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戰位報告丨國防科技大學:以研促教 自主創新助力「人才航母」

2020-12-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我們在戰位報告丨國防科技大學:以研促教 自主創新助力「人才航母」

來源:中國軍網作者:李瑋 尚曉敏 楊殿基責任編輯:尚曉敏2020-11-10 16:01

國防科技大學:以研促教 自主創新助力「人才航母」

■中國軍網記者:李瑋 尚曉敏 楊殿基

湘江之畔勤耕讀,嶽麓山下追夢途。在實現「強軍夢」的徵程上,有這樣一所軍事院校:「北鬥」、「天河」為它爭輝,微納衛星、雷射陀螺為它增色,還有磁浮列車、超精加工等一大批自主創新成果重磅加身......這就是國防科技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 何書遠攝

以重大科研項目為牽引、以院系科研力量為依託,「北鬥」「雷射陀螺」「無人作戰系統」「天河」「快響」等多個科技創新團隊相繼誕生,它們在國防科技大學軍事人才培養和科研項目攻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13年11月5日,習主席在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時指出,要努力把國防科技大學辦成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高地、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在接見科技創新團隊代表時,習主席勉勵大家埋頭苦幹、再接再厲,在新的起點上不斷取得更大成績。

殷殷囑託成為激勵國防科大人投身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事業的「動員令」,凝心聚氣,催人奮進。

(一)

2013年11月5日,習主席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時觀看了學校科研成果展示,對學校堅持以我為主、勇於自主創新取得的成果表示讚賞。統帥的肯定和囑託成為「北鬥」團隊多年來砥礪攻關的不竭動力。

7年裡,他們牢記主席囑託,以「用科技創新推動北鬥成為世界最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為使命,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夙興夜寐的衝刺狀態,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奮進在衛星導航技術創新之路上。

「北鬥」科技創新團隊工作現場 何書遠攝

團隊先後突破了以「快速捕獲與信號接收、衛星抗幹擾、系統高精度測量、系統體系級仿真評估、分布式地面運控架構」為代表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從衛星到地面系統再到通訊終端的核心器件和軟體都已實現自主可控。

在2020年北鬥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原本的工作節奏,但沒有打退「北鬥」科技創新團隊力保項目關鍵節點的衝刺攻堅。

團隊某項目組12名科研人員2月11日逆行前往當時疫情較為複雜的北京,在經過兩次隔離才進入主控站聯調聯試現場、工期嚴重縮減的情況下,睡機房、戰通宵、嚴把關、細核查,爭分奪秒搶進度。

4月10日,為避免因調試人員輪換引發重新隔離、工作交接等問題而影響工作進度,團隊成員主動提交集體請戰書,堅持在調試一線堅守戰位,直至系統開通!

某項目組集體請戰書

連續奮戰百餘天,項目組按計劃完成85項集成聯試和故障模擬測試工作,完成3100多頁測試報告,使系統狀態逐步穩定,為北鬥三號全球導航系統開通服務打下堅實基礎,再次以強大的戰鬥力表明這是一支「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的隊伍。

在「北鬥人」看來,全球服務開通只是北鬥走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只有進一步把「如何用好北鬥」的問題解決好,讓北鬥更好服務全球,才是真正「把北鬥系統建設好」,才能不負統帥所託,不負軍人擔當。

要建設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要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將習主席關切銘刻於心,實踐於行,在前瞻性、戰略性科研領域成果斐然。

「天河人」在「卡脖子」處下功夫、關鍵之處盡全力。團隊在高性能計算關鍵技術、核心元器件研發中搶佔制高點,在世界超算領域不斷刷新「中國速度」。

「雷射陀螺」科技創新團隊在小型化、高精度雷射陀螺研製中精益求精,2019年某型雷射陀螺慣導系統以超過規定指標數倍的高精度表現順利通過試航檢驗,將「中國精度」推上新臺階。

……

(二)

