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太原出發爭奪皇位的3條線路,後唐後晉後漢做了不同的選擇

2020-12-22 騰訊網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從太原奪取中原政權的路線選擇。

太原奪取天下的路線

後唐,後晉,後漢都是從河東太原起家,進而建立一個小王朝的。雖然起家之地一樣,但是三個開國君主拿下天下的路線卻是不一樣的。我們先說說後唐李存勖的進軍路線。

後唐

李存勖上位的時候,河東已經被朱溫打的龜縮在太原附近。憑著自己的軍事才能,李存勖展開了與後梁的血戰。他先是降伏了義武節度使,成德節度使,然後是魏博,接著與後梁爭奪黃河渡口。每一步都走的很艱辛。直到拿下楊劉渡口,攻佔鄆州,勝利的天平才真正倒向了李存勖這邊。最終,李存勖乘著汴州空虛,長途奔襲滅掉了後梁。完完全全是憑藉自己的力量建立的一個王朝。整體路線就是由河東東出河北,再南下渡過黃河,然後西進汴州。

李存勖為什麼要先東出太行呢?因為南邊澤潞難走,而且歸順了後梁。此外,當時河北藩鎮名義上都是歸順朱溫的,如果不拿下這些藩鎮,直接南下,很容易被偷老家。

李存勖進軍路線

後晉

石敬瑭打出造反的旗幟以後,一開始被後唐圍著打,直到契丹援軍的到來。勝利的天平才倒向了石敬瑭。藉助契丹的力量,石敬瑭沿著潞州,澤州,華州行進,最終拿下洛陽,滅掉後唐。

為什麼石敬瑭選擇直接南下這條路呢?

1 雖然河北地區沒有拿下,但是這些藩鎮只顧自保,一直在觀望。而且後唐幽州節度把大部分河北的軍隊帶到了太原南邊。所以石敬瑭也沒有必要去河北招惹這些藩鎮,就繞著走了。

2 借著契丹的幫助,打了幾個勝仗,士氣高漲。所有趁著勝利的餘威,直接走最近的道進攻後唐首都洛陽。

3 雖然在團柏谷有幽州節度使的重兵駐守,但是守將並沒有鬥志,結果也是一觸即潰。

石敬瑭奪取天下

再說說後漢

後晉滅亡以後,契丹在中原稱帝,但是統治的一塌糊塗,最終不得不退出中原。所以中原出現了權利真空。這個時候,劉知遠趁機摘桃。

但是劉知遠的力量非常弱小,擴軍以後步騎也就5萬,就是一個節度使的水平。劉知遠的進軍路線是往西南,走陰地關,晉州,絳州,再往東走陝州,洛陽,東京,然後建立後漢。

太原的劉知遠如果要進軍東京,也有三條路可以選。或者走井陘關出河北,或者沿著石敬瑭的路線走潞州,或者沿著汾河走陰地關。

如果走井陘關出河北,兵少路遠,如果遭到契丹的襲擊,進退兩難。人生地不熟,非常危險。

如果走潞州、澤州,儘是山路不好走,而且後勤補給也比較困難。

如果沿著汾河往南,路途平坦,還可以就地補給,一步步的收服沿途各地,則最為保險。

劉知遠奪取天下

應該說,劉知遠的選擇非常明智。我們看看後漢建立的時間線:947年二月十五日,劉知遠在晉陽稱帝,接著南進。五月二十四日,絳州歸降。二十七日進入陝州,六月三日進入洛陽,十一日,進入大梁。十五日改國號為漢,史稱後漢。

