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不是完美的,它有很多瑕疵。不合乎邏輯的情節,有些橋段的設定甚至無釐頭。
但它確實以它的方式打動了我。脫去浪漫的、懸疑的外衣,是為生活奔波的疲憊模樣。無論是高志碩還是劉玲,都有他們感到無奈的、無力改變的現狀。這是他們辛酸的源頭,同時也是他們最柔軟的地方,使他們能夠理解他人的困難與苦楚,支撐他們不停的奔跑。
誰都會有疲憊的時候。我們都看到他人喝咖啡的悠閒,卻沒聽到消散在咖啡熱氣中的那聲嘆息。高志碩的膽怯背負著照顧痴呆母親的責任,劉玲的執著來自於遺棄自閉妹妹的負罪感。在真相揭開之前,沒有人能看到他人背後的故事。畢竟,人只會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以,高志碩成了不求上進的地鐵班班長,劉玲是為了晉升廣搜隊而不擇手段的新人。當然,誤會總會解開的,畢竟這是影視作品。如果換成現實生活,或許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觀看這部劇的過程中,最大的感想其實是關於愛情的來源,或者說,人與人之間是基於什麼而產生了愛。這是個仁者見仁的話題,諸多作品給出了多樣的詮釋。而這部劇給出的解釋,是境遇相似的人互相理解、支持、認可,所謂惺惺相惜。
愛是一種深厚的情感,它需要深植於土壤,使它的根系更加牢固,需要定期的澆灌,枝葉才不至於乾枯。日久生情固然有著一定道理,但這種化學反應還是需要發生在特定的人身上,所謂同類。
高志碩本質上並不是一個膽小的人,恰恰相反,他有著自己的職業夢想,並希望能夠大顯身手。但世界上很多東西並不會給你留出做準備的時間,機遇是如此,苦難也是如此。當看到害怕的、蜷縮著的母親望向自己的求助眼神,他就為自己做完了決定。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他說的沒錯,這確實是一種逃避,因為並不存在兩全的辦法,當必須做出一種犧牲的時候,他從自己的夢想中落荒而逃了。
而劉玲的辛苦是長期存在的。按照劇中的設定,從十歲開始與自閉症妹妹相依為命。照顧妹妹不僅成了她的責任,也是她的生活方式。但一個人真的能習慣於這種生活方式嗎,打工要帶著妹妹,與男朋友約會也要帶著妹妹。某個在公共場合,為妹妹的錯誤而向別人賠罪道歉時,她真的不曾感覺到疲憊嗎?她可能在腦中想過一萬次逃走的情形吧,而只有那一次她真的這麼做了,卻成為她永遠無法原諒自己枷鎖。
相似的人會相互吸引。伴隨著爭吵、不理解,逐漸磨合、適應,但這並不是一個同化的過程。劉玲的正義感、對他人困境的關切,都讓高志碩感到熟悉。後來他發覺了,曾經的自己也是這樣的,而真實的自己其實未曾改變。而往往情感是來自於瞬間的覺醒,等本人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其實已經一點一點陷入其中。劉玲對高班長的態度轉變,大致就來自於十八段之間的對決,這是經典韓劇橋段,很難有女人逃得掉,就不多贅述了。從反感、對立,到成為信任的依靠(班長牌安全帶),再到理解、支持,在人物刻畫上,雖然有些瑕疵和模糊,但是仍然能讓人感到這份情感的水到渠成。
值得提到的一點,劇中案件關注了許多在社會上相對「弱勢」的群體。我所說的「弱勢」群體,即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老人、兒童、殘障人士、貧困者,也包括了社會輿論背景下的隱形「弱勢」群體,被偷拍的女性、遭遇家庭暴力的女性、被性侵的女性,女性並不是弱勢群體,她們是強大的存在。而在現實中,諸多的輿論因素產生負面影響,讓女性在維護自身權益的路途上困難重重,她們需要被伸出援手。她們的困境需要被更多人看到,並且被關注。
寫這篇感想,更多的是感謝。雖然,我們都會有心無意的調侃著「生活太難了」,但生活的全貌真的要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生活常常比白水更加白水,有時比戲劇更戲劇。在這個不甚寒冷的冬天,新人與班長的工作日常帶來了諸多歡樂,兩位演員精湛的表演感染力強,令人感動,感謝陪伴。
題目「今天我也會將其遺忘 都會隨風送走」來自於JUNIEL演唱的OST,也是貫穿於全劇的一首歌。「今天我也會將其遺忘,都會隨風送走,正如落下的星星那般,我的眼淚也隨之落下,我會再次忘卻」,這首歌既是高志碩也是劉玲的心情寫照。在劇中出現的恰到好處,值得聽一聽。
最後的感想,這部劇是2016年初《奶酪陷阱》後再一次看直播的劇,又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體驗,再一次看到文演員,發現了寶藏金演員。感謝一同觀劇吐槽的夥伴們。那麼,雖有諸多不舍,開啟新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