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一部80年代初的經典老電影《牧馬人》火遍各大網絡社交平臺,電影中的那句「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開金口,我等會就給你送過來」成為當時火爆的流行語。
無數的單身青年評論道:「等著好心人送來這樣的老婆來」。
眾多網友都被電影中淳樸的愛情故事所感動,並表示看完這部電影仿佛接受了一場靈魂的洗禮,不少網友都強烈建議電影院上映這部電影,重溫經典。
電影《牧馬人》的女主叢珊一度成為萬千影迷心中「最理想的妻子」。
憑藉這部電影,叢珊成為1982年最炙手可熱的演員,但是在這之後,叢珊卻漸漸從大眾的視線中消失。
從爆紅到被「雪藏」銷聲匿跡,消失了38年的叢珊,到底得罪了誰呢?
01
1962年叢珊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藝術世家,父母都是崑曲演員,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叢珊從小就能歌善舞,妥妥的小才女一枚。
1981年,叢珊憑藉優異的成績考進了中央戲劇學院,與姜文、呂麗萍、劉斌成為同學。
那一年,叢珊只有18歲,是班裡年齡最小的一個。
進入中戲沒多久的叢珊就迎來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1981年,導演謝晉準備將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翻拍成電影《牧馬人》,於是到中戲挑選女演員。
在眾多美女中,謝晉看中了吳丹、呂麗萍和叢珊,於是邀請三人去面試。
面試時,三人分別表演了小品、臺詞、唱歌以及形體表演。
面試結束後,叢珊就回去等結果,可左等右等始終沒有等到回復,叢珊以為自己被淘汰,就把這件事給扔到腦後。
但在面試結束的第7個月,她收到了一封來自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信件,信中表明希望由她出演《牧馬人》。
收到信件的叢珊欣喜若狂,但高興之後她突然想到,中戲是有規定的大一、大二的學生是不能外出拍戲的。
就在她一籌莫展時,導演謝晉出面去找他中戲的老朋友金山「放人」,可任憑謝晉怎樣軟磨硬泡,金山就是不鬆口。
後來謝晉對金山誠懇的說:
「你也是個內行人,女孩子身上的這種青春的氣息可謂稍縱即逝。以後倘若演技成熟了,這種氣息也就不復存在了。」
金山這才點頭答應。
這一年,叢珊只有19歲。
02
進入劇組後,叢珊認識出演《牧馬人》男主的朱時茂。
那時的朱時茂是福州軍區話劇團的一名演員,已出演過多部影片,演技成熟,在演藝圈早已小有名氣。
在拍攝前夕,因為叢珊的表演經驗不足,朱時茂就耐心的幫她講戲,陪她練習。
為了讓朱時茂和叢珊快速進入角色,謝晉讓他們去寧夏體驗生活,叢珊就到當地的石灰窯跟著工人同吃同住,一起幹活。
這讓從未乾過苦力的叢珊磨出一手水泡,但她從沒有抱怨,認真體驗生活。
為了演好母親這一角色,叢珊將劇中飾演自己兒子的小演員帶在身邊,還向身邊的媽媽們請教學習,爭取讓每一個動作、神情都神似。
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朱時茂與叢珊也遇到一些小插曲。
在一場兩人擁抱的戲份中,叢珊因為年紀小十分害羞,遲遲進入不了狀態,於是她跑到外面崩潰大哭了一場。
謝晉去開導她,問其原因,叢珊委屈的說:
「看著茂哥那一胸膛的胸毛,我怕,早把想說的臺詞拋到了九霄雲外了」。
朱時茂感到無奈,忙開導她說:
「我知道這有些難為你,但你是演員,就應該拋開一切雜念,你就是李秀芝。這樣吧,你就把我當成一個木樁子好了。」
後來兩人逐漸熟悉起來,拍戲也是越來越有默契。
當電影殺青後,兩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分別時還相約:
「以後一定要多聯繫,有機會再合作。」
03
1982年,《牧馬人》一經上映便火爆全國,在那個還不知道電影是什麼的年代,《牧馬人》的觀影人數竟高達1.2億。
該片還一舉奪得了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
而初出茅廬的叢珊也憑藉該電影獲得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在《中國青年報》選舉的「最喜愛的十大青年銀幕形象」中,叢珊以60萬高票位居榜首。
