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覺醒年代》中的辜鴻銘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個諺語,多用來比喻必然發生、無法阻擋的事情,只能聽之任之,順其自然。
然而對「要嫁人」的「娘」,人們理解的含義卻存在分歧。
「娘」是個多義詞,主要義項有三:
1. 母。《廣韻·陽韻》:「孃(娘),母稱。」《古今韻會舉要·陽韻》:「娘,母稱曰娘。」例如,《樂府詩集·木蘭詩》:「旦辭爺孃(娘)去,暮宿黃河邊。」杜甫《兵車行》:「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2. 年輕姑娘。《玉篇·女部》:「娘,少女之號。」例如,《樂府詩集·子夜歌》:「見娘喜容媚,願得結金蘭。」王實甫《西廂記》:「顛不剌的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
3. 婦女通稱。例如,魯迅《故事新編·理水》:「現在哪一個衙門裡也不敢放娘兒們進去。」這個義項常常作為詞素出現在複合詞裡,如「船娘」「廚娘」「伴娘」「老闆娘」。
「娘要嫁人」中的「娘」,屬於哪個義項?有第一義項同第二義項之爭。
主張第一義項的,認為「娘」指寡母。
《中國俗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新一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條說:「娘,寡婦。就像天要下雨一樣,寡婦決意要嫁人,是誰也阻擋不住的。多泛指鐵了心要幹某事的人很難勸阻。」
民間曾流傳一個典故,說這諺語來源於古代狀元兼駙馬朱耀宗的守寡母親陳秀英堅持再嫁的故事。在甬劇、越劇、淮劇、婺劇等地方劇中,都有《天要落雨娘要嫁》的劇目,敘述清代書生杜文(或作杜斯文)的寡母林氏再嫁的故事。
主張第二義項的,認為「娘」指未婚的年輕姑娘。
清代王有光《吳下諺聯》卷二「天要落雨娘要嫁人」條云:「天,純陽無陰,要落雨則陽之求陰也;娘,孤陰無陽,要嫁人則陰之求陽也。如矢赴的,如漿點腐,其理如是,其勢如是。」他是利用古老的陰陽五行說來解說這個諺語的。
最近播放的電視劇《覺醒年代》第29集中,有個有趣的鏡頭:辜鴻銘、劉師培、黃侃三位鴻儒,在北京大學的校園裡,一邊散步,一邊閒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個諺語,辜鴻銘根據王有光《吳下諺聯》的說法,斷定「孤陰無陽」的「娘」,「應是未出閣的黃花大姑娘」。天要下雨是天道,未婚女子要出嫁是人道,「天道人道這兩者是不可抗拒的」。
王有光和辜鴻銘兩位前賢的看法,有一定道理,可以接受。我還想略作一點補充:
從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角度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大不中留,強留變成仇」,大姑娘要出嫁,與天要落雨一樣,具有必然性,是事物發展變化中的不可避免、一定不移的趨勢。特別是在封建時代,寡母再嫁只是偶然性,在事物發展變化中可能出現也可能不出現,是偶爾發生的小概率的事。
從諺語結構形式的角度看,許多諺語經常是兩句平行並列,形成對偶,而且兩者有比喻關係,含有內在的相似性。例如:
「兒大分家,樹大分叉。」
「蝨多不癢,債多不愁。」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個諺語的結構形式,同上面幾例是一樣的。老天爺要下雨與大姑娘要出嫁,具有比喻關係,兩者有相似之處。老天要下雨與寡母要嫁人,兩者沒有相似之處,不能形成比喻關係。
可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理解為待字閨中的大姑娘,比較符合這個諺語的本意。
點擊「閱讀原文」可在文匯出版社微店購買
2020筆會文粹《爾乃佳人》
【筆會近期作品推薦】
單三婭:又到伊犁——王蒙筆下的新疆
吳學昭:欣聞《楊絳日課全唐詩錄》出版
舒飛廉:鄉村可畏
周華誠:泗溪北澗廊橋,橋頭的茶館
肖復興:郵局,郵局!
陸建德:學點繁體,看看直排
史寧:林海音的「兩地書」
孫小寧:那麼好的電影,那麼寂寞的電影院
徐建融:稻花香裡說蛙聲
吳建國:握槍的兒子
劉心武:「格裡耶究竟跟你說過什麼?」
雍容:丹青可久,雅道斯存
續小強:我讀韓羽《我讀齊白石》
鬱震宏:《詩經》美人,顏如舜華
胡曉明:在颱風來臨的日子寫一封信
劉連群:四大名旦為什麼都對張君秋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