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網戀,一位61歲的女士執意改嫁「靳東」?
對,她所以為的就是那個出演《偽裝者》、《歡樂頌》、《我的前半生》的,演員靳東。
是不是覺得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可這位痴迷靳東的女士,不僅態度堅決,滿心滿眼都是靳東,更是因為他,不好好吃飯,人瘦了十幾斤。
而且據她所說,「靳東」會主動聯繫她,答應要跟她見面,甚至承諾給她100萬,給她買房子,並且向全國觀眾宣布喜歡她……
單是聽聽,都覺得匪夷所思對嗎?可這位女士不僅信了,而且信得很徹底。
她覺得自己跟「靳東」之間有真正的感情,他愛她,並且只愛她;
她認為「靳東」用五千多張照片和視頻公開告白的人是她,讓周圍人都眼紅;
她覺得視頻是公開的,但她和「靳東」之間有暗號,那份專屬的愛只有她聽得懂;
她為了不讓大家認出自己,特意換了髮型,甚至躲在家裡不敢出門;
她和老公分居,離家出走,絲毫不聽勸,甚至對老伴破口大罵、大打出手。
就算在接受調解時,她還是堅信,「靳東」不會欺騙她,執意想要找到那個自己心心念念的人。
可是啊,她從來沒想過,自從認識這個「靳東」後,自己頭髮白了,生活變得一團糟,與丈夫兒子鬧翻,甚至執意要給對方轉帳,那個「騙」字就差宣之於口了啊。
其實,騙局很直白,胡亂拼湊剪輯出來的視頻,不僅口型對不上,就連後期的一些配音都很敷衍。
可就是這樣我們看一眼就能被戳穿的「假帳號」,卻讓這位60多歲的女士,付諸全部真心陷了進去。
有人覺得離譜,有人覺得可笑,有人覺得根本是鬧劇一場。
可看過評論區,很多人都沉默了。
因為「上當受騙」的不止一人。
從話術表達,和彼此稱謂來看,大多是年紀偏大的女性,她們都自顧自地在同一「假帳號」的蒙蔽下,陷入了所謂愛情。
現在,那位女士嘴裡的「暗號」好像不難理解了,騙子圖省事兒公開發布表白視頻,應該跟每個人說了同樣的話,讓她們以為那被「深愛」著的是自己。
其實是好拙劣的手段啊,可我們忽略了,年齡偏大的那個群體其實網齡是偏小的。
感情狀態單一,更沒有見過什麼花樣百出的「詐騙」招數,所以很容易便相信了。
可她們缺少的,我們忽略的,正是被「騙子」大作文章,想方設法利用的。
而且因為把她們的心理狀態,和情感痛點,把握得極為精準,所以基本都是一擊即中,箭無虛發的。
因為當被問起這段「愛情」給她帶來了什麼時,那位女士哽咽著回答:
「勇敢地活一次。」
從眼神到語氣,都堅定無比。
大概很多人都會嘲諷吧,畢竟這個當上得太出人意料了。但如果仔細想一下這些陷入騙局女性的狀況,好像一切都不是那麼費解了。
60歲上下的年紀,已經是奶奶輩兒的人了,年輕時候婚配大多是父母之命,嫁人後也多數是相夫教子,年長一點又需要照顧孩子的孩子,等兩代人都養大了,自己也老了。
沒有專屬於自己的生活,沒有獨立的精神世界,沒有琴瑟和鳴的愛情,更沒有深入內心的關愛和交流。
有的只是過了幾十年,都不懂得如何愛在細節之處的老伴,多年的磕磕碰碰一地雞毛早就相看兩生厭。
說到底,那些花甲之年老兩口攜手去看電影的,從來都只出現在新聞裡。
可往前推,如今這個六十多歲需要以和藹可親面目示人的奶奶,早年也是需要被極度呵護的小姑娘啊。需要被疼愛,從來都沒有什麼年紀之分。
只是他們的情感需求,在終日忙不完的柴米油鹽裡,被逐漸忽略了。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這些上當受騙的可憐人,不過是被看穿了內心所需,被迫成為了前者罷了。
你細想想,我們的奶奶、外婆是不是大多終日話少?
