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武》

2021-02-21 宋先生日記



今天推薦的電影

是一部禁片


電影名《小武》

導演:賈樟柯 (被禁專業戶)

被禁原因:醜化人民警察形象

劇情簡介

小武(王宏偉)是山西汾陽一個屢教不改的「慣偷」,即使公安部門在搞嚴打活動,他仍要想方設法下手。但是拋開所謂的「小偷」身份,他是個十分戀舊十分傳統的人,親情、友情在他心中都有沉甸甸的分量。但昔日親朋好友早將他看作瘟神,惟恐躲避不及。無形之中,小武只能去做邊緣人,換回某些滿足和安慰。 某天在歌廳唱歌時,小武結識了陪唱小姐胡梅梅(左百韜),相似的心境讓兩人建立了某種曖昧的情感。然而胡梅梅明白,小武並非她的彼岸,她需要找到一個更有力的「臂膀」改變自己的命運。對此小武雖也明白,卻在事情發生時仍無法抑制失落。面對自己的未來,處境更加尷尬窘迫的小武愈發茫然無措。



當我第一次看完影片《小武》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有一些話需要說出來,可是一時之間眾多的情緒和表達的欲望都在體內蠢蠢欲動,我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於是我決定去看看別人對《小武》的評價。結果一看嚇一跳,網絡上那些一套一套的理論嚇得我一愣一愣的。什麼社會斷層,什麼底層生活,什麼城市剖面。一位外國朋友(著名的法國的夏爾·戴松)對影片的鏡頭和技術做了細緻的分析,最後,甚至有人把影片結尾牽扯到了「看」與「被看」的問題上,與魯迅先生比較了起來。


看過那些評論我便再也不敢寫什麼了。可是,那個嘈雜、破敗卻受到新文化侵襲的小縣城,那個穿著舊西裝和雞心領毛衣的男人一次次闖入我的腦海中。而每當看到那些場景,耳邊想起那些歌聲,我的心中總被一種難以言說的情緒堵塞著,我因此而傷感起來。於是我再次看起這部電影來。當我第五遍看完這部模糊的影片之後,我終於知道我要說什麼了。我拋開那些技術理論和象徵意義,發現兩個字便可以概括我的真實感受,那就是「熟悉」。




熟悉,是的。作為一個在小縣城裡度過少年時光的人來說,電影裡的場景是如此的熟悉和真實,我們的記憶是如此的不謀而合。那些站在公路邊等車的人們,臉上浮現出漠然的表情;那個穿著舊西裝,把衣袖挽起來的男人;鬧哄哄的街道和不斷宣傳政策的廣播;街邊的撞球桌和傳來的槍戰片聲音;土洋結合的電視臺和給親友的點歌。這些事物貫穿於我的少年時光,他們是如此的真實,真實得讓我重新回到了小縣城裡讀書,讓我重新坐在縣城的錄像廳裡看著港臺片。這種真實讓我迷戀,它們是小城鎮少年的集體回憶,讓我們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影子。



小武說他「只是個手藝人」,說他自己老實,笨。《小武》的畫面同樣顯得粗糙和模糊,我相信這部片子是老實的。我相信導演只是在用畫面展示他的回憶和故事,那其中並不含有更多的隱喻、暗示和象徵。夏爾·戴松並不能理解中國的卡拉ok廳裡用50元便可與小姐共度一段時光。可是對於我們,這太容易理解了。《小武》並沒暗示什麼,但導演是如此的熟悉我們的生活,他隨意的選擇一幅場景一個畫面,便表現了我們真正的生活。



在《小武》裡,我們幾乎不會有一個場景覺得牽強,沒有一個情節覺得突兀。裡面的人物是如此等同於我們在現實中接觸的人。改行後賣煙開舞廳,在電視上衣冠楚楚的講話的小勇不正是那些「農民企業家」的一員麼?舞廳老闆娘圓滑的處事和說翻臉就翻臉的作風和江湖上的風塵女子有什麼兩樣?而每每小武的出場,總是讓我想起當年我那在街上走過的五叔,他擁有和小武相同的髮型和表情,他穿著不合身的舊西裝,捲起衣袖,沿著牆根,斜仰著頭,搖搖晃晃的走向撞球桌或者錄像廳。



