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一個我越來越看不懂的劇

2020-09-05 過往終成煙

在經歷《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以後,我們迎來了又一個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一個延續了高開低低低走的國產「家庭劇」。

起初看《以家人之名》,被劇中的新鮮設定吸引,「三孩兩爸一家人」的幸福生活本以為成年版的《家有兒女》。萬萬沒想到它還是沒逃過戀愛真香的國產劇定律。

「本來打算來看高中版《家有兒女》,結果夏雪和劉星親嘴了,你說噁心不噁心」這條來自某網友的評論真是再貼切不過。

在各種奇葩親戚的「威逼利誘」下,凌霄與賀子秋相繼決定離開家庭,一個去新加坡照顧媽媽,一個跟著所謂的親爸去出國讀書。

剛開始,看到兩人如此選擇,雖然不舍但知道都是被迫離開,可當發現這倆人出去9年都沒有回一次尖尖家,就不太能理解了。

9年什麼概念?從李尖尖高一到上大學再到畢業工作,其間一次都沒有回去過,明明答應好畢業回家卻兄弟倆接連都爽約。當然,這其中或許有不得已的原因,這就要看後續的劇情是否能夠給觀眾一個圓滿的解釋了。

仔細算算,凌霄和賀子秋在這個家裡成長的時間,似乎也就比9年長一點點。

劇中,漫長的9年時光被編劇一筆帶過,而等兄弟倆再次回到家裡,凌霄對李尖尖的感情就從之前的兄妹親情突如其來往愛情裡轉。

李尖尖上大學,叮囑她不要早戀;李尖尖約會見男友,急得去找凌爸報警。出國前還是三兄妹友愛親情線,9年後就強硬且突兀地變成了愛情。

而更讓人不解的是,那個曾經鍾意小哥子秋的明月又暗戀上了學霸凌霄。

三姐妹合租在外拼搏,燦還意外喜歡上了莊北,而莊北又喜歡明月。這該死的多角戀,編劇也是煞費苦心了,難不成每個人就必須喜歡一個劇中某個人?

總結下目前的劇情:凌霄、賀子秋倆人喜歡尖尖,明月從喜歡子秋變成喜歡凌霄,唐燦喜歡莊北,莊北喜歡明月。

真的搞不懂,離開了愛情,國產劇難道就沒有什麼可寫的了嗎?

甭管是古裝劇、歷史劇、現代劇,甭管是校園題材、玄幻題材、懸疑題材,最後主線通通要落到愛情上。

《以家人之名》一開始其實開了個很好的頭,打破常規以血緣關係維繫的常規家庭標準,三孩兩爸的設定,讓三家人變成一家人。

而彼此之間,無論是爸爸對孩子愛的養育、兩個爸爸之間相互支撐,還是三兄妹之間打打鬧鬧的兄妹情,友愛互動的親情戲都帶給人極大的溫馨與治癒感。

原本以為能在《以家人之名》裡找到成年版《家有兒女》,可沒成想,剛播出十幾集,親情戲的空間就被壓縮到鳳毛麟角,取而代之的是狗血原生家庭與14集後開始上演的兄妹多角戀戲碼。

