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吳謝宇供認殺母動機,李玫瑾:他在裝後悔!逃命之旅很快樂

2021-02-15 雪梨媽媽說

Hi,你好!

我是雪梨媽媽。

 

醞釀了半年多的時間,今天「雪梨媽媽說」終於跟大家見面了,很高興與你相遇~~

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自己,

我是一個很享受工作成就感的人,15年前新聞系畢業到電視臺實習,從實習記者做到站上主播臺,跟著做了娛記,在香港工作和生活,最熟悉的不過是凌晨2點的香港。

回內地後一直在頭部雜誌社和頭部網際網路公司就職,從主編、資深主編、總編一路晉升。

曾經,在我人生的版圖裡,事業更加重要,結婚、生子則更像是人生必定要完成的一項任務。

可沒想到,2014年大女兒雪梨出生,3年後二女兒出生,她們改變了我人生的走向,

因為她們,我放慢了腳步。

我重新認識了自己,去讀了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生,成為了一名美國認證的正面管教講師,

也從一個女性媒體的總編,華麗轉身成為了現在的《未來樹》總編——

一個夢想著「天下無焦慮的父母」的科學教育推廣實踐者。

很高興,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日常,我的視野、感悟和思考,我對國內外大咖的最新專訪,我搜集整理的免費育兒資源……

 

如果有一天你偶爾看到某篇文章,某一句話改變了你家庭生活某一小部分,那將是我最大的成就。

 

第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的話題可能有點沉重,關於吳謝宇弒母案,這幾天討論得沸沸揚揚,

帶著「北大才子」的光環,卻是一個弒母兇手,他究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還是一直在布「局」?有些話很想跟大家聊聊~

吳謝宇供認自己殺母動機的第4天,

 

中國公安大學教授、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的一段發文引起了全網關注,

 

吳謝宇真正的殺人動機是什麼?

 

在親人紛紛出具諒解書,表示已經原諒他的時候,李玫瑾教授的一句話,讓大眾愕然:

 

他並沒有真正後悔,甚至一直在用高智商為自己辯解,博得同情。

吳謝宇的某些交代並沒有如實地說清楚真實動機過程,這是一個精緻的利已主義者,也是一個高智商的犯罪人。

 

他的聰明讓他綽綽有餘地應付現實、應付各種人,但他的內心是空的,空到沒有靈魂。

   

2020年12月24日,潛逃了1994天後,吳謝宇在法庭上供認了自己的殺母動機:

自父親去世後,他一直感到心中鬱悶,

 

他看了母親的日記和信,感覺母親活得也很累,「媽媽死前像林黛玉,殺她是想讓她解脫。」

沒有更好的方法,當時覺得這種方法是最偉大的,殺死母親後自殺,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

    

但殺害母親之後,吳謝宇並沒有自殺,而是選擇用從親戚那兒詐騙來的144萬,過上了逃亡且放縱的生活。

 

犯罪心理學專家武伯欣說,

 

吳謝宇的逃亡之路上看不出他的負罪感,吳謝宇落網前嫖娼、在夜場當男模,沉浸在一種激情快樂中。

 

如果真的幡然悔悟了,他不會過這樣的生活,

他甚至沒有在法庭上說,做過惡夢,從根本上,他沒覺得弒母有什麼不對。

 

相反卻希望法院能夠輕判,「畢竟他家只有這一根獨苗了」,

 

他現在還能幹點活,也想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好給社會一些警示。

 

今天的吳謝宇,是否又用他的智商騙過親人、騙過法律,騙過所有人,

 

庭審的供詞他是否已經預演過很多遍,在精心謀劃了一個最偉大的計劃殺掉母親後,他接下來還有什麼謀劃?

 

庭審當天沒有結論,但這個話題拋出了,討論必將持續下去。

 

 

吳謝宇值得同情嗎?究竟哪一面才是真正的吳謝宇?