不僅是人物,影片中的人際關係、相處方式同樣真實可信。小武給小勇送禮時兩個人的沉默和尷尬;小武和胡梅梅在街道上的暗暗較勁以及他們的愛情;小武的父親要小武和大哥一人出五千以資助貧窮的家,保護二哥的親事;還有那位年長的警察和小武,他對小武如同長輩一般的溫情;還有小武的朋友對小武的勸告與幫助。這些從沒出現在其他中國電影中,但它們卻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符合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它們隨時發生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它們已根深蒂固地紮根於社會生活中,紮根於我們的社交方式和習慣。一旦把它們搬上電視,我們看到真實的自己在上面表演,便只能受到感染,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震動和體會。

熟悉而真實的人物與故事讓我沉浸其中,沉浸其中的我跟隨著導演達到了情節的高潮。這樣的高潮來自於《愛江山更愛美人》那一段。外國朋友也許並不知道這個場景的意義,可是對於一個傳統的中國男人來說,這一個時刻彌足珍貴。我們如同小武一樣沉默壓抑的生活,只有在那些特定的時機,我們的壓抑才會瓦解,我們的心中充滿豪氣,我們要在卑微的生活、平凡的身份中維持著這份豪氣。《愛江山更愛美人》這首歌本身便是江山美人的豪情瀟灑,這首歌體現著孤單的個體能夠獲得的虛幻的幸福。小武得到了這種幸福,他拿著舞廳的假花獻給胡梅梅,接受著胡梅梅把他當大款來傍的要求,舉起酒杯很豪邁的喝酒。在音樂的烘託中卑微的人終於獲得了男人的尊嚴。

而我是如此的熟悉這樣的時刻,那種虛幻的英雄夢想充盈在每個男人心中,可是現實中我們卻不得不低賤的生活,受盡打擊,沉默而脆弱。我見過很多個男人在喝醉後狂亂的放縱,我見過他們炫耀著他們值得或不值得炫耀的經歷、才能、家產、事業、人際。小武,這個被朋友背叛,處於社會轉型期內動蕩不安的平凡人,這個在小縣城的夾縫中維持著生存與尊嚴的小偷,終於在這一時刻獲得了虛幻的自尊和滿足,獲得了左手江山右手美人,獲得了豪情大丈夫的假象,他舉起酒杯大口喝酒,他摟著他的女人風流倜儻,他擁有他的兄弟酣暢淋漓。他在這一刻獲得了釋放。

而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感動於導演終於拍出了我們的真實。屏幕上已充斥太多功成名就的正面形象,太多令人生厭的和平景象。看到這樣真實的自我滿足,平凡人能夠獲得的短暫的幸福,我們不能不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便是真實的賈樟柯,這便是他帶給我們的真實和感動,這個個子不高的男人擁有一種真實的生活態度,雖然學習了眾多理論,但他保持著誠懇的面對生活的態度。在閱讀了他的一些訪談之後,我發現了他對生活的迷戀。他用老實的、坦誠的、物質的畫面給了我們回憶中熟悉的場景,然後讓我們穿越這些物質性的場景,看到他真正要表達的生存的拘謹、夾縫中的悲苦、動蕩社會的不安,以及平凡人虛幻的感動。


而正是這種生活態度,使他才能獲得最真實的生活的剖面,才能對生活中各種人、各種人際關係了如指掌,才能明白生存中的壓抑和放縱。他才能拍出《小武》,讓這個不被政府允許卻讓我們同情的小偷如此的鮮活,如此的貼近生活。這便是老實的《小武》所具有的力量。

