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達的第一部電影,演了怎樣一個讓人唏噓不已的歷史配角?

2021-03-02 龍馬人文歷史

很多文章說達叔參演的第一部電影是1981年的《執法者》,其實不然,早在1975年,達叔就客串了大導演李翰祥的清宮歷史巨作——《瀛臺泣血》,在這部匯集了狄龍、盧燕等當時一眾當紅明星的電影中,達叔客串了一個可能許多人並不知曉的歷史人物——康廣仁。

與達叔一樣,康廣仁在歷史上也是個配角。

在戊戌變法的歷史大潮中,人們只記得康有為與他的得意弟子梁啓超,卻不知道為變法奔走最後血濺京華的康有為的幼弟。

在罹難的戊戌六君子中,人們只記得頗有俠士做派、「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卻不記得排在譚嗣同之後的康廣仁。

至今,仍有很多歷史學者認為康廣仁沒有或者很少參與變法之事,他的死純屬受了康有為的牽連。

歷史對他而言,真可謂不公。

(一)幼弟

康廣仁生於1867年,出生不久,父親康達初就因病身故,長兄如父,在整個少年時期,他都跟隨康有為讀書學習,康有為康聖人是他的啟蒙老師,也是他行事立身的榜樣。

康聖人鄙棄科舉,康廣仁便棄了科舉的路子,每次應試都放棄作答。康聖人倡議廢棄纏足陋習,康廣仁便挨戶上門動員說服。

康聖人是個理論家,通常來說,理論家的理論與實踐都有些距離。

康聖人鄙棄科舉,卻又對做官趨之若鶩;康聖人倡議不纏足,卻又極喜歡小腳女人,實在是有些自相矛盾。

康廣仁則是個實踐派,從日後他的活動來看,他顯然是比康聖人這個歷史主角更真誠的變革者。

(二)辦報

1896年,康有為偕康廣仁赴澳門,想在這洋人的地界上辦一份宣傳維新思想的報紙。

在澳門富商的支持下,辦報一事很快敲定,康廣仁被委以辦報重任。次年2月22日,康廣仁主辦的《知新報》正式創刊。

提起維新派的報紙,很多人想到的是梁啓超等人主辦的《時務報》。《時務報》雖然轟動一時,但若論影響力之持久,可能不及康廣仁的《知新報》。1898年戊戌事變後,《時務報》停刊,而《知新報》由於地處澳門,清廷鞭長莫及,因而得以繼續發行,成為唯一一份鼓吹維新思想的報刊。

當時,《知新報》聘有英、葡、德、法、日等多國翻譯,在海內外設有60多個代銷處,遠銷日本、越南、新加坡、美國等地,對當時海外的留學生和華人產生了很大影響。

與注重政論的《時務報》相比,康廣仁的《知新報》更注重多方面內容的調和與平衡,世界大事、國內趣聞、教育辦學乃至個人衛生等內容兼容並蓄,滿足了各階層的精神需求,算是一份質量上乘的報紙。

《知新報》的成功,與康廣仁這位創辦者的出色才能是分不開的。

(三)譯書

由於《知新報》的成功,康有為便將創辦大同譯書局的任務交給了他。

在當時的中國,同文館等官辦翻譯機構引入的多為科學技術類的書籍,大同譯書局的使命則截然不同,在康廣仁擬定的出版計劃裡,他打算將世界各國有關變法的書籍譯給國人,以供變法參考;將西方學校使用的優秀教材譯給國人,以便學子們學習閱讀;將世界各國有關法律的書籍譯給國人,以便國人知道依法治國的道理;將外國有關農、工、商、礦等學科的書籍譯給國人,以全面振興中國的實業。

很快,譯書計劃按期展開,第一批出版書目就有30多種,主要以宣傳變法的書籍為主,康有為的代表作——大名鼎鼎的《孔子改制考》便在其中。

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大同譯書館轟轟烈烈的譯書活動也戛然而止,時間雖不長,卻對宣傳維新思想起了重要作用,若假以時日,它的成就恐怕不在商務印書館之下。

