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很多人糾結髮音,中國人尤其如此
每逢有國內名人在公開場合說英語,網上就會有大量的吐槽嘲笑,比如王源、雷軍、胡鞍鋼等等。
仿佛語音是第一重要的!
其實,我在想,這些吐槽的人,讓他去,估計話都說不出來。
我甚至認為
很多中國人學不好英語,就是太糾結髮音,
怕自己「發音不準」,不敢開口練習。
尤其是很多父母,害怕自己發音不準,不敢和孩子說英語,害怕自己的口音「影響孩子」,
而另一方面,我們其實也看到,
很多發音不那麼準的人,也能夠用英語和人正常交流呢?
比如有「英語神童」美稱的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用英語工作,用英語演講,風趣幽默,
一樣還是有亞洲人的口音,美國的《外交政策》還嘲笑過他的英語發音。
再比如印度人?人家的英語是母語是官方語言,但是那個印度口音…… 對啊,人家的口音那麼重以至於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印度英語!
學英語,很多專家說發音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很多專家也在說發音不重要……
那麼,學英語,或者和孩子說英語做英語啟蒙,發音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
我作為外行磚家,鬥膽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其實,說發音重要和不重要的專家可能說的都對,但是都沒說到點兒上!
你要問我作為語言來說,發音是否重要?
我當然說,重要,絕對重要,甚至是第一重要!
因為語言交流就是通過語音啊,你只要發音和母語者一模一樣,還有啥說的 ?
人家不但能聽懂,還覺得倍兒親切,而且絕對認為你語言學的超好,超佩服。
當然這裡的發音是廣義的,包括節奏、重音等
大家可以聽聽 史教授的TED演講 感受一下:
中文TED演講, 如何用「回音法」學好英文口語 史嘉琳
但是,為啥很多人說發音不重要呢
因為,作為外語學習,我們沒必要追求一定要和母語者一模一樣的發音
有那麼點口音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很難避免的,再說發音準也不行啊,還得有單詞啊會說句子啊
這就是所謂的「不重要」。
所以說,說重要的和說不重要的根本說的不是一回事兒
那麼,具體到英語啟蒙中父母和孩子說英語,發音到底是否重要呢?
其實,作為給孩子啟蒙,父母如果發音好固然很好,直接是母語級別的發音當然最好,
父母雖然需要儘量嚴格要求自己,把發音儘量搞準,
但是父母的發音好不好在啟蒙中並不是那麼重要!
和孩子說英語的時候,雖然我們的英語發音不那麼地道不那麼準確,
但是小孩子對語音非常敏感,可以通過大量的原版母語人士錄製的視頻音頻資源自動地糾正發音,
只要在父母說的英語之外,還有大量的純正口音的英語輸入(這裡只是為了方便表達,其實研究發現,這裡面如果包括更多的地方口音,效果可能更好),孩子學到的發音並不會是和父母一樣的,而是會自動糾偏。
所以經常會發現啟蒙做的好的家庭,孩子的英語發音比父母要好的多!
那麼自己發音不好的那點「影響」和取得的孩子英語學習的巨大收益相比是可以忽略的。
就比如家裡老人如果講方言,孩子可以學會,也可以聽懂,但是只要其他大人和學校給孩子有足夠的普通話的輸入,孩子絕對可以自動、清晰地區分出什麼是正確的發音從而學會正確的發音。
但是如果沒有父母給孩子說英語帶孩子那一程,如果害怕「影響」孩子的發音而不敢和孩子說英語,那麼,孩子今後學習英語必然走上我們以前走過的老路。
確實是沒「影響」到孩子的英語發音,但是也沒幫上忙,啥也沒學上!
根據科學研究,一個人的語言學習大概可以分為0-6歲、7-12歲、13歲以上幾個階段。
一般來說,0-6歲是最佳時機,通常這個階段是用來學習母語,學習方式也只能運用母語式的浸入法;
7-12歲通常被認為是第二語言的最佳學習階段,需要大量的語言學習環境,但因為大部分人錯過了7-12歲這個最佳第二語言學習期,導致英語學習難上加難。
13歲以上,人的自主學習語言的大腦區域就基本關閉了,這個階段學習,基本要靠母語基礎理解,並且需要大量的背記。
這裡可以參考一下香港的這個爸爸 ,香港英語補習天王伍經衡,從出生就沒和孩子說過一句中文,兩父女十幾年如一日只說英語。
結果,女兒的英語說得比中文還好,語速流利語音地道,在節目裡有看到父女倆用英語討論,雖然伍老師的英語很好了,但明顯可以感覺到女兒的英語發音更地道。
視頻名稱是2013年窮富翁大作戰第三輯 父女大作戰:跨代的大學夢
所以,不要再做無謂的擔心啦!
和孩子說起來,你的發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脫胎換骨,成為更好的自己,
同時,帶孩子一程,很快他們就可以超越我們!
而如果你害怕所謂的「影響」而放棄英語啟蒙,實際上只是一種掩耳盜鈴的想法,
學習英語的黃金時間過去了,他們最終也只能像我們一樣獨自面對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