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鏡】漫話四大探長和總華探長

2021-02-13 八零九零遊戲時光

      今年極可能會成為「探長年」,繼年初的《追龍番外篇之十億探長》後,《金錢帝國2之四大探長》、《風再起時》也有可能在年末上映。雖說題材上有點老掉牙,香港網站的評論也是「噓」聲一片,不過《追龍》的票房收益似乎說明梟雄片依然有它的受眾,特別是內地觀眾對於「九龍城寨」時代的香港仍抱有一種獵奇的心態,都很想了解那個「百花齊放」年代的社會生態。

 

      但不管是90年代還是千禧後拍的梟雄片基於商業電影上的考慮,對人物和事件的修改比較多,是名符其實的「本片純屬虛構」,如果把它們當成歷史傳記片來解讀那是會鬧笑話的。港產梟雄片無論主角是「白」還是「黑」,四大探長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事實上香港在整個60年代,這些隻手遮天的華探長才是香港真正的主人,有時候連英籍的「一哥」和港督都要讓他們三分。

 

      探長為了積累業績,往往會向轄下的幫派「買案」,即案子抓不到罪犯時會讓大佬們交底層的手下來頂罪,並交付數量可觀的「安家費」。

 

      探長是一個已經不存在的警隊職務稱呼,探長的英文名稱是「Detective Staff Sergeant」,是「差館」(警署)的領導人,數目很少,負責該警區的治安,因此他們對治下的「社團」情況非常熟悉,表面上看起來他們分屬黑白兩道,但實際上私下都有交往,白的默許黑的經營偏門行業,甚至還為其提供方便;黑的則管控旗下的馬仔不要公開幹諸如謀殺、持械行劫等嚴重罪行,讓白的轄區表面上太平無事,好令鬼佬上司滿意。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與當時英國殖民者本身的腐敗有關,探目若要晉升為探長,必須要向鬼佬上司貢獻金錢,而與社團人士關係好的探目比一般的同袍更容易得到各個幫派的資助,升職的機會也更大,當他成功上位後自然要回報「金主」們。

 

      《一代梟雄三支旗》中的劉福原型來自姚木和劉福二人,姚木在晚年因中風而半身癱瘓,因不堪病痛折磨而在家中開槍自盡。

 

      到了二戰結束後,港英增設總華探長的職位(Detective Staff Sergeant I,普通探長的後綴為II),他只對處長負責,整個大區的探長都歸總華探長指揮和調度。如果說探長本身就是黑白通吃的老油條,那麼能當上總華探長的自然是老油條中的人精。首位總華探長是潮陽縣出身的姚木,行伍出身的他精明能幹,深得英籍上司的喜歡。1949年7月,姚木晉升為總領港島、九龍及新界的總華探長,後來因健康問題於1951年宣布退休,由時任九龍區探長的劉福繼任。

 

      《雷洛傳》中青年雷洛調去新界是因為得罪顏同,這個是虛構的情節,實際顏雄當時的地位根本無法與呂樂相比。

 

      所謂「四大探長」的說法,其實早在50年代末已經出現,他們是劉福、黎民祐、梁德霖和呂樂。呂樂當時的職務為新界區探長,由於他與香港著名幫會14K、新義安關係非常好,因此深得警隊高層重用。1962年,總華探長的職位重置,由呂樂和藍剛二人擔任,前者負責港島區,後者負責九龍區併兼管新界區。

 

      由於呂樂的特殊背景,使得他升職後黑白合流的局面日益嚴重,很多警員本身就有幫派的背景,其中最出名的是陳惠敏,他既是警員也是14K的「雙花紅棍」。各路幫會所經營的偏門生意由於有位高權重的總華探長保護得以越做越大,煙檔賭檔遍地開花,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不斷坐大的華探長其權力遠超職位,連英籍的警務處長都無法有效指揮警隊。但對於英國佬來說,只要能從這些華探長手中收取數目可觀的利益,在社會秩序表面上穩定的情況下,他們都不太理會下屬的違法行為。華探長們除了向幫派收取保護費外,自己也經營酒樓、夜總會等「正行生意」,坐擁豐厚的身家,使得地位崇隆的總華探長擠身為社會名流,長年擔任某某會的會長並大搞慈善,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雷洛傳》中雷洛前女友阿霞本想以妾的身份嫁與雷洛,結果因大清律例被廢除而含淚出走,這裡的時間明顯不對,大清律例中納妾條款被廢除是1971年,那時呂樂早就退休並全家出逃了。

 