總共40集的播放量,打著「一家人吃一鍋飯」的旗號,打破血緣關係、以家人之名宣傳的溫馨治癒戲,五口親情戲卻只有10集不到的分量。

隨著後續劇情越來越偏離初步預期,人物設定也開始陷入前後矛盾,對於角色性格刻畫不夠飽滿,以至於後續人物選擇合理性越來越匪夷所思。

突如其來的親情轉愛情讓人猝不及防,仿佛故意變生疏的這9年,加進去就是為了讓尖尖淡忘過去那段兄妹親情,然後與凌霄重新開始讓愛情戲。

為了吃「偽骨科」紅利,在三兄妹間硬生生加入愛情線。而為了凸顯主角光環,原生家庭親戚有一個算一個,都要被刻畫成「全員惡人」。

甭管是凌霄家還是子秋家,從陳家女性三代到只管生不管養的子秋親爸,渾身上下找不著優點,仿佛都是為了「氣人」而存在的工具人。

被溫暖治癒噱頭唬來的觀眾,還沒嘗到幾集甜頭,就開始跟著劇集生氣,全網比著看哪個角色最後更氣人。

就像前陣《三十而已》中的「林有有」,播出後成功拿下全網氣人第一名。

可劇集上頭過後再來思考這個角色,林有有這個純惡角色,人物邏輯動機仿佛也不太能立得住,似乎一直都在為了小三而小三,行為處事就是怎麼氣人就怎麼來。

很想和編劇講,請相信觀眾的審美,不是只有大喜大悲、大驚大怒的劇情才叫跌宕起伏,也不是只有哪個劇能氣到人、哪個劇更狗血,才叫全網熱議討論度高的好劇。

最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短視頻的興起,國產劇為了宣傳,似乎也越來越走入怪圈。

為了能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平臺熱搜上博得一席之地,一部劇要想盡辦法製造爆點,早先可能還是宣傳方單純在劇中提煉內容發酵,現在已經進入到了從劇本環節就奔著衝熱搜去寫。

