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悲劇人生,賈樟柯電影《小武》關注社會邊緣人的生存狀態

2020-12-20 聲影新播客

導語:當今這個急速發展的社會,生存技能成為一個人在社會立足的最大保障。與大自然的生存法則一樣,優勝劣汰,藉助社會轉型和時代大發展的契機,有的人抓住機遇大獲成功,還有更多的人不適應時代發展的節奏而被無情淘汰,在無所適從中渾渾噩噩度日。時光倒回到二十一年前,有一部具有濃烈現實主義色彩的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展映,廣受好評,這就是國內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成名代表作《小武》。電影所描寫的是一名小偷,遊走在道德與法律之間的社會邊緣人,是如何遭受先後失去友情、愛情和親情的打擊,無奈被抓後淪為階下囚的故事。社會邊緣人群體在失去各種情感依靠後面臨的迷茫困惑,在這部電影裡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在當今看來,它不僅給人反思更能引起社會的共鳴。

這部電影,在導演賈樟柯眼裡,只能算是一部製作粗糙的作品。但是,從片中的物件場景和對角色的人物塑造來看,它能夠給人帶來一種難得的真實感。可以說,電影裡的生活環境和社會元素,跟現實中出生在那個時代的人的生活很接近。時隔二十年,當你重溫這部舊片,濃烈的生活氣息鋪面而來的同時,最能夠讓人感慨社會底層人的迷茫和無奈。

不管是取景地的選擇還是劇本的成型,賈樟柯的創作靈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他親歷的那段人生歲月。從時代背景來看,從動蕩年代到改革開放,對過去的回憶中夾含著具有時代烙印的社會深層次的變更。山西,作為賈樟柯的故鄉,熟悉的生活環境和讓他印象深刻的時代變遷,給予賈樟柯豐富的創作素材。

一部電影,粗糲的鏡頭下卻是活生生現實的真實寫照,壓抑的氛圍讓人久久不能釋然。可以說,該片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的故事脈絡下帶有強烈的小人物大時代的強烈反差。略顯生硬的拍攝手法,卻能夠自然而不失本色地反映出某種社會現狀,顯示出一名電影導演難得可貴的社會責任感。儘管是賈樟柯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作品,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給他帶來了無數的讚譽,足以顯示出他的執導才能。

一部具有明顯獨立電影風格的作品,融入中國小城鎮的地域特色和現實主義色彩,平視的視角之下給人反思。邊緣人物特有的頹廢和讓人厭惡感,在明顯的時代印記下,凸顯出小人物的悲劇人生。

影片塑造了一個無力改變自己命運的小角色,全面展示這個邊緣角色歷經情感喪失後的迷茫困惑,折射那個時代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態

一個小偷,在小城鎮和鄉村之間遊蕩,沒有人生目標和理想,以盜竊為生,處於主流社會的邊緣地帶。影片塑造的男主角,一副帶著黑框眼鏡有點猥瑣的面容,一個讓人痛恨且厭惡至極的身份,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享受那種處於陰暗面的生活。

社會中有這樣一群被遺忘的人,他們遊手好閒,不能自食其力,沒有那種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他們得過且過,行走在昏暗且簡單低端的生活軌跡上,逐漸被不斷變化的社會所淘汰。沒有依靠、孤獨、能力差,註定在殘酷的社會中飽受歧視和冷落。而本片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

在那個熟悉而陌生的年代,源自對基層民間生活的真實體驗,導演對劇情設置和整體場景布局,刻意營造出茫然孤獨的社會氛圍。處在劇烈的社會變革下,一些人生看似特別平庸的人群,在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失落、頹廢和茫然,表現得尤為明顯。

社會的殘酷和家庭矛盾,註定這類人的悲情人生,沒有愛情的滋養、不能感受親情的溫暖,甚至友情的離去讓他們自甘墮落,失去這最重要的三大情感的人是最沒有存在感的,只剩一具軀殼,沒有了靈魂。在男主人公身上,折射出那個時代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態,真實而又令人反思。

小人物無奈生活的真實寫照,親情的離棄、愛情的失意、友情的離開,不被社會認可和被感情拋棄,註定了邊緣人的悲情人生

王宏偉飾演的小武演得非常出彩,他當年和導演賈樟柯同在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就讀,是一個演技出神入化的小青年。他身上獨有的內斂和斯文,性格內向而感情細膩,少言寡語,但是非常擅長人與人之間隱藏在言語和表情之外的溝通,演起戲來很默契,非常符合小武這個角色的定位。

在電影裡,小武的表裡不一也註定了他不平凡的人生。表面上看起來彬彬有禮很像知識分子,實際上他把偷竊稱為手藝活。在他的內心中,渴望感情寄託和呼喚友情的幫助,但是現實的打擊讓他變得日益頹廢,直到最後他被抓,真正成為被社會離棄、一無所有的人。