(四)變法

1898年3月,梁啓超抱病赴京,康廣仁隨行看護。

康廣仁抵京後本打算立即回滬,然而事態的發展卻中斷了他的行程,直至最後罹難,他再也沒有能離開過北京。

當時,沙俄強租旅順和大連,一時間,全國上下群情激奮,康有為順時而動,鼓動各方上書堅決拒俄,又召開所謂保國會,號召仁人志士合力救國。眼看兄長如此忙碌,康廣仁便留在了北京,當起了康有為的智囊和秘書。

1898年正是康有為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他白天講學和接見來訪者,所居住的南海會館幾乎到了門庭若市的地步。晚上則忙著起草奏摺與書稿,《日本變政考》《波蘭分滅記》大約都是此時完成的。康廣仁幫著康有為抄寫奏摺、招待應酬、奔走聯絡,長兄的一切雜務均由他代勞。

在給光緒帝的奏摺中,很多變法措施都是康氏兄弟兩人共同敲定的,比如變科舉、廢八股取仕之制,就是康廣仁的建議。

在梁啓超給康廣仁立的傳記中,他是這麼肯定康廣仁的作用的:

「其言往往發前人所未發,言人所不敢言,蓋南海先生於一切名理每僅發其微,含蓄而不盡言,君則推波助瀾,究其究竟,達其極點,故精思偉論獨多焉!」

作為戊戌變法的主要參與者,梁啓超的說法應當是可信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康廣仁不僅是戊戌變法的直接參與者,也是具體的謀劃人。

(五)悲望

以今天的視角看,戊戌變法的失敗是必然的。

康有為等變法運動的領導人物所定的戰略目標過高過泛,觸動的利益集團過多過強,變法集團本身顯然又欠缺最基本的策略與資源,最後必然是進退失據,顧此失彼。

對於變法的失敗,康廣仁其實早有預見,在變法還未全面開始之前,在給友人何易的一封信中,他這麼寫道:

「伯兄規模太廣,志氣太銳, 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行太大,當此排者、忌者、擠者、謗者,盈衢塞蒼,而上又無權,安能有成? 」

說出「安能有成」這樣的話來,可見康廣仁對於變法的前途是非常悲觀的,而當時的變法運動正需要康廣仁這樣冷靜的悲觀主義者。

對比日本的明治維新,康有為等中國變法的領導者不知妥協,不知變通,不知爭取反對者,不知循序漸進,他們策略上的低能直接葬送了變法事業,

與他們相比,康廣仁的論斷可謂是切中要害,料事如神,在這點上,他比他的兄長強太多了。

(六)赴死

至戊戌事變前夕,局勢已不可為,此時,康廣仁這個歷史配角表現出了真正的英雄氣概。

一方面,他苦勸兄長康有為出京。康有為雖然是變法運動的第一思想家,但終歸是紙上功夫,隨著全國督撫態度的逐漸明晰,變法失敗已成定局,既如此,為變法運動保留康有為這一思想火種就非常必要。

另一方面,他與譚嗣同等人晝夜謀劃保救光緒帝的計劃,為維新運動做最後一搏。

他們先是策動袁世凱起兵勤王,可惜失敗了。後來又企圖利用湖南會黨發難,未能成功。最後,不得已請求英美日等國公使出面幹涉,同樣未能奏效。

1898年9月21日中午,康廣仁與錢維驥等人在北京南海會館被捕,錢維驥年少,被捕之時不禁震恐流涕,康廣仁見狀寬慰道:

「死亦何傷? 汝年二十餘,我三十餘,不比生數月而死、數歲而死者強嗎?且一刀而死,不比久病歲月而死者強嗎?若死而中國能強,死亦何妨!」

一同被捕的程式谷聞言應道:

