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五代十國裡最強的皇朝,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2020-12-24 船長趣談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鸚鵡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後唐是五代時期最為強大的皇朝,滅後梁、前蜀威震天下。但後唐莊宗與後梁血戰十五年,歷盡艱辛,急於享受奢侈生活,使得後唐內亂不斷,錯過了一統天下的機會。那麼後唐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後唐建立

李存勖

同光元年(923年),晉王李存勖稱帝建國,後唐建立。不久唐軍攻克開封,消滅後梁,控制了中原地區,成為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二個正統皇朝。李存勖歷經15年血戰消滅後梁,認為自己應該好好享受人生,於是沉迷享樂,寵信伶人,不理朝政,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為以後的迅速敗亡埋下禍根。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派子李繼岌與宰相郭崇韜率軍討伐前蜀,後唐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消滅前蜀,使得後唐領土達到最大規模,也成為五代時期最為強大的皇朝。

後唐

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聽信妻子劉皇后的讒言,以為郭崇韜要謀反,命李繼岌將其殺害。李存勖弟李存乂(郭崇韜女婿)為嶽父郭崇韜無辜被害十分不滿,要求為他平反,結果不久也被李存勖殺死郭崇韜是李存勖手下的第一謀臣,足智多謀,為後唐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他與李存乂的被殺使得後唐政局更加混亂,加速了李存勖的敗亡。不久魏博鎮士兵皇甫暉挾持指揮使趙在禮發動叛亂,攻下鄴城。李存勖急忙派元行欽平叛,但由於元行欽處理不當,使得叛亂愈演愈烈。

二,明宗繼位

郭崇韜

李存勖見叛亂越來越大,只得派義兄李嗣源率軍平叛。李嗣源和女婿石敬瑭率軍徵討叛軍,但所部卻發生兵變,將二人挾持,迫使二人加入叛亂。元行欽趁機誣陷李嗣源謀反,使李嗣源不得不反。李嗣源於是率領叛軍攻打李存勖,逼近洛陽。伶人郭從謙(李存乂義子)怨恨李存勖殺了他的叔父郭崇韜,於是發動兵變,火燒興教門。李存勖部下見他大勢已去,紛紛逃竄,最後李存勖死於亂軍之中。李嗣源率軍攻入洛陽,殺郭從謙,自立為帝,即後唐明宗。

李嗣源

李嗣源即位後勵精圖治,澄清吏治,善待百姓,使得後唐國力得到發展和恢復。李嗣源寵信樞密使安重誨,使得安重誨恃寵而驕,害死宰相任圜。安重誨知道劍南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劍南東川節度使董璋二人有自立的野心,但處置措施不當,使得孟知祥、董璋趁機聯合,共同對抗朝廷。長興元年(930年),董璋、孟知祥聯合反叛,李嗣源派石敬瑭討伐,但由於糧草運輸困難,後唐軍慘敗。李嗣源不得以殺安重誨,以安撫孟知祥,但使孟知祥自立的野心更加堅定,為以後孟知祥脫離後唐,建立後蜀埋下了隱患。

三,後唐內鬥

李從厚

長興四年(933年),李嗣源病重,子李從榮率兵入宮奪位。李嗣源命禁軍平叛,但禁軍不僅殺死李從榮,還將其兒子全部殺死,李嗣源因此憂傷過渡而亡,眾臣於是擁立其子李從厚為帝。應順元年(934年),李從厚見各地節度使權力很大,嚴重威脅自己的統治,便決定削藩。鳳翔節度使李從珂(李嗣源義子)擔心李從厚趁機殺他,於是起兵謀反。李從厚急命西京留守王思同率大軍討伐,圍攻鳳翔。

鳳翔城池狹小,無法長期固守。李從珂便在王思同大軍面前哭訴,說自己勞苦功高,卻要兔死狗烹,於是勸說王思同大軍向他效忠。王思同所部於是擒王思同,投靠李從珂,使他的實力大增。李從珂率軍反攻,一路進展順利,很快逼近洛陽。李從厚見大勢已去,急忙逃離洛陽,但為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所擒。石敬瑭囚禁李從厚,觀察形勢。不久李從珂在洛陽自立為帝,處死李從厚。孟知祥趁機脫離後唐,建立後蜀。