 

A面的他,

北京大學自主招生提前錄取,大學期間拿到「廖凱原獎學金」,英語GRE的分數高達全球前5%的天才。性格開朗、成績卓越、乖巧孝順……

 

B面的他,

 

網購菜刀、手術刀、鋸條、活性碳,用啞鈴殺死母親後,包裹10層,布置藏屍房間,詐騙巨額錢款,愛上性工作者的殺人犯。

 

我想說,兩面都是吳謝宇本人。

 

非常認同李玫瑾教授對吳謝宇的評價:他的頭腦極其聰明,但內心是空的,沒有靈魂。

 

我查了吳謝宇的資料,唯一的感受就是:

 

過於完美,完美到已經不像是存在於人世間的孩子,弱點、缺憾,在他身上完全不存在。

 

這與母親對他「高標準、嚴要求」,高度一致,吳謝宇的母親是一名保守又清高的歷史老師,她獨立、敬業、原則性極強。

 

這麼一個聰明、完美的外表下,他的內心卻是空的。


所以,他從來沒有認真審視過自己的行為,在法庭上雖然痛苦懺悔,但他用的是腦子,不是心。

 

他不知道自己的內心裏面是什麼?

 

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徐凱文,第一次向我們介紹了「空心病」這個概念:

 

他說,「我們的孩子病了,是一種價值觀缺陷所致的心理障礙。

他們會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好像跟這個世界和周圍人並沒有真正的聯繫;

 

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他們也不知道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他們取得了非常優秀的成績和成就,這些成就似乎是一種癮,一種毒品。但他發現所有那些東西都得到的時候,內心還是空蕩蕩的。

    

吳謝宇是怎麼「病」的?

從資料中獲悉,母子倆每晚必定通話;母親對吳謝宇提出了全面發展的要求,不允許偏離軌道的事發生,與性有關的字眼,更是絕對禁忌。

而吳謝宇確實也在一直按著母親的「既定路線」發展,

《圓桌派》一期節目裡,竇文濤的一句話我記憶特別深: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這個產品,自己最寶貴的這個產品,如我所願。父母把自己當作製造機器人的那個造物者,我製造了他,那麼他按照我設定的程序,完成了目標,我人生得以圓滿。」

父母的人生圓滿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卻成了空殼。

吳謝宇在酒吧夜夜買醉、賭博,做男模,這些都不是懺悔的信號,更像是一種對母親的報復,和人性的徹底放縱!

 

我們教育的最大成就,似乎就是學生做試卷,有句流行語:提高一分幹掉千人。

但回頭看2020年發生的幾起惡性事件,我驚訝地發現,向母親舉起刀的幾個孩子,恰恰是老師同學眼裡的學霸。

青島那個殺害媽媽的15歲女孩瑤瑤,是年級的優等生;

南京因為與媽媽爭吵,殺害媽媽的高三男生李某,考過年級第一名。

難道我們對孩子寄予厚望錯了嗎?我們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哪裡?我們有沒有給孩子真正的愛和陪伴?

前史丹福大學新生院院長Julie  Lychcott-Haims,在一次演講中說:

而父母這種用心的算計,正在阻礙孩子發展他們自己,把孩子變成一株「空心的盆栽」。

讓我們一起體驗一下,一個過著清單式童年的孩子的感受:

首先,是沒有時間自由玩耍,沒有多餘的空間,因為每一件事都需要很充實;

 

每一份作業,每次小考,每項活動,在我們腦海中,對他們未來來說,是不成則敗的時刻;

 

我們不用他們在家裡幫忙,甚至允許他們有充足的睡眠,只要他們完成了清單上的事情;

 

當他們從學校回家,我們第一時間問的都是他們的功課和成績,他們從我們臉上看到我們的認可和愛。

這樣的孩子生活在安然無恙,甚至溫飽知足的環境中,但他們內心卻一直在重度不安和沮喪中,他們喘不過來氣、容易生氣、筋疲力盡……

如果換作是你,你願意接受這種被安排,被過度盯防的人生嗎?

Julie Lychcott-Haims說,清單式童年中父母手把手的指導,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的機會,


我們通過過度的幫助,讓孩子短期拿到了高分,但長期的代價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喪失。

 

如果一路雞娃,一路要求孩子去做學霸,意味孩子的自我被一點點掏空,你還願意像以前那樣「勇往無前」嗎?