這種老實不屬於戴著墨鏡營造情調的王家衛,不屬於被色彩和票房迷住眼睛的張藝謀,不屬於擅長在宏大背景中進行敘述的陳凱歌。這種老實的特質,它只屬於真實生活著的賈樟柯。

每天晚上的電影文章

票友們可以進行留言

相關焦點

  • 《小武》 兼·看電影
    ▲賈樟柯電影《小武》海報 正是在這樣一部非主流電影中,觀眾們才能在「市場經濟
  • 推薦電影:《小武》
    ‍★★★★☆國產電影《小武》,1998出品,在德國上映,該片被禁止在國內公映。影片充滿著迷茫、無力和隱痛。
  • 劇本分享|電影《小武》
    表達情感可以這樣寫吐槽|劇本沒寫完,結果電影拍完了...《小武》是由賈樟柯執導,王宏偉、郝鴻建、左雯璐等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講述了生活在中部某小縣城的梁小武在接連失去友情、愛情和親情後最終失去自由,成為囚徒的過程。影片於1998年2月18日在德國上映。
  • 如何評價賈樟柯的電影《小武》?
    「這是一部粗糙的電影。」賈樟柯在香港宣傳新電影時如是說。警察也是你家親戚?賈樟柯第二部電影《小武》他穿著雞心領毛衣,裡面套一件白襯衫,外穿一身大一號的西裝。他,就是小武,一個小偷,賈樟柯第二部電影《小武》的主人公梁小武。在小武生活的年代,改革開放的成果開始逐漸影響這個山西內陸小城。商品開始關愛這個一度物質匱乏的土地。新的時代變化影響著這個內陸小城的每一個人。
  • 影響新世紀的國產電影中,《小武》排第一名
    第一件事,是山西電影學院宣布要掛牌成立,由他擔任院長。第二件事,是他告別了一手創辦的平遙電影節,並交給了平遙政府打理。第三件事,則是他的長片處女作《小武》在馬丁·斯科塞斯的世界電影基金會資助下於義大利博洛尼亞電影修復所進行了4K修復。
  • 賈樟柯《小武》
    北京電影學院學生賈樟柯作品《小武》是賈樟柯故鄉三部曲之一,全部由非職業演員出演,可他仍然深深撼動著每個觀影者的心!很早就聽說《小武》現在終於得以觀之。下為個人之感想!敬請指正!小勇結婚,通知了吳胖子等發小,唯獨未通知小武。當初「小武」承諾「小勇」,等他結婚時,送他六斤錢。囊中羞澀的小武,在一個售賣音響設備的攤位前,幹了一票,向「更勝」換了整錢,並報了一個大紅包,親自送到小勇家,「小勇」深知錢來路不正,擔心在高朋滿座婚宴現場…因為小武,大伙兒會懷疑他的財富是如何積累的?那會是多麼的不光彩。
  • 賈樟柯電影劇本《小武》(1-20)連載
    電影劇本《小武》 作者 : 賈樟柯 序場(用抓拍的素材,在後期剪接時增加的內容)
  • 賈樟柯、陳丹青對話《小武》
    賈樟柯處女作《小武》修復版本周登陸美國林肯中心官網Virtual Cinema,作為紐約國際電影節的展映項目,可以進行在線租賃觀看,本片由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基金會」世界電影項目,Cineteca di Bologna 以及MK2等機構聯合修復。
  • 賈樟柯震驚世界的學生作品《小武》被譽為亞洲電影的希望之光
    整部電影的製作成本只有38萬元,全部採用非職業演員,劇組成員大部分都是沒有報酬的。因為資金有限,每一個鏡頭最多只能拍幾場,就像一部個人DV作品,包含了大量的偷拍鏡頭,也基本都是手持攝影。《小武》是一部看起來很沉重的電影,因為它過於真實,就像說真話總讓人難堪一樣,太過真實不加修飾的東西,看起來格外的尷尬痛心。
  • 賈樟柯 電影《小武》劇本 (下) | 演員經紀匯.影視劇本...
    賈樟柯 電影《小武》劇本 (下)「電影《小武》是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成名代表作,公映於1998年,影片寫實風格較濃,導演用平視的態度,去解剖小武這個人的內外品質。德國電影評論家烏利希 格雷格爾在觀畢此片後,稱賈樟柯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 《小武》——那些被時代拋下的人!