壞角色要壞得徹底,最好能讓全網恨得牙痒痒;主要角色就拼命加主角光環,也不管究竟是否與現實脫節。

為了有數據,沒有話題也要拼命製造話題。現在很多劇明明是出發點都非常吸睛,可後續很多環節卻一眼就能看得出來,純粹是為熱搜和短視頻傳播量身定製。

這幾年談到青春劇,我們總說羨慕人家隔壁能拍出《請回答1988》。

不是說人家隔壁故事就比我們自己的故事精彩,而是在於編劇對於每一份珍貴情感的刻畫與每一個角色性格的塑造和把握,使得平淡日常生活裡每一個細節都格外鮮活且動人。

當然,我們理解一部戲有一部戲的邏輯,也不是每部劇都要拍成翻版的《請回答1988》。

只是希望,編劇能相信觀眾,不是只有甜甜愛情才能被觀眾喜歡,也不是只有在極度幸福與極度憤怒痛苦之間轉換,才叫故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一部真正能走到人心裡的劇,遠不只表面情緒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為啥會火?網友:看不懂的是笑,看懂了就是淚
    在湖南衛視上映的家庭成長劇《以家人之名》正式上映,一開播收視率就飆升第一,在同衛視中一直居榜首。《以家人之名》以溫馨的家庭日常生活和三個異父異母的親兄妹開展劇情,引發觀眾的強烈喜愛。這部劇主打:不以血緣定義家人。《以家人之名》也重新定義了家庭和家人這一組詞。
  • 說實話,《以家人之名》這劇我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最近的《以家人之名》,從當初剛開播時一片好評,到如今被越來越多人評價是「高開低走」。,整部劇劇情也被人物推著越來越往狗血走。《以家人之名》一開始其實開了個很好的頭,打破常規以血緣關係維繫的常規家庭標準,三孩兩爸的設定,讓三家人變成一家人。
  • 說實話,《以家人之名》這劇我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最近的《以家人之名》,從當初剛開播時一片好評,到如今被越來越多人評價是「高開低走」。子秋與凌霄原生家庭親戚統一被設定成「氣人工具人」,整天各種奇葩事跡給劇情給觀眾添堵,網上罵聲一個賽著一個高不說,整部劇劇情也被人物推著越來越往狗血走。在奇葩親戚們的加持下,凌霄與賀子秋相繼決定離開家庭,一個去新加坡照顧媽媽,一個跟著所謂的親爸去出國讀書。
  • 近期我追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
    現在正在進行時的熱播劇也不少,發現今年劇的質量流量都很不錯呀手動點。像《以家人之名》《且聽鳳鳴》《琉璃》流量有,演技的也有。今天我們來聊聊越播口碑越嘣的《以家人之名》,在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是清一色的好評。有誇小演員演技好的;有誇導演選角好的;有誇導演眼毒連小演員找的都跟長大後像的;有誇演員帥和美的,後來到現在吐槽越來越多,突然之間就嘣了。剛開始也只是吐槽凌霄對他媽媽太言聽計從沒有骨氣,後來又有人疑問這部劇是以家人的名義談戀愛嗎?最後又開始質疑演員的演技。我枯了,這屆觀眾太難帶了吧!!!
  • 《以家人之名》的口碑越來越差,是因為他們以家人的名義戀愛
    《以家人之名》剛開始播的時候,好評如潮。吉吉也覺得終於等到一部好看的親情劇。結果,好看不過三集,一下就變成了愛情劇。任何影視劇中都有愛情,打著親情的名義談戀愛,就相當於職場劇中的瑪麗蘇。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以家人之名》這部劇的口碑下滑。
  • 以家人之名:劇情發展是個謎
    最近火爆全網的劇《以家人之名》劇情正在快速發展,網友們紛紛表示好像已經看不懂劇情發展了。網友們都開始覺得劇情已經開始比想像中的更加複雜,原來凌霄和李尖尖是官配,賀子秋誤以為自己喜歡李尖尖,莊北喜歡齊明月、齊明月喜歡凌霄、唐燦喜歡莊北等等,網友直呼:這也太混亂了,現在就算有人說凌霄和賀子秋是一對我都會信
  • 以家人之名:越來越狗血的劇情,「齊明月」怎麼就毀了親情劇?
    《以家人之名》這部劇的熱播,其中劇中的情節,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討論的話題。最近就有一些對於《以家人之名》的劇情內容質疑的聲音出現,大眾網友有一些質疑這部劇到底怎麼了,而且這部劇的評分也跌了很多。那劇中的齊明月是怎樣讓劇情從親情路線成為狗血路線的呢?
  • 《以家人之名》以家人之名——看不懂的人在嘲,看懂的人在哭
    子不教父之過是中國傳統思想,也就意味著父親在教育子(女)中應承擔其不可忽視的作用。而本劇中沒有一個家庭的父親起到了應承擔的責任。而那些大呼女權當道不過是男人將教育子女這個重擔甩給了母親這個角色的遮羞布,這真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的權象,這才是這部劇悲涼的底色。而所有人對這樣的悲涼視而不見是多麼的悲哀,是對所有母親角色多麼不公的悲嘆。
  • 《以家人之名》:我棄劇的2個原因