我一直覺得,比讓孩子學習各種各樣知識、技能更加重要的是,認識自己。

我們要求孩子學習好,卻很少鼓勵孩子去思考:

我是誰?我的興趣是什麼?我做什麼做得最好?我身上有什麼樣的優缺點?我接受這樣一個我,喜歡這樣一個我嗎?「人生的目的並不是越高、越快、越多,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深以為然。

我知道這並不容易,但隨著孩子一點點長大,真的需要父母一點點「靠後」,

孩子需要為自己的人生做更多思考、規劃、決定、行動、期望、應對、試驗、犯錯、夢想以及體驗。

能夠善於提問、善於思考、勇於嘗試,才有能力自己找到幸福和快樂,建立自己的自信和成就感!在我心裡,真正好的家庭教育,是讓孩子擁有能夠過好自己生活的能力。

是協助孩子成為他自己最好的一個版本,而不是把他塑造成你理想中的那個人。

希望吳謝宇的悲劇,給我們普通父母的一點啟示。

愛孩子,既要給他充滿愛的關照,又要給他足夠的空間任他成長,

轉發分享,給孩子更豐厚的愛和營養。

作者:雪梨媽媽,中科院兒童心理學碩士,《未來樹》總編,二寶媽媽,關注雪梨媽媽說(ID:welife100),和百萬父母一起,做學習型父母,給孩子優質的愛。 

相關焦點

  •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開庭審理,真實殺人動機從何而來?
    一位旁聽人員透露,吳謝宇在庭上自稱一直有自殺念頭,想到父親離世、母親鬱鬱寡歡,自殺後母親難以獨活,就想在自己走之前把母親帶走,但作案後看到現場,卻發現太恐怖——李玫瑾談吳謝宇案:真實動機應是為出國籌錢而殺母,現實到無底線12月28日,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根據警方已公布的信息及媒體採訪的客觀資料,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分析吳謝宇作案動機,令人信服
    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的作案動機一直是一個謎,雖然吳謝宇自己表示他父親去世之後,他母親生活得一直很痛苦,他之所以殺死母親是為了幫助母親謝天琴解脫。但是,這樣的表述真實性有多少?他作案之前真的是這樣想的嗎?
  • 北大吳謝宇承認弒母,作案動機為幫媽媽解脫,姑父希望輕判一點!
    近日,該案件正式公開審理,在庭審過程中,北大吳謝宇承認弒母,並且透露弒母原因,自稱作案動機是為了幫媽媽解脫,其姑父稱希望輕判一點!父親病故對家庭造成重大影響吳謝宇的爸爸是國企領導,家庭地位很高。父親在吳謝宇成長過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吳爸經常給予兒子鼓勵和陪伴,是一位稱職的好爸爸。
  • 北大高智商才子?夜店男模?弒母的吳謝宇真的擁有多重人格?
    他是北大的高智商天才,喜歡歷史政治哲學科技,他的業餘生活充滿蓬勃的生命力!白天當教師,晚上做男模,喜歡健身,買彩票和嫖娼。多重人格設定給他賦予神秘色彩,也讓他的犯罪動機顯得迷霧重重。
  • 北大弒母案開庭,吳謝宇供述作案動機:殺母是幫其解脫?
    在他的身上,有著天之驕子、北大學霸這樣的光環。在他的身上,也有著弒殺親母的殘忍。魔鬼和天使,吳謝宇匯集一身。吳謝宇這種說辭在家庭犯罪中特別常見,譬如洪若潭焚爐命案。有些人會說是受害人請求幫忙自殺,有些人會說怕自己死後受害人會痛苦,才想帶他們一起走。由於另一方已經死亡,也無法開口辯駁。心理學上認為,任何行為都有一個歸因。
  • 網評北大弒母案的主角是自閉症?
    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弒母因為舅舅的諒解,暫時免於一死,但他將以何種面目、何種心態面對今後的生活呢?他自稱有精神障礙,又說是因為母親像林黛玉,殺她是為了幫助她解脫,閃爍其詞背後吳謝宇殺母的真正動機是什麼?這值得我們深思。
