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錢穆說,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的歷史之一

2020-12-23 清水阿嬌

這話是錢穆在《國史大綱》裡寫的話,但我個人認為中國歷史最黑暗的時刻是兩兩晉南北朝。唐朝是是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但到五代十國對比唐朝落差太大。士大夫不值錢,錢穆才認為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五代十國最大害處就是武人亂政,實際上,就是唐朝藩鎮割據延續。直到北宋建立才算結束了割據時代。五代十國存在時間並不長。五代十國是從907年到979年 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七十多年的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正統王朝),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以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建後梁開始,直到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十代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後逐漸被滅。這五十多年堪稱軍閥軍閥時代,也是由於此,給北宋的政治體制產生了深遠影響。

五代十國時間雖然不長,但給社會造成的損傷卻是巨大的,所以趙匡胤在登基以後才有,我寧可天下文官都貪汙,也勝過武將造反、整個五十三年間,天下更易五代九姓十四帝,這種大王旗的變換頻率,千古以來所未曾見。親身經歷過五代亂世的趙匡胤可以說是感同身受。有五代第一明君之稱的周世宗柴榮做過屠城之事。柴榮當皇帝以後,曾親率大軍猛攻南唐楚州。守將張彥卿誓死抵抗,城破之後全部戰死,無一人生降者。由於傷亡過重,柴榮命令屠盡城內所有居民,以洩洩心頭之很。趙匡胤奉命屠城的時候,在一個巷口邊看見一個已被砍掉腦袋的年輕女人臥在道邊,懷裡的嬰兒還在幸福地吸吮著母親甘甜的乳汁。趙匡胤惻然動容,下了停止殺戮的命令,把這個嬰兒抱回軍中撫育。這個巷子裡所有的居民,因為那個斷了頭還在哺育自己兒子的女人,更多的是趙匡胤的良知,而得以保全性命,免受屠滅之災。所以後來人民們把這條巷起名叫「因子巷」此巷至今還在,此事又是何等的駭人聽聞。

所謂「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這是五代時期武將的「豪言壯語」。這句話的威力,和陳涉的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幾乎具有同等的魔力。這在封建士大夫看來簡直就是大逆不道,五代的戰亂,亂世不如狗。而一旦將將皇帝的神聖外衣剝褫乾淨,所謂「天子,原來也不過如此,什麼天命。不過如此。如果說,南北朝時期,衣冠南渡,東晉正統還在,尚有一絲文明氣息的話,那麼,五代則是禮樂人理全部崩壞。完全是武人當道,南北朝時期,就算石虎這樣的暴君,都知道要靠儒家文人當家理政,起碼在面子上給一些儒生面子,而五代十國的軍頭們真覺得儒生百無一用。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寫歷史的特點,就是後面的朝代如果推翻前朝,必須黑一把前面的朝代。而五代十國皇帝猶如走馬燈,都是篡位登基,後面的不黑一把前面的,在法統上就無法當皇帝,五代史越抹越黑也是正常。但武人亂政四個字肯定是跑不掉。

五代時期,最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對外強悍,中原地區如此之亂,契丹不敢犯邊一步 ,李存勖掌控河東。殺的契丹人頭滾滾。數十年不敢侵犯河北一步。後來好不容易出了一個石敬瑭,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但隨即就狼狽逃竄,臨死之際哀嘆,想不到中原之人如此難治,耶律德光大概想錯了,他以為中原地區的人人都是石敬瑭呢。五代十國的開國「皇帝」都是武將出身,一身軍功和本事那是實打實幹出來的,是真能打,所以養成了誰也不怕的性格。也就此形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武夫秉政,改朝換代猶如兒戲,都是二世而亡,以下克上比比皆是。這其中最關鍵一點是,士大夫喪失了話語權。武人不善於給自己臉上貼金,也是五代不為後世所喜的一個主要原因。從北宋歐陽修以後,幾乎所有史家都認為五代十國是亂世。歐陽修曾說:「五代是幹戈不息、亂賊橫行的世道,禮崩樂壞,三綱五常滅絕,前朝的制度文化都消失殆盡了。」

但總體來數,五代十國比起晚唐已經好一些。所謂篡位不過是換個大旗而已,同理,魏晉比起漢末也好一些。國家戰亂受傷害的都是底層百姓。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的你關注點評。