「君所言甚是,但外國變法,前者死,後者繼,今中國新黨寡弱,恐我輩一死,後無繼者也。」

康廣仁慨然答道:

「八股已廢,人才將輩出,何患無繼哉?」

一周之後的9月28日,康廣仁與譚嗣同、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人一起,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就義,時年31歲。

(七)配角,亦主角

康廣仁死後,其長兄康有為又活了近三十年,最後如康廣仁被捕所說的那般,久病歲月而死。

三十年間,這個變法運動的主角逃亡海外,拿著所謂的衣帶詔四處招搖,用各國華僑資助的經費在海外大肆置業,又拋出了荒唐的「中日合邦」說,在革命運動風起雲湧之時,他還成立了所謂的保皇黨,公然開歷史倒車。

相比之下,康廣仁雖是配角,其人生卻圓滿太多了,一如飾演他的達叔。

這樣的人生,是主角還是配角,又有什麼區別呢?

歡迎關注,與龍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吳孟達周星馳票房最高的5部電影,《鹿鼎記》第四,第一迄今仍留遺憾
    1990年,《賭聖》上映之後,不僅以4132萬港元打破香港有史以來最高電影票房紀錄,成為香港影史第一部破4000萬的電影,也創造了一種叫做「無釐頭」的喜劇。上圖:《賭聖》從那以後到2001年,這對黃金搭檔合作了二十多部電影,屢破由自己創下的票房紀錄:2001年他們最後一次合作的《少林足球》第五次打破港片票房紀錄、成為香港影史第一部破6000萬的華語電影,並創下全球2.8億港元的成績。令人唏噓的是:吳孟達一生票房最高的電影《流浪地球》,周星馳缺席;而周星馳一生中票房最高的電影《美人魚》,吳孟達沒有參與。
  • 一個光芒萬丈的黃金配角——吳孟達!
    所以他開始演瘋子,演傻子,也演讓人討厭又吝嗇的人。同樣的,他又開始演父親演爺爺,演與年紀不相稱的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有王晶的油膩演技襯託,大傢伙對達叔的高超演技,將會有一個更深的認知。劉德華演小魚兒,林青霞反串花無缺,達叔演李大嘴,就是《武林外傳》李大嘴的原型。本片質量一般,是達叔演員生涯的一朵微不足道的浪花。堪稱神作的電影,古惑仔劉德華與富家女吳倩蓮相愛,影片主題曲非常好聽。達叔演一個老年古惑仔,這類頹廢角色對達叔可謂駕輕就熟了。這部電影有多著名,多經典無需我多言。想必大家都看過。
  • 主角是肉配角就是配料,演不了主角,配角也讓人難忘
    吳孟達曾以吃火鍋來做比喻,如果主角是肉,那麼配角就是熬湯的秘制配料,有些演員礙於形象或年紀,演不了主角,但是作為配角也可以被無數人記住。《大話西遊》裡囉囉嗦嗦的唐僧是羅家英最為內地觀眾熟知的一個角色。許鞍華找他出演《女人四十》時,本來是想讓他搞笑的,但這顯得許鞍華並不了解他,因為電影編拍邊改,羅家英的形象完全變了,現實裡羅家英是個很樂觀,很少哭的人,但在一場送喬宏去老人院的戲,給他繫鞋帶時,羅家英落淚了,本片讓羅家英同時獲得金像獎和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
  • 「黃金配角」吳孟達的龍套江湖