  • 北大學子弒母案庭審現場:吳謝宇滔滔不絕20分鐘,殺媽媽是因為……
    當天下午,放學到家的謝天琴進門,彎著腰穿拖鞋的那一刻,吳謝宇拿著啞鈴砸向了她的後腦及頭面部。福州市檢察機關指控:吳謝宇確認謝天琴死亡後,使用衣物、被褥、塑料膜等物品鋪蓋在謝天琴的屍體上,並在覆蓋的物品間放入活性炭。作案後,吳謝宇清理現場痕跡,並在屋內多處安裝監控探頭及報警器。庭審現場,吳謝宇對上述指控供認不諱。
  • 北大弒母案開庭,吳謝宇的作案動機你相信嗎?
    而作為公眾來說,最關心的還是他的作案動機:他為什麼要殺害含辛茹苦培養自己長大的母親呢?而且還是用那樣一種殘酷而怪異的方式來保存屍體? 據參加庭審的旁聽人員向媒體介紹,這位前北大才子展現了自己高智商的一面:引經據典、邏輯清楚,對多個小說、影視劇中的細節如數家珍,連續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
  • 專家討論:吳謝宇的供述與所為是否矛盾,他說出真實動機了嗎
    吳謝宇對檢方指控供認不諱。當庭供述稱,他的變化源自於父親的病逝。在北京學習時期,他心理狀況發生更大變化,開始變得厭世,多次嘗試自殺未成後,他決定殺死過得「挺苦」的媽媽,讓她「解脫」。針對媒體披露出的庭審內容,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認為,吳謝宇的某些交待並沒有如實地說清真實動機過程。犯罪心理學著名學者武伯欣同樣認為,吳謝宇的心理防線並沒有徹底崩潰,將犯罪的動機、手段、過程按照自己的邏輯合理化,其實供述和實際行動中存在多個矛盾地方。
  • 北大弒母案開庭,吳謝宇的作案動機你相信嗎?!
    北大弒母案開庭,吳謝宇的作案動機你相信嗎?!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delete it): 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門外,電子屏幕上顯示著吳謝宇案的開庭公告。(圖源:南方周末記者 張笛揚/攝) 而作為公眾來說,最關心的還是他的作案動機:他為什麼要殺害含辛茹苦培養自己長大的母親呢?
  • 北大學子弒母案庭審現場:吳謝宇滔滔不絕20分鐘
    當天下午,放學到家的謝天琴進門,彎著腰穿拖鞋的那一刻,吳謝宇拿著啞鈴砸向了她的後腦及頭面部。福州市檢察機關指控:吳謝宇確認謝天琴死亡後,使用衣物、被褥、塑料膜等物品鋪蓋在謝天琴的屍體上,並在覆蓋的物品間放入活性炭。作案後,吳謝宇清理現場痕跡,並在屋內多處安裝監控探頭及報警器。庭審現場,吳謝宇對上述指控供認不諱。
  • ...吳謝宇法庭講述作案細節旁聽者直呼不可思議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
    12月24日,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開庭審理,吳謝宇當場多次痛哭,自述作案動機與細節,旁聽者直呼不可思議。據媒體披露,吳謝宇在庭上供述自己的弒母動機是:「不如和我媽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他自述因為覺得父親去世後,母親很痛苦,於是他想到幫助母親「解脫」。2015年春節形成這個想法後,4月份起吳謝宇就開始策劃殺害母親一事。
  • 吳謝宇自白心路歷程,對死亡恐懼又嚮往:殺母是為了幫她
    昨日,福州某法院開庭審理了吳謝宇殺人案,在法庭上,吳謝宇陳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稱2010年父親吳志堅去世後,他開始改變。在那之後,家不再完整,沉默寡言的媽媽謝天琴承擔了很多,很多事情都不和他說。吳謝宇表示這種氛圍讓他形成了長期的陰影,他覺得自己的內心世界很孤獨,在北京學習期間,心理狀況更是發生巨變,開始厭世,多次嘗試自殺但沒有成功,他殺死媽媽,是為了讓媽媽「解脫」。對於檢方的指控,他供認不諱,當庭痛哭悔罪,覺得對不起父母。他希望法院可以重判,表示自己正在將經歷寫下來,希望可以警示其他人。