相關焦點

  •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為何有人認為五代十國是最黑暗的時代?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為何有人認為五代十國是最黑暗的時代?戰國時期通常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這段時間,它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一個大變革時期。據悉當時經過春秋爭霸戰爭後的中原大地上,周朝境內的各大諸侯國數量急劇下降,特別是在韓、趙、魏推翻智氏後,開始了七雄爭霸的格局。
  • 中國亂世那麼多,為什麼史學家都覺得五代十國是最黑暗的年代
    但是比後來的五代十國還是要強上不止一點半點的,五代十國被史學家們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五代指的就是唐朝滅亡後,宋朝之前這段時間的總稱,分為梁唐晉漢周,而十國指的是個割據政權。
  • 五代十國時期的「河朔三鎮」,為何沒有形成強大的軍事集團?
    歷史上的「河朔三鎮」,屬於唐王朝同安史叛軍妥協的一個產物。以至於,這個所謂的「河朔三鎮」成為了唐代藩鎮割據的一個縮影。但是,自古以來「興也勃焉,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始終都是歷朝歷代,難以逃出的怪圈。伴隨著唐朝的日薄西山,「河朔三鎮」最終也走向了衰弱。而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曾經煊赫一時的「河朔三鎮」則逐漸走向了覆滅,最終淹沒在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巨變之中。
  • 揭開五代十國的黑暗歷史
    那麼問題來了,一支軍隊中最厲害的人,是那個最上面的將軍呢?還是那些中層將領呢?還是最下層的手握長槍的士兵呢?答案是,不好說,都有可能。就比如你是一個中層將領,你很會做人,跟其他幾個中層將領關係很好。有一天,你們喝了頓酒,說咱們上面那個老傢伙太壞了。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正常情況下,既然梁朝的皇帝滅掉了唐朝,那我國的歷史本該進入梁朝時期才對。可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反倒成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了。於是,便有很多人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存在?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存在,而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才對。一、有關五代十國的簡介。
  • 五代十國時期沙陀人徵服中原,歷史為何隻字不提?
    自從匈奴人崛起於蒙古高原後,中國的天下就不再只是漢人的天下了,數千年來各大少數民族輪番登臺各顯神通,不管是鮮卑人建立的北魏,還是匈奴人建立的漢國,或是党項人建立的西夏,還有今天我們要說的五代十國時期的沙陀人,這些民族在中國歷史都有明確的記載,繞也繞不過去。
  • 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我初次讀五代十國的歷史,也覺得幾十年的時間便有這麼多政權犬牙交錯,白雲蒼狗一般的輪轉,很複雜。但是仔細分析後,又覺得五代十國並不複雜。五代,是指中央政權的五次更迭。十國,是指地方上存在的十個地方上的割據政權。
  • 有關五代十國的歷史記載為什麼那麼少?這期間都有哪些大事件?
    歷史教科書對十國的記載少,這本書主體比較籠統。 記載少的原因: 1、十國基本上國運比較短,最長的吳越國也基本上沒知有發生什麼有大影響力的事件。 2、十國的建立,基本上可以看做是黃巢起義的延續(說後遺症也行)。
  • 推薦3本歷史小說,穿越五代十國,於混亂時代崛起,看十國千嬌
    其中,五代十國是一個相對冷門的時代。雖然這個時代混亂不堪,但由於知名度較小,史料資料散失嚴重,又沒有重量級的古典通俗小說,造成了五代十國小說的稀少。不過,作品雖少,卻不意味著水平低,但凡敢於寫這種冷門時代的作者,一般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下面,小編就為書友們推薦3本五代十國時代的歷史小說,歡迎大家關注收藏。
  • 《中國歷代政治的得失》錢穆:宋朝兵制是歷史上最壞的制度!
    錢穆先生曾在其《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書中,談到宋朝的兵役制度和國防力量時。指出宋朝的兵役制度是中國歷代兵制中最壞的制度。事實證明確實如此,自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起到宋朝滅亡。大宋王朝始終都是如風中飄絮,在一次又一次的暴風雨中,苟延殘喘!
  • 歷史上僅存在72年的五代十國,到底上演過多少荒唐事?
    說起紛亂的朝代,一是春秋戰國時期,二是三國魏蜀吳時期,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後一個就是五代十國了。前兩個時期都已經被很多編劇寫盡了,近年,這幫編劇們把矛盾的中心轉移到了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背景中。著名的劇目有趙麗穎的成名作《陸貞傳奇》,還有林心如工作室出品的《傾世皇妃》。
  • 我們今天說的五代十國,究竟是指哪「五代」和哪「十國」?
