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上面的藍色字體「巴中視窗」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時間飛逝,離元旦節越來越近了。在巴中每年的元旦節和春節,結婚的相當多,以前很多人喜歡辦西式婚禮,而現在「復古」婚禮漸漸被廣大新婚夫妻所接受。而對於結婚的具體禮儀流程,很多新人都不知道。今天巴妹就告訴你巴中傳統婚禮的禮儀流程。
問話
又名探親。由媒人探詢男女兩家有無結親意向,再議是否定親。
取話
男方又名穩話,女方又稱準話。由男方備辦禮品,邀媒人送到女方家,作為第一次通行走,穩定話口。
合八字
通江一些地方又叫插茅香、落首拜、磕準頭、走小人戶。由男方家備辦禮物,同媒人到女方家將女子的生辰年、月、日、時寫在紅紙上拿到男家。
男家壓在神龕香爐下,七日內家中無破敗,即請算命先生「合八字」。以合八個字為最好,合六個字可以,合四個字勉強,只合兩個字則不能訂婚。
吃會面酒
合八字如不相剋,則由男家邀請女家父母、尊長吃「會面酒」,表示同意定親。
相親
男女八字相合,雙方父母相親。男家父母到女家看媳婦;女家父母到男家看女婿及家境情況,弄清門東門西,是否柴方水便。
落拜
又名拿紅庚、落大拜、走大人戶,也叫行聘。是男方到女方認族的一次大禮儀。男女家雙方約定時間,男方家備辦衣料(或衣服),首飾、食品、禮盒,外加一個紅帖,在紅—帖「大開門」左邊,寫出男兒生庚,出一個對聯上聯,給女方對下聯的人一個紅包。
上午,貧家由媒人攜帶,富家用「抬盒」拾到女家;下午,女家在紅帖上對好下聯,右邊寫上女兒的生庚,連同回敬禮物返回男家,這又叫男家開庚,女家回庚。也有男方備辦庚柬和元柬:元柬稱鳳帖,保存女家;庚柬稱變箋,回歸男方。
報期
又名下庚書、請期。男方請算命先生查定婚期,用紅帖書寫「期書」,備辦禮物,由媒人送往女家,商定過禮事宜。此後,女方根據男方送去「彩禮」多少置辦嫁妝。
迎親
又名過禮、度禮、接人。婚期頭一天為「歇客」,男家中午宴請媒人、押禮先生、吹鼓手及過禮客。下午過禮的人吹吹打打到女家迎親。
去過禮的人有新郎、正親家、押禮先生、媒人、娶親娘及雲抬司、鼓樂司等,過禮的人到了女家院壩邊,押禮先生進中堂投「報人柬」,「九拱十八揖」後,即說酒禮,知客司答禮,然後過禮人員進屋落座。
晚飯後「交禮」,有若干規定:禮物擺齊,押禮先生首先投知、稟、禮、拜、啟「柬」,如禮物不周要道歉,「下廚禮」少了要補足,再是報「廚柬」,請廚倌師「開盒」;最後報「宿柬」,方安排過禮人員就寢。
哭嫁
女家姑娘在婚前三天早晚哭爹娘,以表惜別之情,懷念養育之恩。歇客天早上請人「開臉」(用灰線絞去臉上汗毛),姑娘從此忌食,以免婚期人廁不便。
歇客天下午起,姑娘要哭爹娘、親友,並請一些姑娘陪哭;圍坐在擺滿糖果和茶點的桌邊,一邊吃一邊哭唱,以單調的似哭似唱的聲腔哭訴。在哭的時候,陪哭姑娘走出房門,在客人中去請被哭的人,被哭的人將準備好的哭錢送到姑娘的歇房一併勸哭。
巴中一帶舊時姑娘哭嫁,內容十分豐富,有「坐歌堂歌頭」、「哭媒」、「哭嫁」、「哭爹娘」、「哭別親」、「哭梳頭」、「對歌」、「歌尾」甚至有「哭廚倌師」、「哭禮尚」等。
出閣
女子出閣,先用紅布將頭部蓋上,叫「搭蓋頭」,然後用花轎抬到男家。出閣前,由女方有德望的長輩掩轎,說能避轎內的「煞氣」。
出閣前,女子蒙蓋頭,穿紅衣,戴鳳冠,胸前掛照妖鏡,一婦女攙扶出門,到堂屋辭祖宗、父母、親族後,過天橋(用板凳搭在堂屋門檻上)、踩鬥、撒筷子(前後各撒一把),然後人轎,由兄弟四人先抬,短送一程。
花轎到男方院壩後,廚師把雞冠咬出血,從轎頂甩過,叫做「回煞」。拉親的掀開轎簾,遞進婆家父母給的紅包,請新娘下轎(如紅包錢少,有的新娘不出,人稱「熬下轎札」)。
交拜、入洞房
新娘下轎後,在階沿男左女右與新郎土同拜天地,進堂屋,拜祖宗,進洞房喝交杯酒、揭蓋頭。在此過程中,為使新娘進新房前腳不沾地灰,得用兩床毯子輪流鋪墊;新郎由堂屋到洞房途中,要跑得快些,防避多挨同輩拳頭,俗稱「打喜」。
夫妻交拜中,都爭著先踩地毯,說是先踩者能把對方「壓住」;喝交杯酒時,二人也要翻心胸,如暗中把對方衣角坐在1嚼下,即可「壓倒」對方。
午飯後拜客,知客司請宗族長者開拜;接著姑舅姨表一一受拜,都要「掛紅」(將紅綢緞或紅布披掛在新郎、新娘肩上)。
最後請父母受拜,給喜錢,交給兒、媳各一碗米,表示給的衣食,兒、媳邊走邊刨至新房中。
新娘人洞房前,要找一個五歲以下的小男孩在新房的床鋪上打滾,表示新郎、新娘婚後可生男孩。天黑前,新婚夫婦上墳拜祖宗(附近的)。
鬧洞房
晚上,一些青年到洞房去吃喜煙、喜糖、花生、瓜子,逗新娘子說話、嬉笑,深夜才休息。
回門
正酒第二天早上,新媳婦要給父母送枕頭、鞋子、手巾,表示孝敬。隨後到廚房參灶,贈給廚師紅包、糖果、手巾,廚師回敬吉利話。然後新娘要象徵性地做一頓早飯,這叫「打早火」。
早飯後,送親客臨去前,向男家交請柬,請新婚夫婦「回門」,有的是結婚後三天回門,稱「歸寧省親」,又稱「走回頭」。
當日新郎、新娘帶上禮品,坐滑竿或步行到嶽丈家,單日去、雙日回,雙日去、當天回。有的地方過七天後,新娘又回娘家去,人稱「翻七」,滿九天回的叫「過九」。婚禮至此結束。
貧困人家比較簡單一些,有的童養媳,男女成年了,便在臘月三十晚上拜堂成親,一切禮節從簡。20世紀40年代,一些城市青年結婚,舉行「文明婚禮」。
巴妹看到這個結婚流程,感覺好有意思。即將結婚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裡面的禮儀流程。讓巴中傳統的婚禮文化保留下來。
【巴中視窗 透視巴中 長按二維碼關注
巴中視窗網:http://www.bzscw.cn/
新聞爆料:18008272227 廣告合作:18808222208
公眾微信號:bzsc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