電影的大火讓叢珊成為無數青年心中的夢中情人,女孩爭相模仿的對象。
一夜爆紅的叢珊卻高興不起來,在學校裡,老師和同學漸漸疏遠她,床鋪被人弄成光板,裝衣服的箱子被人泡了水。
就連老師都時不時的冷嘲熱諷兩句:
「拍了一部電影沒什麼了不起的,你根本就不會演舞臺劇。」
他人的特殊對待讓叢珊充滿困惑與委屈。
因為叢珊性格內向,在學校又沒有一個知心人,只能將委屈埋藏於心中,時間一久必定會出問題。
後來她得了風溼性關節炎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不得不靠藥物來緩解病情。
「那時候也許是得了抑鬱症,不能進行連貫性的思考,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斷。有些問題想不明白就乾脆不去想」。
從中戲畢業後,叢珊又被分配到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她以為自己終於擺脫了他人的特殊對待,迎接自己的將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可是她錯了。
在被分配到藝術劇院的第一天,她就被領導叫去訓話:
「你,小明星,分到我們劇院不能一來就演主角,先來個龍套,不能讓人說你驕傲。」
領導的話再一次刺痛了叢珊的心,但又無可奈何。
在劇院,叢珊先後出演了《魔方》、《紅鼻子》、《黃金時代》等話劇,但出演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角色。
04
後來導演黃健中邀請叢珊出演《良家婦女》中女主,但卻遭到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反對。
無奈叢珊只好曠工去拍,結果《良家婦女》獲得很好的收視率,因為此片,叢珊還被外國觀眾認為是中國傳統女性美的典範。
但即使《良家婦女》大獲成功,但回到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叢珊還是面臨著寫檢查、被罰款的處置,並且出演的還是一些小配角。
這種被「雪藏」的日子讓叢珊整日鬱鬱寡歡,她困惑但又不敢言。
1987年,叢珊獲得了去法國留學的機會,她想走出去,想去高等戲劇學院深造。
叢珊將這一想法告訴朱時茂,朱時茂也替她高興,說到:
「我相信你,一定有毅力和能力面對一切困難,我盼望著你學成歸來,我還想與你一起再合作呢。」
叢珊也信心滿滿的說道:
「我們相約,等我學成後,我們再合作。」
當踏上異國他鄉的土地時,叢珊滿懷激動之情,可沒過幾天她卻犯愁了,語言不通成為她最大的障礙。
於是她報名參加了語言訓練班,每天高強度的學習法語,與此同時還努力鑽研舞臺劇表演。
「舞臺劇是我的專業,在國內上大學時一直有人說我不會演舞臺劇,在法國我把我的專業做得很好。」
但因為一些原因,叢珊最終沒有順利完成學業。
結語
在法國,叢珊還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但最終因感情不和兩人分道揚鑣。
1996年,叢珊回國並收穫了美滿的婚姻,結識了導演蕭峰,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互生情愫,遂走進婚姻殿堂。
之後,叢珊又陸續參演了《無名的功勳》、《南國夢》、《我的青春誰做主》、《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劇,但都沒能激起多大的浪花。
近幾年,叢珊仿佛如銷聲匿跡般,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線中。
縱觀的她的演藝生涯,不難發現空有一身演技的她因為一些規定導致自己的演藝之路受阻。
所以說,叢珊並沒有得罪誰,在事業巔峰時選擇出國留學,等歸來後卻早已時過境遷,屬於自己的輝煌已一去不復返,如果叢珊當時沒有出國,或許演藝事業又將是另一番景象吧。
而娛樂圈本就是一個新人進,舊人出的圈子。
叢珊對於這種更迭換新的現象卻看的很通透。
「我覺得在不在一線,當不當女主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演戲對生活進行思考。」
版權聲明: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