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
相信大家對這首名為《敢問路在何方》的歌曲十分熟悉。作為86版影視劇《西遊記》的片尾曲,此歌將《西遊記》中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不易與艱辛表現得淋漓盡致。全歌渲染了一種滄桑而豪邁的氛圍,即便在如今也依然深受大眾的歡迎。我們常常將《西遊記》中的主人公稱為師徒四人,卻似乎忽略了那匹如影隨形的白龍馬。
在中國四大名著之《西遊記》中,白龍馬為龍王三太子所變,曾在危急關頭化為原身,幫助師徒四人化險為夷,在漫漫西天路上,白龍馬任勞任怨,臨危受命,無疑功不可沒。
童年時期的我們也曾幻想過變成懲惡揚善、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當然,隨著心智的逐漸成熟,我們逐漸也意識到《西遊記》中,不論是唐僧四人還是妖魔鬼怪,皆是不存在的。而那匹白龍馬,也不過是普通的白馬。
86版《西遊記》堪稱經典之作,老少皆宜,家喻戶曉……86版《西遊記》拍攝完成後,其劇組也隨之解散,那麼,那匹默默無聞的白龍馬結局如何呢?
其實,86年《西遊記》的拍攝條件極為艱苦,當時沒有先進的拍攝裝備與後期的特效加持,因此,《西遊記》中師徒四人每經歷一回磨難,基本上就需更換一次場地。
為了讓唐僧師徒「踏平坎坷,鬥罷艱險」,過冰河,翻山嶺,整個劇組也是在全國各地四處奔走。考慮到劇組帶上一匹白馬會增加行程的麻煩,因此,起初每到達一個目的地進行拍攝,劇組便會想方設法在當地找一匹白馬參演。
然而,在海南拍攝卻時連一匹白馬都尋不來,拍攝人員只得拿一匹毛色棕紅的馬兒替代,但將這匹馬用顏料塗成白馬時,馬兒卻不樂意了,在田野中狂奔……
此後,劇組的工作人員互相討論,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無論如何還是要養一匹白馬帶上。在內蒙古拍攝時,導演楊潔看中了一匹毛色雪白的馬兒,但可惜的是,這是一匹軍用馬,不得售賣和出租。
儘管如此,但楊潔並沒有就此罷休,他百般懇求馬場的負責人,希望他能夠將白馬轉讓與自己,馬場的負責人最終被說動了,他向上級申請將馬兒解除身份。這樣一來,白馬順利地進入了劇組,劇組再也不用為缺白馬而發愁了。
在《西遊記》的拍攝過程中,白馬就如劇組成員的家人一樣,它陪劇組人員風餐露宿,四處奔波,將《西遊記》從拍攝到名聲大噪的過程盡收眼底……
馬兒是最有靈性的,此話一點都不假。隨著馬兒進入劇組的日子越來越長,即使不栓韁繩,白馬也不會隨便亂跑。
在一次唐僧遇難的劇情中,白龍馬為了提醒危險來臨,死死地咬住豬八戒的衣袖不放。而這一場景的拍攝效果著實讓導演十分驚喜,馬兒似乎知道自己應該做些什麼,這大大地降低了拍攝的難度!
在86版《西遊記》的幕後花絮中,有一個場景是師徒四人過冰河,白馬由於冰面太滑多次摔倒,這令劇組人員都十分心疼。後來六小齡童想了一個辦法,將馬兒的馬蹄裹上粗布,這樣才使得馬兒順利渡過冰河。
《西遊記》的拍攝時間長達五年,可以說,馬兒為了這部劇奉獻了自己的半生。但是,在拍攝完成後,白馬卻被工作人員匆匆地牽走了,沒有人再顧及它……
直到過了許久,導演楊潔才打聽到,白馬被商販販賣到江蘇無錫,馬戲團利用它巡迴演出,由於其「白龍馬」的身份,從各地趕來的觀眾可謂是人山人海,馬戲團也從中獲得暴利……只要觀眾願意出錢,便可以與白馬合影,甚至騎在它的背上。
聽完這些之後,楊潔不禁長嘆甚至落下眼淚。是啊!曾經陪劇組度過崢嶸歲月的白馬,之後卻依然馬不停蹄,忙碌地四處奔波著……直到幾年後,楊潔才再次遇見了蜷縮在馬圈的白馬,它老多了,也瘦多了。馬兒已記不起楊潔了,也早已沒有了當年的精氣神。年邁的它無法和正值壯年的馬兒搶奪食物,只得呆呆地蜷縮在一旁。沒有人能夠了解這匹白馬的心聲,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人們欠「白龍馬」一個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