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影視劇中梟雄片大火,讓觀眾都了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有一段黑暗混亂的時代,那段時間香港最大的「黑社會」就是香港警隊;隨著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金錢帝國》、《追龍》的火熱,將當時香港警隊最有實力的四位華探長並稱四大探長,其中最為大眾熟知的就是電影中的雷洛和顏同,雷洛和顏同的原型就是四大探長中的呂樂和顏雄,不過呂樂和顏雄並不是電影中演的那樣平起平坐,顏雄在四大探長中排最後一位(也是唯一未當上總華探長的),而呂樂則是四大探長中最有實力排名第一的。
四大探長
俗話說得好,亂世出梟雄,呂樂是一名標準的亂世梟雄,呂樂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從一名小小的警員爬到總華探長的位置,雖然總華探長的職位不高(當時高職位都被英國人佔據),但是權利很大。
呂樂1920年生於廣東海豐,1940年呂樂全家移民到香港,同年呂樂加入香港警隊。那時,才剛入警隊的呂樂是一個著裝警員,這一類警員通常是出外勤幹一些最基本的警務,是一種很辛苦的角色,如巡警之類,日曬雨淋,每天都在街上走動,工資還只有可憐的一點點。但呂樂並不甘心,心思活絡的他在雜差房駐守時,獲得資深探長陳立的賞識和提攜,於1951年由探員升任為探長,同時調任深水埗警署。
1955年當時有百餘名14K黑社會份子在鑽石山一所學校內大排筵席,呂樂不動聲色,帶隊一網打盡。自此呂樂以掃蕩黑社會而聞名,亦成為他晉升的功績及基石。1956年,香港發生右派雙十暴動。由於呂樂對14K及新義安等黑社會的組織及人士十分熟悉,因此大派用場,受到高層關注及重用。由於呂樂表現出色,同年獲晉升至新界區總華探長,成為四大華人探長之首。
「五億探長」呂樂
由於呂樂是靠著自己的能力一點一點爬上來的,當時的香港四大黑幫14K、新義安、潮州幫、和勝和曾經都有人想幹掉他,但是沒能成功反而被他重新洗牌,從此之後呂樂權傾黑白兩道,建立了一套警界和黑社會相關的貪汙制度。
呂樂
1968年反貪汙聲勢日盛的情況下,48歲的呂樂主動請求提前退休。1973年看到廉政公署即將成立,呂樂怕被清算同妻子與8名子女移民加拿大,因為害怕被引渡回港,後逃至與香港沒有罪犯引渡協議的臺灣。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1974年至1976年間成立只不過兩年的廉政公署,在香港警隊內部,便挖出了近二十個貪汙集團,數名警司級的高級警察被捕,數百名各級警員被捕或者被通緝。其中最大的一樁團夥貪汙案涉及18名警務人員。此案告破之後,在香港社會引起巨大反響,同時,也在警隊內部引起極大恐慌,導致警廉衝突,隨後麥理浩頒下特赦令,不再追究大部分在1977年以前的貪汙案,才平息警隊暴亂。然而,廉署一直沒有放棄追緝呂樂。廉署1976年向他發出的通緝令,1977年香港法院正式向已經移居臺灣的呂樂追討部分財產,合計港幣九百九十三萬八千二百二元。但臺灣和香港沒有引渡條約,所以無法追繳呂樂的貪汙贓款。1979年,呂樂於臺灣臺北市東區敦化南路購買了一所公寓豪宅,自此於臺北長居30多年,2010年5月13日,患胃癌末期的呂樂於加拿大病逝,終年89歲。
1991年香港導演劉國昌根據呂樂的發跡史,拍攝了一部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在電影拍攝前製片人向華強,向華勝兄弟專門到臺灣拜訪呂樂,呂樂雖然贊同拍攝,但不同意用他的真名,後擬名《雷洛傳》因雷洛與呂樂在粵語中發音相同;電影上映後呂樂大感不滿。其中主要原因有三點:1、劉德華拍完全片,始終未到臺灣拜會呂樂本人。2、片中把顏雄放到和呂樂平起平坐的地步,呂樂認為有違事實。3、劇中雷洛在街頭向小販收保護費,呂樂認為這是對他的污衊。警察怎麼會這樣收,跟乞丐差不多。至於怎樣收,他則合上眼閉上嘴諱莫如深。位列四大探長之首的呂樂談及過去,表示顏雄只是他手下,根本無法和他相提並論,當時是他不想做,才輪到顏雄上位升探長。呂樂說:「他之前都是跟在我身邊的。不過他還是挺有能力的,因為全港只有顏雄一個人搞得定九龍城寨裡面的人,他在潮州幫裡面挺有臉面。」
顏雄也有他的實力。呂樂就曾說過,顏雄在三不管地帶九龍城寨相當有勢力,九龍城寨各方利益關係,都要靠顏雄出面擺平,也只有他有這樣的實力。儘管被呂樂瞧不起,但他也認為顏雄在潮州幫中有點面子,也算是對他的肯定了。顏雄不但是呂樂的跟班,甚至原本的油麻地警署探長職位屬於呂樂,呂樂放棄此職,才由顏雄接手,這也是顏雄一生中就任的最高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