    五代十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 907年,隨著朱溫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這就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從此持續了53年的混亂時期。 後梁和之後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統稱為「五代」。
  • 贈書丨《帝國的崩裂:細說五代十國史》
    在亂世中讀懂古代中國,從分合中汲取歷史教訓 53年,5個中原王朝,1個割據政權,5個皇帝 一部逐鹿天下的史詩,一曲離亂之世的悲歌 堪稱中國版《權力的遊戲》 舊帝國轟然崩裂的黑暗陰影,新王朝涅槃重生的前車之鑑 張明揚、郭建龍、謝璽璋盛讚推薦
  • 五代十國中的十國,其中有一國在北方,並與遼國南侵
    五代十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從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時,五代十國正式開始。由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 男主穿越歷史小說:《十國千嬌》五代十國後期,成了趙匡胤的小兵
    《十國千嬌》作者:西風緊,男主穿越歷史小說。文案:五代十國後期,趙匡胤還只是中級校尉,這時一名禁軍小隊長就已經知道他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了。大家都還有機會,況且小隊長對趙家將來的幹法也不是很贊同……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非常喜歡研究歷史的,或者喜歡看歷史小說歷史故事的。今天我要給各位小夥伴們推薦的這部小說就是結合了五代十國後期的故事背景的一本小說作品,這部小說作品的作者是西風緊,這部小說作品的名字叫做《十國千嬌》。
  • 高中歷史《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說課稿
    一、說教材過渡語:教材是聯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梁,首先我來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高一年級的學生已在初中的歷史學習中,對這段歷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這節課的設計中,加入了幫助學生深入認識和理解這段歷史的古文材料,同時運用圖片、文字、地圖等大量資料,創設歷史情景,把學生置於歷史情景中去,一方面激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歷史,感悟歷史。三、說教學目標過渡語: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 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哪個更加黑暗混亂?
    詩 歌 酒趁 年 華中國歷史上有過多次亂世,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均對社會發展民生經濟造成了重大破壞,也深刻影響了歷史的進程。其中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並稱為中國三大亂世,而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相較於春秋戰國,多了胡漢之爭,在內容上更為複雜,牽扯麵更大。那麼這兩個亂世究竟哪個更混亂呢?答案是魏晉南北朝,原因有以下幾點:魏晉南北朝的時間跨度更長,亂世維持的時間更久。
  • 五代十國蠅營狗苟,這是先進的思想還是禮崩樂壞?
    五代十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句順口溜:「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皆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唐、宋時期,五代十國,各有鄰國,互相攻伐,各派勢力你唱罷我登場,看似漫長,卻不過五十多年而已。在這只是一代人的時代裡,五代十國卻充斥著荒淫的後宮,外族的入侵,臣下的背叛,弒父等種種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個時代的頹廢?五代十國每一個朝代,不管是開國皇帝還是末代君主,都有一個宮廷內部混亂不堪的地方。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為人稱道,朱溫便開始了一种放縱放縱的生活。
  • 五代十國時,「小南強」南漢橫跨兩廣,為何輕易被滅了?
    歷史上有兩個王國曾在廣州定都,一個是秦末漢初的南越,一個是五代十國的南漢。南漢是十國中較為強大的,最強盛時控制兩廣地區,自稱「小南強」。不過,南漢從弱小發展到極盛時的時間,較為漫長。南漢的創業之祖名叫劉謙,因為攻打黃巢有功,唐中和三年(883年)出任封州刺史。
  • 七十多年裡,戰火紛飛,五代十國時期,究竟有多混亂?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帝王眾多,說道強盛的王朝大家可以說出許多,但說到最亂的時代,那非五代十國莫屬。五代為「梁唐晉漢周」,十國是「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在這短短的七十多年裡,這些王權混戰不休,烽火連天,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大分裂時期。