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王朝」之五億探長——呂樂(下)

2021-01-12 歷史很有點趣兒

「九龍王朝」之五億探長——呂樂(下)

香港華人大探長 一手打造九龍王朝

1972年1月,時任香港九龍區副總指揮的英籍長官葛柏(香港九龍區警察第二位最高負責人)。以太太健康欠佳及自己身體原因,要求提早退休。本定於1973年7月20日葛柏光榮退休,但是於1973年4月,警務署長接獲來自英國的報告,指控葛柏貪汙。因此警方內部成立貪汙特別小組,開始調查葛柏的財產。

調查發現,葛柏由1952年8月10日至1973年5月30日的總薪金為89.19萬港元。但他的總財產竟有437萬港元。1973年6月警方根據防止賄賂條例第17條第一節,要求他解釋收入來源,亦禁止他離港。可惜他於1973年6月8日以警方證件進入機場禁區,避開出境檢查搭飛機經新加坡回英國隱居。葛柏的潛逃導致積聚已久的民怨爆發,並發起「反貪汙、捉葛柏」的大遊行。為平息民憤,當時的港督麥理浩爵士委任高級副按察司百裡渠爵士成立調查委員會,徹查葛柏逃脫原因及檢討當時的反貪汙工作。

1973年10月,政府採納了委員會的建議,於1974年2月成立了獨立於警務處及其他政府部門的廉政公署,致力打擊貪汙,並即時接手調查葛柏案,全力緝捕葛柏。

由於關鍵人物,前九龍總警司Ernest Percival Hunt轉為汙點證人,1974年4月29日,葛柏於英國被捕,於1975年1月7日引渡回香港,判入獄4年,二萬五千港元的賄款悉數充公。

受「葛柏案」的影響,時任港督麥理浩成立平行於保安局,直接對港督負責的廉政公署(香港回歸前稱為「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

廉政公署是與所有政府機關脫離的獨立反貪機構,機構獨立、人事獨立、財政獨立、辦案獨立。大大地加強了其打擊貪汙行為的力度。因此,廉政公署吸引了一大批當時香港的有志青年投身「廉署」。在當時,許多貪官都被「廉署」打下「馬」。

四大探長得知「廉署」的打擊力度後,紛紛開始向國外轉移錢財,呂樂便是最先覺察的探長。早在1968年,呂樂便覺察出此時港督麥理浩的動向,決定提前「急流勇退」,在48歲便提早退休,靠收租和積蓄過著無憂生活。1973年,呂樂在英國高級長官處,收到成立「廉政公署」的消息,趕在廉署成立前偕八名子女及妻子移居加拿大,逃避追捕。

呂樂最初準備退休之時,其餘三大探長紛紛覺得此次港英政府「反貪行動」不過是和以往一樣的撈錢名目,但是呂樂卻覺察出此番新上任的港督麥理浩反貪的決心,加之自己在英國的眼線回饋的消息,呂樂覺得此時如果不收手,自己的下場一定是在監獄裡了卻餘生。所以呂樂大肆將自己的錢財轉移國外,香港的黑幫勢力紛紛轉手,有的黑幫頭目不解,以為是呂樂上了年紀,雄心不在,熟不知呂樂的眼光看得更長。

呂樂在撤退前夕,孤身前往黑幫「四大家族」處,將自己收到的消息告知眾人,可是眾人沒有人相信這種話竟然出自五億探長呂樂之口,紛紛覺得呂樂的雄心早已不復當年。更有甚者,當時的某位大毒梟,揚言在呂樂撤退之後,自己將是新一任的「九龍皇帝」,更是準備籠絡整個東南亞的毒品市場。可是就在幾年後,當呂樂全身而退至加拿大時,整個香港的黑幫才認識到,呂樂的前瞻性。

