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找到《老農民》種這個片段,但是看題主描述,想來應該是冬小麥很重要的一項農活:鎮壓!
老家年年都要種冬小麥,通常在播種後都要進行鎮壓,出苗前或出苗後都有進行鎮壓的。工具嘛,早些年是用石磙,後來是鎮壓器。
冬小麥為啥鎮壓
冬小麥鎮壓,就是用石磙、鎮壓器等在麥田滾一遍,可以把土壤壓實、碾碎土坷垃,保溫保墒,粗發壯苗。
鎮壓可以把土壤壓實,調節耕作層的土壤孔隙,這樣當冷空氣來時,土壤有個緩衝作用,不會迅速降溫,起到一定的防凍作用。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土壤水分蒸發太快,節水保墒。
通常經過鎮壓的小麥,苗比較壯,幹過農活的人可能會了解,苗壯好過苗旺,麥苗過旺也不是一件好事兒呢!
冬小麥的鎮壓時期
其實鎮壓在冬小麥的不同時期,作用也少有不同。
播種後鎮壓:我老家最常用的一種方式,一般小麥播種後,第二天早上或者是當天傍晚,就會用牛拉著鎮壓器在麥田走一圈,這樣子壓一下,種子和土壤的間隙更小,利於小麥出苗,出苗整齊。
一般墒情較差的,這一項農活是必不可少的,節水保墒,利於出苗。而且還促進小麥苗壯,鎮壓一定要早,拖幾天怕是小麥要出苗了。因為小麥播種通常是在國慶節後,這時候溫度高,出苗快。
記得有一年,小麥播種後兩天沒借到鎮壓器,再去地裡看,麥苗都出來了,這時候也就不用鎮壓了。
小麥冬前鎮壓:還有一種情況是出苗後入冬前對小麥進行鎮壓。尤其是一些秸稈還田的地塊兒,旺長的地塊兒。
小麥冬前鎮壓,把土壤壓實,等到冷空氣降臨時,土壤孔隙小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小麥凍害。有些秸稈還田的地塊,因為秸稈的支撐,土壤鬆散,容易引發小麥乾旱,小麥苗發黃。若是小麥根系跟土壤孔隙過大,容易發生凍害。
再者,冬前小麥過旺,需要進行鎮壓,起到控旺、促進小麥根系生長、增加有效分櫱的作用。俗話說「麥無兩旺」,年前生長過旺,甚至過早地拔節,冬季冷空氣降臨容易造成凍害。
早春鎮壓:
還有一種情況是早春鎮壓。早春麥苗過旺,是需要鎮壓下的,控制地上部分生長,促進小麥根系生長,預防後期倒伏。
早春大風天多,麥田水分蒸發大,及時鎮壓可以減少減少水分蒸發、保墒保溫
以上是小麥鎮壓的不同時期及作用,不知道題主所說的《老農民》片段裡的小麥,是冬前還是早春。不管是冬前還是早春生長過旺,鎮壓這項農藝措施都是大有裨益的。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