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一個愛美愛到也許是現代社會交際中,
舉止禮儀規定最多的國家。
他們不缺說著一口流利純正、迷人英音的優雅女性,亦或謙謙紳士。
各行各業的傑出人才都有著他們的身影,演員當然也不例外。
所以說起他們,可知今天是絕對養眼的一篇。
一直以來,英國裔的優秀女演員都有著「英倫玫瑰」的稱呼,例如:
凱特·溫斯萊特,
凱薩琳·澤塔瓊斯,
但對於英國的男演員好像沒有一個統一的名詞可以代指,也是,雖然都有著相同迷人的英倫風格,性格又個人不相同。
堂叔覺得可以按照他們各自的特點,編一個順口溜來方便記憶:
遙想英倫大地,
痞伊萬,
詹一美,
卷福的馬臉,
抖森的腿,
本喵的發量,
裘花的嘴,
克雷格的硬淨,
湯老溼腹黑。
怎麼樣,各種款式,總有一款對你口味。
在英國普選最好看男星的排行中,名列第一的是今天剛好40歲生日的
詹姆斯·麥卡沃伊。
不得不說,「腐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那個如同油畫裡走出來的少年啊!
眼睛就像是星辰大海。
湛藍的眼眸似乎在訴說著故事,吸引著你慢慢靠近。
他生於1979年,典型的蘇格蘭家庭。
在格拉斯哥度過童年,父親是一名建築工人,母親則是一名精神科護士。
七歲時遭遇父母離異,他不得已被送到外婆家常年生活。
自13歲之後他便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親。
少年時期麥卡沃伊對科幻電影尤其情有獨鍾,也許是在科幻的世界中,可以讓充滿想像力的少年想出無數種彌補家庭遺憾地方法吧。
儘管童年時他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牧師,但是經過數年的電影薰陶,「演員」這兩個字在頭腦中漸漸明晰起來,一躍成為他最嚮往的職業。
1994年,詹姆斯·麥卡沃伊在一次學校贊助的工作實習活動上,麥卡沃伊巧遇了蘇格蘭演員大衛·哈曼。
四個月後,麥卡沃伊接到了哈曼打來的電話,通知他有電影可以試鏡。
儘管初登銀幕的麥卡沃伊只是出演了皮條客的兒子這樣一個角色,但還是為他成功獲得了蘇格蘭皇家音樂與戲劇學院的入學通知書。
可之後的路並不是坦途的星光大道。
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在大大小小的肥皂劇種錘鍊,亦或是正劇中演出幾個戲份不多的角色演員。
第一份重量級的肯定來自《無恥之徒》。
在這部關注工薪階層生活的劇集中,憑藉出色的表現,詹姆斯·麥卡沃伊提名了英國喜劇獎最佳電視喜劇新人獎以及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的新人獎。
2005年,他遇到了一個戲份不多,但十分討人喜愛的角色:《納尼亞傳奇》中那個善良貼心的半羊人-圖姆納斯。
憑藉該片中的表現,他的演技也更受認可——
榮獲英國年度最佳男配角,2005年度《帝國》電影獎最佳新人獎的提名。
早期的這些演藝經歷在演技上給了麥卡沃伊演技上很大的洗禮,這也是他戲路寬廣的主因之一。
演員塑造角色並沒有特定的方式,方法派、體驗派兩路大軍也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但可以深入的在飾演的過程中讓觀者覺得那段時刻裡,你就是劇中人。
這就可以說是角色與自我的有效結合了。
對詹姆斯·麥卡沃伊來說,《贖罪》是一部不得不提的作品。
甚至他的演藝生涯,其實可以說自這才開始。
1935年的夏天,
富庶的英國家庭中,想要成為作家的少女,獨立迷人的姐姐,僕人的兒子。
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了一起。
謊言,冤獄,戰爭......