由於「廉署」打擊警隊貪汙態度強硬,加之當時的警察,十個有九個都貪汙或曾經貪汙,所以警察為了對抗「廉署」對於貪汙警察的打擊,於1977年10月28日首次爆發了警務人員和廉署人員的正面衝突。百餘名怒氣衝衝的警務人員,衝進廉署總部大肆搗亂,甚至拆了廉署的招牌。這就是香港開埔以來第一次警廉衝突。

11月5日,當時的香港總督麥理浩為了安撫警隊,頒布局部特赦令,指令廉署特赦在1977年1月1日以前所有曾經貪汙而未經檢控的公務人員。「警廉衝突」才得以化解。

而此時的呂樂,已在加拿大過起了退休的日子,於2010年在加拿大病逝。自此,"五億探長"的"傳奇"一生落下帷幕,而他的故事被翻拍成了多部影視作品。

文|安俊毅

策劃組稿運營:蘇白傳媒 提子

相關焦點

  • 「九龍王朝」之五億探長——呂樂(上)
    「九龍王朝」之五億探長——呂樂(上)這個廣東潮汕人是五億探長雷洛的原型 曾是華人探長之首標籤:中國省港人文歷史地理、五億探長呂樂、廣東汕尾海豐香港九龍新界、中國地方方志人物掌故故事傳說、歷史人物傳記隨筆雜談故事前些年,一部電影《追龍》的上映讓認真起來的王晶再現了往日的輝煌;與此同時,影片中五億探長雷洛(劉德華飾)的原型——前香港總華探長呂樂
  • 「五億」探長●呂樂
    隨著影視劇中梟雄片大火,讓觀眾都了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有一段黑暗混亂的時代,那段時間香港最大的「黑社會」就是香港警隊;隨著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金錢帝國》、《追龍》的火熱,將當時香港警隊最有實力的四位華探長並稱四大探長,其中最為大眾熟知的就是電影中的雷洛和顏同,雷洛和顏同的原型就是四大探長中的呂樂和顏雄,不過呂樂和顏雄並不是電影中演的那樣平起平坐
  • 五億探長雷洛(呂樂)一
    又名呂務樂,人稱樂哥、阿叔,有「五億探長」的稱號。香港警察隊刑事偵緝處前總探長,在任時期建立了一套與黑社會制度相關的貪汙機制,後淪為香港通緝犯。1990年代後的香港電影,把4位通緝犯,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並稱「四大探長」。2010年5月13日,呂樂於加拿大病逝。
  • 五億探長——雷洛
    雷洛的原型是1960年代港島、九龍總華探長呂樂。呂樂於1920年出生於廣東海豐縣。有傳言說呂樂原本是文盲,籤名時都是畫兩個圓圈(「呂」),一個向下 的箭頭(「落」,諧音「樂」)。不久,晉升為新界區探長。呂樂1962年,呂樂獲得英國女皇頒發的殖民地警察獎章。他和另一位知名探長藍剛(四大華人探長*之一)一同晉升為總探長,分別管轄香港區和九龍區。
  • 回顧香港「五億探長」呂樂:假探長、真黑道,香港貪汙的鼻祖
    說到呂樂這個人物,大陸很多老百姓根本就沒有聽說過,畢竟在一般人眼中,呂姓中最厲害的人物是呂布、呂不韋、呂雉等等人物,壓根呂樂就排不上一號人物。但是,不要因此小看了呂樂,在廣東地區,特別是在香港,談到呂樂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呂樂最響亮的頭銜就要說是「五億探長」了。