郝鴻建飾演的靳小勇,是小武身邊情誼很深的夥伴,同樣也有一個小偷的身份,但是他的人生和命運與小武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最起碼,無論是投機取巧也好,抓住機遇也罷,通過一系列商業化運作的努力不僅提升了自己的身份地位,還似乎擺脫了那個並不光彩的稱呼。

至少,靳小勇擁有自己的夢想,能夠抓住機會努力向理想靠近。同樣是慣偷出身,最後發家致富了成為當地的一位企業家,成為有頭有臉的人物。無論以前是什麼家庭出身,有的人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最後註定悲情一生;而有的人敢於冒險,通過一切關係改變社會地位,在社會上混得風生水起,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左雯璐飾演的胡梅梅,職業卑微,雖然年輕漂亮但是在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雖然她被小武的純真善良所感動,但是感情的維繫不僅僅需要天真痴情,還要物質滿足,她有著自己的打算。利用自身不錯的條件,她在追求富足安逸的日子,擺脫貧窮和被人瞧不起的境地,所以她最後離開小武也成了必然。

一位情誼很深的兄弟,一個用情很深的情感對象,都在努力地順著社會趨勢往上爬,唯有小武不思進取在自我墮落,加上小武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愛情的失意和友情的離開,徹底讓小武淪為社會的邊緣人,註定了他的悲情人生。

透過虛幻的表象看清真實的人生,小武的無助和卑微是時代悲劇的產物,更是迷茫社會底層人物的代表,人性掙扎中歸於徹底失敗

小武和胡梅梅在一起註定是沒有結果的,儘管他們同樣社會身份卑微,但是夢想是有區別的,愛情也需要物質來維繫。梅梅想要攀附財富,是為了能夠讓自己過上安定的日子,努力走出自己看不到希望的生活圈子,這是人之常情。

唯有小武懷揣著不切合實際的理想,對愛情的幻想雖然讓他感受到別樣的關懷溫暖,但是梅梅的離開徹底摧毀了他的自信,在自我沉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金錢價值觀念的巨大差異,決定了兩個人不同的人生道路。

儘管是兒時最好的玩伴,也一起經歷過以偷盜為生這段不光彩的人生時期,但是勒小勇站在小武的對立面,上演了一出力爭上遊改變自己命運的好戲。社會就是這樣,高貴和卑微不同的身份,再深厚的情誼也會出現決裂,社會地位的反差,讓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小武在故步自封,逐漸被社會拋棄;小勇則爬到社會富裕階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賈樟柯用耐人尋味的平視視角,試圖通過一個真實化的凡人凡事,去剖析一個邊緣人的內在品質。被表象掩蓋的真實人生,在導演真實的筆觸下得以清晰明朗起來。主人公的命運雖然不值得我們同情,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能夠給我們帶來反思。電影的首尾呼應,也表達了導演的一些看法,小勇的飛黃騰達與小武被拷在路邊被路人冷漠地圍觀,形成鮮明的對比。小武的無助和卑微是時代悲劇的產物,雖然有過人性的掙扎,但是他的人生短板決定了他的最終命運歸屬。

正值電影上映二十周年紀念,通過電影反觀當今社會邊緣人的生活現狀,宣揚正能量的同時也需要在道德和法律框架下對弱勢群體的幫助和關懷

經歷社會的變革和經濟的突飛猛進,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在人類社會同樣適用,唯有迎難而上、善於抓住機遇的人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巔峰,而大部分人只能在平凡如水中度過一生,工作、生活、一切有條不紊卻能夠滿足。沒有技能、沒有理想、自甘墮落,有這樣一些人,在殘酷的社會現實面前逐漸被邊緣化。他們感受人情冷暖和冷漠的待遇,只能在無力改變命運的掙扎中彷徨度日。

在法制社會,法律約束著社會參與者的行為,也讓社會邊緣人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沒有正經工作,遠離家人在異鄉漂泊,窮困潦倒之餘免不了觸犯法律,在嘗遍別人冷眼之餘也讓自己逐漸滑入悲情人生的深淵。對於這樣一部分人,不應該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作為一個正常人來講,人生失意的時候特別需要別人的幫助和關懷,違法犯罪行為固然讓人痛恨,但是如果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下對邊緣人群體加以有效的疏導,讓他們感受自信,重新融入社會,這才能展現人性關懷力量,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

