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白龍馬非常低調,唐僧取到真經後,常被忽略的他結局如何

2021-01-18 歷史淺讀

西遊記中白龍馬非常低調,唐僧取到真經後,常被忽略的他結局如何

說到西遊記,那可真的是一部經典巨著,尤其是在被拍攝為電視劇後,那可真的是家喻戶曉,強勢佔據每年的寒暑假螢屏。

但是,說實話,我們大部分人看西遊記,尤其是小孩,你肯定會聽到有小孩說我要成為孫大聖那樣的英雄,降妖除魔,亦或者是要學習唐僧的堅持,但是象豬八戒什麼的,大概沒什麼人會說我要向他們學習吧!而且一般人都會說西遊記是師徒四人取經的過程,但是,取經的可不止四人,還有一位呢,你們是不是都忘了?

白龍馬,這可是一位勞苦功高又經常被忽略的主。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分析一波,首先不管法力高強與否,這白龍馬好歹是一位神仙,既然是神仙,那我們翻一翻我們對神仙的描述,其中有一條聚則成形,散則成炁。

這意味著什麼,神仙很大一部分都是陽神,沒有自己的形體,聚散隨心,那麼可想而知,本來可以飛的,非要在地上慢慢的馱著凡人唐僧行走,這得付出多大努力。這就好比你本來只能承受比較輕的重量,現在讓你去背超出你承受能力很多的東西,還不允許你用法術減重。這簡直是一種刑法。

再來,看看西遊記中對他的描述,除了在小白龍入夥的時候通過倒序的手法描寫了一些他的背景,之後就再也沒提到過他出身北海是龍王之子的身份背景,仿佛永遠都是背景板,好多時候妖怪抓走唐僧的描述都是妖風一起,師傅和馬就不見了。除此之外你就會發現,全文的描述只有龍馬馱負聖僧來西這麼幾個字。這描述,如果沒看過電視劇,你絕對不會對白龍馬有任何印象,只會以為唐僧騎去西天的就是從長安出發時候騎的白馬。

當然,白龍馬儘管被人們忽略,但他一直在默默的做事,就比如寶象國那一難的時候,白龍馬就挺身而出,雖然因為被變成白龍馬法力低微,沒有真正幫上忙,最後還是靠大師兄救場,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白龍馬是真的在做事,是真的維護唐僧。

當然,老實人不吃虧,最後,在到達西天,成功面見如來後,他獲得的封賞可是一點也不少,像是功勞較多的師傅和大師兄都成為了佛,他一路走來的苦勞也讓他獲封八部天龍廣力菩薩。並且在化龍池得復原身,還可以盤在靈山的柱子上聽如來講經。不得不說,雖然在取經路上是個小透明,但最後結局是真不錯。