  • 香港第一巨貪——五億探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大名鼎鼎的五億探長——呂樂。《五億探長雷洛》、《一代梟雄三支旗》、《跛豪》、《廟街十二少》、《金錢帝國》……以呂樂為角色原型的電影太多太多了。當年,向華強曾經想拍一部以呂樂為原型的影片,曾親自去臺灣對呂樂進行遊說。好說歹說,呂樂才同意,但有一個前提——片中不準使用他的真名。由此,才誕生了《五億探長雷洛》。
  • 「五億探長」真實原型呂樂不滿《五億探長雷洛傳》電影情節
    「五億探長」真實原型呂樂,花名「雷老虎」「五億探長」;劉德華飾演的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中雷洛的原型其實便是此人。在60年代的香港,呂樂、韓森、藍剛及顏雄並稱「四大華人探長」 ,其實韓森、顏雄都是呂樂的晚輩,只有藍剛才是和呂樂同級的總華探長。論資歷、人脈、勢力操控的層面上看,呂樂可以說是四人之首。
  • 」五億探長」雷洛的傳奇一生!
    這就是鼎鼎大名的:五億探長雷洛雷洛原型是1960年代港島、九龍總華探長呂樂。1940年任職警員,60年代與顏雄、韓森和藍剛合稱香港"四大華人探長",與黑幫勾結收取龐大賄款,呂樂被公認為四人之首,人送外號「五億探長雷老虎」。如果非要在這一個系列中挑出最為經典的,我認為只有兩部,一部是1991年的《五億探長雷洛傳》一部是2009年王晶導演的致敬之作《金錢帝國》。
  • 艾福傑尼-《五億探長》
    今天要分享的是小編最喜歡的他的一張專輯,於2017年5月11日發行的《五億探長》這張專輯, 封面是不是很有個性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會有疑問,為什麼一張專輯的名字叫《五億探長》,其實了解上世紀香港社會環境的小夥伴應該有所了解,上世紀的香港,社會風氣很差,警察內部腐敗嚴重,黑道與警察勾結,五億探長的原型是雷洛
  • 香港「五億探長」呂樂去世 傳奇一生被拍成電影
    港「五億探長」呂樂去世 曾貪5億巨款被通緝34年在溫哥華墓園的靈堂,中間放有棺木,靈堂照與被廉署通緝多年的「五億探長」呂樂攝於1970年代的相片極為相似。圖片來源:香港明報中新網5月21日電 香港明報援引加拿大《明報》消息,1960年代叱吒香港警界及黑道的「五億探長」、被稱為「四大華探」之首的呂樂已去世,20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殯。出殯墓園禮堂外花圈寫有「呂樂先生千古」等輓聯、靈堂遺照相信是70年代拍攝的呂樂照片。香港廉政公署表示,暫未能證實呂樂的死訊,需要時間向有關方面求證,目前呂樂仍在通緝名單上。
  • 「五億探長」真實原型呂樂,他的一生,遠比電影裡精彩!
    前些日子上映了一部電影叫做《追龍》,電影中有一個人被稱為五億探長,這個人的原型就是呂樂。說到此人可能大家比較陌生,但是還有一部關於他的電影叫做《五億探長雷洛傳》,這裡面的雷洛有劉德華飾演。說起這部電影,上映已經20多年了,那時候的劉德華還很年輕羞澀。
  • 「五億探長」——警察管黑幫,黑幫管治安
    片中劉德華飾演的「雷洛」,就是擔任港島及九龍總華探長長達十年(1959-1968)的呂樂。1940年,呂樂走進香港警察招募處,成為香港警隊的一分子。據說招募處的警官問他為什麼要當警察,他答「為了吃飯」。呂樂從普通警員做起,因表現優異,幾年後從街邊巡警升為帶槍便衣警察,俗稱偵緝探員,這是他邁上晉升之路的重要一步。這時呂樂認識了九龍「大撈家」之女蔡珍,並與她結婚。
  • 香港總華探長【呂樂】檔案