要緊貼實戰、服務部隊,使科技創新同部隊建設發展接好軌、對好焦。習主席在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為「無人作戰系統」科技創新團隊開展「兵」味更足、「戰」味更濃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4年,應空軍某部隊任務需求,團隊承擔起為空軍訓練和演習研發高速運動靶標的科研任務。

當時,我國很多制導武器都已經具備打擊高速運動目標的能力,但靶場的模擬運動目標往往移動速度慢、修復成本高,影響武器裝備打擊性能的精準評價。同時,戰鬥機飛行員在訓練和演習中還在打擊固定目標,與實戰脫節較大。因此,為提升部隊訓練的實戰化水平,高速運動靶標研發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為了儘快設計出無人靶車,團隊成員分頭奔赴部隊基地、演訓場進行調研。從理論設計到仿真分析、從靶車選型到控制方案設計,從通訊系統測試到場地環境試驗,無數次的方案研討和技術細節對接後,無人靶車系統終於成型。

隨著各部隊實戰化訓練和演習的不斷增加,團隊又根據不同使用環境、不同軍兵種需求設計出十餘類無人移動靶標系統。從冰天雪地的北國邊陲到空氣稀薄的世界屋脊,再到人煙罕至的大漠戈壁,處處留下了團隊成員忙碌的身影。

殷殷囑託常思憶,句句關切繞心頭。

科技創新團隊代表戴斌教授2013年曾受到習主席親切接見並現場聆聽習主席的囑託,「無人作戰系統」團隊成員備受鼓舞之餘也深感責任重大。

「部隊所需是無人作戰裝備從『能用』向『好用』轉變的重要基礎」,這是團隊在研發無人作戰系統平臺過程中始終堅持的重要原則。

團隊師生探討無人作戰平臺的設計

「無人戰車能不能在高原山地越障前行?」「無人戰車怎樣在伴隨巡邏中提升部隊戰鬥力?」「灘頭清障、登陸艦伴隨警戒的功能如何實現?」……在不斷的交流中,團隊成員深切感受著一線官兵對無人作戰裝備的渴望。

幾年來,他們走過巡邏山路、登過兩棲戰艦,在對作戰部隊和基層官兵的廣泛調研中不斷完善無人作戰系統平臺的設計。

一千多個日夜奮戰,「無人作戰系統」科研創新團隊已成功研製出「猛士無人駕駛系統」、「沙漠蒼狼」輪式平臺等軍用無人裝備,水陸兩棲無人平臺、新型無人戰車等裝備的研發也卓有成效。

(三)

強軍之道,要在得人。

如何將軍事科研優勢轉化為人才培養優勢,成為國防科技大學建成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高地過程中的必答題。

為切實做到「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學校90%以上課程案例具有軍事應用背景,教學內容「科技+軍事」特色更加突出,有效促進了課堂與戰場的精準對接。

智能科學學院教師張湘從事工程製圖等基礎性學科教學20多年,一直保持著在試驗場找教材的習慣。在她的課堂上,截交線、相貫線、法蘭端面等一系列的抽象工程元素都可以通過試驗場上武器裝備的圖片案例還原給學生,讓學生切實體會經典設計理念、精妙零部件結構是如何應用於現代化裝備的。

張湘老師指導學生

「有時候在課堂上單純用語言向學生解說一個零部件的樣子和性能非常困難,一直以來,我和同事們都有一個願望,多收集現役裝備的非涉密工程案例,編寫實例解析教程,為學生創造了解試驗場、體會戰場的條件。」張湘說。

多年來,科技創新團隊以軍事科研項目為牽引,讓學員切實了解實戰的需求所在、困難所在,學生提出的每一個解決方案、每一種創新思維一旦被採納,應用後都要面臨實戰的考驗。這種圍繞實戰搞科研的氛圍也讓學員深感軍事科研的責任和使命重大。