相關焦點

  • 《西遊記》中的白龍馬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今天趣歷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西遊記》中的白龍馬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相信真正仔細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西遊記之中,並不是只有師徒四人而已,而是有師徒五人,因為唐僧騎的馬也是唐僧的徒弟,還曾經在去取經的路上救過唐僧,他也是曾經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西海龍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然後被罰與唐僧一同西天取經。
  • 《西遊記》唐僧四人取經成功後,封號分別是什麼?有什麼寓意?
    《西遊記》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著作,86版的《西遊記》更是經典,其中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是眾多版本中的大佬。司徒四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而取經後師徒四人加上白龍馬,被封了什麼封號呢?唐僧:旃檀功德佛。
  • 《西遊記》中唐僧的歷史原型是誰,最終結局如何?
    《西遊記》中唐僧的歷史原型是誰,最終結局如何? 《西遊記》中唐僧最終結局如何,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在西遊記中,唐僧奉李世民之命去西天大雷音寺如來佛祖處取經,一路歷經無數艱難險阻,靠著一片赤誠之心,終於到靈山,取得真經,成就了無上功果,讓後世萬代傳頌。 《西遊記》最後,唐僧不僅取得了真經,還成就了金身正果,如來佛祖封他為旃檀公的佛,位列三十五佛之一,享受人間的供奉。
  • 白龍馬:把一生獻給了《西遊記》,卻被當成賺錢道具,慘死在馬棚
    當拍到最後唐僧取得真經的時候,可能他們也真正的明白了:路就在腳下。《西遊記》:「菩薩上前,把那小龍的項下明珠摘了,將楊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氣,喝聲叫:『變!』那龍即變做他原來的馬匹毛片,又將言語吩咐道:『你須用心了還業障,功成後,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當年《西遊記》開拍後,不起眼的白龍馬這個角色則被定為了5號人物,戲份相當重要。
  • 86版西遊記拍完後,飾演「白龍馬」的那匹白馬,最後結局讓人唏噓
    《西遊記》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名著之一,特別是央視86版本的電視劇,讓這個神奇玄妙的故事走進了千家萬戶,為無數人所喜愛。在主角一行取經途中,人們總習慣稱他們「師徒四人」,其實他們之中還有一個任勞任怨、不辭艱辛,卻極容易被人忽略的夥伴——白龍馬。
  • 86版《西遊記》,三位唐僧三種命運,只有他取真經遇真愛
    他在寺廟體驗剃光頭過生活,被蚊子咬了一頭包,卻不能殺生,沒待夠10天就跑回來了,為此副導演還氣得罵他不能吃苦。不過他的行為舉止十分貼近僧人。《三打白骨精》中,唐僧的濟世對愛徒的怒其不爭,十分經典,他把唐僧的那種感情演的十分生動。
  • 南海觀音菩薩一句話 揭秘唐僧取到的「真經」到底有什麼用
    看《西遊記》唐僧師徒去西天取經,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唐僧在西天靈山大雷音寺,取到了「真經」並且送回了東土大唐。書生看原著光看孫悟空降妖除魔了,講真完全不知道唐僧取到的「真經」是用來幹什麼的,今天書生仔細看了下原著,南海觀音菩薩曾經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一句話,原來唐僧取到的「真經」是用來幹這個的。話說唐僧師徒到達西天靈山大雷音寺,在唐僧的請求下,如來佛祖傳佛旨給阿儺、伽葉二尊者,先帶唐僧師徒去吃齋飯,吃完就將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給唐僧,讓唐僧傳到東土大唐去。
  • 拍完西遊記後白龍馬結局悽涼,「唐僧」兩次想帶它去海島均被拒絕
    《西遊記》的主角就是唐僧師徒四人。導演楊潔後來在書中寫過「轉換場地時,白龍馬就和服裝道具擠在一個車廂裡。短途時,顛簸搖晃。長途時,一走就是十幾天,悶熱擁擠。但白龍馬絲毫沒有脾氣,反而非常配合劇組拍攝。」在錫林郭勒拍戲的近一個月裡,徐少華每天一早就會牽著白馬到草原上散步,按照桑傑扎布團長的囑咐,時不時和白馬說說話,摩挲摩挲馬背,到河水裡給白馬洗洗澡。在平坦地方,騎上白馬,時緩時急,尋找合拍的節奏。
  • 拍完86版西遊記後,唐僧的坐騎「白龍馬」,最終結局令人唏噓
    對於眾多讀者來說,86版的西遊記,絕對算得上寶貴的歷史回憶,當這部歷時4年,走訪全國各地所拍攝的古裝神話劇在電視臺播出後,就創造了收視率的神話。 而在西遊記大紅大紫的背後,扮演唐僧師徒的演員,也開始被全國觀眾所認識,截止到如今,他們有的依然深陷輿論漩渦,也有的已經離開了人世。
  • 《西遊記》背後心酸:白龍馬被棄山洞屍骨無存,晚年悽慘楊潔痛心
    說起86版《西遊記》就會勾起無數人的童年印象,這一部電視連續劇,帶給我們太多的回憶。記得每年的寒暑假,電視中都會播放《西遊記》,裡邊師傅帶著3個徒弟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到真經的故事。,在取真經的道路上,發揮了最大的作用, 保護師傅 所有事情都衝在前邊。