    吳孟達進入影壇幾十年,從未主演過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全部是以配角參演,從不務正業的老爸,到頹廢無能的警察,把市井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演的淋漓盡致。他的表演深入人心,成為為數不多靠演配角而走紅的明星。說到吳孟達,繞不開的一個名字叫周星馳,他也成為周星馳電影的一個標誌,演出了自己獨到的喜劇風格。周星馳的「無釐頭」的表演,與吳孟達的唯唯諾諾、窩囊透頂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個人的電影中的情節,給很多人的童年帶來了無盡的快樂。
  • 黃金配角吳孟達談與星爺關係,眼角含淚,不往來背後原因讓人唏噓
    在最新一期的《十三邀》中,被採訪的吳孟達說道自己至今都不知道什麼叫「無釐頭」。想想達叔和星爺合作了那麼多的無釐頭電影,聽到達叔說這樣的話,還真是讓人意外呢。後來星爺也曾親自問候過吳孟達,只是這件事之後兩人很久沒有互相聯繫,事情拖得久了,自然誰也不想先開口。
  • 吳孟達和香港黃金配角消亡史
    演完以後,周星馳問他痛嗎?他說:「痛,但我是演員。」雖然曾經是周星馳星輝公司的日常事務管理人,但周星馳連他的婚禮都沒有參加,離開星輝之後,他更是常年無戲可拍。其實吳孟達已經是第八個去世的周星馳電影黃金配角。在他之前,出演《整蠱專家》的成奎安,早於 2009 年去世,享年 54 歲。
  • 吳孟達:「黃金配角」的背後是一段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
    好看的紅花需要綠葉襯託,一部電影同樣也需要配角來襯託主角光環。娛樂圈的配角很多,但能被人稱之為"黃金配角"的,大概只有吳孟達一個人。從出道到現在,吳孟達一共出演過兩百多部影視作品,幾乎都是配角。而在他"黃金配角"的背後下,其實是一段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
  • 你的樣子:一個配角演員的自我修養
    片尾音樂響起,周潤發倒在車旁,血從傷口流下浸透了頭盔,張艾嘉和小孩在一旁痛徹心扉地嘶喊,而有一個配角強忍著悲痛,在旁邊阻止他們衝向現場。可能這個形象相比於男女主角,一直是有些模糊的,他就是吳孟達飾演的龍五。這樣的正劇配角可能不如後來的喜劇形象出彩,但也是這部電影不可缺少的綠葉。而這部電影推出的1989年,正是吳孟達事業轉折的關鍵一年。
  • 熱點 |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獲得者吳孟達病逝,享年68歲
    提起「達叔」吳孟達,許多影迷都不陌生,他在周星馳諸多電影中扮演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香港資深演員吳孟達近日因肝癌惡化,留醫沙田仁安醫院深切治療部,延至27日下午離世,終年68歲。《楚留香傳奇》裡的達叔1981年參演了第一部電影《執法者》。1991年憑藉電影《天若有情》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 金牌配角吳孟達,是因為哪部作品被觀眾熟知?
    一部好的作品少不了配角的參與,在這個演藝圈裡,能夠被譽為金牌配角,也能夠證明他的實力。說到娛樂圈裡金牌配角吳孟達,與周星馳合作過很多的作品,這些作品的票房收穫相當不錯。吳孟達比周星馳成名的時間要早,他是因為哪部作品被觀眾所熟知的呢?
  • 懷念吳孟達,也是懷念配角的黃金年代
    「大傻」成奎安、「奶奶」李香琴,「金牌綠葉」吳孟達,即便不能一下子說出他們的名字和角色,但熒幕上每一張熟悉的面孔都早已深入人心。流水的紅花,鐵打的綠葉,你不一定能在當時上映的每一部電影中都看到劉德華和梁朝偉,但卻肯定少不了那些面熟的配角。自患病入院,吳孟達就備受輿論關注,演了一輩子配角的達叔,承包了幾天的熱搜,對於一個演員而言,這既是認可更是尊重。
