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心不分老幼
所讀所感要用一生去領悟
浙江在線12月23日訊 「如同音樂無國界一樣,詩心,也不分老幼。讀一些詩詞,如共對清風明月,我們和孩子們的心是相通的。」浙大人文學院教授孫敏強,帶著「唐宋詩詞中的月光世界」,開啟了讀書會的分享。他在黑板上寫下「原鄉」二字,以小學生們熟習的《靜夜思》入手,講述著月亮與故鄉。
「這些詩大家都會背,它們已經屬於我們了,但又不屬於我們,需要我們用一生去體會。」孫敏強的話音剛落,有學生回應道,「現在沒有完全懂,是因為我們沒有背井離鄉的經歷。」讀書會上,大家延展品讀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韋莊的「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進一步體會詩作中的情感。
看著孩子們在休息間隙也在翻閱書籍,孫敏強回憶起自己的兒時經歷,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正值書荒。書、刊、還是畫報,自己逮到什麼就讀。街頭小巷的書攤上,一兩分可租到連環畫,自己常常讀得忘了時間。「那時所讀所感,需要我用一生去領悟。」
池昌海——
閱讀是認識世界的通道
這條道路越寬廣越好
同為浙大人文學院教授的池昌海,摘取《論語》中孔子和學生之間的故事,為孩子們展現了孔子獨具特色的人師形象,也讓孩子們更直接理解其中的教育理念。
池昌海表示,希望通過自己故事化的解說,給孩子們展開學習傳統文化的新視野。他坦言,自己年幼時能接觸的讀物很有限,這一代孩子有豐富的書籍可讀,這對他們來說是很幸福的事情。「閱讀,始終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通道,這條道路越寬廣越好。」
衛軍英——
中國古典詩詞分享,是很好的文化溝通方式
隨著讀書分享不斷深入,大學教授和小學生們談起了彼此的夢想。10~11歲的孩子們,夢想裡有畫家、演員、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之所以講辛棄疾的故事,是因為我的夢想。我從小在部隊營房裡長大,有從軍的夢。」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衛軍英帶來了南宋詞人辛棄疾的故事。
他介紹,辛棄疾一生投入抗金,為恢復中原而殫精竭慮。青年時參與反對金朝的「耿京起義」,率五十多人英勇擒拿叛徒張安國,回歸南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他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地方起事。由於南宋朝廷的忌憚,他被投閒置散二十多年,但他矢志不渝,一生志在恢復中原。在衛軍英動情的講述下,孩子們也接受了一場英雄精神和傳統文化的洗禮。
教了30多年書,這是衛軍英第一次面對小學生講述,他認為中國文化深植於內心,無論是大學教授還是小學生,中國古典詩詞分享,都是一種很好的文化溝通方式。
胡志毅——
用故事鼓勵孩子勇於追求理想
讀書會舉辦在貴州湄潭,浙大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胡志毅想要讓孩子們了解故鄉「此地」的歷史,他特意選擇了分享「王陽明在貴州的故事」。他用一個個饒有趣味的小故事,講述了王陽明天生語遲、十二歲立志做「一等聖人」,中進士後遭遇宦海浮沉的前史。
胡志毅介紹,王陽明在貴州龍場大悟,畢生堅持立功、立德、立言,即「人生三不朽」,並著書立說,傳播自己的思想。「因為人的生命很短暫,而著書立說,可以將自己的思想傳遞下去,永恆保留。」
他希望以王陽明的故事啟發孩子們立志求學,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無論這條路有多漫長,都要堅持初心,不要半途而廢。
江弱水——
閱讀是豐富生命的最重要方式
同為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教授江弱水,則從「詩人帶著照相機」的角度切入,為孩子們講述經典詩詞中,作者用語言、絕句、詞牌把眼前景致像拍照一樣聚焦記錄。
「閱讀是打開另外一個世界的渠道。如果不通過閱讀,我們都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生活的,怎麼感受的,怎麼想的。閱讀是豐富我們的生命的最重要的方式。」
參與「都來讀書」計劃
體會閱讀樂趣
讀書會上,教授們還帶來了自己的書作,給小學生們閱讀留念。孩子們翻開嶄新的扉頁,一到休息間隙,便紛紛圍到老師身邊求籤名和合影。「我要把今天的讀書會分享給我的好朋友,老師們仿佛把我帶到了唐宋詩詞描繪的情境中,我以後也想成為一名詩人,把身邊的人、發生在身邊的故事,都寫下來。」10歲的周雨涵說。
據了解,「都來讀書」計劃由抖音、今日頭條、番茄小說、西瓜視頻聯合8所211高校、30家文化機構共同發起,助力大眾讀好書、好讀書。計劃吸引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歷史學家閻崇年等60多位作家、學者、文化文藝名人加入並擔任「領讀人」,以抖音短視頻、直播或微頭條、頭條號文章的形式,發布讀書建議、讀書感悟,與閱讀者廣泛交流、幫助閱讀者深入閱讀。
閱讀是認識世界的通道
閱讀越寬,世界越廣
浙大教授與貴州湄潭小學生「再續前緣」,共讀詩詞,共論哲學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琅琅書聲,掀開了一場特別的讀書會序幕。
近日,「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攜手浙江大學,走進貴州湄潭浙大小學。5位來自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教授,與當地25名小學生同堂共讀人文經典,抖音號@浙江大學全程直播記錄。
「唐宋詩詞中的月光世界」、「《論語》故事」、「南宋詞人辛棄疾」、「王陽明在貴州的故事」、「詩人帶著照相機」教授們精心挑選的五個主題,在讀書會上被相繼分享。據介紹,這場「都來讀書」舉辦的線下讀書會,旨在通過大學教授與小學生交流互動,讓孩子們在閱讀中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本次讀書會,也是一場「前緣再續」。80年前,為了盡力保存戰時學術力量,「浙大西遷」到貴州遵義、湄潭。80年後,浙大教授再次回到湄潭舉辦小學生讀書會,以學術的初心,啟蒙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