電子科學學院博士生袁木子2015年從北京大學本科畢業後進入國防科技大學深造,參與北鬥科技創新團隊的研發工作。以軍事需求和工程實踐為導向的科研模式讓他得到快速成長:「軍事科研項目攻關中注重研用結合,任何紙上談兵的創新都經受不起可行性的論證,任何脫離軍事需求的方案都經受不起可靠性的檢驗。經過在國防科技大學的『淬火』,我相信自己在未來科研工作中會更加自信從容」。

記者告別國防科技大學時,新生入學工作剛剛結束。來自五湖四海的熱血青年、天之驕子已一身戎裝整齊列陣在訓練場,入學軍訓中嘹亮的口號聲一浪高過一浪。這些國防戰位的新生力量預示著國防科技大學這艘「人才航母」將在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雙輪驅動下,在新時代強軍航程上破浪遠航……

相關焦點

  • 我們在戰位報告丨向著未來戰場衝鋒——國防科技大學科研創新記事
    (在習近平強軍思想指引下·我們在戰位報告)  向著未來戰場衝鋒——國防科技大學科研創新記事  新華社長沙11月10日電 題:向著未來戰場衝鋒——國防科技大學科研創新記事  新華社記者王逸濤、張金娟
  • 國防科技大學與西部戰區籤署人才聯合培養戰略合作協議
    9月29日下午,國防科技大學與西部戰區人才聯合培養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成都舉行,劉念光政委代表國防科技大學與西部戰區趙宗岐司令員籤署協議。西部戰區政委吳社洲、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戎貴卿,國防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沈林成參加籤約儀式,西部戰區副政委兼政治工作部主任趙瑞寶主持儀式。
  • 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衝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
    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沖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來源︰解放軍報作者︰王握文 康子湛 王逸濤責任編輯︰王鳳2020-11-17 10:49,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
  • 國防科技大學:辦直通戰場的教育
    在湘江之畔的國防科技大學,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的號角已經吹響,一系列舉措正穩步推進,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  軍隊院校是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國防科技大學黨委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主席在全軍院校長集訓開班式講話精神作為學校工作的主線,圍繞立德樹人、為戰育人組織專題議教議訓,深入研究完善辦學定位與目標,結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研究論證,形成學校人才培養中長期發展藍圖。
  • 國防大學:改革強校,培養新型軍事人才
    國防大學第一時間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他們聚焦聯合作戰指揮人才培養核心職能,全面推動教學科研管理創新,大力提升實戰化專業化教學水平,加快轉型升級,面貌煥然一新。  改革開放之後,鄧小平決策成立國防大學,並親自題寫校名,從此,國防大學逐步從合同指揮大學走向聯合指揮大學,人才培養模式從合同作戰指揮人才向聯合作戰指揮人才聚焦。  2017年7月19日,習主席親自為新調整組建的國防大學授軍旗、致訓詞,我國最高軍事學府站上新的歷史起點。
  • 強強聯手:北京大學與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加強交流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的關於「強強聯手:北京大學與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加強交流」相關資訊文章,一起關注一下吧~近日,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郝平率團赴國防大學訪問,與國防大學校長鄭和、政委吳傑明座談交流。
  • 2020年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暨科技創新大會舉行
    12月6日,2020年小谷圍國際產業人才大會暨科技創新大會在萬博商務區舉行。本屆大會以「智能世界·數字未來」為主題,圍繞廣深深化「雙城聯動、比翼雙飛」工作部署,助力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為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作出番禺貢獻。
  • 國防科技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為全面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根據《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等文件,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經批准我校2020年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國防科技大學強基計劃」)
  •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創新構建國防教育新體系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2020級行管專業招佚璇這麼評價今年的新生軍訓。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以山東省軍事技能訓練改革試點高校為契機,創新構建「一體兩翼三新五依託」國防教育新體系,形成國防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引導學生實現「強精神、強智識、強體魄、強能力」目標,促進國防教育高質量發展。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打造創新人才培養「高地」 助力科技...