    ——↑↑ 點點關注不迷路 ↑↑——呂樂(Lui Lok),原名呂務樂(又為「慕樂」),海豐鹿境人,為香港五、六十年代警界知名探長。1991年,劉德華主演的《五億探長雷洛傳》上映,呂樂重為人們所知,並引出多部以呂樂為題材的電影。
  • 劉德華飾演的五億探長雷洛原型人物是??
    該片講述了能打敢拼的伍世豪偷渡來到香港為了長久生存之道,他與心思縝密的探長雷洛聯手制霸香港的故事。跛豪被捕後,轉為汙點證人舉證呂樂,他指呂樂自1967年升為九龍總華探長後,壟斷了本港毒品市場的四大販毒集團,他們各自都會向呂樂進貢,單是跛豪自己就每個月送給呂樂約4萬元,在70年代港島區的千呎單位樓價約10多萬,而這些「進貢」一直維持到呂樂退休,到底他有多少身家實在難以想像。提起呂樂這個名字,或許不太熟悉,但如果提起雷洛,不少人就會有如雷貫耳的感覺了。
  • 香港總華探長「呂樂」的傳奇人生
    呂樂(Lui Lok),原名呂務樂(又為「慕樂」),海豐鹿境人,為香港五、六十年代警界知名探長。1991年,劉德華主演的《五億探長雷洛傳》上映,呂樂重為人們所知,並引出多部以呂樂為題材的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劇照然而電影歸電影,現實中的呂樂到底是怎樣的呢?
  • 五億探長雷洛(呂樂)二
    上期講述到呂樂一生的傳奇,下面我為大家講述呂樂身邊的故事。電影中的文物顏雄《五億探長雷洛傳》電影中顏雄和呂樂平起平坐,呂樂大感不滿。原因有三:1、劉德華拍完全片,始終未到臺灣拜會呂樂本人。2、片中把顏雄放到和呂樂平起平坐的地步,呂樂認為有違事實。3、劇中雷洛在街頭向小販收保護費,呂樂認為這是對他的污衊。
  • 東聯社老大沙皮狗以及胞兄豬油仔,成就了呂樂成為「五億探長」
    五六十年代,是香港警隊最黑暗的年代,呂樂在1962上成為了總華探長,和藍剛、韓森、顏雄並稱「四大探長」,地位攀升至權力高峰,在香港控制了全港警務運作,成為了當時最叱吒的風雲人物,可以稱得上呼風喚雨、權勢滔天。
  • 英殖時代的香港警界「一代梟雄」,其勢力凌駕於「五億探長」雷洛
    走出了四大探長,其中最為出名的當屬《五億探長雷洛》了。而雷洛的原型便是以前的九龍總華探長呂樂,而跛豪就是以大毒梟吳錫豪為原型。當向華強的永盛電影公司拍攝了《五億探長雷洛》後,外界就有紛紛的猜測,到底向家的「新義安」與九龍總華探長呂樂是什麼關係,而其中主要的一點就是向華強的父親在被遞解出香港時,被稱為「九龍皇帝」的呂樂正好在九龍做探長。
  • 四大探長名不副實?14K超級元老:沒有呂樂,九龍城寨一塌糊塗
    最近,王晶的新電影《金錢帝國之巔峰之戰》即將殺青,馬上要跟觀眾見面了。該電影大概還是講述1974年,香港成立ICAC之後,與四大探長、犯罪分子鬥智鬥勇的故事,似乎與《五億探長雷洛傳之父子情深》的內容差不多。近兩年,王晶拍攝這種題材的電影比較多,只是改了一下電影的價值取向,更符合中國人的心理需求,對於看過《跛豪》、《雷洛傳》的觀眾,王晶的新作品也只是換湯不換藥,老故事新說法。
  • 「五億探長」呂樂,在港英政府治下的香港,建立起「金錢帝國」
    那個組織就是當時的香港皇家警察,而我們說的主人公-呂樂,就是這個組織的首腦,當時的香港總華探長。呂樂1920年生於廣東海豐,20歲那年,他移民到香港,加入香港警隊。那時,才剛入警隊的呂樂是一個制服警員,也就是巡邏大街的警察。每天風吹日曬不說,工資還只有可憐的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