  • 吳孟達最該感謝的人,沒有他的聲音,達叔演什麼都尷尬!
    說到吳孟達這個演員,他演藝生涯大部分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當配角。可是,這都沒關係。即使吳孟達是配角,可他已經是巨星級別的配角。吳孟達的演藝生涯不僅獲得演藝圈的認可,也獲得觀眾的肯定。即使他現在老了,他的號召力依舊還在,觀眾依舊喜歡他!
  • 香港電影八大黃金配角排行榜,吳孟達排第四,第一是萬能配角
    一部電影主角固然重要,不過配角也功不可沒,正所謂鮮花需要綠葉襯託。香港電影有雙周一成、梁朝偉、張國榮、四大天王等巨星,不過也有許多演技精湛的黃金配角。今天大聖為大家盤點香港影壇八大黃金配角排行榜(僅限男演員)。
  • 吳孟達:一個喜劇演員的自我修養
    《賭聖》是吳孟達和周星馳合作的第一部電影,也堪稱是「周吳組合」的開山之作,上映之後引爆全港,當年的票房達到4132萬元,成為香港1990年度票房總冠軍。緊接著,導演王晶趁熱打鐵,又請周星馳和吳孟達聯手劉德華,同年又拍了《賭俠》,再度火爆,票房達到4034萬元,成為香港1990年度票房亞軍。兩部電影一出,周星馳和吳孟達的「黃金搭檔」形象就此奠定。
  • 誰說吳孟達只配當配角?他竟然活成了人生舞臺的主角
    ▲吳孟達做客《十三邀》:演員是騙子?吳孟達坦言:你們都被我騙了戲如人生今年,有太多見證了香港影視業發展的人離開我們——金庸、林嶺東、藍潔瑛…吳孟達作為一路看著香港電影興衰的人,再回憶過往,頗有一點蒼涼的意味。他回憶金庸先生,稱讚他很自律。
  • 吳孟達周星馳評分最高5部電影,《鹿鼎記》第4,第一是喜劇天花板
    不過近日他已經完成了手術,正進入化療階段,目前人非常虛弱,連話都不能說了。達叔是陪伴我們長大,帶給我們無數歡笑的好演員。他年輕時曾經一度迷失了自我,去找周潤發借錢被拒絕,後來在周潤發的暗中幫助下才重新振作,從此不計角色戲份認真演繹,終於成為香港電影輝煌時期的黃金配角。
  • 吳孟達又演電影了,而且又跟羅家英湊一起了,主角要被搶風頭了
    故事和劇情看似老套和荒誕,卻有著諸如盜墓尋寶和降妖除魔等諸多元素,而且電影的演員陣容也非常吸引人,首先吳孟達的加入就非常搶眼,這可是陪伴了無數觀眾童年和成長的老戲骨了,也是之前周星馳經典電影中的黃金配角,他的出現瞬間給人帶來滿滿的回憶殺。
  • 吳孟達周星馳經典電影-《喜劇之王》
    吳孟達,不僅僅是黃金配角,也是喜劇之王。
  • 67歲吳孟達近照身形暴瘦,鬍子花白老態盡顯,與釋小龍共度中秋
    從照片中,吳孟達瘦了不少,脖子上一根青筋十分明顯,白髮叢生,連鬍子都已經花白,臉上也皺紋遍布,老態盡顯的模樣令人唏噓不已。2014年,吳孟達健康告急,他的心臟頻繁疼痛難耐,緊急送醫之後得知是病毒感染導致心臟衰竭,因病痛吳孟達暴瘦30斤,公開露面的狀態讓人不忍直視,當時甚至還兩度傳出他病逝的消息,令人憂心不已。
  • 吳孟達和吳京僅合作兩部電影,吳京卻稱呼吳孟達為前輩,原因簡單
    有一段時間娛樂圈很喜歡歸類明星的姓氏來形容明星的高度,像「兩張一周」就代表的是張國榮、張學友、周星馳,縱觀現在的娛樂圈,又有哪些明星可以用姓氏來進行歸類了,用「兩吳」來形容吳孟達和吳京應該不算過分,吳京給國產電影做出的貢獻有目共睹,雖然吳京只和吳孟達合作了兩部電影,但是吳京卻稱呼吳孟達為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