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跨越「距離」話旅遊
這是一次特殊而有「距離」的全國兩會,由於防控疫情的需要,會議召開時間推遲了、會期壓縮了,上會記者名額從3000餘人銳減至幾百人,採訪方式也從「面對面」的線下轉到「屏對屏」的線上。但對廣大媒體、「雲跑會」的記者來說,讓黨的聲音傳得更廣、播得更多、講得更深入,讓外界不斷感受新時代的中國信心與力量的報導要求卻不曾改變。
「雲跑會」的特殊情況,讓我這個兩會報導的老記者成為「編外」上會人員,被充實到兩會報導隊伍中。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與其他媒體同仁一起組織的線上採訪活動。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喜歡將它稱為「自救式互助採訪」。
就拿5月24日晚8點開展的那場「脫貧攻堅」主題「雲採訪」為例,我們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史秉銳,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縣長黃炳峰,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聯村黨委書記、巖博村黨委書記餘留芬等一同進入「雲會議」室,與來自《科技日報》、《農民日報》、中國網等近30家媒體的記者聊「脫貧攻堅」這個話題。大家推選一位「主持人」掌控全場,收集各家媒體的問題,「合併同類項」向嘉賓提問,並留下個性化問題請相應媒體單獨向某位採訪對象提問。我的關注點是旅遊助力脫貧攻堅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將問題提給史秉銳主任,他結合河南的實際情況做了非常精彩的回答,並在最後邀請大家去河南旅遊時道,「你們來旅遊就是扶貧」,這句話也為我那篇專訪點了題。
由於會期時間短,採訪報導必須及時、迅速,否則會延誤出版周期,這對今年上會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首場「代表通道」上,身著民族服飾、來自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的全國人大代表石麗平讓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她說「我站在人民大會堂,為繡娘、繡爺代言」,讓大家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她滿滿的自豪。
而事實上,在全國兩會像石麗平這樣的民族文化「代言人」並不少,為什麼不找一組來進行「回訪」呢?於是,我想到了同樣上過「代表通道」、從事竹編技藝的「90後」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為魚皮工藝品推介的赫哲族全國人大代表劉蕾,以及帶著水族馬尾繡上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宋水仙等「指尖技藝」非遺傳承人、「代言人」,著重了解她們近年來的履職情況,傳承民族文化的故事。令我感到高興的是,3位代表非常配合,有的甚至擠出晚上10點多的休息時間來接受採訪,一天的時間,我便完成了《傳承民族文化,三位女代表有故事》這篇報導。
在「雲跑會」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代表委員的敬業精神,他們的熱忱與盡責消弭了遠程連線採訪的空間距離感,「雲跑會」一樣可以有溫度、有熱度。
直播帶貨、民法典、企業紓困……無疑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作為旅遊行業的權威媒體,我們也關注熱點,但仍堅持立足行業去延伸、去結合,從而凸顯媒體的獨特性。以直播帶貨為例,今年熱門的採訪對象不少,但我們更關注的是為旅遊產品帶貨的代表委員。於是,當找到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萬山區萬山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負責人華茜時,她熱情地說,「我是學旅遊出身的,太適合回答這個問題了」,這讓我看到之前的努力沒有白費。
2020年全國兩會已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透過兩會這扇窗口,民眾看到了一個信心如磐的中國,一個匯聚起磅礴力量的中國。作為時代的記錄者、報導者與傳播者,我感到莫大的幸運。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打造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詳細】
聚焦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 眾多獲獎作品充分運用融媒體優勢,不斷開拓渠道,錘鍊寫作能力,提升傳播效果;同時關心時代發展,緊跟時代脈搏,深耕社會需求,堅持獨立思考,始終堅持社會效果和傳播效果並重的原則,湧現出許多主題鮮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