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影片哦)
總有一些電影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動,
這些電影如人生縮影或讓人心生感動和共鳴。
大千世界,我願為你去看一部好電影,去聽一部好電影。
回望中國影史上的戰爭題材電影,我們已然拍過大大小小的不同戰役,但與當年抗美援朝有關的電影卻並不多。而今年,正值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電影《金剛川》的誕生便承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勝利階段,金城戰役便是這場夏季反擊戰中的最後一次戰役。為了保障向金城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們必須誓死捍衛交通要塞——金剛川上的金剛橋,從而保證大部隊能順利過橋。▲點擊上方綠色按鈕收聽
節目 /《節目影評》
主播/蘇鈺婷
剪輯/張敬成
影片的第一篇章以「士兵」視角展開。由鄧超飾演的連長高福來帶領部隊駐守在金剛川旁,他們的任務就是守護好金剛橋,讓大部隊按時通過,從而順利為金城運送物資補給。橋,無疑是這場戰役的關鍵環節。而吳京和張譯飾演的炮兵的任務,就是將狂轟濫炸的敵機打下來。死寂的夜晚,美軍敵機掠過橋面上空發出的隆隆聲,仿佛是魔鬼的低吼;用志願軍戰士們的話來說,那就是「喪門神」。由此,炮兵們便承擔了打敵機的任務,為了不讓敵機反覆襲擊橋梁,他們在本不該暴露的炮臺周圍點起火,與敵機正面剛。
第二篇章的「對手」視角,則為這場戰役提供了全新的角度,這在此前的戰爭題材影片中並不多見。以美軍飛行員的視角看待這場戰役,讓整個故事有了側面烘託,顯得更為真實可信。美軍在數次偷襲中都成功炸毀了橋梁,正當他們洋洋得意時,卻發現橋梁總是被一次次地修繕好,這讓他們幾近崩潰。據歷史記載,為了炸毀這座橋,美軍總共投放炸彈1000枚左右,炮彈超過2500枚;但最終的勝利註定是屬於志願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