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今天是聖誕節。
就長話短說好了。
今天你的朋友圈有多少人分享了《真愛至上》的截圖和那首該死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
like this:
this:
and this:
對不起,還應該有文青摯愛《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和失落屌絲精選《聖誕結》的一席之地。(疏忽了)
anyway,節日大師們的作品高度凝練了每一代青年們的共通情感,其共鳴和痛點之準堪比春晚馮鞏:「我想死你們了!」
我甚至覺得在這樣一個普世到近乎共產的歡樂氣氛下,獨自品鑑《耶穌來自駐馬店》的我都有一絲另類脫俗。
不過說實話,令我如此暴躁的並不是人民周而復始的節日性現象級情感高潮,而是觀看了一部爛片《最幸福的季節》。
片中克裡斯汀斯圖爾特和麥肯茲扮演的一對拉拉戀人,其中的bi Harper誇下海口帶小k回家過年見父母,滿心歡喜準備贏得女友家人好感,接受父權祝福的小k卻在旅途中發現Harper其實並沒有跟家人出櫃。
呃,這就算了,終於到家後卻接連遭逢在女友優秀的異性前任面前出醜,被女友家人當成小偷,被女友介紹為「室友」並公開否認戀人關係等…...🤷。
雖然但是,影片的結尾本該分道揚鑣的她們還是強行happy ending了。
Harper崆峒的母親為了子女的幸福瞬間開竅,而她大選失敗的父親也在一夜之間頭腦開光接受女兒是同性戀,並且光速接納小k組成了幸福的一家。(其智慧覺醒時間總計耗費片長5分鐘左右)
這到底是為什麼?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哦,大概因為這是tmd聖誕節吧。
美滿,幸福,必須快樂的聖誕節。
其必須快樂的邏輯大致和「來都來了」,「大過節的」,以及「別逼我在世界最快樂的節日扇你」等同。
越想越火大,於是立刻發了如下觀後感到我的社交網絡中。👇
收穫0評論0贊。👍
大家都在忙著tmd真愛至上,並沒有人想看一個心碎的loser又發表了什麼高見。
眾生的歡笑裡一個人總能悲慘得格外突出。而更糟糕的是,我本人竟能從這個爛片中找到些許共鳴,電影之外我真實的感情狀態也在經歷浩劫,但與電影的結尾不同的是,我分手了。
在聖誕來臨之際,我結束了一段戀情。然而緊接著,你要面對鋪天蓋地的網絡聲討:「愛最大」,「愛最美」,「愛能拯救一切」blablabla……
簡單來說,就是你在情緒谷底的時候正好是群體的最高峰值,你在分手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在全民熱戀。
就……除了調侃自嘲「最美逆行者」外,也做不了啥具體的反抗。
說來也是一個巧合,這段戀愛剛開始的時間就是兩年前的不久左右,也是聖誕時節。那個時候我們剛剛認識,彼此的關係連同乾燥寒冷,沒有夜生活的北京一樣,擰擰巴巴,僵持不下。
那個時候,我不會激動地發表「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這種愛的宣言,只會因為你加班太晚找不到地方吃飯,而措手不及地在海底撈草率過節。
在火鍋店裡沉默但欣喜地耗費時間,面對著喜歡的你,緊張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直到服務員遺憾地來告訴我們兩點就要打烊。
在夜間排著數十人隊打不到車回家的我們躲在ATM自動取款機的玻璃房子裡,看著外面寒冷又缺乏節日氣息的城市。
「你明天還要工作吧,啊不是今天,夠睡嗎?」
「沒事。」
「真對不起,這一點也不聖誕。」
「哈哈,沒關係了,這幾年北京就一直這樣……」
這個聖誕節一點也不浪漫,甚至有點寒酸,有點羞澀,處處透露著想在生活的窘境中拼命追求些什麼,但最終不倫不類的蹩腳感。
但是很意外的是,我感覺很好。
從那個節日後,我們勢不可擋地走在一起。共同生活,又體驗枯竭。我們的愛情就是在聖誕裡出生的小雞,兩年後它越長越肥,越來越貪婪,我們不得不把它殺了,做成一盤聖誕烤雞。(這都是後話)
總之,這隻雞活著的時候滿地跑,在不會下雪的北京四處亂竄。
直到它死了,我才發現那些腳印竟然非常清晰,連空氣裡都是它的羽毛,吸進鼻子裡打不出噴嚏的時候,就會牽一髮動全身地哭。
其實,我沒有多麼痛恨聖誕。只是看著一波又一波的愛洶湧來襲,聽著人們胸腔裡此起彼伏的潮水聲時,我很難擺脫個人局限性的悲觀。
一個人的愛是一時興起嗎?心血來潮嗎?隨波逐流嗎?
我總是忽略一個事實即:其實,沒有一種愛有必要永恆。
人們在冷漠的現實裡擇日奔向一場場小型慶典,舉杯慶祝最平凡的庸俗,這個事情真的很美。
看著公司漂亮的聖誕樹,我心想:『cnmd,為什麼悲傷的總是我。』但當喜氣洋洋的大家從我身邊走過時,我還是會保持微笑並祝福每個人:聖誕快樂。
「祝你聖誕快樂。當然了,不快樂也無妨。」
作者:
視覺:阿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