如同多米諾骨牌的倒下,一個謊言就可以改變所有人的生活軌跡。
可另一面,生活的狀態也不會靜止不動,
有罪惡,就希望得到救贖。
而在救贖中,人才能真正的放下,與安心。
這是一美頭一次刻畫那麼深刻的角色,
而我們也記住了那個從軍遠走,吐露愛意的青年。
隨之而來的一部可以說:
讓一美蛻變成英姿颯爽、滿身荷爾蒙男性,
又兼具個人鮮明形象的作品,當屬《通緝令》(2008)了。
一個起初典型的loser最終因自身強大的潛力與身世陷入危機,然而當波瀾壯闊的故事最終落幕,他又能回到平靜的生活中。
沒有逆襲的YY尺碼。
當然,此時的他已不再是當初那個任人欺負的無能之輩了。
劇中的一幕場景在現在全知的視角下,帶入角色的去看,
會顯得很有趣:
標題或許可以叫「驚!突發漫威內鬥!!X教授辦公室爆打星爵!!!」
《通緝令》是一部觀感體驗出眾的作品,拐彎的子彈,神乎其技的動作,以及最最終復仇之戰一路拼殺的暢快都讓人印象深刻。
而且本片中為詹姆斯麥卡沃伊陪襯的也都是赫赫有名的角兒,
除了被打的星爵,還有氣場強的一美同學不敢正視的安吉麗娜·朱莉。
以及頭一次出演反派的摩根·弗裡曼。
而最後「打破第四面牆的一問」也是在號召鏡頭前的觀眾:
改變自己,要勇於踏出第一步。
在正統的《X戰警》完截止後,導演馬修·沃恩接手,開始了前傳的拍攝。
詹姆斯麥卡沃伊與麥可法斯賓德也接過手杖,
「查萬」組合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自此,從2011年的《第一戰》開始,到《逆轉未來》、《天啟》,
無不上演著「相愛相殺」的戲碼。
可謂每一集中粉絲除了各種超能力與正邪大戰之外,
摩拳擦掌期待的一大看點。
令人期待的是,最新的《X戰警:黑鳳凰》也已經北美定檔6月9日上映。
連復聯4都趕著全球最先了,《X戰警》還會遠嗎?
過於出眾的外貌也許在起初會給演員帶來更多的關注與掌聲,
但隨之而來的也就是難以擺脫的「花瓶怪圈」。
王祖賢演技很好,無論在《賭神》還是《東成西就》都展現了出眾的喜劇天賦,
可人們還是只認聶小倩與青蛇。
古天樂更是以告別「白古」這樣「壯士斷腕」的勇氣,來開闢更多的戲路與可能。
湯姆·克魯斯則公認是因外形太過出挑耽誤,才一直拿不到奧斯卡。
詹一美也不例外,擲地有聲的作品眾多,可總是與獎項無緣。
人都是想證明自己的,而且這個認可不是來自於天賜,而是自成。
詹一美辛勤的磨鍊終於也等到了自己的正名之作。
這就是《汙垢》。
本片也許名氣不大,但他的作者以及另外一部代表作可以說是名揚海外了。
名字叫做《猜火車》。
他們都出自一位作家:埃文·威爾什。
作為一位蘇格蘭作家,他本人對蘇格蘭名族主義虛無的自嘲很好的透過作品傳遞出來,
充滿反思意味是他作品的一大特點。
Bruce是一個蘇格蘭警察,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和一個可愛的女兒,他們婚姻幸福令人稱羨。
一個日本人在一條隧道裡被人殺害,警局非常重視這個案子,
同時警局最近有一個升職名額,Bruce和他的幾個同事們都躍躍欲試。
而Bruce深信通過他出色的辦案能力再加上一些小手段,只要他能破了這個案,他定能得到提拔。
在調查謀殺案的過程中,Bruce又接手了另一個案件——
調查到底是誰老是給他的好友Bladesey的妻子打騷擾電話。
在辦案的過程中,Bruce不斷向觀眾展示了一個出色的警察是如何利用邪惡的人性來達到他的目的的......
在本片中一美可以說十分顛覆性的扮演了一個善惡交織的警察。
而最終的反轉與最後一幕的黑色幽默又將這種戲劇張力指數般的放大,這是一美後來的《分裂》所不具備的。
在之後,一美更是在顛覆自我的道路上越幹越起勁兒。
真的是很有顏任性吧,無論怎樣,既然分分鐘可以帥回去,何必太在意劇中的扮相呢?
就在今天,那個湛藍眼眸的少年也已經40歲了。
前不久在拍攝《X戰警》期間因肺部感染住院,自言險些死掉。
康復後表示依舊熱愛這個職業,只是之後會更加注意找到平衡點。
帶給影迷更多好作品的同時,也照顧好自己,
才是給自己和影迷,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