    在上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這一大背景下,上海交大也通過一系列舉措,為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助力科技強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上海交大1949屆造船系校友黃旭華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時,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上海交大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
  • 首家軍校主題書店丨新華書店紅山口店落戶國防大學
    為認真貫徹習主席關於加快推進三位一體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積極營造與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聯合指揮大學相匹配的「書香校園」文化氛圍,國防大學決定在紅山口教學區引進集圖書購買與閱讀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書店,進一步豐富廣大教職員工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經過前期論證、全面考察、認真遴選、公開招標,陪伴讀者近70年的「老字號」「國字號」——北京市新華書店脫穎而出、正式入駐。
  • 請注意,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等申報工作開始啦!
    根據《吉林省「長白山人才工程」實施方案》(吉人才組字〔2019〕4號)、《吉林省「長白山域內人才支持工程」管理辦法》(吉組通字〔2020〕50號),吉林省科技廳開展2020年吉林省「長白山人才工程」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研院所及企業領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產業項目研發領軍團隊申報推薦工作。
  • 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為長沙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開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她說。  作為目前湖南省內規格最高、參與人數最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長沙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參與面到底有多廣?這從比賽設置中可見一斑:分為研究生組、本科生組和專科生組進行,每屆比賽都有超過20所高校的數百個項目參與。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打造創新人才培養「高地」助力科技強國...
    在上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這一大背景下,上海交大也通過一系列舉措,為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助力科技強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上海交大1949屆造船系校友黃旭華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時,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上海交大還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
  • 以教立研 以研促教
    南寧市鳳翔路小學將繼續堅持課題引領促成長,以研促教,讓「教研之花」在鳳翔這片沃土絢爛綻放。
  • 提高質量效益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郭鳳海說,我們要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高度依賴現代化軍事理論作支撐;要適應世情變化,有效應對新軍事革命挑戰,在激烈的軍事競爭中立足上流,在錯綜複雜的戰略博弈中贏得主動,理論的先進性具有全局性支撐作用。郭鳳海認為,加快軍事理論現代化,必須充分體現中國特色。
  • 星環科技:開啟人才培養新模式,播種人工智慧新未來
    而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商學部副部長謝筱琳,作為具體負責此次「AI建模創新競賽」賽道的負責人,她認為大賽和星環科技之所以持續展開深入合作,背後主要有三點重要的考量:一是,專業性,經過多年自主研發,星環科技建立了多個產品系列,並擁有多項專利技術,特別是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領域處於業界一流的水平,這給謝筱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展會進行時丨直擊「98人才展」現場,看國科科技產教融合成果
    9月8日,由廈門市委組織部主辦的第七屆「人才項目資本合作展」如約亮相2020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絲路投資大會。本屆「人才展」聚焦「活力廈門C位無限」,圍繞「三個六」引才目標,以服務經濟產業發展和人才創新創業為宗旨,搭建了展覽、推介、洽談「一站式」服務平臺。
  • 基於妥了網實踐論文在《國防科技》專業期刊發表
    《國防科技》是由國防科技大學主辦的科技軍事類學術期刊,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領域集指導性、學術性、綜合性、信息性於一體的權威媒體。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的緊急關頭,充分發揮民營企業靈活性的特點,利用自有電商平臺「妥了網」優勢,通過應用「戰時應急保障體系」實現供應資源與軍隊需求高效匹配,提供疫情防護物資應急保障,不僅為助力基層官兵打贏新冠肺炎狙擊戰貢獻了力量,也進一步錘鍊了我司戰時軍隊後勤保障的服務能力。
  • 南京大學發揮人才、科技、創新優勢定點幫扶雲南雙柏
    2013年,雙柏縣成為南京大學定點幫扶對象,在「雙柏所需、南大所能」的原則下,南京大學一批批優秀學者、青年幹部紮根雙柏,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幫助當地提高「造血」能力。持續7年的接力攻堅使得最終幾個數字被定格:2019年4月,雙柏以零錯評、零錯退、零漏評、群眾認可度95.92%的成績實現脫貧摘帽,目前貧困發生率降至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