電影《小武》是賈樟柯導演生涯開端的一部重要作品,儘管時過二十多年,但是影片給我們帶來的感動和反思是持續性的,時至今日依然受益匪淺。他用最樸實的鏡頭語言,講述了一個活生生的故事,帶領觀眾在貼近生活中有所感悟。通過正反兩面的巨大差異,反映出社會的價值取向,塑造小武這個角色,承載了當今社會邊緣人群體的彷徨迷茫。很真實,在人性表達上融入了導演對於現實社會的思考。通過重溫《小武》這部電影,向真誠對待生活的電影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賈樟柯的電影《小武》?
    「這是一部粗糙的電影。」賈樟柯在香港宣傳新電影時如是說。警察也是你家親戚?他,就是小武,一個小偷,賈樟柯第二部電影《小武》的主人公梁小武。在小武生活的年代,改革開放的成果開始逐漸影響這個山西內陸小城。商品開始關愛這個一度物質匱乏的土地。新的時代變化影響著這個內陸小城的每一個人。
  • 《小武》| 賈樟柯的早期敘事回望
    的出現無疑是打破了這個局面的第一人,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格雷戈爾稱譽賈樟柯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了。《小武》作為賈樟柯的開山利器奠定了他的個人紀實性風格和第六代導演專注於社會底層小人物的鮮明特徵,我們能在粗糙的畫質後看到一個精良的思想水平。影片講述了一個山西小縣城的扒手小武被拋棄的故事,真實的反映出了社會底層小人物在時代背景下的生存狀態,我們能通過小武這個模型看見站在他身後的千萬個中國人的身影,我們也聞到了那股屬於中國人的真實的氣息。
  • 賈樟柯《小武》:生活在下水道裡的「人」,也需要仰望星空
    1998年,《小武》被毫無電影導演經驗的賈樟柯製造出來,並不清楚的畫質、幾乎沒有美學可講的拍攝手法,註定了這部電影要被冠上「地下電影」的名號。問及緣由,作為導演的賈樟柯不得不親自出面解釋——《小武》唯一的一個電影膠片早就在十年前被電影局沒收了,至今未歸。
  • 賈樟柯《小武》
    北京電影學院學生賈樟柯作品《小武》是賈樟柯故鄉三部曲之一,全部由非職業演員出演,可他仍然深深撼動著每個觀影者的心!很早就聽說《小武》現在終於得以觀之。下為個人之感想!敬請指正!「小武」是影片主人公,「小武&34;為代表的社會底層人們在大時代變革中的生存現狀。
  • 邊緣人圍觀邊緣人群中的邊緣人——《小武》
    題目是某個評論裡的,很多戲看著看著,就會把自己代入,我也做過不少的壞事,只不過是在暗裡,小武則是擺在了鏡頭裡。每個人或多或少做過壞事,就像某影視裡說得,站在道德高地不覺得冷嗎?我們都變成了邊緣人。小武在鏡頭裡掙扎,我們在鏡頭外或者在心裡掙扎。失去了友情,失去了愛情,失去了親情,還鋃鐺入獄,這樣的人生,究竟還有沒有繼續下去的動力?好好想一想,其實我們也差不多,有幾個人會有那美好的友情愛情親情呢?個人既是全部,全部也是個人,個人的遭遇也就是所有人的遭遇。
  • 聚焦中國第六代導演電影的主人公,揭示底層小人物的悲劇
    真實地展現他們身處困境中的無助與迷茫,以及他們為了生活不斷掙扎與頑強拼搏的堅強意志,從而使人們感受到悲劇藝術所帶給我們的震撼與力量。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能夠更多的關注現實,關注平凡的小人物,給予其精神安慰。那麼第六代導演電影中小人物的悲劇性具體體現在哪呢?這需要我們深入去了解那些電影才能更好地了解。本文將從小人物形象的分類、小人物的悲劇性矛盾衝突以及悲劇性情境的創設等三方面來具體闡述。
  • 賈樟柯電影中的香菸符號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香菸在賈樟柯電影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了。賈樟柯電影中香菸的意味卻與傳統的香菸符號意義不大相同。在他的電影中,香菸不再彰顯男性氣概與女性魅力,也很少用來渲染苦悶焦慮等氛圍,相反在賈樟柯的電影中,香菸只是底層小人物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如同吃飯、睡覺般平常但卻不可或缺。
  • 《世界》:「民導」賈樟柯的小人物情節
    在中國電影集體向好萊塢投降,沉淪於虛無縹緲的非現實主義題材的時候,他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注顯得尤為可貴。從《小武》發端,到好評如潮的《三峽好人》,他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意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他就是「民導」,賈樟柯。
  • 賈樟柯、陳丹青對話《小武》
    我當時看過《小武》以後,我就明白他為什麼在對第五代、第六代比較失望或者沮喪的情況下,他會對剛剛出現的賈樟柯會那麼看重他。那一年也很巧,我正好被中央美院老師叫回來在那代課,帶了幾個禮拜,我跑到美院來又看你的《小武》,十年前他在放他那個電影, 當時在北京看的經歷很特殊。那個電影好像錄音有點問題。
