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你的名字》在國內上映大火了之後,日本的動畫電影便陸續不斷地被引進,《天氣之子》、《龍貓》、《千與千尋》、《海獸之子》、《未來的未來》.....
單單2020年,引進國內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就有6部,還包括未上映的《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寶可夢:超夢的逆襲 進化 劇場版》等。
看著不多,但是在《你的名字》之前,基本上動畫電影在香港、臺灣定檔上映之後,就沒有內地什麼事情了。2019年也有《千與千尋》、《龍貓》等10部作品引進。
從引進劇目上,很多都是在日本上映半年或是多年之後才引進的作品,能夠和日本影院同步定檔上映的是少之又少,沒有記錯的話,大概就只有一部在今日頭條播出的《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這部作品最終獲得了豆瓣6.4的評分,16289人評價。
這其實也是最初的動畫市場不被看好,畢竟國內動畫電影的商業盈利尚無,引進國外的動畫電影,誰也不能保障票房,能不能回本是個問題。此外,國產動畫電影還在沉寂,引進眾多國外的動畫電影,對於鼓勵國創可不是一個有利行為。不賺錢又不討好的行為,資本才不會做。
說起來,改變這個局面還得感謝光線傳媒,如果不是他們的《你的名字》引進,恐怕國內的這個市場還在空缺。但是對於引進的作品而言,不太具備合家歡的屬性,也就意味著吸引不到年輕人觀看,那麼這個作品基本上就廢了。所以,後面的《天氣之子》、《未來的未來》反響平平。
《你的名字》票房5.76億,《千與千尋》票房4.82億,《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票房2.29億,《天氣之子》2.87億,《龍貓》票房 1.71億,《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票房 1.26億。其他作品皆反響平平,就目前來說,《你的名字》依舊是引進的日本動畫電影中的票房冠軍。
而光線傳媒的這步棋成功之後,也開始了它越發頻繁的引進工作。
「2017年動畫市場會比較低迷,但2019年會迎來國產動畫電影大爆發。」光線傳媒王長田說過這麼一句話,所以2019年、2020年光線傳媒在引進之餘,還上映了彩條屋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
《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火,也讓光線傳媒的股價大漲,一方面也緩解了《煙花》、《天氣之子》等作品引進帶來的票房低迷,但誰也沒想到大火之後又是低迷,《姜子牙》口碑極速下跌,又給國產動畫電影發展造成了國產的情緒阻礙。國漫真的崛起了嗎?
由此可見,不管是引進還是國創,劇情製作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為了降低、可控成本,《哆啦A夢》、《數碼寶貝》、《龍貓》、《千與千尋》等被引進,給觀眾來波回憶殺,資本順便恰波情懷錢。
但是《龍貓》與《千與千尋》與《數碼寶貝》等作品有著本質區別。劇情一流,口碑一流,即便是看過無數次,還是願意到電影院貢獻票房,這就是宮崎駿大師的招牌。
《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航海王:狂熱行動》、《龍珠超:布羅利》、《寶可夢:超夢的逆襲 進化 》劇場版都是在原有童年回憶殺的基礎上的續作,重新展開,重新敘述新的故事。一般這種作品的故事很糟糕,製作也很不用心,唯有熟悉的BGM讓人心動,可觀眾青春沒有回來,而是徹底失去。
剛前面說了國創市場的環境,下面就提一提日本目前的動畫電影市場的瓶頸兒,不過可《鬼滅之刃無限列車》大火過後,日本的資本會盯上這種題材的作品,大搞。
日本動畫電影獲得奧斯卡等國際大獎是什麼時代?《千與千尋》的時代,是在2001年,即便過去19年,依然保持了日本影史票房記錄第一名,保持著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的輝煌歷史,之後日本動畫電影再無獲獎,甚至連其他國際獎項都非常難拿。
光線傳媒引進的《你的名字》是什麼地位的作品呢?第4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動畫長片提名,第44屆動畫安妮獎最佳獨立動畫長片提名……在獲得的諸多榮譽中,提名最多。
《在這世界的角落》的導演片淵須直曾經提到過日本國內動畫電影發展的現狀,能夠出彩,但是很難國際獲獎,他提到過了一個新詞:後思春期觀眾。這個漫漫之前特別寫過一篇推文,大家可以先詳細了解下~(文章標題:日漫「後思春期人群」利於本土發展難在國際出彩,帶給國漫的思考 )
日本動畫電影目前創作的主題基本上是面向成人向的作品,《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未來的未來》、《海獸之子》其實都是在借動畫的形式,少年主們的視角來抨擊社會現實,來表達成年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還有愛情觀。這些放在國外,尤其是中國,是跟現有的觀眾群體不適配。
去電影院看電影的都是什麼人?手裡頭必須得有點零花錢的人,其次還是得願意為作品買單的愛好者。中國動畫電影,高中生都市年輕白領是主要群體,可也都是看劇情的。
孩子和家長也看動畫電影,但是他們看《哪吒之魔童降世》,不看《姜子牙》,更不會看有涉及到愛情題材的日本動畫電影,但他們會看《瘋狂動物城》、《冰雪奇緣》。
因為美國迪士尼和皮克斯把這些愛情因素、成年人因素全都融合在萌萌的動物或是角色裡面,歡快的背景音樂,可愛的角色,能夠讓孩子情緒高漲,這是合家歡作品的優勢。
日本動畫電影沒有這個基礎,他們的主題往往都是沉重的,就是所謂的看個動畫片也要看出了大道理出來的作品,即便角色再可愛,但是它們的主力軍還是直男,不是為了孩子設計的。所以能帶著孩子進電影院看的日本動畫電影很少,宮崎駿的作品大部分都能做到,是一種溫情的治癒的,乃至有童心的作品。所以,日本動畫電影雖然更新頗多,但也很難回到過去的輝煌時代。
所以我們引進作品能引進啥好作品來?
很多作品只適合平臺播放,不適合電影院播映。所以情懷類的,回憶殺就會比較多。而且能引進的作品也是跟tv動畫相關或是知名動畫導演的作品,比如湯淺政明、新海誠、宮崎駿、細田守等,算是個票房保障。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疫情影響下的日本動畫電影的制與播映受損。這個早在吉卜力工作室開放宮崎駿多部作品上線網飛就能看得出來,所以《懸崖上的金魚姬》才能引進國內,要知道之前宮崎駿作品只能用CD看。
版權不斷授權國內外,宮崎駿作品怕是要在國內電影院一年接一年的不斷播映了。
之前還跟朋友說,今年情況特殊,可能是現在引進日本的動畫電影版權費比較便宜,所以才一部又一部地傳出好消息來。賺錢是一方面,但更多的也是對國內動畫電影市場的豐富,以此帶動國創動畫電影的發展,從而利用日本的大IP作品來培養國內受眾,慢慢地為國創動畫電影市場鋪路。
放長線釣大魚,說到底還是為賺更多錢。
目前有望或確認引進還未上映的作品有:《懸崖上的金魚姬》、《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子彈》、《你好世界》、《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
《鬼滅之刃無限列車》觀眾呼聲很高,但是卻被官方叫停,看來這個作品啃下來會很艱難。雖然不知道票房會不會和日本一樣,破多個記錄,直逼《千與千尋》,但它的商業價值也必定是極高的,引進不會虧。
#動畫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