  • 專家討論:「北大學子弒母案」嫌犯說出真實動機了嗎
    吳謝宇對檢方指控供認不諱。當庭供述稱,他的變化源自於父親的病逝。在北京學習時期,他心理狀況發生更大變化,開始變得厭世,多次嘗試自殺未成後,他決定殺死過得「挺苦」的媽媽,讓她「解脫」。  針對媒體披露出的庭審內容,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認為,吳謝宇的某些交待並沒有如實地說清真實動機過程。犯罪心理學著名學者武伯欣同樣認為,吳謝宇的心理防線並沒有徹底崩潰,將犯罪的動機、手段、過程按照自己的邏輯合理化,其實供述和實際行動中存在多個矛盾地方。  專家認為,現有信息還是沒有披露出他的主觀惡性的原因,和具體引發作案動機的事由。
  • 警方初審「北大學生弒母案」嫌疑人吳謝宇8小時:不否認殺母,侃侃而...
    4月21日,「北大學生弒母案」嫌疑人吳謝宇在重慶機場被警方抓獲,隨即移交福建警方。28日,封面新聞獨家從相關人士處獲悉,福州警方已經對吳謝宇進行了初步審訊。8小時初審核心問題全部迴避據透露,吳謝宇在被捕後,警方對其進行了約8個小時初步審訊。
  • 媒體披露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
    大家回復「吳謝宇」就可以收到。)根據報導,他在2019年4月被抓後,對於涉及案件的都不願意開口,但是幾個月後(他或許發現原來還有一線生機),開始寫自述書。我認為自述書和庭審的內容很多不足為信,這結論是基於和證據的比對。雖然他很高智商,能邏輯自洽,但畢竟當時的動機和現在的不同,從證據看還是有漏洞的。吳謝宇是因為雙重人格才弒母?可以因此得到諒解嗎?
  • 吳謝宇入獄記:高材生殺母攜巨款潛逃,有為少年一夕變成殺人犯
    自小開掛自帶光環,完全是爸媽嘴裡別人家的孩子,中考以全校第一考上了福州一中,僅次於當時福州市狀元1.5分,這樣優異的成績到了高中也毫不費力,在大家都為緊張的高三忙碌時他還能偶爾逃課去打籃球,果然天才都是被上天眷顧的。在被保送北大後大一就獲得了三好學生,在這所大家夢寐以求擠破頭都想去的學校裡,他遊刃有餘,學什麼都很快,學什麼都很棒。
  • 殘殺母親,藏屍半年,北大學子的罪惡值不值得法外開恩
    12月24日,曾轟動一時的北大學霸吳謝宇殺母的案件,在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歷時一天。判決結果,法院將擇日公布。庭審結束,吳謝宇的姑父向法院表達了親屬的意願:他們已經原諒了吳謝宇,希望法庭能夠給予他輕判。
  • 2015年7月,北大學霸:吳謝宇:案,一直到三年後被判刑
    01:案件的犯罪動機至今未明,警方的審訊難以攻破吳謝宇的心理防線2019年4月21日,吳獻宇被公安機關抓獲,距離他殺害母親時隔已將近4年。但是在這將近4年的時間中,警方和社會各界一直都沒有清晰的知道吳謝宇犯罪的動機。
  •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將擇期宣判!吳謝宇殺母謝天琴原因真相曝光!吳謝宇弒母案細節披露最新消息
    檢方指控,2015年7月10日,吳謝宇在家中將母親殺害。作案後,吳謝宇謊稱母親出國陪同其交流學習,騙取親友144萬元錢款予以揮霍。為逃避抓捕,他還購買了10餘張身份證。檢方認為,吳謝宇構成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在持續4個多小時的庭審過程中,吳謝宇講述了殺人細節,他痛哭、後悔,向法院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