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快手謀求上市多日,還是未能在年底順利IPO。
12月22日消息,據媒體報導,快手目前依舊還在回答港交所上市問題,本周預計無法進入聆訊環節。
隨後又有消息傳出,快手將於2月5日赴港掛牌,但官方尚未給出回應。
不知是否因為投資人也在為快手的高負債和巨虧損遲疑。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快手能扭轉局面嗎?
上市路真難走
成立8年,融資9次的快手,在網際網路快速變化的時代,不算年輕。
但快手大有人到中年才開始發憤圖強的意味。
從前快手不爭不搶,但眼看著比自己小6歲的抖音迅速蠶食地盤,快手意識到再不行動就真的沒機會了。
2019年6月,宿華一紙信件,痛陳佛系帶來的危害。自此,「K3」戰役正式打響,以「慢」著稱的快手才開始變得狼性。
同年12月,快手終於完成IPO前的最後一輪融資,開始謀求上市。
只不過時運不濟,快手離邁進港交所始終差一步。2020年馬上就要結束,拖延一年的上市計劃似乎又要泡湯。
據媒體報導,快手至今仍未進入聆訊環節,最快也需要1月中旬。
拋開這些繁瑣的流程不說,快手上市可謂一波三折。
最初快手曾有意赴美上市,但由於國際關係變化,權衡再三決定突擊赴港,結果因同樣的緣由,上市進展再度停擺。
好不容易重啟IPO進程,又遇到辛巴遭殃,監管大棒揮下,快手說不著急是假的。
據稱快手在面見多位基金經理時,就被問及辛巴的風險問題。
快手恐怕也未曾料到,曾經與辛巴的深度捆綁竟成了自己IPO的最大阻礙。
局勢不利
事實上,快手面臨的不只是外憂,還有內患。
上月快手發布佔股書,讓不少非常看好快手的人大呼失望。
招股書顯示,快手在2017年到2019年,分別對應淨虧損200億元、124億元、197億元。
2020年上半年,快手淨虧損更是達到681億元,去年同期僅為2.69億元。
可是明明快手電商GMV都超過千億人民幣,DAU也不斷提升。實在想不到光鮮亮麗的快手竟然面臨高虧損的窘境。
對此,快手解釋是因為邀請周杰倫等明星大咖,導致營銷費用增加。
可錢砸進去這麼多,快手收穫理想的效果了嗎?
招股書顯示,上半年快手營收收入253億元,增速明顯下降。
此外,2月,快手就宣布活躍用戶突破3億,但直到6月,招股書顯示活躍用戶仍是3.02億。
也就是說,快手的新用戶增長也進入瓶頸期。
雪上加霜的是,快手的負債近幾年卻在急劇膨脹,從298.79億,到如今的1747.09億。
難怪剛傳出快手要上市的消息時,不少網友評論,「有的企業看著不錯,其實是高負債,巨虧損」。
快手能自救嗎?
內憂外患,這也解釋了快手為什麼急於上市,當然是為了發(錢)展。
眼下來看,上市確實是快手的最佳生存路線。
畢竟錢的問題解決了,也就有了主宰自己命運的籌碼。
不過快手仍無法掉以輕心。
快手在最後一輪融資中,投資人中不光出現「老夥計」騰訊,還有「新朋友」阿里的身影。
快手真是玩得起,竟然同時集齊BAT三巨頭。
這三家,單拎出哪一家都得罪不起啊。騰訊覬覦短視頻領域很久了,阿里最近也動作頻頻,更不用說百度已然將短視頻放在首要位置。
快手稍不小心,便容易成為大佬們爭鬥的犧牲品。以後快手可能要開拓一個新部門,專職調解矛盾。
說完了快手組織,還得聊聊快手的內容。
抖音作為快手最大的敵手,內容屬性和快手差異頗大。
兩者本應「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同為短視頻行業翹楚,絕不應該針尖對麥芒。
可事實往往更殘酷,兩者都靠廣告吃飯,廣告盤子又不大,只能靠爭搶。
字節跳動算法一絕,自然更受廣告主青睞。宿華和張小龍一樣,對產品調性有「潔癖」,但又得讓快手賺錢,著實犯難。
這種糾結感讓快手久久徘徊在理想和現實之間。
快手能自救成功嗎?
只能說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