求的結果。
在喬杉看來,「你覺得自己適合這種喜劇風格作品,不代表你能把裡面的那個角色處理好,關鍵是有沒有以演員的標準塑造好那個角色,而不是選擇哪種風格」,而且演員不能總在舒適區待著,也沒有哪種喜劇風格的作品是永久的舒適區。
不過,不少觀眾覺得喬杉在發展過程中出演的喜劇角色存在著類似的情況,比如《沐浴之王》裡的澡堂老闆周東海對比《屌絲男士》系列裡的足療顧客、按摩顧客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對於喬杉來說,角色重疊的可能性並不高,雖然他偏愛詮釋小人物,每個小人物卻是不一樣的,「畢竟角色的背景和情感不可能複製」。
「作為演員,你其實在每個階段對角色的處理方式都會有不同的思考,包括之前的一些角色,如果你讓現在的我再演一遍,都會是另外一種感覺。」
不同於其他演員出演角色出現重疊時想要「顛覆」,喬杉反而希望順其自然,刻意而為不一定會被大眾接受,他更在乎的是找到手頭上每個角色的特殊性,展現更多的不同之處,「這源於我在戲劇舞臺跑龍套,每次都想跑得跟別人不一樣,漸漸變成了現在的工作習慣」。
喬杉認為,每個角色都是一次新的開始、新的挑戰,在處理方式上既不能重複自己、又要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這個過程對演員來說並不舒適。
不過,讓喬杉有些無奈的是,大眾會覺得他填補了微胖演員類型的空白,容易固化對演員形態上的認知,「能看到阿爾·帕西諾、達斯汀·霍夫曼,包括梁冠華老師,他們演角色時的爆發力是無窮的,演員的可塑性在於他塑造的角色精不精彩,這才是評定標準,不存在小瘦子、小胖子就是誰(來演)了」。
此外,在喬杉看來,一直從事喜劇創作的喜劇演員並沒有多少空間去談瓶頸期,可能更多的是思考如何進步,「喜劇演員跟觀眾的勾連感很強,需要緊盯著變化來更新自己的大眾創作,主要觀察生活在生活裡的你,每天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和人能帶來哪些創作刺激」。
—喜劇演員中的戲劇派—
戲劇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由於喬杉是從愛笑兄弟的組合開始被大眾熟知的,這一路走來的影視作品基本是以喜劇為主,很多觀眾都忽略了喬杉是從中戲表演系畢業的科班演員,有過系統的學習。
不僅僅是喬杉,畢業之後下鄉演出,後來登上話劇舞臺,這麼多年一步一步積累下來,如今不少被熟知的喜劇演員都有著類似的經歷和出身,學習過戲劇表演或者影視表演,也積累了為時不短的戲劇或舞臺劇經驗。
「大眾可能感覺好多喜劇演員蹭蹭蹭地蹦出來了,但沒人是一夜之間蹦出來的,我這輩的常遠、艾倫、王寧是在一波話劇舞臺上摸爬滾打了很多年,高一輩的馬麗姐、沈騰哥也是,大家都是從戲劇中吸取了養分,才走到今天的。」
在喬杉眼裡,喜劇只是一種讓大家認識了自己的形式而已。包括他自己在內的這些喜劇演員一路走來,作為演員的信念並沒有發生改變,所以作為演員的更多創造性,只是目前還沒被看到或者不被了解而已。
正是基於這樣的渴望,作為一名演員,喬杉對於未嘗試過的角色是很貪婪的,都想去嘗試。「腦海中最想嘗試的角色已經接了本子,就等大家看了。有的角色之前有過類似的嘗試,並沒有更多的人看到,我也希望帶給大家,那是沒能呈現出來的新狀態。比如,大家馬上會看到一個渣男。」
對此,喬杉希望市場和大眾能夠更多地接受他在非喜劇的影視作品中塑造出一個與之前有著不一樣感覺的「喬杉」,「我其實挺順其自然的,給到我非喜劇的本子就會去接,然後好好處理,希望大家接受的程度會高一點,這只是喜劇演員回歸了演員的本質而已」。
實際上,像是與導演易小星在《沐浴之王》的合作,喬杉認為與導演的每一次合作都會產生新的化學反應,「不在同一頻道上的創作互相融合的過程就能挖掘你作為演員的更多可能性」,這是喬杉在努力追求的。而在諸多想要合作的導演中,喬杉首先想到了導演寧浩,「喜歡他很多年了,他的作品有著他獨特的味道」。
直到今天,喬杉還是會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戲劇人來看待,因為自己身上很多的烙印全是戲劇帶來的,「我現階段有幸接了一個戲劇人的真人秀節目,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戲劇人這個群體,了解很多優秀的戲劇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是怎樣的」。
本公眾號由北京躍幕電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排他使用,為唯一運營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