      英國為方便管理佔香港絕大部分人口的華人,於是保留了清朝的法律,俗稱「大清律例」,如歐洲人在香港犯法會使用英國法律來定罪,華人犯法則採用清朝法律定罪。即使後來清朝滅亡,個別條例依然在華人社會中通行,比較著名的有新界原住民的「丁權」和納妾。

 

      由於華探長們個個有權有錢,因此三妻四妾屬於常態,比如藍剛本人就有一妻四妾,這還沒算夜總會的「風流債」。探長的身家基本以千萬計算,而總華探長的身家更是上億,呂樂就是因為身家超五億成為華探之首,故有「五億探長」的外號。

 

      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華探長們吃得腦滿腸肥的同時,挨餓的自然就是普通市民,民怨的積累最終導致1966年和1967年的暴亂,其規模之大警隊亦無法制止,連駐港英軍都要參與平亂。這一切令英國政府不得不重視香港的貪腐和黑白合流的問題,於是大家所熟悉的「廉政公署」於1974年成立,大力打擊警隊貪汙,有手腕的大小探長紛紛出逃。

 

      在《雷洛傳》中,升為「總華探長」的顏同被廉署抓獲,而事實上顏雄在「油麻地果欄案」後便已出逃,再者他本人並沒有擔任過總華探長一職,與呂樂爭奪油麻地探長職位更是子虛烏有。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四大探長」是指呂樂、藍剛、顏雄和韓森,其中顏雄因為與呂樂同屬「鶴佬人」,又熟悉九龍城寨的幫會頭目及毒販,故呂樂上位後將其提拔,擔任被稱為「油水區」的油麻地探長,在廉政公署成立後他依然在位。1975年,毒品調查科在油麻地果欄查獲一批毒品,並懷疑有執法人員參與其中,於是廉政公署迅速介入,顏雄自知大勢已去,於是以旅遊為名出逃。

 

      《雷洛傳》和《藍江傳》稱藍江從事反飛多年,而事實上當過反飛組領導的是韓森,藍剛本人並沒有參與任何關於反飛的行動。

 

      至於知名度最低的韓森,年輕時曾跟隨劉福,但由於呂樂、顏雄刻意提拔潮汕籍的警員,使得韓森所屬的「東莞派」長期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到1966年才升任為旺角區探長。60年代末,看到風向不對的呂樂和藍剛提前退休並移民後,韓森才得以在1971年升任為新界區總華探長。由於港督麥理浩銳意打擊貪腐,感覺大難臨頭的韓森在升職後兩個月便申請提前退休,於1974年移民加拿大。

      《四大探長》中陸剛的上司黎探長,原型是50年代「四大探長」中的黎民祐,藍剛在入職警隊時是黎的手下,但黎是申請退休,並非被英籍上司降職。

 

      而曾經是「四大探長」之一的黎民祐儘管在1969年退休,但仍遭到廉署的調查,1976年被拘捕,最終在1979年被判貪汙罪名成立,即時入獄兩年,近1600萬財產被充公。

 

      經過70年代的大力反貪,香港的社會風氣走向了正軌,警隊的架構亦得以重整,總華探長與探長的職務被撤銷,從此成為歷史。

 