四,後唐滅亡

石敬瑭

李從珂素來與石敬瑭不和,即位後對石敬瑭更加猜忌,懷疑石敬瑭有謀反之心,因此對他處處提防。石敬瑭知道李從珂不信任他,於是暗中圖謀自保。清泰三年(936年),李從珂調石敬瑭為天平軍節度使,以試探石敬瑭。石敬瑭知道李從珂不會放過自己,於是起兵反叛。李從珂因此派張敬達、楊光遠平叛,二人率軍圍攻太原。石敬瑭一方面死守太原,一方面向遼求援。遼太宗率軍到達太原,聯合石敬瑭,擊敗後唐軍。

後晉

不久在遼太宗的支持下,石敬瑭自立為帝,建立後晉。楊光遠見大勢已去,於是殺主帥張敬達,投降遼軍。石敬瑭與遼太宗則繼續向南推進,一路進展順利,很快逼近洛陽。李從珂見遼軍逼近,自知難逃一死,於是自殺身亡,後唐滅亡。

總的來說後唐初期實力強大,有能力一統天下,但是後唐莊宗李存勖急於享樂,殺害賢臣,使得後唐迅速內亂,無力南徵江南,錯過了一統天下的機會。最後後唐因為內亂,被遼與後晉消滅。

相關焦點

  • 亂七八糟的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一段時間之一(另外一個是南北朝),一般歷史課也不太詳細講解這兩段時間。唐朝安史之亂後皇權衰弱,社會進入藩鎮割據時代。藩鎮領主手握實權但名義上仍尊重李唐皇室,直到黃巢起義給了李唐王朝最後一擊。
  • 五代十國-後晉後漢後周篇
    前篇給大家講了後梁後唐的興盛與衰敗,接下來為大家講剩下的三個中原王朝的故事。「兒皇帝」石敬瑭的惡名大家都有所聞,為了一己私利聯合外族反叛,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從此契丹鐵騎便可暢通無阻直抵中原腹地。就這樣,石敬瑭聯合契丹滅了後唐,最終遷都開封建立晉,史稱「後晉」。
  • 七十多年裡,戰火紛飛,五代十國時期,究竟有多混亂?
    公元904年,朱全忠也就是後來的後梁太祖朱溫逼迫唐昭宗遷都至洛陽,先是殺了唐昭宗立其子為帝,後逼迫禪讓並殺之。至此,在全世界強盛一時的大唐王朝就此滅亡。後梁取而代之,正式開啟了五代十國的紛亂時代。其實在當時,後梁是十分強大的,除了五代十國中的幾個國家不服氣,其他國家都對後梁俯首稱臣。從公元910年開始,後梁展開始了與後晉的戰爭,其中各國都參與進來,五代十國的紛爭已經是硝煙瀰漫。一直到923年,後唐建立,開啟了第二次南徵。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可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反倒成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了。於是,便有很多人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存在?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存在,而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才對。一、有關五代十國的簡介。很多人既然不明白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那自然也對五代十國沒有太多的了解。鑑於此,我們就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五代十國。
  • 混亂動蕩的年代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的歷史跟三國差不多,也是一些軍閥割據一方,成為一方的霸主。不過比三國亂。 五代十國這一稱為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 五代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分別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 我們今天說的五代十國,究竟是指哪「五代」和哪「十國」?
    五代十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 907年,隨著朱溫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這就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從此持續了53年的混亂時期。 後梁和之後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統稱為「五代」。
  • 五代十國為何很少有人提及?無節操無底線,難怪歷史都不願提起
    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及五代十國,在這幾個大亂世之中,春秋戰國時代是精彩的,歷史上將其稱之為「百家爭鳴」,各種先進的思想在這個時代綻放,同時他也是中國從奴隸制走向封建社會的重要節點。而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相對而言則熟悉的人比較少,魏晉南北朝至少還有個三國時期至少也帶動了一波熱度,而五代十國真的是很少有人問津,那麼這五代十國究竟有多亂能讓人選擇性的忽視?
  • 詩詞裡的五代十國
    詩詞裡的五代十國文/陸思怡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存在感特別低的時代。比起完成大一統偉業的秦朝、成為華夏文明象徵的漢朝、萬國來朝的唐朝、人文薈萃的宋朝、農商業空前繁榮的明、清以及豪傑奇士輩出的春秋、戰國、三國等時期,五代十國堪稱「小透明」。讀五代史,既沒有威服四海、令人驕傲的皇圖霸業,也沒有睥睨天下、善始善終的英雄人物。
