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給大家講了後梁後唐的興盛與衰敗,接下來為大家講剩下的三個中原王朝的故事。
「兒皇帝」石敬瑭的惡名大家都有所聞,為了一己私利聯合外族反叛,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從此契丹鐵騎便可暢通無阻直抵中原腹地。就這樣,石敬瑭聯合契丹滅了後唐,最終遷都開封建立晉,史稱「後晉」。石敬瑭本人沉默少言且穩重,遇事冷靜,按說應在史書上留下一段美言,可為達目的割讓中原屏障燕雲十六州讓他身敗名裂,親朋好友都對他避而遠之。「兒皇帝」是什麼概念?當時契丹王耶律德光比石敬瑭整整小十歲,但是石敬瑭要叫他「爹」,這就是「兒皇帝」。
石敬瑭死後侄子石重貴繼位,開始轉變對契丹的態度,二者間戰爭不斷互有勝負,最終因為主力降契丹,後晉亡。後晉大將劉知遠在太原建立漢,史稱「後漢」。
石敬瑭畫像後漢政權前後存在僅三年,是五代中存在感最低的政權。劉知遠本是石敬瑭手下一得力大將,公元947年後晉被契丹攻陷,契丹在開封燒殺搶掠,不得民心,劉知遠趁機在太原割據稱帝,三年後又被大將郭威推翻,後周取代後漢。
後漢疆域圖後周自建立以來,一改前幾朝頹勢,大有一統天下的趨勢!建立者郭威登基後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減輕和免除了許多徭役,老百姓可高興壞了;同時整頓軍紀和管理機構內部的腐敗。
養子柴榮繼位不久抵禦北漢(十國之一)的進攻,後面更是直接打得北漢抱頭鼠竄,在南方,柴榮數次徵討南唐(十國之一,李後主李煜便是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最終南唐主動去除帝位,只敢稱「江南國主」,長江以北的疆域更是都割讓給了後周。柴榮和後唐李存勖是五代時期最能打戰的兩位君王,但是柴榮的執政能力及戰略眼光都遠超李存勖,柴榮執政後期,北上攻取契丹,打算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一路上都勢如破竹,正打算進軍幽州(今北京)時身染重病,撤軍回首都開封,不久病死。
「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總三十年使天下平定富足」是柴榮繼位初立下的宏偉壯志,只可惜上天只給了他六年,惜哉!痛哉!但是這六年他已經超越了五代大部分君主的成就,就算是處在太平天下的君主也不一定比得過他。
很多人會有這種想法,如果再給柴榮更多的時間,燕雲十六州或許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回到漢人的手中,趙匡胤可能一輩子也就是個殿前督點檢了,大宋也就不會出現了。但是歷史沒有假如,也經不起假如。柴榮在位期間,打壓佛教(在當時,佛教已經成為了社會進步的障礙,僧侶不需要服兵役,不需要勞作,不需要納稅,所以留給社會的實際勞動力大幅縮水,國家財政也得不到改善,軍隊人數不足,這些都是當時的佛教的負面影響),改善財政,刷新吏治,這讓已經接近崩潰的社會秩序得到了恢復。柴榮不愧一代雄主,五代第一帝王!
柴榮死後一年,宋太祖趙匡胤代周立宋。
五代結束,十國還在苟延殘喘……
排版 | 135編輯器
文章 | 原創
圖文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