相關焦點

  • 海陸豐人——香港總華探長呂樂
    看他當時那傻勁,真不敢相信他最後能做上探長,能擁有億萬身家……1、雷老虎的原型——總華探長呂樂  華探長履歷表(華探長指當年四大華人探長)  姓名:呂樂(人稱「樂哥」、「阿直」——阿叔的潮州語)   服務警隊年期:一九四○至一九六八年   離職前職級:九龍總華探長(曾與藍剛對調港島及九龍駐守警區)   廉署行動
  • 香港總華探長【呂樂】檔案
    1959年藍剛升任華探長。(1992年《四大探長》有此案改編相關情節)1959年7月27日,九龍城警署華探長呂樂的祖母林氏去世,到場致祭者眾多,韓森、顏雄也在其中。1966年9月28日,港九兩區總華探長呂樂、藍剛聯合夜搜落馬洲,拘獲荃灣巨型雪櫃藏毒案主犯吳逸階(毒品總值逾千萬港元)。1967年4月,呂樂與藍剛互調駐區,任九龍總探長。
  • 香港總華探長「呂樂」的傳奇人生
    1959年藍剛升任華探長。(1992年《四大探長》有此案改編相關情節)1959年7月27日,九龍城警署華探長呂樂的祖母林氏去世,到場致祭者眾多,韓森、顏雄也在其中。1966年9月28日,港九兩區總華探長呂樂、藍剛聯合夜搜落馬洲,拘獲荃灣巨型雪櫃藏毒案主犯吳逸階(毒品總值逾千萬港元)。1967年4月,呂樂與藍剛互調駐區,任九龍總探長。
  • 真實版香港四大探長:呂樂只能排第二,另一位三區總探長權利最大
    四大探長,通常是指60-70年代時,香港警隊裡出現的4個華人探長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他們都因為以權謀私,包娼庇賭,貪汙致富,最終在1977年的一次特別行動中,他們連同另外幾十個探長一起被ICAC通緝,不是跑路就是被捕入獄。關於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從《一代梟雄三支旗》、《跛豪》、《五億探長雷洛傳》等香港電影中了解得知。
  • 他才是香港警界「一代梟雄」,凌駕「四大探長」之上,無人能及!
    喜歡看老香港經典電影的朋友都知道,一般我們比較熟悉的大佬就是四大家族和四大探長,不過有一個人,要凌駕於他們之上,他就是華人探長陳志超。    不過,別看這四大總華探長在這些電影裡呼風喚雨、風光無兩,可是當時在香港警界還有這麼一個人讓「四大探長」見了也是低頭哈腰,總華探長的位置人家根本就不放在眼裡
  • 「五億」探長●呂樂
    隨著影視劇中梟雄片大火,讓觀眾都了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有一段黑暗混亂的時代,那段時間香港最大的「黑社會」就是香港警隊;隨著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金錢帝國》、《追龍》的火熱,將當時香港警隊最有實力的四位華探長並稱四大探長,其中最為大眾熟知的就是電影中的雷洛和顏同,雷洛和顏同的原型就是四大探長中的呂樂和顏雄,不過呂樂和顏雄並不是電影中演的那樣平起平坐
  • 總華探長與一代毒梟:「跛豪與雷洛」的兄弟情,其實根本不存在
    而義群與當時香港的新義安、和勝和、14K、被稱為香港黑道四大家族。而提到跛豪,我們還不得不提及一個人,在電視銀幕上他總是會伴隨著跛豪的出現,此人便是號稱五億探長的呂樂,香港華人總探長。在英國人統治香港時期,香港總共出現了四大探長,其中呂樂被稱為四大探長之首,同為探長的漢森、顏雄都要跟在他屁股後面
  • 總華探長與一代毒梟:「跛豪與雷洛」的兄弟情,其實根本不存在!
    而義群與當時香港的新義安、和勝和、14K、被稱為香港黑道四大家族。  而提到跛豪,我們還不得不提及一個人,在電視銀幕上他總是會伴隨著跛豪的出現,此人便是號稱五億探長的呂樂,香港華人總探長。    在英國人統治香港時期,香港總共出現了四大探長,其中呂樂被稱為四大探長之首,同為探長的漢森、顏雄都要跟在他屁股後面。
  • 四大探長名不副實?14K超級元老:沒有呂樂,九龍城寨一塌糊塗
    該電影大概還是講述1974年,香港成立ICAC之後,與四大探長、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故事,似乎與《五億探長雷洛傳之父子情深》的內容差不多。近兩年,王晶拍攝這種題材的電影比較多,只是改了一下電影的價值取向,更符合中國人的心理需求,對於看過《跛豪》、《雷洛傳》的觀眾,王晶的新作品也只是換湯不換藥,老故事新說法。
  • 四大探長名不副實?14K超級元老:沒有呂樂,九龍城寨一塌糊塗
    該電影大概還是講述1974年,香港成立ICAC之後,與四大探長、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故事,似乎與《五億探長雷洛傳之父子情深》的內容差不多。近兩年,王晶拍攝這種題材的電影比較多,只是改了一下電影的價值取向,更符合中國人的心理需求,對於看過《跛豪》、《雷洛傳》的觀眾,王晶的新作品也只是換湯不換藥,老故事新說法。