  • 唐朝滅亡後,所形成的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對局勢產生了哪些影響?
    對於五代十國時期的歷史,很多人或許並不願意去深入了解。原因在於,這段時期的歷史實在太過雜亂,王朝更替轉眼就會發生。確實,自從唐代中後期開始,隨著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整個大一統局面已經名存實亡。各地節度使雖名義上仍然是唐皇之臣,但卻根本不遵從唐皇號令。
  • 唐宋間的五代十國,時間雖短,但在書法史上不容忽視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 )與十國(902年-979年 )的合稱。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 淺析後唐,最接近統一,為什麼最終不能統一了
    唐朝亡國後,那些割據勢力紛紛稱王稱霸,建立屬於自己的小朝廷,他們分別是定都中原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還有在中原之外的「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小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大分裂時代,史稱「五代十國」。這些先後建立的政權,為什麼卻沒有一個能實現天下一統的了??
  • 為何錢穆說,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的歷史之一
    這話是錢穆在《國史大綱》裡寫的話,但我個人認為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時刻是兩兩晉南北朝。唐朝是是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但到五代十國對比唐朝落差太大。士大夫不值錢,錢穆才認為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五代十國最大害處就是武人亂政,實際上,就是唐朝藩鎮割據延續。直到北宋建立才算結束了割據時代。
  • 五代十國亂世歷史2.後唐
    一個朝代開國時所取的國號很重要,不良人中提到的一樹李花並不是李唐正朔,而是被李唐賜國姓為李的沙陀人李克用及座下的各子,後唐這個國號不知道是李存勖等為了中興大唐還是為了獲取統治的合法性,但是十國中的南唐純粹是為了蹭熱度改國號齊為唐。
  • 「五代梁唐晉漢周,北方更替五十秋」,五代十國的形勢是怎樣的?
    首先要說明一下的是,五代十國是介於唐朝和北宋之間的一個大分裂時期(很多人容易把五胡十六國和五代十國搞混),在這一時期一個又一個國家或政權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政權更迭極為頻繁。但是呢,這一段時期雖然亂,正統還是要有的,這就是五代。
  • 歷史上僅存在72年的五代十國,到底上演過多少荒唐事?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也就是在後周時代,出現了一個著名的軍事大將叫趙匡胤,最後推翻了後周政權,統一了中原成了北宋的開朝皇帝。所以這72年間,五代是指梁、唐、晉、漢、周,而十國,是指存在於這五代之間的一些小國家,在這裡就就不贅述了。
  • 揭開五代十國的黑暗歷史
    除了這三個人,這個房間裡還有個拿著武器的士兵。現在,這三個有地位的人,都命令那個士兵去殺掉其他人。那麼我問你,在這個房問裡,誰能決定其他人的生死?很多人會想到,應該是那個士兵。因為士兵的手裡有武器,管你們其他人是有權還是有錢,起碼在這個房間裡,此剛此刻,這個士兵是想殺誰就殺誰。
  • 能讓趙匡胤如此糾結與愧疚
    「唉,話又說回來,老天為何對我如此不公!歷朝歷代那些手握重兵,達到能夠奪權程度的人,其身前多有個暴虐無仁、百姓唾罵的暴君,那般處境反了也就反了。為何獨獨輪到我時,身前卻是個雄才大略、深受百姓愛戴的英武明主?我若反他豈不走到了仁義的對立面,如何能向天下子民交代,又憑藉什麼把皇位代代相傳?」
  • 五代十國蠅營狗苟,這是先進的思想還是禮崩樂壞?
    五代十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句順口溜:「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皆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唐、宋時期,五代十國,各有鄰國,互相攻伐,各派勢力你唱罷我登場,看似漫長,卻不過五十多年而已。在這只是一代人的時代裡,五代十國卻充斥著荒淫的後宮,外族的入侵,臣下的背叛,弒父等種種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個時代的頹廢?五代十國每一個朝代,不管是開國皇帝還是末代君主,都有一個宮廷內部混亂不堪的地方。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為人稱道,朱溫便開始了一种放縱放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