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瞿洪平(中)講述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新冠重症病區救治患者的日日夜夜。 (交大醫學院供圖)
「疫情非但沒有使我遠離醫學,反而更堅定了我走學醫這條路。」一名武漢學子如是說。剛剛到來的新學期,他出現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新生報到現場,成為一名醫科新生。
昨天,656名上海交大醫學院2020級新生身著白袍,在入學典禮上許下醫學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託……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伴隨著莊嚴的醫學誓言,這些年輕人向醫學生涯邁出了神聖的第一步。
連日來,上海多所醫學院校迎來新生。這是一群2002年前後出生的學子,18歲的年紀,有的出身醫學世家,有的是中醫擁躉,他們一心學醫。
抗疫英雄走進「開學第一課」
昨天,一整天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開學典禮,儼然「大型追星現場」,所追的並非「流量明星」,而是一群「醫學院裡的真英雄」。抗疫英雄走進「開學第一課」,從「臺上」走入「心底」!
跟隨英雄腳步,邁入醫學殿堂,這是上海交大醫學院今年特別的開學設計。作為「學四史·知院史」系列活動之一,上海交大醫學院將「傳承大師精神、對話抗疫英雄、啟航醫路夢想」情景式思政教育搬上「開學第一課」,以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王振義院士為原型的大師劇《清貧的牡丹》為引,配以「對話抗疫英雄,踐行大師精神」分享環節。
剛剛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的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瞿洪平告訴大家:接到支援市公衛中心的任務後,沒有絲毫猶豫,與兄弟醫院的同行們共同救治危重症患者,從認識病情、診斷病情到治療病情,他們一路摸索,反覆推敲,克服了病情的不確定性。從醫30多年,他說:「重症醫學是病人的最後一道防線,挽救生命、幫助患者重回家庭和社會,至關重要。」他呼籲醫學生要堅守初心,始終秉承仁心仁愛。
上海交大醫學院黨委書記範先群為新生送上新學期寄語:抗疫對全體人民來說是一場大戰,對醫療隊伍來說是一次大考,對醫學生來說是一堂大課,希望在新生心中播下「大醫」的種子,以行動傳承抗疫精神,腳踏實地,擔當時代重責。
「第一次讀醫學誓言,我落淚了」
上海交大醫學院2020級臨床醫學八年製法語班的湯昊雨作為新生代表在上海交大醫學院入學儀式上說到,回望過去數月,新冠病毒肆虐時,這裡湧現了無數白衣執甲的最美逆行者,如今,自己也成了一名醫學生,必將沿前輩師長的足跡,將心中的光融於這片燦爛星海。「醫學知識的奇妙讓我渴望探索,醫學生的職責讓我倍感震撼,第一次閱讀醫學生誓言時,我落淚了。無人能否認醫學的局限,但我們要做的,是窮盡生命,突破局限,為世人換來生機——就像我們無數前輩所做的那樣,前僕後繼,因而生生不息。」
師長寄語:心無旁騖,厚植科學家精神和「大醫」情懷
開學典禮,也有開學「禮包」。9月10日,上海中醫藥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校長徐建光希望新生通過知曉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校友和前輩,在「追求他們的追求」「執著他們的執著」中獲得自己人生的最大化。徐建光不忘提醒新生,「不用活成我們想像的樣子,因為我們這一代人已不足以想像你們的未來。」
時隔四天,交大醫學院開學典禮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也發來「禮包」——為進一步鼓勵研究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減少後顧之憂,交大醫學院決定:從9月起調整研究生最低津貼標準,除了學業獎學金外,碩士研究生津貼提高到2500元/月,博士研究生津貼提高到5000元/月。「醫學院、附屬醫院和導師都下了最大決心,掏出『真金白銀』,來做你們的『天使投資人』,就是希望大家能靜下心來、心無旁騖,厚植科學家精神和『大醫』情懷。」
【來源:文匯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