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10句經典名言,極富智慧,盡顯科學之神的風採

2021-01-12 今古浮沉

偉大的愛因斯坦已經逝世60多年,不過他並未遠去,而且永遠不會遠去。上個世紀,愛因斯坦以其非凡的科學成就、崇高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徵服了世界,帶給人類極其強烈和持久的影響力。對於這樣一個人類的大公民,我們還有什麼可挑剔的呢?讓我們在這個偉大世界公民的名言中,領會其超凡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

1. 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愛因斯坦告訴我們,成為一個科學家最主要的外在因素就是勤於思考。愛因斯坦本身,幾乎把所有的時間用於思考宇宙真理。

2. 我們一來到世間,社會就在我們面前樹起了一個巨大的問號,你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人生該何去何從的疑問,相信誰都有過。只是答案至今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多數人因為慾念和喜好沉迷於享樂和安逸的生活,而愛因斯坦認為生活的目的至少不是如此。

3. 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嚮往著儉樸生活,並且時常為發覺自己佔有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

越偉大,越覺得自己渺小,就會越返璞歸真。愛因斯坦嚮往極度簡樸的生活,而他本身也確是如此。

4.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肅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

想像力可以自由馳騁於宇宙之間,不受拘束,無邊無際。而知識畢竟是死的,因此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5.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告訴我們成功的三個最重要因素是: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6. 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天賦固然重要,但是相對於勤奮而言,勤奮更為重要。愛因斯坦將勤奮比作「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7. 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