你以為那是性格嗎?不,那是說不出口,積極攢了很多年的壓抑,那是我們未曾注意過,但實實在在存在的情感缺失。
有人認命,可有人不願意。
「離婚快樂!我一定要去吃喜面!」
這是一位在84歲高齡成功離婚的馬奶奶的歡呼,僅這一句,我們便感受到了她那前所未有的欣喜和輕鬆。
馬奶奶和劉爺爺在1963年登記結婚,在一起生活了整整57年。可中間有近50年的時間就不是什麼相濡以沫。
他們經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他們分床睡,一人住大屋,一人住小屋;他們貫徹AA制,就連菜刀都是每人一把,分得清清楚楚……
明明是夫妻,但好像過得井水不犯河水。這樣的日子放到今天,應該沒有哪對年輕夫妻能忍受得了吧,可他們這樣僵持不下的關係維持了五十多年。
原因應該有很多,或許是孩子,或許是面子,或許是房子,他們在名存實亡的婚姻裡熬著。
去年年底的時候,馬奶奶前往法院諮詢離婚,但因為房子只有劉爺爺的名字,所以想加上自己的名字之後再離婚,原本就是夫妻共同的財產,她也想要有一個保障。
一開始劉爺爺是不滿意的,他說:「房子本來就是我倆的,根本沒必要確認,只要同意離婚,房子賣了,一人50%,還多給她10萬。加了她的名字,反悔不離婚怎麼辦?」
你看,單單是離婚這一件事,兩個人就表現出了高度的互不信任,互相猜疑。我們大概能以此感受到他們多年來劍拔弩張的關係。
其實,離婚是這對老爺爺老奶奶共同的訴求,但因為溝通不暢,一直拖了好多年。
最後經過調解,,劉爺爺也接受了「先加名後離婚」。在7月27日,二人終於得償所願,拿到離婚調解書。
離婚快樂!
如網友所說的那般:「結婚證只能證明兩個人合法,並不能證明兩個人合適。」
不合適這種事兒,不是時間能改變的。老爺爺達成了他半輩子的心願,老奶奶也終於釋然。
其實應該有很多人不解,都這個年紀了,為什麼還要這樣折騰?可追求生活的理想狀態,把感情的決定權握在自己手裡,不該有年老年少之分。
他們吃了50多年感情不合的苦,所以就算別人會投來異樣眼光,他們也要嘗嘗甩掉束縛,擁抱自由的滋味。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這應該適用於每個年齡段,二心難歸一意的感情,絕非什麼年輕人的特權。
因為,我們見過太多在婚姻裡一再忍耐的悲劇。
電影《無問西東》裡,許伯常和劉淑芬的婚姻,就是一種讓人窒息的狀態。
許伯常在外是溫文爾雅的老師,對任何一個人都很好,唯獨回到家面對妻子劉淑芬,他是一種冷酷到極致的模樣。
他不跟她說話,他從不碰她,他就連平時吃飯喝水的碗筷,也和她分得清清楚楚。
她使出渾身解數對他好,他無動於衷。她忍無可忍,開始對他肆意打罵,拳腳相向。
別人看到的是她的瘋癲,可只有他們兩個知道,那是被婚姻裡的冷暴力逼到發狂。
其實他們也有過美好的時候,他拉琴、她聆聽,陽光下,花裙飄舞間,應該是愛情吧。
只是後來,劉淑芬供許伯常讀完大學後,她想對他好一輩子,他卻反悔了。
其實,這場婚姻,從一開始的結婚都是在逼迫之下完成的,何談後來的幸福呢?
最後他們以悲劇收場。
這其中有偏執愛情,有忘恩負義。
但我們不可否認,在感情裡,但凡辛苦,皆是強求啊。
而強扭的瓜向來不甜。
這個故事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但其中所傳達的婚姻問題卻在什麼時候都適用。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法院院長宴請老領導一家,席間有下屬殷勤拍馬屁說:"老領導和阿姨結婚50周年,不容易啊!給我們小輩們傳授下經驗好不好?"
老領導清了清嗓子說:「經驗談不上,也就一個字,忍。」
領導夫人卻接話:「錯了,是四個字,一忍再忍!」
忍一時是能風平浪靜,可如果在婚姻裡忍耐到老,那真的比離婚更可怕。
一來,夫妻二人終日不痛快,彼此消耗;二來,孩子的婚戀觀也會受到極大影響,有數據顯示,有將近六成的孩子會重複父母的婚姻模式。
與其在「為這個家好」的觀念裡傷害了家裡的所有人,不如直面自己的情感所需,及時止損。
如果你是父母,在感情裡請你先想自己再想孩子;
如果你是孩子,在父母的情感選擇裡請保持尊重。
選錯了一再堅持也是痛苦,選對了那從一開始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