一路上沒怎麼打,順順利利的奪得了皇位。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兒,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在太原立國稱王:歷史上的3個太原國,33個太原王
    和太原有關的王爵,最有名的當屬晉王。晉王是中國歷史上除太子外登基稱帝最多的爵位。其中不乏晉武帝司馬炎、隋煬帝楊廣、唐高宗李治、宋太宗趙光義這些對中國歷史走向產生重大影響的皇帝。除了晉王外,和太原關係密切的王爵還有太原王、代王、韓王等。今天說一下太原王。
  • 換一個角度看唐末,「五代十國」只是以宋朝為視角的歷史書寫方式
    要知道,後唐、後晉、後漢三朝的建立者均為沙陀人,即使後周和趙匡胤本人同樣出自太原的沙陀軍事集團。契丹在唐朝之時屬於松漠都督府管轄,唐末藩鎮割據之時開始自立為汗。沙陀人李克用則在平定黃巢之亂中居功至偉,被授予河東節度使。契丹人與沙陀人幾乎在唐末同時崛起,且都被賜姓「李」,所不同的是沙陀人一直用唐朝賜的李姓,而契丹人最終捨棄了「李」姓。
  • 【歷史知多少】太原原來出過這麼多個皇帝,難怪被稱「龍城」
    那麼,歷史上太原到底出了多少位皇帝呢?答案很大程度取決於對「太原」這一地理名詞範圍的界定。 歷史上的太原,不僅有晉陽、并州這樣的別稱,其所轄區域更是因朝代的更替而不同。
  • 五代十國-後晉後漢後周篇
    前篇給大家講了後梁後唐的興盛與衰敗,接下來為大家講剩下的三個中原王朝的故事。「兒皇帝」石敬瑭的惡名大家都有所聞,為了一己私利聯合外族反叛,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從此契丹鐵騎便可暢通無阻直抵中原腹地。就這樣,石敬瑭聯合契丹滅了後唐,最終遷都開封建立晉,史稱「後晉」。
  • 「三分天下」VS「五代十國」:漢唐兩朝滅亡後的割據局面有何不同?
    但仔細來看,它們分裂的方式明顯不同:東漢之後魏、蜀、吳三分天下,唐亡之後卻有五代十國諸多政權的並立和更迭。(五代十國是指從唐朝滅亡到宋朝統一期間存在的諸多政權,五代指在中原立國梁、唐、晉、漢、周五個王朝,十國指吳、南唐、前蜀、後蜀、吳越、閩、南漢、北漢、楚、荊南十個割據政權。)五代十國政權雖多,但是存在的時間都不長,最短的後漢只有四年。
  • 五代十國亂世歷史2.後唐
    唐末亂世正是梟雄大展宏圖的時候,李克用通過鎮壓黃巢起義以及出於私心的搶地盤,在河東地區建立起力量龐大的根據地,因河東地區是今山西太原長治運城一代,李克用也被昭宗封為晉王,朱溫代唐後,李克用並未臣服後梁,依舊適用唐朝國號與後梁死磕,李克用與朱溫徵戰數十年勝負未分,公元908年李克用或者帶著遺憾去世,臨死前讓李存勖靈前繼位,並授予李存勖三支箭
  • 100條歷史典故,讓你我讀懂半部中國歷史!(連載四)
    三國歸晉: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後舉兵進攻蜀漢,蜀漢後主劉禪昏庸透頂,是扶不起來的天子,在奸佞(ning)宦官黃皓(hao)的唆使下負荊而降,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的蜀漢政權從此滅亡。蜀漢滅亡不久,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為晉武帝,建立了晉朝,公元279年,起兵滅吳,三國歸晉,全國統一。65.
  • 耶律阿保機的三個嫡子:次子繼位,長子流亡後唐,最可悲的是他
    後來因為屢屢遭到耶律德光的猜忌,耶律倍接受後唐明宗李嗣源的邀請,帶著高美人和大量藏書投奔後唐。初到後唐,耶律倍的待遇還不錯,李嗣源將其奉為座上賓,又是將莊宗的妃子夏氏許配給他為妻,又是賜名東丹慕華和李贊華。李嗣源病逝後,耶律倍的末日也很快到來。李嗣源駕崩三年後,耶律德光親率大軍幫助石敬瑭攻打後唐。
  • 歷史上最無意義的一次皇位之爭、最噁心的一次炒作———奪門之變
    古代皇位是每個人都想得到的,它可以引起血雨腥風,它可以引起兄弟反目成仇,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但是也存在最不會爭皇位的兩個人———父子或母子,因為父親做了皇帝,早晚會是兒子的,兒子做了皇帝,父親就是太上皇。
  • 後唐興起與衰落
    大家好,上一篇文章《終結者朱溫》咱講到了朱溫開創了後梁,接下來我們這次講後唐。
  • 淺析後唐,最接近統一,為什麼最終不能統一了
    唐朝亡國後,那些割據勢力紛紛稱王稱霸,建立屬於自己的小朝廷,他們分別是定都中原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還有在中原之外的「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小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大分裂時代,史稱「五代十國」。這些先後建立的政權,為什麼卻沒有一個能實現天下一統的了??
  • 李三娘:後漢高祖劉知遠皇后,她的真實人生,比小說還要傳奇!
    劉知遠回來後,越想越憋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一幫哥們的慫恿下,仗著喝了點小酒,竟於深更半夜,竄到李家寨,強行將李三娘搶到了軍馬場。李三娘非是一般女孩子,等她從驚嚇中緩過神來,仔細打量起她面前站著的男人時,她發現此男人精明幹練,氣象非凡。
  • 龜縮的後蜀,得來得容易,享受得長久
    由於歷史上有許多的蜀國,他這個被稱為前蜀,既然是前蜀,那就說明還有個後蜀。沒錯,後唐滅前蜀後,派來了兩個節度使,像唐末一樣把這裡分為東川和西川分開治理。結果新任的西川節度使孟知祥赴任後,愈發覺得這裡太適合割據了,並於公元933年吞併東川且打贏了後唐派來的鎮壓軍隊。第二年,這個當初李克用的手下小將登基稱帝,仍叫蜀國,史稱後蜀。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晉只有東晉西晉沒有南晉北晉,宋只有南宋北宋,沒有東宋和西宋。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東漢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又一個大一統的中原王朝,一共傳了十四位皇帝,享國一百九十五年,與西漢統稱漢朝。
  • 趙匡胤為何未將皇位傳給兒子?他去世後兒子們的結局是怎麼樣的?
    那麼趙匡胤為何未將皇位傳給兒子,其原因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吸取後周的教訓,因兒子年紀太小不宜過早封王,日後經過歷練,才漸漸封為王。這樣才能保得住江山,否則,就像後周恭王柴宗訓,給了皇位也保不住。原因二:趙匡胤遵循了母親杜太后「金貴之盟」的遺訓,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夏,趙匡胤母親杜太后去世時。
  • 後漢覆滅記
    後漢皇帝劉承佑登基不久,能力不足,卻又不甘心大權旁落;為盡享帝王權威,信倚媚臣,大肆殺戮,冒然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