人的真正價值是什麼?是取得很大的物質成就嗎?恰恰相反,一個人的價值體現在他為社會貢獻了多少東西,而不是從社會索取了多少東西。

8. 啟發我並永遠使我充滿生活樂趣的理想是真、善、美。

在愛因斯坦看來,最美好的人生境界,是達到真善美的狀態。

9. 誰要是把自己標榜為真理和知識領域裡的裁判官,他就會被神的笑聲所覆滅。

謙虛,永遠是一個偉人應有的品質。在知識的領域,永遠沒有所謂的權威。

10. 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

高貴的品質,也就是高貴的精神,可以穿越任何時代,永遠支撐著人類的進步。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當科學發展到盡頭,發現神已經在那等待千年,如何理解?
    隨著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問世,它對探測引力波產生重大影響,也因此曾經提出與引力波相關的廣義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對象,甚至還有人貼出這樣一句話,大致的意思是:「當有一天科學到走了盡頭,也許就會發現,原來神一直在在那等待千年。」並聲稱這是出自愛因斯坦之口。
  • 愛因斯坦的30句經典名言 讓你領略智慧之美
    陳遠按:說起愛因斯坦,大概所有的人都耳熟能詳,說起愛因斯坦的成就,所有的人也都會想到相對論。
  • 《孟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聖人的智慧!
    《孟子》是四書之一,是記錄亞聖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散文集,在儒家經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下面挑選了其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我們共同感悟一下聖人的智慧! 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 《莊子》10句經典名言,感悟莊子的智慧!
    今天分享莊子的十句名言,與大家共同感悟和學習聖賢的智慧。一、人生天地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遊》人的壽命大多不過幾十年而已,雖然有時會感覺時間漫長,但相對於無限的時空而言,其實是很短暫的,就如白駒過隙一般,剎那間而已。
  • 愛因斯坦名言選
    愛因斯坦名言選1.
  • 《論語》10句名言,充滿人生智慧!
    《論語》這部經典裡面,到處都是名言警句,充滿著為人處世的智慧,今天再次挑選其中的十句,與大家共享。一、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好的心態,往往越是急於求成,就越難取得成功。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眼光放大、放遠,不能貪圖小利。
  • 愛因斯坦究竟說沒說過:科學發展到盡頭,神在那已等了幾千年?
    現如今科學發展到這種程度,卻仍然無法解釋地球上出現過的很多神秘現象,比如黑洞理論,平行宇宙等等,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科學發展到盡頭會發現神在那裡已經等了幾千年。作為科學界的巨人,愛因斯坦一生中鑽研出來很多科學成果,成為後來人在科學道路上的指明燈,那麼為什麼如此偉大的科學家還會把科學盡頭歸屬於神學呢?有人說晚年的牛頓曾把無法解釋的東西歸功於上帝,錢學森痴迷超自然現象,愛因斯坦更是說出個這句神說。
  • 10部經典電影●10句經典名言(年輕人想成功,記住兩點)
    上面那句話是夏樹對藤原說的,我當時聽了心裡一怔,捫心自問:」我找到我的世界了嗎?「那麼今天,你找到你的世界了嗎?3、《鐵達尼號》地區:中國導演:陸川上映時間:2004、10、1名言:我們藏族人吃肉,刀口是對著自己的。
  • 愛因斯坦的宗教
    他說:科學家的「宗教感情所採取的形式是對自然規律的和諧所感到的狂喜和驚奇,因為這種和諧顯示出這樣一種高超的理性,……這樣的感情同那種使自古以來一切宗教天才著迷的感情無疑是非常相象的」⑼。但是,「這種宗教感情同普通人的不一樣。在後者看來,上帝是這樣的一種神,……可是科學家卻一心一意相信普遍的因果關係」⑽。
  • 《三國演義》10句名言,重溫經典的魅力!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10個名句,重溫一下這部經典小說的魅力: 讓人敬佩的不僅僅是他的智慧,更是他的德行和操守。他身居高位,卻不貪財;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他本可以取代後主劉禪,但卻沒有那麼做,一生忠於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點評:曹植的哥哥曹丕,嫉妒他的才華,就故意為難他,要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五言律詩,否則就殺掉他。
  • 英文名人名言:林肯的 10 句經典名言(中英對照)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名言>正文英文名人名言:林肯的 10 句經典名言(中英對照) 2020-03-30 12:07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尼採關於女人的10句「狠毒」名言
    尼採的這10句名言,真的讓女人恨透了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叔本華十分輕視女人,哲學家、思想家尼採將叔本華稱之為「我的哲學老師」。尼採對女人的態度,也深受叔本華的影響。本文在此引用的尼採關於女人的名言,僅供大家探討,不代表我同意尼採的觀點。你同意或者不同意尼採的觀點,可以評論留言。尼採的下邊這10句名言,真的讓女人恨透了:尼採關於女人的第一句名言:女人於魅惑荒疏到何等程度,便會把憎恨精習到何等程度。
  •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7句名言至今仍然非常有意義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資料來源:網絡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位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大科學家,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
  • 愛因斯坦:這些話都不是我說的!
    愛因斯坦去世後依然被世人銘記。然而,除了他在科學領域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很多他沒有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也都被歸在他身上,有的人甚至直接杜撰他的名言。其實,下面這些名言都不是愛因斯坦說的。這句話一向被認為是愛因斯坦所講。這句不容置辯的話語引起了人們對傳粉昆蟲的重視,但卻忘記了世界上存在數千種傳粉昆蟲的事實。而且重要的是,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這句話,這話很可能是比利時養蜂人罷工的時候說的。"Everything should be made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 simpler.
  • 《容齋隨筆》8句智慧名言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容齋隨筆》8句智慧名言,很現實,很精闢,很經典。·-1-大而暗則多累,小而明則知分。出自《容齋續筆·卷第七》。月亮雖大,卻昏暗不明,且容易虧欠;火苗雖小,但很明亮,能照見非常細小的東西。
  • 這些經典的名人名言,居然都是假的……
    楊絳先生去世時,微博上為了表達自己的追思之情,紛紛引用一句據說是楊絳先生說過的名言——「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有些明星為了表示自己的認真,還手抄了這句話表達敬仰之情。然而這句熱門名言只是網友根據楊絳先生的《坐在人生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的內容,拼湊而成。
  • 叔本華10句經典名言
    近日,粗略讀了叔本華的一本書,精選其名言十句,領略其毒舌男本色:)1. 不管命運如何降臨我們身上,不可太高興,也不可過分悲傷。
  • 10句羅曼·羅蘭的經典名言,寫作文不可錯過
    (羅曼·羅蘭)10.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羅曼·羅蘭)更多作文素材,請點擊以下內容:20句盧梭的名言,句句經典,寫作文不可錯過9個溫柔且古典的網名,個個有內涵,值得收藏8個適合寫進作文的寶藏句子,第6句你肯定沒有用過
  • 愛因斯坦提出過人的腦電波永存,那麼人類到底有沒有來世?
    1879年,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一個猶太家庭,他本人也延續了猶太人智慧的頭腦,9歲就開始在高級中學學習,10多歲開始接觸哲學、科普、數學等學科知識,在經典書籍和老師們的指導下,
  • 愛因斯坦:人死後到底還有沒有來世
    1879年,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一個猶太家庭,他本人也延續了猶太人智慧的頭腦,9歲就開始在高級中學學習,10多歲開始接觸哲學、科普、數學等學科知識,在經典書籍和老師們的指導下,愛因斯坦不斷地在科學領域展開想像力,21歲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畢業後成為瑞士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