  • 五億探長——雷洛
    雷洛的原型是1960年代港島、九龍總華探長呂樂。呂樂於1920年出生於廣東海豐縣。有傳言說呂樂原本是文盲,籤名時都是畫兩個圓圈(「呂」),一個向下 的箭頭(「落」,諧音「樂」)。不久,晉升為新界區探長。呂樂1962年,呂樂獲得英國女皇頒發的殖民地警察獎章。他和另一位知名探長藍剛(四大華人探長*之一)一同晉升為總探長,分別管轄香港區和九龍區。
  • 五億探長雷洛傳中的總華探長其實有四個,第四個在電影中勢力最強
    今天是介紹一下,在那個時期被稱為華人總探長的四個人。由於後來四人都被通緝所以被當時的英國政府稱之為「四大探長」。我們按照他們排名依次述說。1.呂樂呂樂是在1958年被提拔為新界區總探長。呂樂最開始參加警隊時只是一個普通著裝警員,在當時也被稱為綠衣。主要負責工作也就是跟我們現在的派出所的聘用合同制的基層民警一樣。
  • 王晶新片《四大探長》立項 古天樂梁家輝實力加盟
    近日,根據國家電影局2020年3月立項公示顯示,由王晶執導、編劇的電影《四大探長影片的背景設定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在英國高官包庇下,警隊公然貪汙,警黑勾結,其中有四大探長,分別為雷樂,藍江,文雄及陳細九,當黑白雙煞(古天樂、林家棟飾)兩位檢察官撞上毒梟之首跛豪(梁家輝飾)及總華探長徐樂(吳鎮宇飾),正邪對峙一觸即發,暗潮湧動之下的這場善惡之戰究竟會鹿死誰手
  • 洪門往事|香港四大探長(上)
    他又叫呂務樂,江湖人稱lak哥、樂哥、阿叔,發跡後成為香港四大華人探長之首,也被稱之為「五億華人探長」。他的故事被很多香港電影演繹過,比如劉德華主演的《五億探長雷洛》,任達華主演的《四大探長》,梁家輝主演的《金錢帝國》,還有去年劉德華主演的《追龍》等等。在加入警隊之前,呂樂在茶館跑堂,剛加入警隊時,還是名軍裝巡邏小隊的警員,比便衣刑警低一級別。
  • 這片中任達華飾演四大探長,卻擋不住街頭小人
    與《跛豪》故事同一時期的警隊內有四大探長,分別是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建立成一套警界「貪汙制度」,盛極一時。由黃志編劇、林德祿執導的《四大探長》,正是取材自這四人的故事。《四大探長》在《跛豪》後的1年上映,本質上屬於梟雄片「跟風之作」。
  • 香港前五億探長呂樂病逝_娛樂頻道_鳳凰網
    有「五億探長」之稱的呂樂由擦鞋、派報到成為普通軍裝警員,再獲擢升為統領刑警的總華探長,其一生就是一個傳奇故事。1960年代香港黃賭毒猖獗,呂樂縱橫黑白兩道,隻手遮天,風光一時,後因貪汙斂財達5億港元被廉署通緝30多年,留下一世汙名。呂樂傳奇一生曾被改編成電影《雷洛傳》,由劉德華飾演呂樂。
  • 60年代稱霸香港的一代梟雄,四大探長都畏懼三分,最終結局如何
    看過劉德華《廟街十二少》的人應該對當時坐在首席的四個人非常印象深刻吧,他們四個代表的是當時的香港警察的權力巔峰,也就是四大探長。四個人分別是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這幾個人是很多的警匪片中的原型比如說《雷洛傳》、《金錢帝國》,這四個人在香港手腕通天,翻雲覆雨與黑幫搞成一團收黑錢,草菅人命。
  • 電影中的黑道女強人:談判請出跛豪、開會和四大探長平起平坐
    香港黑幫犯罪電影論排場,呂良偉和鄭則仕主演的《跛豪》毫無疑問是最強的,比起陳小春、鄭伊健等人主演的《古惑仔》,後者簡直就是在玩「過家家」,因為《跛豪》是真實人物改編而成的電影。呂良偉飾演的「跛豪」給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霸氣、囂張、夠狠《跛豪》然而在一部香港黑幫電影《霞姐傳奇》中,一個黑道女強人霞姐和黑社會談判,對方非常囂張說什麼都不肯和解
  • 」五億探長」雷洛的傳奇一生!
    1940年任職警員,60年代與顏雄、韓森和藍剛合稱香港"四大華人探長",與黑幫勾結收取龐大賄款,呂樂被公認為四人之首,人送外號「五億探長雷老虎」。如果非要在這一個系列中挑出最為經典的,我認為只有兩部,一部是1991年的《五億探長雷洛傳》一部是2009年王晶導演的致敬之作《金錢帝國》。
  • 從香港電影觀感CID時期叱吒風雲的四大探長
    當時的香港警隊,大體分為軍裝和便衣兩大類警種,軍裝主要從事巡邏職能,而便衣就是CID,從事的不僅僅是刑事偵緝職能,還有對社會面的綜合管理,比如對黃賭毒撈偏門的黑社會團體的制約和操控。1991年,劉德華主演的《五億探長雷洛傳》大獲好評,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多項提名。翌年,李修賢、任達華等人主演的《四大探長》熱映,一時帶動了傳記類梟雄片的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