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挺期待《明日之子3》的,從第一期節目追到現在,越來越崩了,40個學員,每一個人都是高手,當時還滿懷期待想著他們能組成什麼樣的團,結果看到最後,樂團基本的配置都沒成型,全是一場人氣的狂歡!
最新一期節目中,節目組開始籌劃五人團,這也是從二人團、三人團、四人團之後的再一次進化,同樣的拆分重組,人氣最低的那一組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可這一期沒有想像得那麼順利,錄到最後都沒有一個結果!成團的只有兩個,氣運聯盟人氣值出現斷層式第一!
氣運聯盟的人選第五人不是通過綜合實力的考量,而是通過轉瓶子,雖然有點戲劇化了,但這可能就是傳說命運的選擇吧,趙珂也是很有實力的,唱功比小熊好很多,可是,一個鼓手帶四個主唱,這真的是一個樂團該有的配置嗎?這明顯是男團吧!
還有就是人氣前三在一個團!後面的比賽還有用嗎?因為從前幾期表現來看,實力在這個節目中不容易被人發現,人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胡宇桐和小熊的人氣逆天,節目一方面讓這些孩子們充滿個性,鼓勵原創。
可原創作品的評分的方式卻是通過場外人氣值來衡量。這對於音樂人來說,真是不太公平,換句話說,這是一場資本的較量,付費投票可以拉人氣,讓學員本身的才藝沒有得到應有的展現!
所以剛開始氣運聯盟在組隊的時候,小李明顯厭倦了自己專業向人氣妥協的現實,想要脫離。強哥和小馬哥也分別拒絕了邀請他們的隊伍,他們不是沒有實力,只是不想再玩這場人氣的遊戲!
高壓狀態下,學員都想回家,哈拉木吉更是委婉地說自己想要成為脫韁的野馬了,寧願退賽也不想再參加,節目組心裡難道還不明白嗎?對於喜歡純粹玩音樂的人來說不僅僅是出名,而是通過和更具專業的人和團隊合作,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可節目組偏偏用人氣來衡量一個樂隊,《明日之子》這個名稱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什麼樣的人才能配得上這個稱呼,用來做綜藝節目的名稱是不是覺得很可笑?
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什麼樣的節目和性質,完全就是以欺騙性質來達到牟利的節目,這種以欺騙行為編排下的節目有可觀性嗎?《明日之子》應該是一個在能力上,責任上特別突出的青年人,對社會,民族,國家的未來有著最高的能力和責任的人,是當代社會,民族,國家給予認可和給予厚望的人,這節目裡面的人優秀的都被淘汰,還怎麼讓人寄予厚望?
當然咯,也有人說,這是提前磨合年輕人,讓他們知道社會的險惡,挺好的。這點都受不了的話確實不能組樂隊,樂隊絕對是高光短忍受長的職業,沒錢沒理想沒耐力搞不下去的!
但如果這樣去消磨一個年輕人的熱情,只能說中國很難再出現很火的樂隊了,你如何看待《明日之子3》的賽制呢?歡迎在文末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