  • 它把自己奉獻給《西遊記》,一生只演白龍馬,戲後竟是這樣的結局
    很多人都習慣說《西遊記》中西天取經是師徒四人,其實現在越來越多的說法肯定西天取經是師徒五人,因為人們往往忽略了那個關鍵且重要的角色——白龍馬,他馱著唐僧一路前行,不辭辛勞,默默付出著。隨著《西遊記》被拍成電視連續劇,在各大衛視相繼熱播,迎來了一致的好評,師徒四人也憑藉精湛的演技,博得了一眾青睞,從幕後走到臺前,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然而那匹馱著唐僧經歷千難萬險的白龍馬,在電視劇拍完之後,依然被人們忽略了。
  • 《西遊記》中,唐僧的徒弟都會騰雲駕霧,為何不讓徒弟帶著他飛?
    《西遊記》講述的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當然雖然說的是唐僧師徒取經,但真正指定的取經人卻是唐僧。至於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則是負責保護唐僧安全而已。換而言之,若沒有唐僧,就算他的三個徒弟去到雷音寺也是拿不到真經的。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上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辛苦趕路不說,重要的是唐僧一路上還是妖魔鬼怪所要得到的對象。
  • 當年老版《西遊記》裡的白龍馬,劇組解散後,楊潔為何為它落淚?
    作為86版影視劇《西遊記》的片尾曲,此歌將《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不易與艱辛表現得淋漓盡致。全歌渲染了一種滄桑而豪邁的氛圍,即便在如今也依然深受大眾的歡迎。我們常常將《西遊記》中的主人公稱為師徒四人,卻似乎忽略了那匹如影隨形的白龍馬。
  • 張衛健版《西遊記》兄弟三人再聚首,獨缺最帥唐僧:只願取真經
    (以下都是個人想法,僅代表個人觀點)孫悟空所謂珠玉在前,不論六小齡童最近這些年的風評如何,他所飾演的猴哥確實讓人覺得非常深入人心。那一顰一笑,一動一坐,感覺就是真的猴子一樣。唐僧本來就很帥,這一版都是被譽為最帥唐僧。說完了選角,我們再來說說這個劇情走勢。相比較我們的86版《西遊記》,張衛健版本的《西遊記》除了個名字之外,我覺得基本上是不太挨邊兒。
  • 《西遊記》的白龍馬,殺青後化身搖錢樹,被壓榨到最後一刻
    然而,在所有人的眼裡,許多人記住的是那敢於反抗桀驁不馴的孫悟空,迂腐卻又善良的唐三藏,憊懶搞笑的豬八戒,乃至於任勞任怨的沙和尚,卻從來沒有人關注過那一匹默默無聞的白龍馬。按照角色扮演的角度,這一匹白龍馬幾乎可以稱作是男五號了,畢竟是龍王三太子的化身,也貫穿著整個劇情,可以說,缺了白龍馬整部《西遊記》根本就不可能拍攝下來。
  • 被導演800塊買下,《西遊記》拍完後,白龍馬結局使人心寒
    事實上,當初《西遊記》劇組在找到白龍馬之前一直很頭疼。書上有白龍馬,可是現實中卻找不到一匹傳神的白馬。之後又到了張家界拍「三打白骨精」片段,又是找的臨時馬,這一次倒是一匹白馬,可是個頭卻不大,甚至有些孱弱,當時的唐僧走在沒有路的荒草地上,都不敢騎。
  • 86版《西遊記》拍完後,飾演「白龍馬」的那匹白馬,結局讓人唏噓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吳承恩《西遊記》。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自明代以來便經久不衰,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一路西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自從86版本《西遊記》播出之後,更是成為幾代人心中的經典。
  • 西遊記中的最後一難,並非強行湊數,而是故意做給他看的
    唐僧自從受唐太宗的派遣,去往西天的雷音寺求取真經已經過了14個年頭了。路上還受到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的照拂,收了三個本事不小的徒弟,得了一匹具有神力的白龍馬,這才平安到達西天的雷音寺取得真經。在護送真經返回長安城的路上,被連人帶經書都翻進了河裡,才真正湊成八十一難。然而這最後一難遠不止打翻師徒四人,染溼經書這麼簡單。至於真正的目的是什麼,跟著小編的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 《西遊記》中,為什麼唐僧取經時,如來佛祖給他的是空白的經書?
    《西遊記》中,為什麼唐僧取經時,如來佛祖給他的是空白的經書?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西方佛教的來歷和如來佛祖為什麼要給東土大唐傳揚西方教的三藏真經兩個問題。如來佛祖為什麼要鼓動大唐皇帝去靈山求取三藏真經?
  • 《西遊記》中,唐僧的通關文牒為何暢通無阻?網友評論才是亮點
    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其實還有許多大家沒注意到的細節問題,今天被細心的朋友再一次提起,話題也會引來不少網友的熱議。這些評論中有些還很搞笑,讓人差點笑死在評論區。原本身負唐玄宗託付與命令的陳玄奘,騎著馬匹來到西域,向自己並不熟悉的地方求取真經,不過幸好在故事中遇見了孫悟空、豬悟能和沙悟淨三個徒弟,以及觀音菩薩送來的白龍馬,坐坐坐坐。但對一個肩負不起,手拿不出的普通人來說,當初唐僧的意志力和勇氣也是非常值得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