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鄆城縣小麥的病蟲害逐年加重,為實現我縣化肥農藥零增長目標任務,預防控制小麥田間雜草、蚜蟲、白粉病、銹病、葉枯病等暴發性、流行性重大病蟲疫情,保障夏糧豐收,採取以農業措施為根本、以化學防治為手段、以生態平衡為要務的防治策略,制定了小麥全生育期的主要病蟲草害防治技術。
1 小麥播種期
小麥播種期防治病蟲害是整個生育期防治的基礎,有利於壓低小麥整個生育期的病蟲基數。此期主要的防治重點是地下害蟲(金針蟲、蠐螬、螻蛄、地老虎等)、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等種傳、土傳病蟲害,以及小麥吸漿蟲越冬幼蟲。
種子處理是防治上述病蟲害最有效的防治措施。藥劑拌種還可以減輕苗期紋枯病、白粉病、銹病、葉枯病、病毒病等多種病害的為害。還可以通過施用激素和微肥,培育壯苗,增強植株的抗病力。
防治措施:小麥播種期病蟲害的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實行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土壤處理和藥劑綜合拌種並舉的綜合防治策略。
農業防治:1)種植抗病蟲品種。2)清除雜草、深翻土壤、平整土地等措施優化農田環境、惡化病蟲生存條件。3)增施腐熟有機肥,實行輪作倒茬。4)選種曬種。播前曬種可殺死部分病蟲,並能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
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1)用50%辛硫磷乳油50100mL+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400g,兌水810kg,拌小麥種100kg;2)用40%毒死蜱乳油50100mL、50%二嗪磷乳油100200mL、35%甲基硫環磷乳油50100mL或者40%甲基異柳磷乳油3550mL,兌水810kg,拌種100kg。3)用噻蟲嗪、氟蟲氰處理種子。注意拌種晾乾後及時播種,以免悶種。
防治小麥黑穗病、赤黴病等病害: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或用2%戊唑醇按種子重量的0.10.15%拌種,或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等。拌種時要按推薦劑量和方法操作,不宜隨意加大藥量。
小麥全蝕病:用12.5%矽噻菌胺懸浮劑200ml、2.5%咯菌腈懸浮劑100ml,兌水1.52kg,拌麥種50100kg,對小麥全蝕病有較好的防效。
土壤處理防治害蟲:在地下害蟲或小麥吸漿蟲發生嚴重的地區,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或3%辛硫磷顆粒劑34kg/畝,在整地前均勻的撒施地面,隨犁地翻入土中。
植物生長調節劑浸種壯苗:以芸苔素內酯0.050.5mg/L浸種,可以促進小麥根系發育,增進小麥的抗逆能力,促進出苗壯苗。
2 小麥冬前苗期
小麥秋苗期主要的問題是死苗,死苗的原因很多。根腐病、紋枯病、病毒病、地下害蟲、除草劑藥害、凍害、懸空苗等原因都能導致苗期弱苗、死苗、黃化等苗期問題。
該時期重點防治雜草。雜草一般在小麥播種後23周開始發生,墒情好時雜草發生量大。個別乾旱年份發生較晚,發生量較小。多數雜草於10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出苗,雜草幼苗期易於防治,是防治上的關鍵時期。
在氣溫偏高時,蚜蟲、紅蜘蛛、白粉病、銹病也有發生,可噴灑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3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每畝噴藥液4050kg,防治麥田蚜蟲、葉蟎等。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6070g/畝、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248g/畝,兌水4050kg噴霧,兼治小麥白粉病、銹病等病害。
3 小麥返青期至孕穗期
在小麥返青後,雜草和小麥均開始快速生長,雜草逐漸難於防治,常對小麥造成嚴重的為害,對於前期未能及時防治雜草的田塊,應在小麥返青期及時採取防治措施;同時,該期還是小麥全蝕病、紋枯病、根腐病等根部病害和叢矮病、黃萎病等病毒病的侵染、蔓延高峰期,也是危害盛期,此期還是麥蜘蛛、地下害蟲和雜草的盛發期,是春季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的第1個關鍵時期。
除草:2月下旬3月中旬小麥返青後是防治適期,及時進行化學除草。
紋枯病:小麥紋枯病防治上宜早不宜遲,一般在3月上旬噴第1次藥劑,隔1015天噴1次,可兼治小麥白粉病、銹病等。
紋枯病初發時,可用5%井岡黴素水劑5075g/畝、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g/畝+20%三唑酮乳油4060ml/畝、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12.5g/畝兌水60100kg均勻噴霧。
小麥紋枯病病株率達5%時,可用5%井岡黴素水劑200g/畝、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15ml/畝、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35g/畝、25%丙環唑乳油2530ml/畝,兌水4050kg均勻噴霧。
銹病:銹病為害時,用15%三唑酮可溼性粉劑50g/畝、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1530g/畝兌水5070kg噴霧,或兌水1015kg進行低容量噴霧。可兼治白粉病等其他病害。
全蝕病:此期如有全蝕病的為害,可以用12.5%矽噻菌胺懸浮劑2030ml/畝、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2030ml/畝兌水80100kg淋澆於小麥基部。
紅蜘蛛:麥田紅蜘蛛蟲口數量大時,噴灑15%噠蟎靈乳油20003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2000倍液,視蟲情隔1015天再噴1次。
吸漿蟲:小麥吸漿蟲雖是穗期為害的害蟲,但防治適期在4月中下期的蛹期,應在蛹期適時開展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每畝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150200ml兌細沙土3040kg撒施地面或劃鋤,施後澆水防治效果更佳;若蛹期未能防治,吸漿蟲成蟲期防治可在田間小麥70%左右抽穗時,用50%辛硫磷乳油5075ml葉面噴霧防治。
4 小麥抽穗至成熟期
小麥穗期的主要問題是枯白穗,枯白穗的原因很多。赤黴病、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地下害蟲、蛀莖害蟲都可以導致枯白穗。要弄清枯白穗的原因,需要觀察從什麼部位開始枯死,是整穗或部分小穗枯死,還是地上部整株枯死,還是從莖的中間開始枯死。
小麥抽穗至灌漿期是蚜蟲、紅蜘蛛、白粉病、銹病、赤黴病的重要發生期。麥蚜發生期,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3000倍液、3%啶蟲脒乳油15003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20004000倍液、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15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均勻噴施。
麥田紅蜘蛛發生較重時,用20%噠蟎靈可溼性粉劑1020g/畝、73%炔蟎特乳油3050ml/畝、5%噻蟎酮乳油5066ml/畝,兌水4050kg均勻噴霧。
小麥白粉病發生較重時,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3248g/畝、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均勻噴施。
小麥紋枯病發生較重時,可用5%井岡黴素水劑200g/畝、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15ml/畝、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2035g/畝、25%丙環唑乳油40ml/畝、12.5%氟環唑懸浮劑4560ml/畝、25%腈菌按照本試驗結果,可以直接將池塘養殖廢水(跟水稻田同面積的養殖池塘水體的10%)直接排到水稻田,停留3天,或者將秧苗插入浮排直接放在魚塘水面,都可以顯著降低池塘養殖水體的氨氮含量。ADJ在本試驗中沒有表現顯著的去除氨氮效果,可能是因為本試驗用去離子水,導致水中沒有藻類和細菌之類的和ADJ互相作用,導致ADJ唑乳油4554ml/畝、40%氟矽唑乳油68ml/畝兌水4050kg均勻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