    這是一部關於現實的焦灼的電影,一些美好的東西正在從我們的生活迅速消失。我們面對坍塌身處困境生命再次變得孤獨從而顯得高貴。
  • 《小武》| 賈樟柯的早期敘事回望
    多年來,甚至可以說自中國電影有史以來,還沒有一部電影這樣誠實的表達了正在活著的中國人的氣息。正如陳丹青所說的「我們這代人,口口聲聲說是在追求現實主義和人道主義,認為藝術必須活生生表達這個時代,其實我們都沒有做到。」
  • 小人物的悲劇人生,賈樟柯電影《小武》關注社會邊緣人的生存狀態
    時光倒回到二十一年前,有一部具有濃烈現實主義色彩的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展映,廣受好評,這就是國內第六代導演賈樟柯的成名代表作《小武》。電影所描寫的是一名小偷,遊走在道德與法律之間的社會邊緣人,是如何遭受先後失去友情、愛情和親情的打擊,無奈被抓後淪為階下囚的故事。社會邊緣人群體在失去各種情感依靠後面臨的迷茫困惑,在這部電影裡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在當今看來,它不僅給人反思更能引起社會的共鳴。
  • 小武:你不懂我的哀傷
    導演用平視的態度,剖析小武這個人物的內外品質。時隔快二十年重新來看這部電影,雖然和現今很多追逐票房的影片相比,少了很多所謂的賣點,但依然能感受到強烈的生活氣息,粗糲的鏡頭難掩時代的烙印。賈樟柯幾乎沒有給予角色更多的註解,就像紀錄片,搖晃的鏡頭給人一種真實感。小武在城市與鄉村間漂遊浪蕩,以盜竊為生。
  • 10年前的今天:《小武》膠片版上海首映
    《小武》1998年8月11日,賈樟柯和《小武》的副導演顧崢,在老白的介紹下, 與上海「電影101工作室」的虞立煒、楊璐、平輝、徐鳶在虞立煒家初次見面交流。臨走時,賈樟柯將《小武》的錄像帶送給了「電影101工作室」。
  • 聊一聊影片《小武》中聲音的運用
    一、噪聲中的音樂電影音樂作為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也是多樣的,表達人物的情感,交代環境,跟蹤隨時間變化的各種關係,而歌詞也可以作為敘事者的聲音,這種聲音比對話可能更能委婉、詩意地表達人物的內心和導演的意圖。電影音樂有兩種,一是原創音樂,如影片的主題曲,一是借用的音樂。
  • 禁播21年,豆瓣8.4分,賈樟柯和《小武》
    《小武》一部珍貴的時代記憶,我有時候常常會想,如果沒有賈樟柯是不是我們就看不到這樣的時代印記了?每次看一部電影,我都有個小怪癖,不是去分析研究主演們的演技怎麼樣啊,顏值高不高阿,我喜歡的是觀察和研究導演這個負責講故事的人。
  • 賈樟柯《小武》:生活在下水道裡的「人」,也需要仰望星空
    1998年,《小武》被毫無電影導演經驗的賈樟柯製造出來,並不清楚的畫質、幾乎沒有美學可講的拍攝手法,註定了這部電影要被冠上「地下電影」的名號。問及緣由,作為導演的賈樟柯不得不親自出面解釋——《小武》唯一的一個電影膠片早就在十年前被電影局沒收了,至今未歸。
  • 《山河故人》公映倒計時 賈樟柯經典回顧:橫空出世的《小武》
    使《小武》產生這種生命活力的感覺,來自記錄在每一個鏡頭中的內在博動。這既不是電影的騙局(一種沒有攝影機的現實),也不是電影的幻滅(一種僅僅記錄現實的機器),而是將觀眾與無法縮減的雙重確認(即對生活和電影的確認)聯繫在一起的雙向運動。既然我們承認不能僅僅滿足於對拍下的原始現實進行重建,那麼,電影中真正生活的印象究竟來自何處呢?我們可以認為,它來自持久的拍攝過程中因攝影機的存在而產生的動蕩感。
  • 為什麼賈樟柯的首部長片小武,有那麼多人追捧
    如今時過境遷,賈樟柯早已從汾陽文藝青年變成了世界級電影大師。現如今之汾陽,現如今之中國,早已今非昔比。可再次重溫此片,仍是感慨萬千。二十多年過去,這部電影仍然時常被人談起,這說任憑明時間如流水般飛逝,電影的價值和魅力至今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