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映的傳記電影《理察·朱維爾的哀歌》是好萊塢資深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繼《美國狙擊手》《薩利機長》之後,再度聚焦平民英雄的真實故事。而這次的英雄,卻遭受了更多常人難以想像,更無法承受的痛苦。
該片男主角由保羅·沃爾特·豪澤扮演,這個比「路人甲」還「路人甲」的演員,上演了「影帝級別的演出」。
而豆瓣8.3分的口碑,也證明了這部映照人性的現實力作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作為今年好萊塢頒獎季的熱門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理察·朱維爾的哀歌》,再現了震驚世界的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爆炸案的幕後風雲。
年近90歲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次依舊用冷靜克制的鏡頭語言,來反映世間百態,「輿論環境的肆意生長,弱者百口莫辯的無力,這些深刻的面孔都令人沉思」。
近日,瀟湘晨報觀影團組織觀看了這部口碑佳作,電影裡小人物抗爭不公命運的遭遇,讓不少觀眾看完久久難以平復,「很精彩也無比揪心」。
故事
身陷輿論漩渦小人物自證清白
一個被誤解的「平民英雄」,在輿論高壓下為捍衛真相奮力一搏,哪怕如飛蛾撲火,也無畏前行。這是坐擁5座奧斯卡「小金人」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理察·朱維爾的哀歌》中試圖弘揚的主旨。
故事還原了1996年奧運會爆炸案中拯救數百人的英雄悲情遭遇: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舉行期間,全民狂歡,負責維護世紀公園安全的理察·朱維爾,連為孕婦送水這樣的小事都做得一絲不苟,在意外發現炸彈後,理察·朱維爾更是衝在前面疏散人群,挽救了許多無辜的生命,但萬萬沒想到,這一英雄善舉竟成了他人生的悲情轉折點,因為警方懷疑第一個發現炸彈的理察·朱維爾可能就是「自導自演」的炸彈客,輿論如洪水猛獸襲來,「平民英雄」瞬間變為「頭號嫌犯」,「英雄」形象倒塌,小人物在悲情命運面前何去何從……
觀感
「好萊塢大片裡的一股清流」
「曲折離奇,但又平靜克制」,觀影過程中,隨著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凝重堅定的影像表達,很多觀眾都完全被劇情吸引,時而神情緊張,時而又眼眶溼潤。尤其是演到男主角母親哽咽哭泣的情節時,有觀眾直言,「完全被這位卑微但卻不渺小的母親感動了,眼淚止不住就流下來了」。
@演員
出演男主角的這個演員,真的是個比「路人甲」還要「路人甲」的演員,他完全把這個生活在社會底層,但心裡抱有最堅定信念的保安演活了。當母親與他相擁而泣時,他臉上的表情很複雜,但是又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傳遞給觀眾。作為新人演員,他完全上演了「影帝級別的演出」。
——王欣欣(美術插畫)
有一場戲,母親公開哽咽控訴,是媒體把自己的兒子描述成犯下這樁案件的人,也正因為這些輿論影響,一個普通家庭的平靜生活分崩離析,當母親聲淚俱下地喊出「我的兒子是一個英雄,他救了大家的命,我兒子是清白的」,我的眼淚也不知不覺就湧出了眼眶。
——慧慈(幼兒教育)
@話題
作為好萊塢的「老資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幾乎每一次出手,都是口碑佳作。這位傳奇導演壯心不已,一直在為「平民英雄」發聲,影像風格寫實,鏡頭語言沉穩,還有細緻入微的情感表達,簡直就是爆米花橫行的好萊塢大片裡的一股清流。
——逍客(電影宣傳)
影片雖然講的是一個小人物的命運悲歌,但影像背後,它蘊含著對媒體倫理和輿論審判的深刻解讀,現實意義不言而喻。我們隨著導演的講述,也會和主角同呼吸共命運,反思悲劇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小人物的不屈與反抗。
——拾荒者(文化傳媒)
@思考
一個救人無數的英雄,卻遭到質疑,即使他極力辯白,也無法阻擋自己逐漸被社會拋棄,直到淪為輿論的靶心,小人物的生活就此被毀。這場「美國悲劇」的真實感,在我們的生活裡同樣有跡可循。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曾被生活誤解或者傷害過,所以看片子時,我們也會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楊怡(廣告策劃)普通人做好事,卻淪為「新聞噱頭」的犧牲品,這就是輿論的殺傷力。在當下的網絡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成為那個孤立無援的保安,影片用真相衝擊了每個人的心靈,但我們更應該反思輿論的暴力:在發表個人意見前,我們真的了解真相嗎?
——劉黛(圖書編輯)這個小人物的英雄故事,不僅在於他發現炸彈救人性命,同樣來自於身為小人物卻勇於對抗不公輿論。他無所畏懼,在無端抨擊中奮力前行,捍衛正義和真相,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對於在現實生活裡的我們而言,是在樹立一個精神榜樣。
——查理氏(廣告設計)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長沙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