    8月10號《以家人之名》剛開播的時候,我一度期待這會是一部不輸給《請回答1988》的國產青春劇。的確從剛開始播出的劇情來看,叛逆小妹+活潑二哥+高冷大哥,再加上兩個嘴碎的爹,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讓人看著就很幸福。
  • 國產劇推薦:《以家人之名》
    豆瓣8.6的《以家人之名》,講述比血緣更重要的「家庭」的羈絆!以家人之名以家人之名(2020)導演:丁梓光主演: 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塗松巖/張晞臨說實話,這樣的題材放眼全球並不少見,但在國內並不多見,國內不缺親情劇,可說的都是家庭裡的故事,比如去年大火的口碑劇《都挺好》,說的就是一家人之間的雞飛狗跳、雞毛蒜皮。而《以家人之名》,講述的卻是一個「兩爸三娃」的重組家庭。
  • 《以家人之名》:劇情變得越來越「擰巴」
    《以家人之名》該是一部帶有很強「治癒」屬性的都市情感劇,這部劇講述的是三個破碎家庭抱團取暖的故事。劇中的第一個爸爸是李海超,他收留了賀子秋,還承擔起了照顧凌霄的責任。正是這位李爸爸的暖心舉動,讓三個孩子黑暗的童年中多了一抹亮色。
  • 追劇《以家人之名》
    這幾天都在追劇《以家人之名》,湖南衛視晚20:00,其實的我很久不看電視連續劇了,嫌劇情慢,不如看書更隨意。該劇叫青春成長治癒劇,講述了3個原生家庭有缺失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家庭,兄妹三人在成長中彼此扶持,逐漸治癒了內心的傷,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成為了更好的人。一家五口之家,李爸李海潮開一家麵館,高一學生女兒李尖尖,高三學生養子賀子秋。凌爸凌和平,派出所民警,高三學生兒子凌霄。
  • 從《三十而已》到《以家人之名》,國產劇熱搜化,咪蒙味越來越濃
    讓全民手撕林有有的《三十而已》大結局後,一部講述「兄妹」從家人到戀人的《以家人之名》,成為新的熱搜榜常客。一開始我並不打算追這兩部劇,但只要我打開微博抖音,總會刷到劇集的一些片段,熱搜榜也經常能看到關於劇情的話題。
  • 《以家人之名》豆瓣評分和口碑暴跌,為何收視率卻反而越來越高?
    如果說2020年下半年什麼劇最火,那一定是《以家人之名》了。該劇由譚松韻、宋威龍、張成新主演,還有塗松巖、張晞臨等演技派的參演,以及楊童舒、苑冉等的客串,可以說演員陣容已經相當強大了。《以家人之名》劇照@電影寮然而,隨著劇情的推進,很多人發現該劇漸漸變了味道,尤其是當兩位男主離開九年後歸來,原本溫馨的親情劇情變得越來越少
  • 《以家人之名》劇情越來越狗血,讓我無法忍受的是這三點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開播時口碑爆棚,三娃兩爸煙火之家的設定,觸碰了親情、治癒、原生家庭等主題,讓觀眾們驚呼此劇是國產劇之光,就是中國版的《請回答1988》啊!為什麼劇情越來越狗血了啊?別懷疑,編劇沒變,只是突然抽筋了,而且不知何時恢復正常。
  • 《我的事,說來話長》:比《以家人之名》更具親味的親情劇
    最近,《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主打親情的劇,其實國內並不多,這個部分好像是個空白。我本來打算等它完結了再來看,沒想到,它高開低走,似乎評分開始下滑了。雖然這樣,這部劇現在依舊是熱門劇。而相對於前期的親情催淚,後面劇情的兄妹戀情開始加入,慢慢開始偏離家庭劇的感覺。想來,這樣編排,可能因為國內受眾還是喜歡加進了愛情元素的家庭劇。
  • 《以家人之名》譚松韻飾演的李尖尖為什麼在劇裡越來越沒有存在感
    《以家人之名》開始關注這部劇是因為喜歡譚松韻(飾演李尖尖),然後一看不可收拾,每天晚上追劇到凌晨。然而看著看著感覺李尖尖的存在感越來越低。還沒有兩個小姐妹受人關注!這部劇是以李尖尖為中心發展的,一個從小沒有母親跟父親李海潮相依為命。
  • 《以家人之名》可惜了一個好題材
    《以家人之名》是國產劇裡設定很新穎的一部劇。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加兩個各司其職的爸爸,讓人一看就覺得「呦,有故事!」「媽媽,再愛我一次」或者「小蝌蚪找媽媽」。幸而他的人生中出現了一個老好人的李海潮,願意收留這個管自己叫爸、僅有幾面之緣的孩子。
  • 國產劇 | 以家人之名,行不軌之事?
    《以家人之名》已經播出有段時間了,怎麼說呢,本以為這是一部類似《請回答,1988》的翻版溫情國產劇。但是隨著劇情的展開,越來越不對勁。兄妹怎麼開始發展愛情線,劇中的愛情線展開也可謂是錯綜複雜,豆瓣評分就不知不覺從之前的8.6掉到了現在的7.2。
  • 25歲,我被《以家人之名》震驚到了
    能和《以家人之名》這部劇打上交道,純粹是因為它前期宣傳一直打著,令人猝不及防,「以家人之名」變成了「以愛人之名」,沒血緣關係的家庭故事變成了「兩個哥哥愛上我」的某江紅文。但《以家人之名》卻沒有對「家」這個概念做好其應用的解釋,當然性格的影響確有體現,但流於表面的人物性格外加對母親形象的諷刺性刻畫都讓這部劇少了很多家庭的溫暖,雖然兩個爸爸的家庭奇特吸睛,但內核卻單薄無趣,硬生生靠「賣腐」打開話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