  • 賈樟柯震驚世界的學生作品《小武》被譽為亞洲電影的希望之光
    的電影《小武》,認識賈科長必須從《小武》開始。賈科長在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裡說過創作的初衷,說汾陽當地很多家庭因為貧困,小孩上學大多只上到小學三年級,也就是十歲左右就輟學了,大概就像小武的那幾個徒弟,什麼世界觀人生觀,對那些孩子來說根本不存在。多年以後科長回老家,發現原來的同學好幾個都變成了小偷,這當然是一個令人痛心的現象,他就想把這些人的生活狀態給記錄下來,科長的電影基本都是歷史記錄片。
  • 十年飲冰,難涼熱血,賈樟柯的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拍攝了自己的處女作小武。這部電影在當時的柏林電影節一戰成名。國外的電影評委評價這部電影能夠給人以很強的生命力的感覺,同時也顛覆了中國電影的常規。這部電影以社會邊緣的小人物為主角,通過小人物的各種經歷,講述了中國社會在90年代發生的巨大變化。
  • 在懸崖邊獨舞的別樣的男人——剖析《小武》中小武的人物形象
    賈樟柯以其自我創作模式向我們展示了他執導的電影——《小武》獨特的魅力。於其中,我們讀懂了小武這個小人物的內心,欣賞到了在人生的懸崖邊獨舞的別樣的男人。《小武》於1998年上映,並於同年榮獲第20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第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獎義大利亞裡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故鄉三部曲:賈樟柯鏡頭下的發生在那些年的那些小人物的那些故事
    令人驚豔的是,這部賈樟柯處女作是賈樟柯在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時的作品。作品將鏡頭聚焦於賈樟柯的家鄉山西汾陽,創造了一個當代中國經典人物:小武。小武是個扒手,在社會上到處遊蕩,但他卻很天真,他努力去追求友情、愛情和親情,但這些卻都離他遠去。最後,他在一次行竊時被捕,被銬在路邊的電線桿上。行人冷漠地看著小武,而小武也冷漠地看著行人。影片除了入選柏林電影節參展單元,還在釜山國際電影節上斬獲了新浪潮獎。
  • 《山河故人》公映倒計時 賈樟柯經典回顧:橫空出世的《小武》
    點擊上方青年電影手冊關注我們!《山河故人》將於2015年10月30日全國深情上映,敬請期待!
  • 禁播21年,豆瓣8.4分,賈樟柯和《小武》
    《小武》一部珍貴的時代記憶,我有時候常常會想,如果沒有賈樟柯是不是我們就看不到這樣的時代印記了?每次看一部電影,我都有個小怪癖,不是去分析研究主演們的演技怎麼樣啊,顏值高不高阿,我喜歡的是觀察和研究導演這個負責講故事的人。
  • 賈樟柯——紀錄片美學
    當我第一次看到賈樟柯的《小武》電影時,我就覺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山西汾陽的鄉土氣息來自於市場氛圍——一種陳舊的感覺,讓人深深地、膚淺地陷入其中--也許作為90後的我們,對那些不合時宜的氣息有一種熟悉而陌生的感覺,我們並不排斥--
  • 電影《小武》
    今天推薦的電影是一部禁片電影名《小武》導演:賈樟柯 (被禁專業戶)
  • 1997年,21天,30萬,賈樟柯卻拍出了人生之中最好的一部文藝片
    這個人就是出生在山西汾陽小縣城的賈樟柯導演,他也是後來從張藝謀手裡接過大棒,長年累月霸佔歐洲三大電影節大舞臺的中國電影人。而最能反映「賈科長」電影鏡頭裡的「底色」與「自我表達」的可能終究逃脫不了對他人生之中第一部電影《小武》的剖析。
  • 那一年,張藝謀票房3億,賈樟柯30萬,還有一部402元
    當一個社會急匆匆往前趕路時,總會有人被撞倒。如同那個被槍斃的老同學,根本沒人關心他經歷過什麼樣的人生,也沒人關心他內心經歷過怎樣的千瘡百孔。人們只聽到一聲槍響,一切都結束了。 賈樟柯暗下心來:我想用電影去關心那些被撞倒的人。 第二年,電影《小武》開拍。
  • 《小武》4K修復版柏林首映斯科塞斯發賀信,賈樟柯撰文回憶「Mr.OK...
    賈樟柯在《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柏林首映式上此外,賈樟柯作為電影節70周年特邀嘉賓,出席了電影節70周年特別策劃的一系列活動。1998年,賈樟柯長片處女作《小武》在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首映,並獲該單元首獎沃爾夫岡·斯道獎及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從此步入影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